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实现门扇自动缓冲闭合的反弹器及柜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10:30: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门扇自动缓冲闭合的反弹器及柜门结构。


背景技术:

2.反弹器是一种用于橱柜、抽屉等家具上的开关,在将反弹器安装在柜门之后,开关柜门时就不需用到拉手,只需要通过对门板的按压即可实现对门的开关。
3.市面上常规的反弹器只具有弹出功能,当按压门扇触碰到反弹器时,反弹器因内部弹力释放,反弹器上的调节杆弹出并推动门扇打开一定距离,从而实现门扇的打开;当需要关门时,门扇关闭到反弹器调节杆处停止,此时门扇仍打开一定距离且未关闭,需要再次按压门扇使反弹器内部的挂钩锁住后才可关闭;整个关门过程需要等待并再次施力按压才能完成,动作被动且较为麻烦。
4.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开发一款能够简化关门动作的反弹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门扇自动缓冲闭合功能的反弹器及柜门结构,整个关门过程只有关门时人为外力关闭门扇,无需像传统反弹器那样再次按压门扇进行关闭,从而简化了关门的动作。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可实现门扇自动缓冲闭合的反弹器,包括:
8.壳体;
9.内支架,其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可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内支架上滑动设置有可伸出所述壳体且用于与门扇相抵触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内支架之间通过卡接结构实现相对固定;
10.支撑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为所述内支架提供支撑力;
11.关闭门扇时,在门扇关闭力以及所述支撑件所提供的支撑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使所述调节杆相对所述内支架向后滑动并通过所述卡接结构实现两者的相对固定,从而实现门扇的自动闭合。
12.由此,当关闭门扇时,门扇先接触到调节杆,并在门扇关闭力的作用下带动该调节杆相对内支架向后滑动。在这个过程中,该内支架在支撑件所提供的支撑作用力下,不运动或缓缓运动,直到该调节杆与内支架之间通过卡接结构实现相对固定后,即可实现门扇的自动闭合。
13.本实用新型的反弹器,通过设置支撑件,整个关门过程只有关门时人为外力关闭门扇,随后即可通过门扇关闭力实现门扇的自动闭合,无需像传统反弹器那样再次按压门扇进行关闭,从而简化了关门的动作。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为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缸体以及可活动伸缩在所述缸体上的活塞杆,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杆中的任意之一与所述内支架连接以提供支撑力。
15.具体的,该阻尼器为阻尼油缸。
1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内支架之间通过所述卡接结构实现相对固定后,所述内支架可在门扇关闭力的作用下相对所述壳体向后滑动,从而压缩所述缸体或所述活塞杆直至门扇完全缓冲闭合。
17.由此,当调节杆与内支架之间通过卡接结构实现相对固定后,此时反弹器处于无弹力状态,该内支架可在门扇关闭力的作用下相对壳体向后缓缓滑动并同时压缩缸体或活塞杆直到门扇完全缓冲闭合。由此,通过设置阻尼器,使得该反弹器具有缓冲功能,不仅提高了门扇的使用寿命,且门扇铰链不需要使用昂贵的缓冲铰链,在提升门扇功能的同时降低了门扇配件成本。
1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用于与门扇相抵触,另一端连接有压块;
19.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支架上的槽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压块上且与所述槽口相卡接的挂钩;或者,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支架上的挂钩以及设置在所述压块上且与所述挂钩相卡接的槽口。
20.由此,当关闭门扇时,该调节杆可相对内支架向后滑动直到挂钩与槽口相卡接时,即可实现该调节杆与内支架的相对固定。
21.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支架上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内支架的内壁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压块相抵触;
22.当门扇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按压门扇以使所述卡接结构中的所述挂钩与所述槽口脱离,所述第一弹性件释放弹力并带动所述压块和所述调节杆相对所述内支架向前滑动以实现门扇的打开。
23.由此,当关闭门扇时,该调节杆可相对内支架向后滑动,并带动调节杆上的压块压缩第一弹性件直至挂钩与槽口相卡接。当门扇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按压门扇以使挂钩与槽口脱离,该第一弹性件释放弹力并带动调节杆复位以将门扇顶出从而实现门扇的打开。
24.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支架上的联动机构,所述第一弹性件释放弹力并带动所述压块和所述调节杆向前移动时,可通过所述联动机构带动所述内支架相对所述壳体向前滑动。
25.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支架上的传动机构、伸缩件以及第二弹性件,其中:
26.所述伸缩件滑动设置所述内支架上且部分伸出所述内支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伸缩件伸出所述内支架的部分,且其一端与所述伸缩件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内支架的外壁相抵触;
27.所述第一弹性件释放弹力并带动所述压块和所述调节杆向前滑动时,可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伸缩件滑动,并使所述第二弹性件释放弹力以带动所述内支架相对所述壳体向前滑动。
28.由此,当关闭门扇时,该调节杆可相对内支架向后滑动,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伸缩件移动以压缩第二弹性件;当门扇处于完全闭合状态时,通过按压门扇使挂钩与槽口脱离,该第一弹性件释放弹力并带动压块和调节杆伸出复位,进而通过传动机构带动伸缩件复
位。与此同时,该第二弹性件释放弹力并带动内支架相对壳体向前移动,从而推动该阻尼器上的缸体或活塞杆伸出复位。
29.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依次相互啮合传动的第一齿条、齿轮以及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设置在所述压块上,所述第二齿条设置在所述伸缩件上。
3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互连接且其内部形成一安装腔,所述内支架与所述支撑件均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上;
31.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均设有可供所述内支架以及所述调节杆伸出的通孔;
32.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在柜体上的安装孔。
33.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盖合在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上的装饰盖,所述装饰盖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可供所述内支架以及所述调节杆伸出的避让孔。
34.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柜门结构,包括柜体、铰接在所述柜体上的门扇以及安装在柜体上的上述反弹器。
3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门扇自动缓冲闭合的反弹器及柜门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6.(一)本实用新型的反弹器及柜门结构,整个关门过程只有关门时人为外力关闭门扇,无需像传统反弹器那样再次按压门扇进行关闭,从而简化了关门的动作。
37.(二)本实用新型的反弹器及柜门机构,由于该反弹器具有缓冲功能,不仅可以提高门扇的使用寿命,且该门扇铰链不需要使用昂贵的缓冲铰链,在提升门扇功能的同时降低了门扇配件成本。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弹器的爆炸示意图;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弹器中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弹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本实用新型反弹器隐藏掉装饰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图5隐藏掉下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图6隐藏掉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45.图8为本实用新型反弹器(已隐藏掉装饰盖)中调节杆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9为图8隐藏掉下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47.图10为图9隐藏掉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反弹器(已隐藏掉装饰盖)中内支架与调节杆均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2为图11隐藏掉下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50.图13为图12隐藏掉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51.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52.1、反弹器;10、装饰盖;101、避让孔;102、卡扣;11、上壳体;111、螺柱;112、第一安装孔;113、第一卡槽;114、通孔;12、下壳体;121、第二安装孔;122、第三安装孔;123、第二卡
槽;13、内支架;131、第一竖直部;1311、固定柱;1312、凸块;1313、凸起;13131、槽口;1314、导向槽;1315、楔形块;132、第二竖直部;133、水平部;14、调节杆;141、压块;1411、挂钩;1412、第一压板;15、阻尼器;151、缸体;152、活塞杆;16、第一弹性件;17、伸缩件;18、第二弹性件;19、传动机构;191、第一齿条;192、齿轮;193、第二齿条;194、第二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56.参阅图1-13,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可实现门扇自动缓冲闭合的反弹器1,该反弹器1用于安装在柜体的顶板、侧板等位置。该反弹器1只需要人为外力关闭门扇,随后即可通过门扇关闭力实现门扇的自动闭合,无需像传统反弹器1那样再次按压门扇进行关闭,从而简化了关门的动作。
57.参阅图1,该反弹器1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内支架13。该壳体呈长方形状,且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相互连接且内部形成一安装腔;该内支架13滑动设置在安装腔上且部分伸出壳体设置。该内支架13上滑动设置有可伸出壳体并用于与门扇相抵触的调节杆14,该调节杆14与内支架13之间通过卡接结构实现相对固定。另外,该反弹器1还包括设置在安装腔内且为内支架13提供支撑力的支撑件。当关闭门扇时,在门扇关闭力以及支撑件所提供的支撑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使调节杆14相对内支架13向后滑动并通过卡接结构实现两者的相对固定,从而实现门扇的自动闭合。
58.由此,当关闭门扇时,门扇先接触到调节杆14,并在门扇关闭力的作用下带动该调节杆14相对内支架13向后滑动。在这个过程中,该内支架13在支撑件所提供的支撑作用力下,不运动或缓缓运动,直到该调节杆14与内支架13之间通过卡接结构实现相对固定后,即可实现门扇的自动闭合。
59.本实用新型的反弹器1,通过设置支撑件,整个关门过程只有关门时人为外力关闭门扇,随后即可通过门扇关闭力实现门扇的自动闭合,无需像传统反弹器1那样再次按压门扇进行关闭,从而简化了关门的动作。
60.在本实施例中,该上壳体11内设有多个螺柱111,该下壳体12上设置与多个螺柱111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安装孔121。由此,采用螺钉穿过该第二安装孔121并与螺柱111螺纹连接时,即可实现该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的固定连接。另外,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端部均设有可供内支架13和调节杆14伸出的通孔114。
61.此外,该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还均设有多个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安装孔112和第三安装孔122,该第一安装孔112和第三安装孔122相互连通并形成贯通孔。由此,当需要将
上壳体11或下壳体12固定在柜门上时,只需要采用螺钉穿过该贯通孔并螺纹连接在柜门上时,即可实现将反弹器1固定在柜门上。
62.再参阅图1,该反弹器1还包括用于盖合在上壳体11或下壳体12上的装饰盖10,该装饰盖10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可供内支架13和调节杆14穿过的避让孔101。另外,该上壳体11的两侧外壁设有第一卡槽113,该下壳体12的两侧外壁设有第二卡槽123,该第一卡槽113和第二卡槽123结构相同;该装饰盖10的两侧内壁设有与该第一卡槽113或第二卡槽123相卡接配合的卡扣102。由此,当把装饰盖10盖合在上壳体11或下壳体12上直到其卡扣102与第一卡槽113或第二卡槽123相卡接时,即可实现将装饰盖10固定在壳体上。
63.参阅图2,该内支架13呈大致“h”形状,且包括第一竖直部131、第二竖直部132以及分别连接该第一竖直部131与第二竖直部132的水平部133。该调节杆14滑动设置在该内支架13第一竖直部131的前端,且该调节杆14的前端用于与门扇相抵触,该调节杆14的后端连接有呈长条形的压块141;该内支架13第一竖直部131的后端水平设置有一固定柱1311,该固定柱1311上套设有第一弹性件16,该第一弹性件16的一端与该内支架13的内壁相抵触,另一端与压块141相抵触;该压块141上设有用于避让该固定柱1311的避让槽。
6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件16为弹力压簧。
65.再参阅图1-3,该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内支架13上的槽口13131以及设置在压块141上且与该槽口13131相卡接的挂钩1411。具体的,该内支架13第一竖直部131的中部设有导向槽1314,该导向槽1314上设有凸起1313以及楔形块1315,该凸起1313的侧壁设有缺口以形成该槽口13131,该楔形块1315的侧壁设有引导斜面。
66.由此,当关闭门扇时,该门扇可带动调节杆14与压块141克服第一弹性件16的弹力并同时相对内支架13向后滑动,进而带动该压块141上的挂钩1411沿着导向槽1314滑动直到该挂钩1411与凸起1313上的槽口13131相卡接时,该第一弹性件16处于压缩状态,此时调节杆14被固定且处于缩回状态,即门扇处于闭合状态。当门扇处于完全闭合状态时,通过再次按压该门扇,可带动该调节杆14再次向后滑动,此时挂钩1411将沿着楔形块1315的导向斜面移动并脱离该槽口13131,该第一弹性件16释放弹力并带动该调节杆14沿着导向槽1314滑动并逐渐向前移动直到完全复位,此时调节杆14处于伸出状态,即门扇处于打开状态。
67.在本实施例中,该卡接结构还包括第一压板1412,该第一压板1412通过螺钉固定在压块141上且压住该挂钩1411,以防止挂钩1411在移动过程中脱离该压块141。
68.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卡接结构的设置位置互换,即在压块141上设置槽口13131以及在内支架13上设置挂钩1411,其也能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此处均不受限制。
69.再参阅图1,该支撑件为阻尼器15,且包括缸体151以及可活动伸缩在缸体151上的活塞杆152,该内支架13第一竖直部131的侧壁设有一凸块1312,该活塞杆152的杆头与该凸块1312连接以提供支撑力。
70.在本实施例中,该阻尼器15为阻尼油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阻尼器15也可以为阻尼气缸等其他具有缓冲功能的支撑件,此处均不受限制。
71.由此,当调节杆14与内支架13之间通过卡接结构实现相对固定后,此时反弹器1处于无弹力状态,该内支架13可在门扇关闭力的作用下相对壳体向后缓缓滑动并同时压缩活
塞杆152直到门扇完全缓冲闭合。由此可知,通过设置该阻尼器15,不仅使得该反弹器1具有缓冲功能,提高了门扇的使用寿命,同时门扇铰链不需要使用昂贵的缓冲铰链,在提升门扇功能的同时降低了门扇配件成本。
7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阻尼器15反装,即该阻尼器15上的缸体151与内支架13连接,此时内支架13移动并带动该缸体151相对活塞杆152伸缩移动,其也能同样达到缓冲的效果,此处均不限制。
73.再参阅图1,该反弹器1还包括设置在内支架13上的联动机构,当第一弹性件16释放弹力并带动压块141和调节杆14向前移动时,可通过改联动机构带动内支架13相对壳体向前滑动。具体的,该联动机构包括传动机构19、伸缩件17以及第二弹性件18,该伸缩件17滑动设置在内支架13的第二竖直部132上且其尾部伸出该内支架13,该第二弹性件18套设在伸缩件17伸出该内支架13的部分,且其一端与伸缩件17相抵触,另一端与内支架13的外壁相抵触。该传动机构19包括依次相互啮合传动的第一齿条191、齿轮192以及第二齿条193,该第一齿条191设置在压块141上,该齿轮192设置在内支架13的水平部133上,该第二齿条193设置在伸缩件17上。
7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件18为弹力压簧;该伸缩件17为伸缩杆,且与第二齿条193一体成型;该压块141与第一齿条191一体成型。
7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传动机构也可以为皮带轮传动机构等,此处均不受限制。
76.由此,当关闭门扇时,门扇带动该调节杆14相对内支架13向后滑动,并通过该传动机构19带动伸缩件17移动以压缩该第二弹性件18;当门扇处于完全闭合状态时,通过按压门扇使挂钩1411与槽口13131脱离,该调节杆14和压块141可在第一弹性件16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并通过传动机构19带动伸缩件17伸出复位,此时第二弹性件18释放弹力并推动该内支架13相对壳体向前移动,从而推动该阻尼器15上的活塞杆152伸出复位。
77.另外,该传动机构19还包括第二压板194,该第二压板194通过螺钉固定在齿轮192上并压齿轮192,从而可防止该齿轮192在啮合传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78.参阅图5-13,本实用新型的反弹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79.当关闭门扇时,该门扇在关闭过程中首先接触到调节杆14,并在门扇关闭力的作用下使调节杆14向后滑动,在这个过程中,该内支架13在阻尼器15的作用下,不运动或缓缓运动,从而使调节杆14带动压块141一起运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16,该压块141上的挂钩1411沿着导向槽1314移动的同时,该压块141上的第一齿条191通过齿轮192带动第二齿条193以及伸缩件17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18,直到该压块141上的挂钩1411钩住槽口13131时,该调节杆14处于锁止状态,此时可实现门扇的自动闭合。在此过程中,内支架13在阻尼油缸作用下暂未滑动到位。以上动作锁止后,该第一弹性件16和第二弹性件18均处于压缩锁紧状态,此时内支架13与壳体之间处于无弹力状态,内支架13在门扇关闭力的作用下沿壳体向后滑动并缓慢压缩该阻尼器15的活塞杆152直至门扇完全缓冲闭合,从而起到了缓冲的效果;
80.当门扇处于完全闭合状态后,通过按压该门扇,门扇触碰到调节杆14并带动该压块141上的挂钩1411克服第一弹性件16的弹力作用向后移动,此时挂钩1411脱离该槽口13131的限位,从而释放了该第一弹性件16的弹力,该调节杆14在第一弹性件16释放弹力的
过程中向外伸出复位,从而实现将门扇打开;在调节杆14和压块141弹出的同时,通过传动机构19带动该伸缩件17滑动复位,同步释放该第二弹性件18的弹力,该弹力使得内支架13相对壳体向前移动,从而将阻尼器15上的活塞杆152拉出复位,直到该反弹器1恢复到初始状态。
81.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柜门结构,包括柜体、铰接在柜体上的门扇以及安装在柜体上的上述反弹器1。
8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实现门扇自动缓冲闭合的反弹器1及柜门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3.(一)本实用新型的反弹器1及柜门结构,整个关门过程只有关门时人为外力关闭门扇,无需像传统反弹器1那样再次按压门扇进行关闭,从而简化了关门的动作。
84.(二)本实用新型的反弹器1及柜门结构,由于该反弹器1具有缓冲功能,不仅提高了门扇的使用寿命,且门扇铰链不需要使用昂贵的缓冲铰链,在提升门扇功能的同时降低了门扇配件成本。
85.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与另一个元件“相连接”,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8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87.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8.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