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05:54: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设计领域,主要涉及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


背景技术:

2.锅炉在工业运用中多祈祷了将水加热到蒸汽状态,而锅炉加热原理也多采用燃烧耗材来进行对水的加热。传统的加热方式多采用下火上水的结构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使得水的加热面只有底部一个接触面,加热速度和能量转化效率都比较低。对此公开号为cn20134461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火管式高效节能常压水暖锅炉。该锅炉包括炉体、炉膛、水套和烟道,其特征在于烟道出口与炉膛之间设有热交换管和蜂窝状火道,所述的热交换管为至少两层横向并列的换热管组成,蜂窝状火道包含热交换介质腔,热交换介质腔上设有蜂窝状的火道,并且所述火道与烟道相通。相对于传统单面加热方式,水火管式高效节能常压水暖锅炉通过蜂窝状火道实现增大受热面积大,可以较充分地进行热交换。但水火管式高效节能常压水暖锅炉依旧无法实现对水箱的四周进行加热,因此热效率转化和加热速度依旧不足。
3.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的锅炉热效率转化和加热速度技术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1、实用新型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锅炉热能转化效率低和加热速度慢的技术难题。
6.2、技术方案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包括:
9.燃烧炉膛,外侧设有储水壁;
10.第一加热水箱,设在所述燃烧炉膛上方,包括第一水箱壳、第一热交换介质腔和第一蜂窝状火道;
11.第二加热水箱,设在所述第一加热水箱上方,包括第二水箱壳、第二热交换介质腔和第二蜂窝状火道;
12.加热壳体,设在所述燃烧炉膛上方,包裹所述第一加热水箱第二加热水箱;
13.入水口,设在所述储水壁底部,与所述储水壁相通;
14.出气口,设在所述第二加热水箱上,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介质腔;
15.所述燃烧炉膛通过第一通口连接所述第一蜂窝状火道入口处,第一蜂窝状火道出口处与所述加热壳体内腔之间相连,所述加热壳体的内腔通过第二通口连接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的入口处,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出口处设有出烟口;
16.所述储水壁通过第一水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介质腔,所述第一热交换介质腔通过第二水通道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介质腔。
17.优选的,所述燃烧炉膛包括:
18.第一舱门,设在所述燃烧炉膛的一端;
19.入料口,设在所述燃烧炉膛的另一端;
20.燃烧台,设在所述燃烧炉膛底部,下方设有鼓风腔室,表面设有若干气孔贯穿至鼓风腔室;
21.鼓风口,设在所述燃烧炉膛的所述入料口一端,连接所述鼓风腔室。
22.优选的,所述第一蜂窝状火道的内壁与第一热交换介质腔之间无接触,所述第一加热水箱为柱体结构。
23.优选的,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的内壁与第二热交换介质腔之间无接触,所述第二加热水箱为柱体结构。
24.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口和所述第一蜂窝状火道入口处之间设有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管腔一侧为所述第一加热水箱另一侧设有第二舱门。
25.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口和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的入口处之间设有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腔一侧为所述第二加热水箱另一侧设有第三舱门。
26.优选的,所述第二蜂窝状火道的出口处与所述出烟口之间设有第三管腔,所述第三管腔一侧为所述第二加热水箱另一侧完全封闭。
27.优选的,所述储水壁一侧设有第一开口贯穿所述储水壁后与所述燃烧炉膛相通,所述加热壳体一侧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与所述加热壳体内腔相通。
28.优选的,所述储水壁内部设有储水腔,所述第一水通道与所述储水腔相通。
29.3、有益效果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加热水箱设在燃烧炉膛上方,包括第一水箱壳、第一热交换介质腔和第一蜂窝状火道,第二加热水箱设在第一加热水箱上方,包括第二水箱壳、第二热交换介质腔和第二蜂窝状火道,从而使得水可以通过蜂窝状火道进行内部的多加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和加热的速度,也是的在双加热水箱的作用下,水可以有更合理的加热时间。
3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加热壳体设在燃烧炉膛上方,包裹第一加热水箱第二加热水箱,从而使得火焰燃烧也通过在加热壳体对加热水箱的外壳进行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水可以受热面积加大,进一步的提高了加热的效率和速度。
附图说明
33.图1为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的剖视图一;
35.图3为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的剖视图二。
36.附图标记
37.燃烧炉膛—1,第一舱门—11,入料口—12,燃烧台—13,鼓风腔室—14,气孔—15,鼓风口—16,储水壁—2,储水腔—22,第一水通道—21,第一加热水箱—3,第一水箱壳—31,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第一蜂窝状火道—33,第一通口—34,第二水通道—35,第一管腔—36,第二舱门—37,第二加热水箱—4,第二水箱壳—41,第二热交换介质腔—42,第二
蜂窝状火道—43,第二通口—44,第二管腔—45,第三舱门—46,加热壳体—5,入水口—6,出气口—7,出烟口—8,第三管腔—81,第一开口—91,第二开口—92。
具体实施方式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页”、“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有”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实施例1
42.参考图1-3,一种高能效加热锅炉,包括:
43.燃烧炉膛1,外侧设有储水壁2;
44.第一加热水箱3,设在燃烧炉膛1上方,包括第一水箱壳31、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和第一蜂窝状火道33;
45.第二加热水箱4,设在第一加热水箱3上方,包括第二水箱壳41、第二热交换介质腔42和第二蜂窝状火道43;
46.加热壳体5,设在燃烧炉膛1上方,包裹第一加热水箱和3第二加热水箱4;
47.入水口6,设在储水壁2底部,与储水壁2相通;
48.出气口7,设在第二加热水箱4上,连接第二热交换介质腔42;
49.燃烧炉膛1通过第一通口34连接第一蜂窝状火道33入口处,第一蜂窝状火道33出口处与加热壳体5内腔之间相连,加热壳体5的内腔通过第二通口44连接第二蜂窝状火道43的入口处,第二蜂窝状火道43出口处设有出烟口8;
50.储水壁2通过第一水通道21连接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通过第二水通道35连接第二热交换介质腔42。本实用新型对加热壳体5包裹第一加热水箱3和第二加热水箱4的具体体积不做限定,可以包裹第一加热水箱3的第二加热水箱4的全部部分,也可以包裹第一加热水箱3的第二加热水箱4一部分。本实施中,加热壳体5包裹第一加热水箱3全部和第二加热水箱4下半部分。
51.操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操作员在燃烧炉膛1内燃烧材料产生火焰和高温以及烟灰等,产生火焰和高温以及烟灰等物质通过第一通口34达到第一蜂窝状火道33,穿过第一蜂窝状火道33到达加热壳体5,再通过第二通口44进入第二蜂窝状火道43,然后从出烟口8出
来。在此过程中,水流从入水口6进入储水壁2然后通过第一水通道21流向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再从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内通过第二水通道35流入第二热交换介质腔42,在第一蜂窝状火道33、第二蜂窝状火道43、燃烧炉膛1和加热壳体5内的火焰高温下,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会变成水蒸气从出气口7喷出。
52.实施例2
53.参考图1-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区别特征如下:
54.第一舱门11,设在燃烧炉膛1的一端;
55.入料口12,设在燃烧炉膛1的另一端;
56.燃烧台13,设在燃烧炉膛1底部,下方设有鼓风腔室14,表面设有若干气孔15贯穿至鼓风腔室14;
57.鼓风口16,设在燃烧炉膛1的入料口12一端,连接鼓风腔室14。本实施例对入料方式不做和鼓风装置不做具体限定,优先考虑采用鼓风机连接鼓风口16,入料口12连接自动送料机构。具体实施中,燃烧炉膛1设有自动点火装置。
58.操作原理:操作人员将锅炉材料通过入料口12送入燃烧台13上,关闭第一舱门11,通过自动点火装置进行点火燃烧,通过鼓风机进行鼓风,风从鼓风腔室14向上吹,穿过气孔15对使得火焰更加旺盛。
59.实施例3
60.参考图1-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区别特征如下:
61.第一蜂窝状火道33的内壁与第一热交换介质腔32之间无接触,第一加热水箱3为柱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加热水箱3的具体现状不做限定,优选的采用柱体机构。
62.实施例4
63.参考图1-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区别特征如下:
64.第二蜂窝状火道43的内壁与第二热交换介质腔42之间无接触,第二加热水箱4为柱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对第二加热水箱4的具体现状不做限定,优选的采用柱体机构。
65.实施例5
66.参考图1-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区别特征如下:第一通口34和第一蜂窝状火道33入口处之间设有第一管腔36,第一管腔36一侧为第一加热水箱3另一侧设有第二舱门37。
67.实施例6
68.参考图1-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区别特征如下:
69.第二通口44和第二蜂窝状火道43的入口处之间设有第二管腔45,第二管腔45一侧为第二加热水箱4另一侧设有第三舱门46。
70.实施例7
71.参考图1-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区别特征如下:
72.第二蜂窝状火道43的出口处与出烟口8之间设有第三管腔81,第三管腔81一侧为第二加热水箱4另一侧完全封闭。
73.实施例8
74.参考图1-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区别特征如下:
75.储水壁2一侧设有第一开口91贯穿储水壁2后与燃烧炉膛1相通,加热壳体5一侧的
底部设有第二开口92与加热壳体5内腔相通。
76.实施例9
77.参考图1-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区别特征如下:
78.储水壁2内部设有储水腔22,第一水通道21与储水腔22相通。
79.具体实施中,本锅炉外侧设有保温隔热棉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