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调热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04:33: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热水器一体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背景技术:

2.空调即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热水器就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原理,在一定时间内使冷水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的一种装置;按照原理不同可分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磁能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暖气热水器等;传统的热水器和空调是分开使用的,降低了使用的高效性,无法满足使用者的生活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的空调热水装置。
5.(二)技术方案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7.一种空调热水装置,包括压缩机、水箱、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所述压缩机与水箱相连接,所述水箱与空调外机相连接,所述空调外机与空调内机相连接,所述空调外机设置于水箱上,且相适配,所述水箱呈圆柱体状,所述空调外机呈长方体状,所述压缩机设置于空调外机上,所述空调外机上设有四通阀、冷凝器、第一风扇、膨胀阀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冷凝器与第一风扇相连接,所述空调内机上设有蒸发器,所述水箱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膨胀阀与蒸发器相连接,所述蒸发器通过四通阀与气液分离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水箱内设有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加热盘管的出气端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所述空调内机采用挂式空调内机。
8.上述的空调热水装置中,所述加热盘管包括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所述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均呈层叠环绕状,所述第二盘管设置于第一盘管内,所述第一盘管的一端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第一盘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盘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盘管的另一端与四通阀相连接,所述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在水箱外的管径大于在水箱内的管径。
9.上述的空调热水装置中,所述第一盘管设置于水箱的底部,所述第一盘管包括第一输气段和第二输气段,所述第二输气段层叠设置于第一输气段上,所述第一输气段呈圆柱状环绕设置,所述第二输气段成圆锥状环绕设置,所述第二盘管呈圆柱状环绕设置。
10.上述的空调热水装置中,所述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在水箱外的管径为8mm的盘管,所述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在水箱内的管径为5mm的毛细管。
11.上述的空调热水装置中,所述第一盘管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输气段的底部,所述第一盘管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输气段的顶部,所述第二盘管的一端设置于第二盘管的底部,所述第二盘管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盘管的顶部。
12.上述的空调热水装置中,所述水箱上设有热水出口、冷水进口、镁棒口、感温口和排污口。
13.上述的空调热水装置中,所述热水出口设置于水箱的顶部,所述冷水进口设置于水箱的底部,所述冷水进口内设有泄压阀,所述膨胀阀的两端连接有截止阀。
14.上述的空调热水装置中,还包括热水分流器、厨房、卫生间和地暖,所述厨房、卫生间和地暖均通过热水分流器与水箱相连接。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压缩机、水箱、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压缩机与水箱相连接,水箱与空调外机相连接,空调外机与空调内机相连接,空调外机设置于水箱上,且相适配,水箱呈圆柱体状,空调外机呈长方体状,压缩机设置于空调外机上,空调外机上设有四通阀、冷凝器、第一风扇、膨胀阀和气液分离器,冷凝器与第一风扇相连接,空调内机上设有蒸发器,水箱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冷凝器通过膨胀阀与蒸发器相连接,蒸发器通过四通阀与气液分离器的一端相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相连接,水箱内设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相连接,加热盘管的出气端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空调内机采用挂式空调内机,有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的高效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热水装置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压缩机;
22.2:水箱;
23.3:空调外机;
24.4:空调内机;
25.5:四通阀;
26.6:冷凝器;
27.7:第一风扇;
28.8:膨胀阀;
29.9:气液分离器;
30.10:蒸发器;
31.11:加热盘管;
32.12:第一盘管;
33.13:第二盘管;
34.14:第一输气段;
35.15:第二输气段;
36.16:热水出口;
37.17:冷水进口;
38.18:镁棒口;
39.19:感温口;
40.20:排污口;
41.21:泄压阀;
42.22:截止阀;
43.23:热水分流器;
44.24:厨房;
45.25:卫生间;
46.26:地暖。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48.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压缩机、水箱、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压缩机与水箱相连接,水箱与空调外机相连接,空调外机与空调内机相连接,空调外机设置于水箱上,且相适配,水箱呈圆柱体状,空调外机呈长方体状,压缩机设置于空调外机上,空调外机上设有四通阀、冷凝器、第一风扇、膨胀阀和气液分离器,冷凝器与第一风扇相连接,空调内机上设有蒸发器,水箱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冷凝器通过膨胀阀与蒸发器相连接,蒸发器通过四通阀与气液分离器的一端相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相连接,水箱内设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相连接,加热盘管的出气端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空调内机采用挂式空调内机。
49.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空调热水装置,
50.包括压缩机、水箱、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所述压缩机与水箱相连接,所述水箱与空调外机相连接,所述空调外机与空调内机相连接,所述空调外机设置于水箱上,且相适配,所述水箱呈圆柱体状,所述空调外机呈长方体状,所述压缩机设置于空调外机上,所述空调外机上设有四通阀、冷凝器、第一风扇、膨胀阀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冷凝器与第一风扇相连接,所述空调内机上设有蒸发器,所述水箱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膨胀阀与蒸发器相连接,所述蒸发器通过四通阀与气液分离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水箱内设有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加热盘管的出气端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所述空调内机采用挂式空调内机。
5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热水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水分注入水箱中,然后启动压缩机,压缩机将冷凝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气体由压缩机输出,直接进入水箱的加热盘管内,水箱内预加热的水和加热盘管充分接触和热交换,水箱内预加热的水吸收了大量的热能,温度不断升高,被吸热后的冷凝剂,进入四通阀后,最后进入空调外机,通过空调外机的冷凝器以及第一风扇的系统降温,带走进入空调外机内的高温高压热气态冷凝剂的热量,冷凝剂由于大幅降温而变成中温高压液态,液态冷凝剂通过膨胀阀的压缩限流,将冷凝剂雾化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凝剂流入空调内机的蒸发器内物理降温后,将蒸发器内的冷气带到室内,起到室内降温的作用,低温低压冷凝剂最后输送回气液分离器内,完成对润滑油的分离和过滤作用,气体最后回到压缩机内,进行下一轮的循环,由于多轮反
复运行,便完成热水器的加热和空调的制冷过程。
52.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压缩机、水箱、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压缩机与水箱相连接,水箱与空调外机相连接,空调外机与空调内机相连接,空调外机设置于水箱上,且相适配,水箱呈圆柱体状,空调外机呈长方体状,压缩机设置于空调外机上,空调外机上设有四通阀、冷凝器、第一风扇、膨胀阀和气液分离器,冷凝器与第一风扇相连接,空调内机上设有蒸发器,水箱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冷凝器通过膨胀阀与蒸发器相连接,蒸发器通过四通阀与气液分离器的一端相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相连接,水箱内设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相连接,加热盘管的出气端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空调内机采用挂式空调内机,有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的高效性。
53.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54.一种空调热水装置,包括压缩机1、水箱2、空调外机3和空调内机4,所述压缩机1与水箱2相连接,所述水箱2与空调外机3相连接,所述空调外机3与空调内机4相连接,所述空调外机3设置于水箱2上,且相适配,所述水箱2呈圆柱体状,所述空调外机3呈长方体状,所述压缩机1设置于空调外机3上,所述空调外机3上设有四通阀5、冷凝器6、第一风扇7、膨胀阀8和气液分离器9,所述冷凝器6与第一风扇7相连接,所述空调内机4上设有蒸发器10,所述水箱2通过四通阀5与冷凝器6相连接,所述冷凝器6通过膨胀阀8与蒸发器10相连接,所述蒸发器10通过四通阀5与气液分离器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9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相连接,所述水箱2内设有加热盘管11,所述加热盘管11的进气端与压缩机1相连接,所述加热盘管11的出气端通过四通阀5与冷凝器6相连接,所述空调内机4采用挂式空调内机4。
55.所述加热盘管11包括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所述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均呈层叠环绕状,所述第二盘管13设置于第一盘管12内,所述第一盘管12的一端与压缩机1相连接,所述第一盘管12的另一端与第二盘管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盘管13的另一端与四通阀5相连接,所述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在水箱2外的管径大于在水箱2内的管径。
56.通过加加热盘管11包括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所述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均呈层叠环绕状,所述第二盘管13设置于第一盘管12内,所述第一盘管12的一端与压缩机1相连接,所述第一盘管12的另一端与第二盘管1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盘管13的另一端与四通阀5相连接,所述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在水箱2外的管径大于在水箱2内的管径,有利于提高加热盘管11的热效应效率。
57.所述第一盘管12设置于水箱2的底部,所述第一盘管12包括第一输气段14和第二输气段15,所述第二输气段15层叠设置于第一输气段14上,所述第一输气段14呈圆柱状环绕设置,所述第二输气段15成圆锥状环绕设置,所述第二盘管13呈圆柱状环绕设置。
58.通过第一盘管12设置于水箱2的底部,所述第一盘管12包括第一输气段14和第二输气段15,所述第二输气段15层叠设置于第一输气段14上,所述第一输气段14呈圆柱状环绕设置,所述第二输气段15成圆锥状环绕设置,所述第二盘管13呈圆柱状环绕设置,有利于喷发式输出热量,减小加热盘管11进出水箱2时的温差,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59.所述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在水箱2外的管径为8mm的盘管,所述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在水箱2内的管径为5mm的毛细管。
60.通过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在水箱2外的管径为8mm的盘管,所述第一盘管12和
第二盘管13在水箱2内的管径为5mm的毛细管,有利于大幅提升盘管内气体的流速,从而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61.所述第一盘管12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输气段14的底部,所述第一盘管12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输气段15的顶部,所述第二盘管13的一端设置于第二盘管13的底部,所述第二盘管13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盘管13的顶部。
62.通过第一盘管12的一端设置于第一输气段14的底部,所述第一盘管12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输气段15的顶部,所述第二盘管13的一端设置于第二盘管13的底部,所述第二盘管13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盘管13的顶部,有利于提高工质的利用率。
63.所述水箱2上设有热水出口16、冷水进口17、镁棒口18、感温口19和排污口20。
64.通过水箱2上设有热水出口16、冷水进口17、镁棒口18、感温口19和排污口20,有利于提高水箱2的适配性。
65.所述热水出口16设置于水箱2的顶部,所述冷水进口17设置于水箱2的底部,所述冷水进口17内设有泄压阀21,所述膨胀阀8的两端连接有截止阀22。
66.通过热水出口16设置于水箱2的顶部,所述冷水进口17设置于水箱2的底部,所述冷水进口17内设有泄压阀21,所述膨胀阀8的两端连接有截止阀22,有利于提高水箱2进出热水的便捷性。
67.还包括热水分流器23、厨房24、卫生间25和地暖26,所述厨房24、卫生间25和地暖26均通过热水分流器23与水箱2相连接。
68.通过还包括热水分流器23、厨房24、卫生间25和地暖26,所述厨房24、卫生间25和地暖26均通过热水分流器23与水箱2相连接,有利于提高装置的功能性。
69.压缩机1内的工作介质可采用冷凝剂,将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设计成特殊的形状如附图2所示,且将第二盘管13设置在第一盘管12内,便于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与水箱2内预加热的水分充分接触,接触时所产生的热量呈喷发式,从水箱2的底部上升至水箱2的顶部;通过将所述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在水箱2外的管径大于在水箱2内的管径,便于提高第一盘管12和第二盘管13内气体的流量,从而大幅提升热交换的效率,在膨胀阀8中未被膨胀成气态的冷凝剂,将通过截止阀22流出,加热盘管11在水箱2内形成加热塔如附图2所示。
70.使用时,水箱2和空调外机3均设置于室外,空调内机4设置于室内,现有的空调内机4内均设有蒸发器10结构,便于将液态冷凝剂气化,在空调的制热烧水的过程中,由于热量优先保障热水器,所以在热水器完成加热以后,再保障空调的加热效果,四通阀5、截止阀22和膨胀阀8会根据设备相应的制热烧水模式,自动根据预置程序完成相应的开合和通路阻断。
7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热水装置,通过设置压缩机、水箱、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压缩机与水箱相连接,水箱与空调外机相连接,空调外机与空调内机相连接,空调外机设置于水箱上,且相适配,水箱呈圆柱体状,空调外机呈长方体状,压缩机设置于空调外机上,空调外机上设有四通阀、冷凝器、第一风扇、膨胀阀和气液分离器,冷凝器与第一风扇相连接,空调内机上设有蒸发器,水箱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冷凝器通过膨胀阀与蒸发器相连接,蒸发器通过四通阀与气液分离器的一端相连接,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相连接,水箱内设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相连接,加热盘管的
出气端通过四通阀与冷凝器相连接,空调内机采用挂式空调内机,有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的高效性。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