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08:19: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地下水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2.地下水是人类在陆地上使用量最广泛的水资源,由于现代社会中的大规模工业发展,都将大量的垃圾和有毒物质埋入地下,并在长时间的渗透过程中容易与地下水混合,为了避免地下水中掺杂有毒物质时被人使用,就需要使用测试装置来对地下水进行监测。
3.而现有的监测装置大多结构简单,其在监测的过程中,只会在底部设置一个简陋的漂浮设备,将监测设备浮在水上采用盒体包装,且盒体无法进行拆解,在使用监测装置进行监测后,无法对监测装置内部进行清理,且传统的监测装置在进行取样过程中,只能对地下水的表层进行取样,无法对位于较深部位的地下水进行取样,从而导致测试的地下水参数不精准,导致监测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包括监测箱体,所述监测箱体四周外壁均焊接有卡块,且监测箱体顶部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四周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卡板,且监测箱体一侧内壁开有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内壁粘接有透明观察窗;
7.所述监测箱体一侧内壁顶部安装有第二限位盖板,且第二限位盖板内部安装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下方设有摄像头,所述监测箱体底部内壁安装有监测设备本体,且监测设备本体顶部连通有第一电控阀门,所述第一电控阀门一侧连通有连接管;
8.所述监测箱体一侧内壁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器连接有通信板,所述通信板通过信号线连接有信号放大器,且监测箱体底部安装有浮沉箱体,所述浮沉箱体内部固定有水泵,且水泵出水端连通有五通管,所述五通管分别连通有第二电控阀门、第三电控阀门、第四电控阀门和第五电控阀门;
9.所述水泵进水端连通有三通管,且三通管两端连通有第六电控阀门和第七电控阀门,所述第七电控阀门远离三通管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
10.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箱体顶部外壁开有矩形密封槽,且密封盖靠近监测箱体的一侧外壁均粘接有矩形密封垫,所述矩形密封垫与矩形密封槽形成紧密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透明观察窗上方开有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内壁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外壁设有第一限位盖板,且第一限位盖板轴心位置处开有通孔,所述第一磁铁通过转动轴连接有擦拭板。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控阀门、第三电控阀门、第四电控阀门和第五电控阀门一侧均连通有排水管,且排水管端口位于浮沉箱体外部。
13.进一步的,所述浮沉箱体中部外壁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支撑杆,且支撑杆外壁焊接有弧形防护板。
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第一电控阀门、通信板、信号放大器、水泵、第二电控阀门、第三电控阀门、第四电控阀门、第五电控阀门、第六电控阀门和第七电控阀门均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外部电源。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磁性相反,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引构成紧固配合。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控阀门、第三电控阀门、第四电控阀门和第五电控阀门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电控阀门、第三电控阀门、第四电控阀门和第五电控阀门连接的排水管构成十字型。
17.进一步的,所述卡块底部中心位置处开有定位槽,且卡板底部外壁焊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槽与定位块形成紧固配合。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9.1、本设计的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通过在监测箱体底部设置浮沉箱体,利用水泵与第六电控阀门和第七电控阀门的相互配合,可以将地下水抽进浮沉箱体内部,实现对浮沉箱体内部水量的控制,从而间接的控制测试设备位于地下水中的浮力,可以让该测试设备位于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层中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地下水的检测参数的准确性;
20.2、本设计的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当利用电控阀门控制浮沉箱体内部水量实现浮力的控制后,还可以利用水泵与其他四个电控阀门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将水体从不同方向喷出,从而推动测试设备的移动,可以提高测试设备的机动性;
21.3、本设计的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其整体的构造方式简单,并且可拆分的拼接方式能够极大的方便后续测试设备的拿去,使用方便,而且在地下检测的过程,可以利用摄像头对地下水情况进行进一步观察了解,而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利用擦拭板不断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观察的清晰度,在输出传输的过程中,还利用信号放大器对发射和接收的信号进行进一步放大处理,能够提高设备通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的整体三维结构主视图;
23.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的整体三维结构仰视图;
24.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的监测箱体三维结构侧视图;
25.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的监测箱体三维结构内部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的监测箱体内部
结构图;
27.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的监测箱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的浮沉箱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的浮沉箱体三维结构主视图;
30.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的浮沉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的浮沉箱体内部结构主视图。
32.图中:1监测箱体、2卡块、3矩形密封槽、4密封盖、5矩形密封垫、6卡板、7矩形通槽、8透明观察窗、9第一磁铁、10第一限位盖板、11擦拭板、12第二限位盖板、13第二磁铁、14驱动电机、15摄像头、16监测设备本体、17第一电控阀门、18连接管、19控制器、20通信板、21信号放大器、22浮沉箱体、23水泵、24五通管、25第二电控阀门、26第三电控阀门、27第四电控阀门、28第五电控阀门、29排水管、30三通管、31第六电控阀门、32第七电控阀门、33进水管、34支撑杆、35弧形防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实施例1:
35.参照图1-7,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包括监测箱体1,监测箱体1四周外壁均焊接有卡块2,且监测箱体1顶部设有密封盖4,卡块2底部中心位置处开有定位槽,且卡板6底部外壁焊接有定位块,定位槽与定位块形成紧固配合,密封盖4四周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卡板6,且监测箱体1一侧内壁开有矩形通槽7,矩形通槽7内壁粘接有透明观察窗8;
36.透明观察窗8上方开有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内壁设有第一磁铁9,第一磁铁9外壁设有第一限位盖板10,且第一限位盖板10轴心位置处开有通孔,第一磁铁9通过转动轴连接有擦拭板11;
37.监测箱体1一侧内壁顶部安装有第二限位盖板12,且第二限位盖板12内部安装有第二磁铁13,第二磁铁13连接有驱动电机14,且驱动电机14下方设有摄像头15,监测箱体1底部内壁安装有监测设备本体16,且监测设备本体16顶部连通有第一电控阀门17,第一电控阀门17一侧连通有连接管18;
38.通过在监测箱体1底部设置浮沉箱体22,利用水泵23与第六电控阀门31和第七电控阀门32的相互配合,可以将地下水抽进浮沉箱体22内部,实现对浮沉箱体22内部水量的控制,从而间接的控制测试设备位于地下水中的浮力,可以让该测试设备位于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层中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地下水的检测参数的准确性;
39.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一侧均连
通有排水管29,且排水管29端口位于浮沉箱体22外部;
40.监测箱体1顶部外壁开有矩形密封槽3,且密封盖4靠近监测箱体1的一侧外壁均粘接有矩形密封垫5,矩形密封垫5与矩形密封槽3形成紧密配合;
41.浮沉箱体22中部外壁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支撑杆34,且支撑杆34外壁焊接有弧形防护板35,驱动电机14、第一电控阀门17、通信板20、信号放大器21、水泵23、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第五电控阀门28、第六电控阀门31和第七电控阀门32均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控制器19,且控制器19通过导线连接有外部电源;
42.第一磁铁9与第二磁铁13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磁铁9与第二磁铁13磁性相反,第一磁铁9与第二磁铁13相互吸引构成紧固配合,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连接的排水管29构成十字型;
43.监测箱体1一侧内壁安装有控制器19,且控制器19连接有通信板20,通信板20通过信号线连接有信号放大器21,且监测箱体1底部安装有浮沉箱体22,浮沉箱体22内部固定有水泵23,且水泵23出水端连通有五通管24,五通管24分别连通有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
44.水泵23进水端连通有三通管30,且三通管30两端连通有第六电控阀门31和第七电控阀门32,第七电控阀门32远离三通管30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33。
45.当使用该测试设备后,首先将测试设备内部的器材备齐,然后按照顺序对齐进行组装,然后在监测箱体11内部安装蓄电池,并且将需要通电的器材进行通电处理,通电完毕后对设备进行地上测试,确保测试设备下水后能够正常运行,测试正常后将密封盖4放置在监测箱体1顶部,并且将矩形密封垫5插接在矩形密封槽3内部,并且将卡板6卡接固定在卡块2内部,对测试设备进行密封安装。
46.实施例2:
47.参照图2-6,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包括监测箱体1,监测箱体1四周外壁均焊接有卡块2,且监测箱体1顶部设有密封盖4,卡块2底部中心位置处开有定位槽,且卡板6底部外壁焊接有定位块,定位槽与定位块形成紧固配合,密封盖4四周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卡板6,且监测箱体1一侧内壁开有矩形通槽7,矩形通槽7内壁粘接有透明观察窗8;
48.透明观察窗8上方开有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内壁设有第一磁铁9,第一磁铁9外壁设有第一限位盖板10,且第一限位盖板10轴心位置处开有通孔,第一磁铁9通过转动轴连接有擦拭板11;
49.监测箱体1一侧内壁顶部安装有第二限位盖板12,且第二限位盖板12内部安装有第二磁铁13,第二磁铁13连接有驱动电机14,且驱动电机14下方设有摄像头15,监测箱体1底部内壁安装有监测设备本体16,且监测设备本体16顶部连通有第一电控阀门17,第一电控阀门17一侧连通有连接管18;
50.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一侧均连通有排水管29,且排水管29端口位于浮沉箱体22外部;
51.当利用电控阀门控制浮沉箱体22内部水量实现浮力的控制后,还可以利用水泵23与其他四个电控阀门的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将水体从不同方向喷出,从而推动测试设备的
移动,可以提高测试设备的机动性;
52.监测箱体1顶部外壁开有矩形密封槽3,且密封盖4靠近监测箱体1的一侧外壁均粘接有矩形密封垫5,矩形密封垫5与矩形密封槽3形成紧密配合;
53.浮沉箱体22中部外壁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支撑杆34,且支撑杆34外壁焊接有弧形防护板35,驱动电机14、第一电控阀门17、通信板20、信号放大器21、水泵23、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第五电控阀门28、第六电控阀门31和第七电控阀门32均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控制器19,且控制器19通过导线连接有外部电源;
54.第一磁铁9与第二磁铁13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磁铁9与第二磁铁13磁性相反,第一磁铁9与第二磁铁13相互吸引构成紧固配合,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连接的排水管29构成十字型;
55.监测箱体1一侧内壁安装有控制器19,且控制器19连接有通信板20,通信板20通过信号线连接有信号放大器21,且监测箱体1底部安装有浮沉箱体22,浮沉箱体22内部固定有水泵23,且水泵23出水端连通有五通管24,五通管24分别连通有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
56.水泵23进水端连通有三通管30,且三通管30两端连通有第六电控阀门31和第七电控阀门32,第七电控阀门32远离三通管30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33。
57.当使用该测试设备后,首先将测试设备内部的器材备齐,然后按照顺序对齐进行组装,然后在监测箱体11内部安装蓄电池,并且将需要通电的器材进行通电处理,通电完毕后对设备进行地上测试,确保测试设备下水后能够正常运行,测试正常后将密封盖4放置在监测箱体1顶部,并且将矩形密封垫5插接在矩形密封槽3内部,并且将卡板6卡接固定在卡块2内部,对测试设备进行密封安装;
58.进一步的,安装调试完毕后,将测试设备缓慢的放在地下水中,由于底部设置的浮沉箱体22浮力较大,测试设备会漂浮在水上,然后利用控制器19控制浮沉箱体22内部的第七电控阀门32打开,启动水泵23不断的从底部的地下水进行抽水,并且根据需要行驶的方向,启动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对应的电控阀门,让水流从背后喷出,推动测试设备在水上进行移动,当测试设备移动至需要监测点时,利用控制器19控制第六电控阀门31和第七电控阀门32打开,并且关闭其他电控阀门,让地下水注入浮沉箱体22内部,让测试设备下沉,当下沉到一定深度后,打开第一电控阀门17,地下水会顺着连接管18进入监测设备本体16中,然后监测设备本体16对地下水进行参数分析,并且将分析后的数据通过通信板20和信号放大器21传输至控制端中。
59.实施例3:
60.参照图3-10,一种地下水监测井水文地质参数的测试设备,包括监测箱体1,监测箱体1四周外壁均焊接有卡块2,且监测箱体1顶部设有密封盖4,卡块2底部中心位置处开有定位槽,且卡板6底部外壁焊接有定位块,定位槽与定位块形成紧固配合,密封盖4四周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卡板6,且监测箱体1一侧内壁开有矩形通槽7,矩形通槽7内壁粘接有透明观察窗8;
61.透明观察窗8上方开有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内壁设有第一磁铁9,第一磁铁9外壁设有第一限位盖板10,且第一限位盖板10轴心位置处开有通孔,第一磁铁9通过转动轴连接
有擦拭板11;
62.监测箱体1一侧内壁顶部安装有第二限位盖板12,且第二限位盖板12内部安装有第二磁铁13,第二磁铁13连接有驱动电机14,且驱动电机14下方设有摄像头15,监测箱体1底部内壁安装有监测设备本体16,且监测设备本体16顶部连通有第一电控阀门17,第一电控阀门17一侧连通有连接管18;
63.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一侧均连通有排水管29,且排水管29端口位于浮沉箱体22外部;
64.监测箱体1顶部外壁开有矩形密封槽3,且密封盖4靠近监测箱体1的一侧外壁均粘接有矩形密封垫5,矩形密封垫5与矩形密封槽3形成紧密配合;
65.其整体的构造方式简单,并且可拆分的拼接方式能够极大的方便后续测试设备的拿去,使用方便,而且在地下检测的过程,可以利用摄像头15对地下水情况进行进一步观察了解,而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利用擦拭板11不断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观察的清晰度,在输出传输的过程中,还利用信号放大器21对发射和接收的信号进行进一步放大处理,能够提高设备通信的稳定性;
66.浮沉箱体22中部外壁焊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支撑杆34,且支撑杆34外壁焊接有弧形防护板35,驱动电机14、第一电控阀门17、通信板20、信号放大器21、水泵23、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第五电控阀门28、第六电控阀门31和第七电控阀门32均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控制器19,且控制器19通过导线连接有外部电源;
67.第一磁铁9与第二磁铁13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第一磁铁9与第二磁铁13磁性相反,第一磁铁9与第二磁铁13相互吸引构成紧固配合,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连接的排水管29构成十字型;
68.监测箱体1一侧内壁安装有控制器19,且控制器19连接有通信板20,通信板20通过信号线连接有信号放大器21,且监测箱体1底部安装有浮沉箱体22,浮沉箱体22内部固定有水泵23,且水泵23出水端连通有五通管24,五通管24分别连通有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
69.水泵23进水端连通有三通管30,且三通管30两端连通有第六电控阀门31和第七电控阀门32,第七电控阀门32远离三通管30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33。
70.当使用该测试设备后,首先将测试设备内部的器材备齐,然后按照顺序对齐进行组装,然后在监测箱体11内部安装蓄电池,并且将需要通电的器材进行通电处理,通电完毕后对设备进行地上测试,确保测试设备下水后能够正常运行,测试正常后将密封盖4放置在监测箱体1顶部,并且将矩形密封垫5插接在矩形密封槽3内部,并且将卡板6卡接固定在卡块2内部,对测试设备进行密封安装;
71.进一步的,安装调试完毕后,将测试设备缓慢的放在地下水中,由于底部设置的浮沉箱体22浮力较大,测试设备会漂浮在水上,然后利用控制器19控制浮沉箱体22内部的第七电控阀门32打开,启动水泵23不断的从底部的地下水进行抽水,并且根据需要行驶的方向,启动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对应的电控阀门,让水流从背后喷出,推动测试设备在水上进行移动,当测试设备移动至需要监测点时,利用控制器19控制第六电控阀门31和第七电控阀门32打开,并且关闭其他电控阀门,让
地下水注入浮沉箱体22内部,让测试设备下沉,当下沉到一定深度后,打开第一电控阀门17,地下水会顺着连接管18进入监测设备本体16中,然后监测设备本体16对地下水进行参数分析,并且将分析后的数据通过通信板20和信号放大器21传输至控制端中;
72.最后,当需要继续下潜时,利用控制器19控制电控阀门将水体住满浮沉箱体22内部,让测试设备缓慢的下沉并且对不同深度的水体参数进行监测分析,并且利用摄像头15进行监测与观察,可以观看处地下水中的情况,而当透明观察窗8表面较脏时,利用控制器19控制驱动电机14转动,从而让第二磁铁13带动第一磁铁10转动,实现擦拭板11的左右摆动,对透明观察窗8表面的清洁,当分析完毕后,利用控制器19关闭第七电控阀门32,打开第六电控阀门和第二电控阀门25、第三电控阀门26、第四电控阀门27和第五电控阀门28,将浮沉箱体22内部的地下水排出,在缓慢排水的过程中,浮沉箱体22内部的水体逐渐减少,从而浮力缓慢增加,从而让测试设备缓慢的漂浮起来,然后利用控制器19控制其他电控阀门缓慢喷水移动,漂浮至控制端处。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