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

2022-07-06 02:50: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渗漏水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果蔬种植中普遍存在着过度使用化肥的问题,引起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土壤渗漏水是化肥等污染物流失的重要载体,土壤渗漏水的收集是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环节。目前通过将集水管插入农田土壤内,土壤内渗透的水会通过安装在集水管上的过滤网过滤后渗入至集水管内进行收集。但是由于过滤网过滤效果较差,土壤杂质易进入集水管。
3.目前通过在过滤网的外侧设置针刺毡过滤棉,以此来提升对渗漏水的过滤效果,避免土壤杂质进入集水管。
4.但是在集水管收集渗漏水后,需要将集水管从土壤中取出,然后将土壤渗漏水从集水管倒出,完成收集,为了再次收集需要再次将集水管插入土壤内,这样不但易破坏原土壤结构,并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集水管收集渗漏水后,需要将集水管从土壤中取出,然后将土壤渗漏水从集水管倒出,完成收集,为了再次收集需要再次将集水管插入土壤内,这样不但易破坏原土壤结构,并且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插入至土壤内的集水管、过滤网、内管、弹簧、压板和柱体,所述集水管的侧壁具有渗水口,所述过滤网与所述集水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渗水口的内部,所述内管与所述集水管滑动连接,并插入至所述集水管的内部,所述内管的底壁具有进水口,以及围绕在所述进水口周侧的凹环槽,所述进水口与所述集水管内底壁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所述渗水口与所述集水管内底壁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弹簧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凹环槽的内部,所述压板与弹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弹簧的上方,且所述压板盖合所述进水口,所述柱体的一端与所述集水管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接触。
7.其中,所述压板包括板体和密封塞,所述板体与所述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塞与所述板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密封塞与所述进水口适配。
8.其中,所述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还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内管的顶端。
9.其中,所述柱体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水口的直径,且所述柱体的顶部呈弧面结构设置。
10.其中,所述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还包括螺旋环和盖体,所述螺旋环与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限位环的上方,所述盖体与所述螺旋环螺纹连接,且所述盖体盖
合所述内管。
11.其中,所述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还包括针刺毡过滤棉,所述针刺毡过滤棉设置在所述过滤网的外侧。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通过将所述集水管插入至土壤内,土壤内的水经过所述过滤网后从所述渗水口渗入至所述集水管的内底壁,等待一段时间后,缓慢按压所述内管,所述内管的底壁向所述集水管的内底壁靠近,同时所述柱体抵持所述压板,所述弹簧受力后拉伸,同时所述压板向上移动,所述进水口开启,此时随着所述内管的下压,所述柱体贯穿所述进水口,水会从所述进水口进入至所述内管,之后将所述内管向上拉动,然后将所述柱体快速退出所述进水口,在所述弹簧的自身恢复力作用下,所述压板将所述进水口封闭,以此部分水存留在所述内管,然后将所述内管从所述集水管中取出倒出其内部的土壤渗漏水即可,无需将所述集水管取出,即可实现对土壤渗漏水的收集,不会再次将所述集水管插入土壤内,这样不会破坏原土壤结构,并且省时省力,此外进入所述内管的水相当于再次经过所述集水管沉淀而进入的,使得收集的水具有更少的杂质。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的主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线结构剖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c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d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20.1-集水管、2-过滤网、3-内管、4-弹簧、5-压板、6-柱体、7-渗水口、8-进水口、9-凹环槽、10-板体、11-密封塞、12-限位环、13-螺旋环、14-盖体、15-针刺毡过滤棉。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2.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插入至土壤内的集水管1、过滤网2、内管3、弹簧4、压板5和柱体6,所述集水管1的侧壁具有渗水口7,所述过滤网2与所述集水管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渗水口7的内部,所述内管3与所述集水管1滑动连接,并插入至所述集水管1的内部,所述内管3的底壁具有进水口8,以及围绕在所述进水口8周侧的凹环槽9,所述进水口8与所述集水管1内底壁之间的直线距离大于
所述渗水口7与所述集水管1内底壁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弹簧4与所述内管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凹环槽9的内部,所述压板5与弹簧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弹簧4的上方,且所述压板5盖合所述进水口8,所述柱体6的一端与所述集水管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柱体6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5接触。
2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集水管1插入至土壤内,土壤内的水经过所述过滤网2后从所述渗水口7渗入至所述集水管1的内底壁,等待一段时间后,缓慢按压所述内管3,所述内管3的底壁向所述集水管1的内底壁靠近,同时所述柱体6抵持所述压板5,所述弹簧4受力后拉伸,同时所述压板5向上移动,所述进水口8开启,此时随着所述内管3的下压,所述柱体6贯穿所述进水口8,水会从所述进水口8进入至所述内管3,之后将所述内管3向上拉动,然后将所述柱体6快速退出所述进水口8,在所述弹簧4的自身恢复力作用下,所述压板5将所述进水口8封闭,以此部分水存留在所述内管3,然后将所述内管3从所述集水管1中取出倒出其内部的土壤渗漏水即可,无需将所述集水管1取出,即可实现对土壤渗漏水的收集,不会再次将所述集水管1插入土壤内,这样不会破坏原土壤结构,并且省时省力,此外进入所述内管3的水相当于再次经过所述集水管1沉淀而进入的,使得收集的水具有更少的杂质。
24.进一步地,所述压板5包括板体10和密封塞11,所述板体10与所述弹簧4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塞11与所述板体10固定连接,且所述密封塞11与所述进水口8适配。
2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柱体6抵持所述压板5向上移动的过程为:所述柱体6首先与所述密封塞11抵持,抵持所述密封塞11缓慢脱离所述进水口8,同时所述板体10也向上移动,进而拉伸所述弹簧4,进而渗漏水从所述进水口8进入所述内管3。
26.进一步地,所述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还包括限位环12,所述限位环12与所述内管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内管3的顶端。
2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环12能够对所述内管3向下按压的距离进行限定,使得该渗漏水收集装置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28.进一步地,所述柱体6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水口8的直径,且所述柱体6的顶部呈弧面结构设置。
2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柱体6的直径小于所述进水口8的直径的设置,能够有利于渗漏水从所述进水口8顺利进入至所述内管3。
30.进一步地,所述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还包括螺旋环13和盖体14,所述螺旋环13与所述限位环1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限位环12的上方,所述盖体14与所述螺旋环13螺纹连接,且所述盖体14盖合所述内管3。
3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盖体14与所述螺旋环13螺纹连接,能够实现对所述内管3的封闭,能够避免所述内管3进入杂质。
32.进一步地,所述野外土壤渗漏水收集装置还包括针刺毡过滤棉15,所述针刺毡过滤棉15设置在所述过滤网2的外侧。
3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过滤网2的外侧设置所述针刺毡过滤棉15,能够提升对渗漏水的过滤效果。
3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
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