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脑桌数控打磨与打孔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02:19: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桌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脑桌数控打磨与打孔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2.电脑桌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金属框架和木质桌面板;其中,金属框架由多根方管组合而成,组合时,采用了焊接、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螺栓连接处需要钻孔,因此会使用到打孔装置,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至少如下不足,现有的打孔装置,是采用数控摇臂钻床,能够实现钻孔,然而孔的边缘会产生毛刺,之后需要采用人工手持打磨机,对孔的边缘进行打磨去毛刺,工序相对复杂,操作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脑桌数控打磨与打孔一体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孔的边缘会产生毛刺,需要采用人工手持打磨机,对孔的边缘进行打磨去毛刺,工序相对复杂,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桌数控打磨与打孔一体装置,包括:一数控摇臂钻床;以及一固定块,连接在所述数控摇臂钻床的工作台上,所述固定块上具有一卡槽,所述卡槽用于限位方管;还包括:一旋转打磨件,连接在所述数控摇臂钻床的一侧,用于对所述方管的钻孔处进行打磨;
5.所述旋转打磨件包括: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中空部位具有一空间;一第一旋转件,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以及一第二旋转件,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与所述第一旋转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旋转件和所述第二旋转件被所述方管穿过,在所述空间处,打磨所述方管上的被钻孔处;
6.所述第一旋转件或者所述第二旋转件结构相同,包括:一第一法兰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设置在所述空间处;一第二法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空间处,与所述第一法兰轴承座对面设置;一主动轴,连接在所述第一法兰轴承座上,并且穿出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和穿出所述第一法兰轴承座;一从动轴,连接在所述第二法兰轴承座上,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轴承座的外部,并且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主动轴间隔设置,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主动轴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一驱动件,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联动所述主动轴旋转;一打磨轮,卡在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以及两个锁紧圈,分别一对一与所述主动轴或者所述从动轴螺纹连接,压住所述打磨轮。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包括:一水平板;以及两个竖板,间隔设置,与所述水平板垂直连接,并且与所述水平板之间形成所述空间。
8.进一步的:所述打磨轮,与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
9.进一步的:所述打磨轮,与所述从动轴或者所述主动轴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10.进一步的:所述从动轴和所述主动轴上都具有一四方形凹槽;所述打磨轮的两端
分别与所述四方形凹槽卡合,中间部位打磨所述方管的钻孔处。
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电脑桌数控打磨与打孔一体装置,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旋转打磨件,当数控摇臂钻床,对固定块处的方管进行钻孔后,操作人员顺着卡槽滑动方管,使得方管上的钻孔处在空间处,被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上的打磨轮打磨,实现了去毛刺的目的,工序相对简单,操作相对方便;从而克服了孔的边缘会产生毛刺,需要采用人工手持打磨机,对孔的边缘进行打磨去毛刺,工序相对复杂,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不需要采用人工手持打磨机,工序相对简单,操作相对方便的技术效果,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总装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去除旋转打磨件和方管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旋转打磨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旋转打磨件的局部剖视图;
16.图中:10.旋转打磨件,11.支撑座,111.空间,112.水平板,113.竖板,12.第一旋转件,13.第二旋转件,121.第一法兰轴承座,122.第二法兰轴承座,123.主动轴,1231.四方形凹槽,124.从动轴,125.驱动件,126.打磨轮,127.锁紧圈,100.数控摇臂钻床,200.固定块,201.卡槽,300.方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一种电脑桌数控打磨与打孔一体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孔的边缘会产生毛刺,需要采用人工手持打磨机,对孔的边缘进行打磨去毛刺,工序相对复杂,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并且达到了不需要采用人工手持打磨机,工序相对简单,操作相对方便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19.一实施方式:
20.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电脑桌数控打磨与打孔一体装置,包括:一数控摇臂钻床100;以及一固定块200,连接在所述数控摇臂钻床100的工作台上,所述固定块200上具有一卡槽201,所述卡槽201用于限位方管300;还包括:一旋转打磨件10,连接在所述数控摇臂钻床100的一侧,用于对所述方管300的钻孔处进行打磨;
21.所述旋转打磨件10包括:一支撑座11,所述支撑座11的中空部位具有一空间111;一第一旋转件12,连接在所述支撑座11上;以及一第二旋转件13,连接在所述支撑座11上,与所述第一旋转件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旋转件12和所述第二旋转件13被所述方管300穿过,在所述空间111处,打磨所述方管300上的被钻孔处;
22.所述第一旋转件12或者所述第二旋转件13结构相同,包括:一第一法兰轴承座121,连接在所述支撑座11上,设置在所述空间111处;一第二法兰轴承座122,设置在所述空间111处,与所述第一法兰轴承座121对面设置;一主动轴123,连接在所述第一法兰轴承座121上,并且穿出所述支撑座11的一侧和穿出所述第一法兰轴承座121;一从动轴124,连接
在所述第二法兰轴承座122上,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法兰轴承座122的外部,并且所述从动轴124与所述主动轴123间隔设置,所述从动轴124与所述主动轴123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一驱动件125,连接在所述支撑座11上,联动所述主动轴123旋转;一打磨轮126,卡在所述主动轴123和所述从动轴124之间;以及两个锁紧圈127,分别一对一与所述主动轴123或者所述从动轴124螺纹连接,压住所述打磨轮126;
23.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旋转打磨件10,当数控摇臂钻床100,对固定块200处的方管300进行钻孔后,操作人员顺着卡槽201滑动方管300,使得方管300上的钻孔处在空间111处,被第一旋转件12和第二旋转件13上的打磨轮126打磨,实现了去毛刺的目的,工序相对简单,操作相对方便;
24.另一实施方式:
25.见图1、图3、图4;实施时,所述支撑座11包括:一水平板112;以及两个竖板113,间隔设置,与所述水平板112垂直连接,并且与所述水平板112之间形成所述空间111;水平板112与竖板113之间焊接,形成了可靠的支撑结构,有利于排布其他部件;
26.另一实施方式:
27.见图1、图3、图4;实施时,第一法兰轴承座121或者第二法兰轴承座122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与竖板113之间穿入螺栓件连接,能够可靠的连接支撑主动轴123或者从动轴124,并且不会影响主动轴123或者从动轴124顺畅地旋转;
28.主动轴123或者从动轴124都为阶梯轴;
29.驱动件125包括:一型材,连接在竖板113上;一电机,连接在型材上;以及一联轴器,连接电机和主动轴123;驱动件125用于联动主动轴123旋转,从而联动打磨轮126旋转;
30.所述打磨轮126,与所述从动轴124或者所述主动轴123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偏心设置,使得打磨轮126能够更好的刮擦方管300,打磨的效果相对较好;
31.所述打磨轮126,与所述从动轴124或者所述主动轴123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实现了摩擦打磨方管300;
32.所述从动轴124和所述主动轴123上都具有一四方形凹槽1231;所述打磨轮12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四方形凹槽1231卡合,中间部位打磨所述方管300的钻孔处,安装更换较方便;打磨轮126包括:芯轴,断面为四方形结构,以及打磨部分,为钢丝结构或者砂轮结构,与方管300的钻孔处刮擦接触,保证了打磨的效果;
33.锁紧圈127为圆环形结构,在打磨轮126卡入四方形凹槽1231后,限位打磨轮126,防止打磨轮126脱落,结构的可靠性较好,打磨轮126的安装更换较方便;
34.工作原理如下:设置有旋转打磨件10,当数控摇臂钻床100,对固定块200处的方管300进行钻孔后,操作人员顺着卡槽201滑动方管300,使得方管300上的钻孔处在空间111处,被第一旋转件12和第二旋转件13上的打磨轮126打磨,实现了打磨去毛刺的目的;
35.在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36.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
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绝对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需根据实施例的内容确定;
37.以上所述,仅为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