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行车卷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5 22:29: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行车卷筒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炼钢、炼铁,炼焦、化工以及医药等生产领域,几乎都会用到各种起重设备,如炼铁水渣的抓斗行车,行车由大车和小车组成,大车负责纵向行走,小车负责横向行走,小车装在大车的轨道上,小车和大车配合纵横运行就形成了一个作业面。小车上装有靠电机和减速机驱动的卷筒,卷筒上缠绕有升降用的钢丝绳,钢丝绳通过滑轮组与抓斗连接,由钢丝绳收放可开闭和升降抓斗,从而实现炉渣的抓取。但是,目前的行车卷筒在抓取过程中,由于钢丝绳的僵直性,钢丝绳很容易跳槽使其相互缠绕在一起,甚至钢丝绳脱离卷筒缠绕在卷筒轴上,损坏附属设施造成生产中断事故,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卷筒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钢丝绳跳槽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车卷筒装置,包括:
5.用于装载钢丝绳的装载机构,设置在行车小车上;
6.至少一个用于避免钢丝绳跳槽的防跳槽机构,与所述装载机构的周侧相对设置,并且所述防跳槽机构与所述装载机构上的钢丝绳相抵;
7.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所述防跳槽机构,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防跳槽机构以及行车小车连接。
8.可选地,所述防跳槽机构包括压绳部和连接部,所述压绳部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压绳部与所述装载机构上的钢丝绳相抵,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行车小车连接。
9.可选地,所述压绳部包括压辊轴以及套设在所述压辊轴上的压辊,所述压辊与所述装载机构上的钢丝绳相抵,所述压辊轴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10.可选地,所述压绳部包括压辊轴、轮架以及套设在所述压辊轴上的压辊,所述压辊与所述装载机构上的钢丝绳相抵,所述压辊轴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轮架的两侧上,所述轮架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11.可选地,所述压绳部包括压辊轴、轮架以及套设在所述压辊轴上的压辊,所述压辊与所述装载机构上的钢丝绳相抵,所述压辊轴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轮架的两侧上,所述轮架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
12.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吊挂以及吊挂轴,所述吊挂连接在所述支撑机构上,所述吊挂轴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吊挂的两侧上,所述压绳部转动连接在所述吊挂轴上。
13.可选地,所述吊挂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
14.可选地,所述装载机构包括卷筒,所述钢丝绳缠绕在所述卷筒上。
15.可选地,所述防跳槽机构的数量为3个,并且各个所述防跳槽机构依次沿所述装载
机构的周向布置。
16.可选地,所述防跳槽机构的数量为2个以上,并且各个所述防跳槽机构依次沿所述装载机构的轴向布置。
1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行车卷筒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方案设置防跳槽机构,防跳槽机构能够将钢丝绳紧抵在装载机构的周侧上,从而避免钢丝绳在收放过程中跳槽,使得钢丝绳在升降过程中能够顺序收放,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视图。
22.零件标号说明
23.1-轴承座;2-轴承盖;3-卷筒;4-钢丝绳;5-吊挂轴;6-吊挂;7-压辊;8-压辊轴;9-卡板;10-压盖;11-轮架;12-支撑机构;13-定位套;14-弹簧;15-上弹簧座;16-下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6.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行车卷筒装置,包括用于承载钢丝绳4的装载机构,钢丝绳4依次缠绕在装载机构的周侧上;至少一个用于避免钢丝绳4跳槽的防跳槽机构,设置在装载机构的上方,并且防跳槽机构的底部与装载机构周侧上的钢丝绳4顶部相抵;支撑机构,用于支撑防跳槽机构,其两端分别与防跳槽机构以及外部的行车小车连接。
2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防跳槽机构包括压绳部和连接部,压绳部铰接在连接部上,压绳部的底部与装载机构周侧上的钢丝绳顶部相抵,连接部的底部与外部的行车小车连接。压绳部铰接在连接部上,压绳部能够绕连接部转动,从而避免在钢丝绳4收放时压绳部对钢丝绳4压迫的太紧,能够减轻钢丝绳4的磨损,并且减少对钢丝绳4收放的影响。
2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压绳部包括压辊轴8以及套设在压辊轴8上
的压辊7。压辊7内开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内孔,内孔为通孔。压辊7的内孔两端内分别设置有轴承,压辊7内的两个轴承分别套设在压辊轴8上靠近端部的位置,压辊7的底部与装载机构周侧上的钢丝绳4顶部相抵,压辊轴8的两端连接在连接部上,并且连接部的底部与外部的行车小车连接。压辊7是可滚动的,并且柔性的抵在钢丝绳4上,并随着钢丝绳4的升降而滚动,上述设置方式可进一步减轻钢丝绳4的磨损和减少对钢丝绳4收放的影响。
2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压绳部包括压辊轴8、轮架11以及套设在压辊轴8上的压辊7。压辊7内开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内孔,内孔为通孔。压辊7的内孔两端内分别设置有轴承,压辊7内的两个轴承分别套设在压辊轴8上靠近端部的位置,压辊7的底部与装载机构周侧上的钢丝绳4顶部相抵,轮架11为“门”字型,压辊轴8的两端分别对应穿设过轮架11的两侧以固定,轮架11的上部铰接在连接部上,并且连接部的底部与外部的行车小车连接。
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压绳部还包括至少一个锁止模块,压辊轴8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锁止模块,锁止模块包括卡板9以及凹槽。两个凹槽分别开设在压辊轴8的周侧底部,两个卡板9分别与两个凹槽一一对应。卡板9的顶端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在凹槽内,通过在卡板9的侧面插入螺栓将卡板9固定在轮架11的外侧底部,从而将压辊轴8的两端固定在轮架11上。
3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连接部包括吊挂6以及吊挂轴5,吊挂6的顶部与支撑机构12的顶部底端连接,支撑机构12包括支架。吊挂轴5的两端分别对应穿设过吊挂6的两侧,并且在吊挂轴5的两端分别套设垫圈和螺母以将吊挂轴5固定在吊挂6上。压绳部的顶部铰接在吊挂轴5上。
3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支撑机构12的顶部下端与吊挂6的顶部之间设置有两个弹簧14,从支撑机构12、弹簧以及吊挂6之间依次穿设一个螺栓,螺栓的底部配合螺母,以紧固支撑机构12与吊挂6。弹簧14能够使得压辊7柔性地压在钢丝绳4上,并可通过螺栓和螺母来调节对钢丝绳4压力的大小。
3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吊挂轴5上套设有定位套13,定位套13设置在吊挂轴5上的吊挂6与压绳部之间,定位套13的左端与吊挂6的左侧内壁相抵,定位套13的右端与压绳部中的轮架11的左侧外壁相抵。
3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防跳槽机构的数量为3个,3个防跳槽机构均布置在装载机构的上方,防跳槽机构的长度方向沿装载机构的轴向布置,并且3个防跳槽机构依次沿装载机构的周向布置。上述设置方式使得防跳槽机构对钢丝绳4形成可靠的包覆面,进一步提高防跳槽的效果。
3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防跳槽机构的数量为2个以上,防跳槽机构均设置在装载机构的上方,防跳槽机构的长度方向沿装载机构的轴向布置,并且所有防跳槽机构依次沿装载机构的轴向布置。
3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防跳槽机构的数量为2个,由于卷筒3两端的绳槽分左、右旋向,因此,两个压绳机构沿卷筒3长边中点的连线互相对称布置。
3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装载机构包括轴承座1、轴承盖2以及卷筒3,轴承座1设置在行车小车上,卷筒3的两端上设置轴承,轴承座1上开设有孔,轴承安装在轴承座1的孔内,并依靠轴承盖2来进行定位,依次在轴承盖2与轴承座1内插入螺栓以连接轴承盖2
与轴承座1。钢丝绳4沿卷筒3的周向缠绕,并且钢丝绳4沿卷筒3的轴向并排布置。
3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吊挂6的顶部设置有下弹簧座16,支撑机构12的上部底端设置有上弹簧座15,弹簧14的顶端设置在上弹簧座15内并与其相抵,弹簧14的底端设置在下弹簧座16内并与其相抵。上述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在竖直方向上固定弹簧14,避免其发生水平方向的移动,以免造成行车卷筒装置整体的不稳定。
39.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一种行车卷筒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0.本方案设置防跳槽机构,防跳槽机构能够将钢丝绳4紧抵在装载机构的周侧上,从而避免钢丝绳4在收放过程中跳槽,使得钢丝绳4在升降过程中能够顺序收放,平稳运行。
41.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