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摆角线性输出电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07:3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扫描振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摆角线性输出电机。


背景技术:

2.国内激光控制行业发展迅猛,振镜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对振镜的精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振镜模组控制的精密程度很大因数由其中的核心部件振镜电机所决定。振镜电机都是以摆角形式控制光学元件高频摆动,利用反射原理控制激光束发生偏转,实现光束控制。传统电机结构复杂,动力元件较多,更多的适合全周期转动的应用场景,在小范围摆动使用场景中明显驱动力效率低下,传统方法在工作范围区间内,输出信号线性度差,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进行线性的修正和补偿,控制处理复杂,精度不佳。
3.基于以上,电机摆角的控制精度就决定了振镜模组的精密程度。为实现电机摆角精密控制,最理想的模型就是反馈电机摆角的对应输出信号是完全线性的。针对以上应用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摆角线性输出的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摆角线性输出电机。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摆角线性输出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磁轴、线圈组和轴承a,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磁轴,所述磁轴的外侧设置有线圈组,所述磁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a和轴承b,所述电机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摆角限位块,所述磁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轴,所述磁轴的另一端设置有pcba,pcba与电机壳体之间设置有轴承限位板,所述pcba的一侧设置有遮光罩,遮光罩与 pcba之间设置有挡光片,所述pcba的一侧设置有四个扇形感光传感器,所述遮光罩的内部设置有发光体。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磁轴的外侧设置有两个线圈组,线圈组以灌封胶的方式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线圈组的方位布置为对称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磁轴与轴承a和轴承b活动连接,磁轴的端部设置有小孔,限位轴紧配压入磁轴小孔。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摆角限位块固定在电机壳体的一端,摆角限位块内部有对称的两处扇形凹槽,凹槽与限位轴配合形成限位区域。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光体固定在遮光罩的内部,遮光罩为黑色设计,遮光罩与pcba固定连接,pcba固定安装在电机壳体的一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磁轴的一端贯穿pcba和挡光片,挡光片与磁轴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感光传感器为同心圆分布设计,且与磁轴同心,遮光罩与感光传感器形成密封光亮区域。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cba与挡光片配合实现光能量接收变化量为线性,理论计算如下:
14.s=s1-s2=nπr12/360-nπr22/360=n*a/360
15.δs=(n1-n2)*a/360=k*a/360
16.a=πr1
2-πr22,r1、r2已确定,则a为常数;k=δn,是线性变化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单组对称线圈组与径向充磁磁轴配合,在原点时,线圈组与磁轴磁极为垂直布置的方式,电机结构简单,满足快速响应及精准启停的需求。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光能量的变化来反馈电机的摆动角度的,该反馈的输出是完全线性的,这对电机的控制有极大的优势:控制信号处理更简单,反馈更精准,生产调试更快捷简便,对产品的一致性有很好的保障。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主体爆炸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内部截面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爆炸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扇形光感示意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挡光片与pcba关系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挡光片与pcba的线性图;
29.图9是控制系统接收到的信号信号反馈曲线图;
30.图中:1、电机壳体;2、磁轴;3、线圈组;4、轴承a;5、摆角限位块; 6、限位轴;7、轴承b;8、pcba;9、遮光罩;10、挡光片;11、发光体;12、轴承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2.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33.实施例1
34.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摆角线性输出电机,包括包括电机壳体1、磁轴2、线圈组3和轴承a4,电机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磁轴2,磁轴2的外侧设置有线圈组3,磁轴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a4和轴承b7,电机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摆角限位块5,磁轴2的一端设置有限位轴6,磁轴2的另一端设置有pcba 8,pcba 8与电机壳体1之间设置有轴承限位板12,pcba8的一侧设置有遮光罩9,遮光罩9与pcba 8之间设置有挡光片10,pcba8 的一侧设置有四个扇形感光传感器,遮光罩9的内部设置有发光体11。
35.进一步的,磁轴2的外侧设置有两个线圈组3,线圈组3以灌封胶的方式与电机壳体
1固定连接,线圈组3的方位布置为对称放置。
36.磁轴2与轴承a4和轴承b7活动连接,磁轴2的端部设置有小孔,限位轴6紧配压入磁轴2小孔。
37.摆角限位块5固定在电机壳体1的一端,摆角限位块5内部有对称的两处扇形凹槽,凹槽与限位轴6配合形成限位区域。
38.发光体11固定在遮光罩9的内部,遮光罩9为黑色设计,遮光罩9与pcba8固定连接,pcba8固定安装在电机壳体1的一端。
39.磁轴2的一端贯穿pcba8和挡光片10,挡光片10与磁轴2固定连接,电机摆动时,挡光片10跟随位置变化,挡光片10遮挡pcba8的区域也随之变化。
40.感光传感器为同心圆分布设计,且与磁轴2同心,遮光罩9与感光传感器形成密封光亮区域。
41.pcba与挡光片配合实现光能量接收变化量为线性,理论计算如下:
42.s=s1-s2=nπr12/360-nπr22/360=n*a/360
43.δs=(n1-n2)*a/360=k*a/360
44.a=πr1
2-πr22,r1、r2已确定,则a为常数;k=δn,是线性变化的。
45.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电机摆动动力原理就是磁极相吸或相斥,利用电流磁场效应,线圈组3通电产生磁场,该磁场磁极与磁轴磁场磁极发生相吸或相斥,通过不断改变线圈组电流方向,就可不断改变线圈组磁场磁极方向,相吸或相斥不断更换,实现磁轴被驱动反复转动,通过摆角限位块5可限制磁轴2的转动幅度,在其与限位轴6配合形成的扇形区域内,防止磁轴2转动过冲,此为最有效利用磁极间作用力,应该将磁轴2扭转摆动的原点设置在磁极间作用力最大的位置,磁轴2采用径向充磁方式,使其磁极位于轴的两侧半圆分布,线圈组3与磁轴2两侧磁极连线的垂直线方向对称布置,且尽量靠近磁轴2,此时线圈组3磁场磁极与磁轴磁极间的作用力最大,磁轴2扭转摆动的原点应设置在该位置;
46.发光体11固定在遮光罩9的内部,遮光罩9为黑色设计,遮光罩9与pcba8固定连接,pcba8固定安装在电机壳体1的一端,磁轴2的一端贯穿pcba8和挡光片10,挡光片10与磁轴2固定连接,电机摆动时,挡光片10跟随位置变化,挡光片10遮挡pcba8的区域也随之变化,当挡光片10遮挡部分感光传感器时,则被遮挡部分不接收光线,当挡光片10跟随磁轴2转动时,则感光传感器接收光的面积发生变化,接收的光能量也随之变化,这种光能量的变化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进而实现控制;
47.摆角线性输出电机的线性变化的计算方法,pcba8与挡光片10配合实现光能量接收变化量为线性,理论计算如下:
48.s=s1-s2=nπr12/360-nπr22/360=n*a/360
49.δs=(n1-n2)*a/360=k*a/360
50.a=πr1
2-πr22,r1、r2已确定,则a为常数;k=δn,是线性变化的,挡光片10随磁轴2转动时,第一象限的挡光片10对pcba8的遮挡变化量是按斜率k作线性变化的,其余三个象限原理一致,由此得出该方案实现的pcba光能量接收的变化量是线性的;
51.当电流以相反方向通过线圈组3时,给磁轴2产生偏转驱动力,磁轴2带动挡光片10往其中一侧偏转,当电流方向改变时,磁轴2带动挡光片10往另外一侧偏转,如此不断反复,当电流的变化极快时,磁轴2带动挡光片10规则震荡;光感传感器在封闭区域内接收发
光体11的光能量,挡光片10 给光感传感器造成阴影区域,当挡光片10随磁轴2震荡时,阴影区域随震荡一一对应变化,变化呈线性,也就是非阴影区域也呈线性变化,光感传感器接收到的光能量也是在呈线性变化,通过光感传感器接收光能量的变化状态,可以准确的反馈出磁轴2震荡的精准位置,将光感传感器接收到的变化的光能量通过电路板光电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给控制系统,基于以上第2点原理,控制系统接收到的信号跳跃变化是完全线性的,当磁轴2带上镜片负载时,就是完整的线性振镜电机。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