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连接组件及下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07:04: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下水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下水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厨房水槽的水盆底部或洗漱室的面盆、浴盆底部都设有排水口,在排水口上安装有下水管道,通过下水管道可以将水盆或面盆中的水排放到预埋在墙体内的排污管道中。
3.现有的排污管道通常整体是预埋在墙体内的,仅留一段进口端延伸出墙体或地面,下水管道直接插设在进口端,从而将台盆内的水排入到排污管道中。但采用直接插设的方式,下水管道很容易在较大的水流经过时掉出,造成漏水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连接性能强的连接组件及下水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用于可取放地设置在下水管道与排污管道之间,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连接件,可取放地设置在下水管道的出口端,密封件,可取放地设置在连接件上,用于让连接件与下水管道的出口端之间形成密封状态;其中,连接件具有:结合部,具有一个与下水管道相对应的第一开口,且用于与密封件相结合,内置部,从第一开口向下延伸,用于设置在排污管道的进口端内。
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密封件含有:上密封部,用于让出口端与第一开口之间形成密封状态;下密封部,用于让结合部与进口端之间形成密封状态;以及安装槽,用于让结合部嵌入安装。
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置部具有与结合部相结合的内周壁部分以及与该内周壁部分相结合的防臭部分,防臭部分可开合地设置在内周壁部分的底部。
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内周壁部分的外圈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内周壁部分的外圈设置有安装部位,安装部位为内周壁部分向内凹陷的安装凹槽,第一密封圈安装在该安装槽上;或,安装部位为内周壁部分向外凸出的安装凸环,第一密封圈套设在该安装凸环上。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防臭部分含有盖板,转动设置于内周壁部分的底部,并具有与周壁部分底部的出水口相适配的形状;内周壁部分的底部一侧向内凹陷并设置有安装座,盖板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安装座上,转轴上套设有扭簧;盖板盖设在内周壁部分的底部时,盖板呈由安装座所在的一端朝向底部的另一端的倾斜状态。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防臭部分还包括:密封垫,套设在盖板的外周或附着在盖板的内侧面,用于让盖板与出水口之间形成密封状态。
1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下水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至少包括过滤组件,用于与排污管道的进口端相结合,连接组件,安装在过滤组件内,用于与下水管道的出口端相结合,其中,连接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连接组件。
12.在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水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壳体,用于插设在排污管道的进口端;以及第二密封圈,设置在过滤壳体的外周,用于让过滤壳体与排污管道的进口端之间形成密封状态;过滤壳体具有:覆盖部,含有一个与排污管道相对应的第二开口,且用于至少部分覆盖排污管道的顶部;以及过滤部,从第二开口向下延伸,用于设置在排污管道内;过滤部具有与覆盖部相结合的外周壁部分以及与该外周壁部分相结合的镂空部分。
13.在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水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覆盖部至少包含环绕第二开口的环绕部分,该环绕部分与排污管道的顶部相匹配并用于覆盖顶部的顶面,环绕部分具有水平或倾斜的环绕面。
14.在实用新型提供的下水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密封圈设置有n个,用于让用户择一替换使用,n个第二密封圈具有不同的外径,适用于n种进口端的内径不同的排污管道。
15.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连接组件和下水装置,由于连接组件具有连接件,连接件设置在下水管道的出口端,并且延伸至排污管道的进口端内,水流自下水管道流下,穿过连接件直接排入到排污管道中,实现排水;同时,由于连接组件具有密封件,能够加强下水管道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出现由于水流冲击过大导致下水管道掉出而出现漏水等情况。
17.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连接件具有结合部,且密封件直接包裹在结合部外周,不仅加强了密封性,而且在拆卸时也只要在将结合部扣住向外拉拔即可将整个连接组件取出,非常方便。
18.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连接件的内置部设置有防臭部分,并且采用盖板开合的形式设置在内周壁部分的部分,当水流通过时,盖板在水流冲击下打开可进行通畅排水,当水流排完后,盖板会复位闭合,从而阻断排污管道内的臭味溢出,具有较好的防臭功能。
19.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下水装置还具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中的过滤壳体具有供水流经过的镂空部分,使得整个下水装置同时具备过滤及防臭功能,功能多样;同时,过滤组件的过滤壳体上设置有覆盖部,使用时覆盖部覆盖在排污管道进口端的端面上,当需要拆卸时,只要在覆盖部处施力,即可将过滤组件拆卸下来,拆卸更换便捷迅速。
20.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下水装置的过滤壳体外周还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密封件形成双重密封,具有更加的密封效果,同时,该密封圈设置有多个,可以根据用户不同尺寸的排污管道选择适配的密封圈来对过滤壳体进行安装,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下水装置的截面剖视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连接件在闭合状态下的截面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在打开状态下的截面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密封件的截面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防臭过滤下水装置的截面剖视图。
27.图7是图6的a处局部放大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连接组件及过滤组件组合的结构图。
29.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连接组件及过滤组件组合的结构爆炸图。
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过滤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31.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防臭下水装置的截面图。
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连接件开启状态示意图。
33.附图标记:防臭下水装置100、防臭过滤下水装置100’、下水管道10、出口端11、排污管道20、进口端21、连接组件30、过滤壳体40、覆盖部41、第二开口411、环绕部分412、过滤部42、外周壁部分421、安装凹槽4211、镂空部分422、过滤孔423、连接件50、结合部51、第一开口511、内置部52、内周壁部分521、安装凹槽5211、出水口5212、安装座5213、防臭部分522、盖板5221、转轴5222、扭簧5223、密封件60、上密封部61、下密封部62、安装槽63、第一密封圈71、边沿部分711、第二密封圈72、边沿部分721。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以及下水装置作具体阐述。
35.《实施例1》
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水装置,用于将来自于与水池连接的下水管道的废水排入到排污管道中,水池可以是洗手台盆、洗菜盆、浴缸等。
3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下水装置的截面剖视图。
38.如图1和图2所示,防臭下水装置100包括与水池的下水口相连的下水管道10、预埋在墙壁内的排污管道20以及可取放安装在下水管道10的出口端11和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之间的连接组件30。
3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4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连接件在闭合状态下的截面图。
41.连接组件30包括连接件50和密封件60,连接件50具有结合部51和内置部52,结合部51含有一个与下水管道10相对应的第一开口511,内置部52从该第一开口511向下延伸,用于设置在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内。即连接件50设置在下水管道的出口端,并且下端延伸进入排污管道的进口端内,水流自下水管道流下,穿过连接件直接排入到排污管道中,实现排水。
42.在本实施例中,内置部52具有与结合部51相结合的内周壁部分521以及与该内周壁部分521相结合的防臭部分522,防臭部分522可开合地设置在内周壁部分521的底部。如图3所示,内周壁部分521的外圈设置有安装位,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位为安装凹槽5211,该安装凹槽5211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71,第一密封圈71可让内周壁部分521与排污管道20进口端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状态(如图1所示)。该安装部位也可以是内周壁部分521的外圈向外凸出形成的安装凸环,第一密封圈71直接套设在该安装凸环上也可以实现密封。
43.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密封圈71具有边沿部分711,边沿部分711用于与排污管道20进口端的内壁贴合,边沿部分721的外径大于排污管道的进口端21的内径,使得在将内周壁部分521装入排污管道20进口端的内部后,边沿部分711受到挤压,紧紧地贴合在内周壁部分521与排污管道20进口端的内壁之间实现密封状态。该密封状态不仅能够实现防止水流溢出的功能,还能够加强过滤壳体40与排污管道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因水流过大而导致连接件50脱离排污管道。
44.如图3所示,防臭部分522包括盖板5221,盖板5221转动设置于内周壁部分521的底部,并具有与内周壁部分521的出水口5212适配的形状,如图3所示,内周壁部分521的底部呈一侧较低,另一侧较高的形状,当盖板5221盖设在出水口5212上时,盖板5221的内侧呈现向下倾斜的状态,即该处形成引导水流向下流去的导向面,并且更加方便水流冲击时将盖板5221打开。
4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连接组件在打开状态下的截面图。
46.内周壁部分521的底部位于出水口5212的一侧向内凹陷设有一安装座5213,盖板5221通过转轴5222转动安装于安装座5213上,转轴5222上套设有扭簧5223,扭簧5223一端设在内周壁部分521上,另一端抵在盖板5221上。盖板盖设在内周壁部分的底部时,由安装座5213所在的一端朝向底部的另一端呈倾斜状态,便于在水流冲击下,盖板5221以转轴5222为轴进行转动打开,从而实现排水;由于扭簧5223具有一定的弹力,使得盖板5221在无水流的冲击下能够迅速复位盖回至出水口5212上,从而避免排污管道内的异味或细菌从出水口处溢出,实现防臭防细菌效果。安装座5213所在的位置相比内周壁部分521的外壁要内凹一部分,给盖板5221转动空出了充足的空间,避免盖板5221在转动时受到排污管道内壁的干涉,使得盖板5221在打开时更加地顺畅与迅速。
4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密封件的截面图。
48.密封件60含有上密封部61、下密封部62以及安装槽63,上密封部61呈环形,用于让下水管道10的出口端插入,使下水管道10的出口端与第一开口511之间形成密封状态,该密封状态不仅能够防止水渍外漏,还能够加强下水管道的出口端与第一开口511及内置部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在长期的水流冲击下让下水管道与内置部分离。下密封部62呈环形的平面状,用于让结合部51与排污管道20的出口端21之间形成密封状态,如图1所示,平面状的下密封部62外沿凸出排污管道出口端面的外圈设置,使得用户在进行拆卸时能够直接扣住下密封部62的边缘,向上施力拉扯,就可以将整个连接组件抽出,拆卸十分方便。上密封部61和下密封部62之间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63,结合部51嵌入安装在该安装槽63内,使得整个密封件60将结合部进行包裹。
49.本实施例的安装及更换方式是:先将第一密封圈71套设在连接件的内置部52上的对应位置,再将密封件60套设在连接件的结合部51上完成连接组件的组装;组装好连接组件后,将内置部52直接插入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内,使内置部52与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通过第一密封圈71密封连接,同时密封件60的下密封部62的底面覆盖在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的上端面上,然后将下水管道10的出口端穿过密封件60的上密封部61插入到连接件的内置部52的内部,进而完成安装。
50.当水流自下水管道流下,沿着出口端进入连接件内部,在水流的冲击下,防臭部分522上的盖板5221打开让水流通过并进入到排污管道中,当水流流完后,盖板5221在扭簧
5223的作用下复位盖合在内周壁部分521的底部时,可以对异味形成阻挡,避免异味溢出,起到防臭效果。
51.当连接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导致堵塞或者防臭效果不佳时,可以直接扣住下密封部62的边缘,向上施力拉扯,就可以将整个连接组件取出进行更换或维修,拆卸十分方便。
52.本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53.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连接组件及防臭下水装置,由于连接组件可取放地设置在不同的下水管道与排污管道之间,并且连接组件具有密封件,使得连接组件在安装时,能够加强下水管道与排污管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在大流量的流体冲击时导致下水管道脱离产生漏水的现象。同时,连接件的内置部具有防臭部分,防臭部分为可开合设计,既能实现普通的排水功能,又能阻挡下水管道中异味散出,使得下水装置能够具有较好的防臭功能。
54.《实施例2》
5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臭过滤下水装置,用于将来自于与水池连接的下水管道的废水排入到排污管道中,水池可以是洗手台盆、洗菜盆、浴缸等。为了便于表达,本实施例中对于和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
56.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防臭过滤下水装置的截面剖视图。
57.图7是图6的a处局部放大图。
58.如图6和图7所示,防臭过滤下水装置100’包括与水池的下水口相连的下水管道10、预埋在墙壁内的排污管道20以及可取放安装在下水管道10和排污管道20之间的连接组件30及过滤组件,其中,连接组件30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连接组件基本相同。
59.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连接组件及过滤组件组合的结构图。
60.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连接组件及过滤组件组合的结构爆炸图。
61.如图8和图9所示,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壳体40和设置在过滤壳体40与排污管道20之间的第二密封圈72,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50和密封件60。过滤壳体40用于插设在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连接件50可取放地设置在过滤壳体40上,密封件60可取放地设置在连接件50上,用于让连接件与下水管道10的出口端11之间形成密封状态。
62.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过滤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63.如图7和图9所示,过滤壳体40具有覆盖部41和过滤部42,覆盖部41具有一个与排污管道20相对应的第二开口411,且用于至少部分覆盖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的顶部,覆盖部41至少包含环绕第二开口411的环绕部分412,如图7所示,该环绕部分412与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的顶部相匹配并覆盖在该顶部的顶面,环绕部分具有水平或倾斜的环绕面(图7中为水平的环绕面)。同时,在平面上,该环绕面外沿凸出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的端面设置,方便用户可直接扣住环绕面外沿,并向上施力拉扯直接将过滤壳体40取出。过滤部42沿第二开口411向下延伸,用于设置在排污管道20内。过滤部42具有与覆盖部41相结合的外周壁部分421以及与该外周壁部分421相结合的镂空部分422,镂空部分422一体或分体设置在外周壁部分421的底部。镂空部分422开设有若干供水流通过的过滤孔423,相邻过滤孔423之间形成用于过滤杂质的骨架。过滤孔423可以是如图6和图8所述的长圆形孔,也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条形等形状。
64.如图10所示,外周壁部分421的外圈设置有安装位,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位为外周壁部分421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安装凹槽4211,安装凹槽4211用于设置第二密封圈72,第二密封圈72用于让外周壁部分421与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处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状态(如图7所示)。该安装部位也可以是外周壁部分421的外圈向外凸出形成的安装凸环,第一密封圈71直接套设在该安装凸环上也可以实现密封。
6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72可以设置有n个,用于让用户择一替换使用,n个第二密封圈72具有不同的外径,适用于n种进口端内径不同的排污管道,可让用户针对不同尺寸的排污管道选择使用不同尺寸的第二密封圈72,更加人性化,适用范围广。
66.如图7所示,第二密封圈72具有边沿部分721,边沿部分721用于与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的内壁贴合,边沿部分721的外径大于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的内径,使得在将外周壁部分421装入排污管道进口端21内部后,边沿部分711受到挤压,紧紧地贴合在外周壁部分421与排污管道进口端内壁之间实现密封状态。该密封状态不仅能够实现防止水流溢出的功能,还能够加强过滤壳体与排污管道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因水流过大而导致过滤壳体脱离排污管道。
67.连接组件30包括连接件50和密封件60,连接件50具有结合部51和内置部52,结合部51含有一个与下水管道10相对应的第一开口511,且用于至少部分覆盖过滤壳体40的顶部,内置部52从该第一开口511向下延伸,用于设置在过滤部42内。内置部52具有与结合部51相结合的内周壁部分521以及与该内周壁部分521相结合的防臭部分522,防臭部分522可开合地设置在内周壁部分521的底部。如图3所示,内周壁部分521的外圈设置有安装位,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位为安装凹槽5211,该安装凹槽5211用于安装第一密封圈71,第一密封圈71可让内周壁部分521与外周壁部分421的内壁之间形成密封状态,如图7所示。该安装部位也可以是内周壁部分521的外圈向外凸出形成的安装凸环,第一密封圈71直接套设在该安装凸环上也可以实现密封。
68.如图7所示,第一密封圈71具有边沿部分711,边沿部分711用于与外周壁部分421的内壁贴合,边沿部分721的外径大于外周壁部分421的内径,使得在将内周壁部分521装入外周壁部分421内部后,边沿部分721受到挤压,紧紧地贴合在内周壁部分521与外周壁部分421的内壁之间实现密封状态。该密封状态不仅能够实现防止水流溢出的功能,还能够加强过滤壳体40与连接件50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因水流过大而导致连接件50脱离过滤壳体40。防臭部分522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69.密封件60含有上密封部61、下密封部62以及安装槽63,上密封部61为向上凸出的环形圈,用于让下水管道10的出口端11插入,上密封部61直包裹在下水管道10的出口端11的外圈,使下水管道10的出口端11与内置部521之间形成密封状态,该密封状态不仅能够防止水渍外漏,还能够加强下水管道的出口端与内置部之间的连接紧密性,避免在长期的水流冲击下让下水管道与内置部分离。下密封部62呈环形的平面状,用于让结合部51与覆盖部41之间形成密封状态,如图7所示,平面状的下密封部62压设在覆盖部41上表面。上密封部61和下密封部62之间向内凹陷形成安装槽63,结合部51嵌入安装在该安装槽63内,使得整个密封件60将结合部进行包裹。
70.本实施例的安装及更换方式是:先将第一密封圈71套设在连接件的内置部52上的对应位置,再将密封件60套设在连接件的结合部51上完成连接组件的组装;组装好连接组
件后,将内置部52直接插入过滤壳体40的过滤部42内,并且让密封件60的下密封部62紧贴覆盖部41的顶面,然后再将第二密封圈72套设在过滤壳体50表面的对应位置,完成过滤组件的组装,再将过滤部52插入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内,使过滤部52与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通过第二密封圈72密封连接,同时覆盖部51的底面覆盖在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的上端面上,最后将下水管道10的出口端穿过密封件60的上密封部61插入到连接件的内置部52的内部,进而完成安装。
71.当水流自排水管道流下,在水流的冲击下,连接件的盖板5221打开让水流通过,水流经过过滤部的过滤孔流出,而杂质将会被相邻过滤孔423之间的骨架进行阻挡留置在骨架上,起到过滤效果;当水流流完后,盖板5221在扭簧5223的作用下复位盖合在内周壁部分521的底部时,可以对异味形成阻挡,避免异味溢出,起到防臭效果。
72.当过滤壳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累积较多的杂质时,可以直接通过对覆盖部的外沿进行施力拉扯,将整个过滤组件取出进行清理或更换,拆卸十分方便。
73.本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74.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防臭过滤下水装置,由于具备连接组件和过滤组件,使得下水装置既能进行过滤又能防止臭味溢出,功能多样;并且由于连接组件具有密封件,使得连接组件在安装时,能够加强下水管道与排污管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避免在大流量的流体冲击时导致下水管道脱离产生漏水的现象。
75.另外,由于过滤组件的过滤外壳上具有可以覆盖在排污管道进口端端面的覆盖部,使得拆卸替换时直接在覆盖部处施力拉扯即可将整个下水装置从排污管道进口端取出,拆卸十分迅速、方便。
76.《实施例3》
77.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防臭下水装置的截面图。
7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臭下水装置100”,用于将来自于与水池连接的下水管道的废水排入到排污管道中,水池可以是洗手台盆、洗菜盆、浴缸等。为了便于表达,本实施例中对于和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
79.本实施例使用在的进口端的内径尺寸相比实施例1中的进口端的内径尺寸小的排污管道20’中,防臭下水装置100”具有下水管道10、排污管道20’以及连接组件30’。连接组件30’具有连接件50’和密封件60’。
80.本实施例的连接件50’相比实施例1中的连接件50区别仅在于取消了第一密封圈71的使用,本实施例的密封件60’相比实施例1中的密封件60的区别在于下密封部的形状。如图11所示,下密封部62’包括压设在结合部51与进口端21’的端面之间的密封压设部分621以及包裹在进口端21’外周的密封包裹部分622,密封压设部分621以及密封包裹部分622组合实现了连接件50’与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之间的密封连接。
81.本实施例的安装及更换方式是:先将密封件60’套设在连接件的结合部51上完成连接组件的组装,然后将内置部52直接插入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内,使内置部52与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通过下密封部62’密封连接,且下密封部62’的密封压设部分621覆盖在排污管道20’的进口端21’的上端面上,然后将下水管道10的出口端11穿过密封件60’的上密封部61插入到连接件的内置部52的内部,进而完成安装。当需要拆卸更换时,只需要在下密封部62’处施力,就可以将连接组件轻松取出进行更换,非常方便。
82.《实施例4》
83.为了便于表达,本实施例中对于和实施例1-实施例3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84.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连接件开启状态示意图。
85.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1所示,在防臭部分的盖板5221外周套设有密封垫5224,用于让盖板5221与出水口5212之间形成密封状态。或者,密封垫154直接粘在盖板153的内侧壁上。
86.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以及拆卸安装方式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本实施例相比实施例1-实施例3,连接件具备更好的密封性,可以更好地阻挡排污管道内的臭味、细菌外溢。
87.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单元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