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投影镜头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06:00: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光学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投影镜头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规格日新月异,不仅持续追求轻薄短小,另外提升成像镜头的视场角度、成像质量也日趋重要。因此在光学镜头设计领域中,除了追求镜头体积小型化,同时还必须兼顾成像质量及性能。
3.然而,光学镜头设计并非单纯将成像质量佳的镜头等比例缩小就能制作出兼具成像质量与小型化的光学镜头,设计过程不仅牵涉到材料特性,还必须考量到制作、组装良率等生产方面的实际问题。
4.因此,小型化镜头的技术难度明显高出传统镜头,如何制作出符合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的光学镜头,并持续提升其成像质量,长久以来一直是本领域中持续精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影镜头以及电子设备新技术方案。
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镜头。从放大侧至缩小侧,所述投影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
7.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三透镜组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空气间隔为d,其中6mm≤d≤9mm。
8.可选地,所述投影镜头满足以下关系:-5.8mm<f00<-5.1mm,33mm<f11<37mm,-23mm<f22<-19mm;-55mm<f33<-51mm;其中,f00为投影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1为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22为第二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33为第三透镜组的有效焦距。
9.可选地,沿放大侧至缩小侧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组中透镜的通光口径逐渐增大;沿放大侧至缩小侧方向,所述第二透镜组中透镜的通光口径先减小再增大;所述第三透镜组中,最靠近第二透镜组的透镜的通光口径,小于最远离所述第二透镜组的通光口径。
10.可选地,最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组的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余透镜均为球面透镜。
11.可选地,所述投影镜头的所述缩小侧具有远心特征。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具有中间像,所述第一透镜的出光端具有非远心特征。
13.可选地,从放大侧至缩小侧,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顺序为:负正正负正。
14.可选地,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胶合连接。
15.可选地,从放大侧至缩小侧,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和第十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焦度顺序为:负负负负正。
16.可选地,从放大侧至缩小侧,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第十
三透镜、第十四透镜和第十五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的光焦度顺序为:负负正正正。
17.可选地,所述第十二透镜和所述第十三透镜胶合连接。
1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投影镜头。
1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投影镜头,在确保成像质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校正场曲和畸变,降低了投影镜头的设计难度。
2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21.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22.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光路示意图。
24.图3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图。
25.图4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畸变图。
26.图5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色差图。
27.图6所示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离焦曲线图。
28.图7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所示为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图。
30.图9所示为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畸变图。
31.图10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所示为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图。
33.图12所示为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畸变图。
34.图13所示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所示为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调制传递函数图。
36.图15所示为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的畸变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第七透镜;8、第八透镜;9、第九透镜;10、第十透镜;11、第十一透镜;12、第十二透镜;13、第十三透镜;14、第十四透镜;15、第十五透镜;16、光阑;17、像面;30、第一透镜组;40、第二透镜组;50、第三透镜组。
具体实施方式
39.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40.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41.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42.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4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投影镜头,参照图1、图7、图10和图13所示,从放大侧至缩小侧,所述投影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组30、第二透镜组40和第三透镜组50。所述第一透镜组30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二透镜组40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三透镜组50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一透镜组30和所述第二透镜组40之间的空气间隔为d,其中6mm≤d≤9mm。
45.本技术的投影镜头可以应用于投影装置,例如投影装置可以是投影光机等。本技术的投影镜头可以应用于ar(增强现实)技术领域,例如可以应用于ar一体机。
46.在实际投影过程中,投影镜头中的像面17、第三透镜组50、第二透镜组40和第一透镜组30、光阑16沿同一光轴依次设于缩小侧和放大侧之间。其中,缩小侧也即像方;放大侧也即物方。
47.其中,对于整个投影镜头来说,第一透镜组30的光焦度为正,第二透镜组40的光焦度为负,第三透镜组50的光焦度为正,第一透镜组30、第二透镜组40、和第三透镜组50以确保整个投影镜头的光焦度平衡。
48.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的空气间隔进行限定,将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的空气间隔在此范围内,以使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留有足够的空气间隔,保证光线在进入第二透镜组40之前可以出现汇聚点,提前成像。当光线在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提前成像(即形成中间像),能够较容易的校正畸变和场曲。若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的空气间隔较小,无法在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形成中间像;若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的空气间隔较大,则不利于投影镜头的小型化设计。
49.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将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的空气间隔限定在此范围内,在实现投影镜头小型化的基础上,能够在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形成中间像,更好的校正畸变和场曲。
5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在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示出了一条虚线(即虚拟面,在实际成像过程是没有的。本实施例为了便于示出提前成像的位置,在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示出了一条虚线),其中虚线所示的位置为提前成像的位置。
51.具体地,第一透镜组30传输的各个视场光线在虚线所示位置进行汇聚,其中各个视场光线在此汇聚所呈现的并不是一个平面,而是呈现出一个曲面。即在该实施例中,允许第一透镜组30所成的像具有场曲和畸变(即第一透镜组30在虚线所示的位置所成的像是弯曲的像),第二透镜组40和第三透镜组50组合在一起,允许两者具有与第一透镜组30相反的场曲和畸变,即第一透镜组30、第二透镜组40和第三透镜组50结合在一起,能够将场曲和畸变相互抵消,更好的校正成像场曲和畸变。
52.在该实施例中,不需要强行的将第一透镜组30、第二透镜组40和第三透镜组50设
计为零场曲和零畸变,在确保成像质量的情况下,减小了设计难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30具有正场曲和正畸变,第二透镜组40和第三透镜组50结合在一起,具有负场曲和负畸变,第一透镜组30、第二透镜组40、第三透镜组50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投影镜头,能够提升成像质量。
5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影镜头满足以下关系:-5.8mm<f00<-5.1mm,33mm<f11<37mm,-23mm<f22<-19mm;-55mm<f33<-51mm;其中,f00为投影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11为第一透镜组30的有效焦距,f22为第二透镜组40的有效焦距,f33为第三透镜组50的有效焦距。
54.在该实施例中,对光学投影系统的总有效焦距进行限定,以及对第一透镜组30的有效焦距、第二透镜组40的有效焦距和第三透镜组50的有效焦距进行限定,确保了投影镜头的场曲和畸变参数在合适的范围内,提升了成像质量。
55.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7、图10和图13所示,沿放大侧至缩小侧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组30中透镜的通光口径逐渐增大;沿放大侧至缩小侧方向,所述第二透镜组40中透镜的通光口径先减小再增大;所述第三透镜组50中,最靠近第二透镜组40的透镜的通光口径,小于最远离所述第二透镜组40的通光口径。
56.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透镜组30中的透镜通光口径尺寸、第二透镜组40中的透镜的通光口径尺寸、以及第三透镜组50中的通光口径尺寸进行限定,以确保光线均能够在透镜内传输。其中透镜通光口径尺寸与各个视场光线在传输时的分散程度相关。
57.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30的光焦度为正,且沿放大侧至缩小侧方向,所述第一透镜组30中透镜的通光口径逐渐增大,即以较大的入射角入射到第一透镜组30的光线,能够被收缩至较小角度,且处于分散状态的各个视场光线均能够经过第一透镜组30的透镜。具体地,虽然第一透镜组30能够将光线的入射角收缩到较小角度,但是各个视场的光线仍是处于分散状态进行传播的,即为了避免各个视场的光线传输至透镜外侧,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30中透镜的通光口径逐渐增大。
58.例如投影镜头能够达到的视场角为75
°
,第一透镜组30能够将以37.5
°
的入射角入射的光线收缩到10
°
左右,保证光线平滑进入第二透镜组40,也减小每一片透镜的通光口径,缩小投影镜头的体积。
59.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透镜组30包括了五片透镜,在五片透镜的共同作用下,将以37.5
°
的入射角入射的光线收缩到10
°
左右,最远离放大侧的透镜的通光口径可以限定在30mm;若第一透镜组30只包含了一片透镜,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则需要将透镜的通光口径至少限定在100mm。因此第一透镜组30能够将以较大的入射角入射光线收缩至较小的入射角,能够减小每一片透镜的通光口径。
60.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40的光焦度为负,第二透镜组40包括了多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其第二透镜组40对接收到的光线先继续收缩,以减小第二透镜组40中透镜的通光口径,并将收缩后的光线偏折至20
°
左右,传输至第三透镜组50。参照图2所示,在未进入第二透镜组40之前,各个视场的光线分散开来进行传输,进入第二透镜组40后,各个视场的光线逐渐被收束在一起进行传播,然后在逐渐分散开来进行传输,但是光线在第二透镜组40中的分散程度小于光线在第一透镜组30中的分散程度。
61.在该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组50的光焦度为正,第三透镜组50将第二透镜组40传输
传输过来的光线汇聚在像面17上,其中为了确保所有光线均能够投射在像面17上,在第三透镜组50中,靠近像面17的透镜的通光口径尺寸大于最远离像面17的透镜的通光口径尺寸。
6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透镜组30中,最靠近所述第二透镜组40的透镜的通光口径为d1,在所述第二透镜组40中,最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组30的透镜的通光口径d2,其中d1小于d2。
63.由于在第一透镜组30中,各个视场的光线是被分散开来进行传输的,在进入第二透镜组40之前,各个视场的光线的分散程度最大,为了能够将各个视场的光线均传输至第二透镜组40,因此在第二透镜组40中,最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组30的透镜的通光口径,大于第一透镜组30中最后一片的透镜的通光口径。
6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第二透镜组40中,最靠近所述第三透镜组50的透镜的通光口径为d3,在所述第三透镜组50中,最靠近所述第二透镜组40的透镜的通光口径为d4,其中d3大于d4。
65.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40中最后一片透镜对光束进行收缩,在进入第三透镜组50之前,各个视场的光线的收缩程度最小,并接近于平行方式传输至第三透镜组50中,因此在第三透镜组50中,最靠近第二透镜组40的透镜的通光口径,小于第二透镜组40中最后一片的透镜的通光口径。
66.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2、图7、图10和图13所示,最靠近所述第一透镜组30的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余透镜均为球面透镜。
67.换句话说,在第二透镜组40中,最靠近第一透镜组30的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其余透镜为球面透镜;以及第一透镜组30中所有的透镜均为球面透镜,第三透镜组50中所有的透镜均为球面透镜。
68.具体地,非球面透镜的作用是校正不同视场的像差。其中非球面透镜需要与其相邻透镜之间有足够的空气间隔来产生校正的效果。因此本实施在限定了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的空气间隔后,进一步限定了最靠近第一透镜组30的透镜为非球面透镜,一方面缩小了投影镜头的整体体积,另一方面又不影响非球面透镜对像差的校正效果。
69.在该实施例中,投影镜头的视场角范围为50
°‑
80
°
,对于大视场的投影镜头,成像像差主要来源于高阶视场的像差,视场角越大,像差现象越严重。为了校正这种投影镜头的像差,需要在投影镜头成像过程中,在光线偏折最分散的位置(即不同视场的光线分散最大位置)设置非球面透镜,以校正投影镜头的成像像差。参照图2所示,经过第一透镜组30传输的光线形成中间像的位置,各个视场的光线较分散,因此在靠近形成中间像位置,且相对于第一透镜组30,更远离放大侧的位置处设置非球面透镜,能够更好的校正投影镜头的像差。
70.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投影镜头中只具有一片非球面透镜,其余透镜均为球面透镜。在降低了投影镜头制造成本的基础上,更好的校正了投影镜头的像差。
71.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所述投影镜头的所述缩小侧具有远心特征。
72.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组50相当于远心架构。远心架构指光线经过投影镜头后,主光线与光轴接近平行。参照图2所示,光线经过第三透镜组50的传输,各个视场的光线垂直投射在像面17上。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光线经过第三透镜组50后主光线与光轴的夹角小于1
°

7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组30和所述第二透镜组40之间具有中间像,所述第一透镜组30的出光端具有非远心特征。
74.具体地,在该投影镜头中,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的空气间隔大于6mm且小于9mm,保证光线在进入第二透镜组40之前可以出现汇聚点,提前成像,即可以在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之间具有中间像。
75.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透镜组30的出光端具有非远心特征,即在第一透镜组30和第二透镜组40形成的中间像不是平面像的,而是呈现出一个曲面像。即在该实施例中,允许第一透镜组30所成的像具有场曲和畸变(即第一透镜组30在虚线所示的位置所成的像是弯曲的像),第二透镜组40和第三透镜组50组合在一起,允许两者具有与第一透镜组30相反的场曲和畸变,即第一透镜组30、第二透镜组40和第三透镜组50结合在一起,能够将场曲和畸变相互抵消,更好的校正成像场曲和畸变。
76.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7、图10和图13所示,从放大侧至缩小侧,所述第一透镜组30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所述第一透镜组30的光焦度顺序为:负正正负正。
77.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透镜组30中透镜的光焦度进行合理分配,使得第一透镜组30的整体光焦度为正,以将较大的入射角入射的光线收缩到10
°
左右,保证光线平滑进入第二透镜组40的同时,也减小透镜的口径,缩小投影镜头的体积。
78.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7、图10和图13,所述第三透镜3和所述第四透镜4胶合连接。
79.在该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的胶合连接在一起形成胶合透镜,以消除色差。
80.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放大侧至缩小侧,所述第二透镜组40包括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和第十透镜10,所述第二透镜组40的光焦度顺序为:负负负负正。
81.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透镜组30中透镜的光焦度进行合理分配,使得第二透镜组40的整体光焦度为负,使得将10
°
左右的光线继续收缩,减小透镜口径,进而将光线弯折到20
°
左右,传输至第三透镜组50。
82.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放大侧至缩小侧,所述第三透镜组50包括第十一透镜11、第十二透镜12、第十三透镜13、第十四透镜14和第十五透镜15,所述第三透镜组50的光焦度顺序为:负负正正正。
83.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三透镜组50中透镜的光焦度进行合理分配,使得第二透镜组40的整体光焦度为正,第三透镜组50相当于投影物镜的架构,将第二透镜组40传输过来的光线汇聚在像面17上。
8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十二透镜12和所述第十三透镜13胶合连接。
85.在该实施例中,第十二透镜12和第十三透镜13的胶合连接在一起形成胶合透镜,以消除成像色差。
8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投影镜头。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ar一体机。例如用于成像质量要求较高的ar一体机,投影镜头摆放在用户头部两侧,投影镜头出瞳直接进入波导入瞳。
87.实施例1
8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投影镜头。该投影镜头适用于ar成像镜头。例如用于成像质量要求较高的ar一体机,投影镜头摆放在用于头部两侧,投影镜头出瞳直接进入波导入瞳。
89.从放大侧至缩小侧,投影镜头包括:光阑16、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第十透镜10、第十一透镜11、第十二透镜12、第十三透镜13、第十四透镜14和第十五透镜15、像面17。
90.第一透镜1的第一面为凹面,第二面为凸面;第二透镜2的第一面为凹面,第二面为凸面;第三透镜3的第一面为凸面,第二面为凸面;第四透镜4的第一面为凹面,第二面面为凸面,且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胶合连接;第五透镜5的第一面为凹面,第二面为凸面。
91.第六透镜6的第一面为凸面,第二面为凹面;第七透镜7的第一面为凸面,第七透镜7的第二面为凹面;第八透镜8的第一面为凸面,第二面为凹面;第九透镜9的第一面为凹面,第二面为凸面;第十透镜10的第一面为凸面,第二面为凸面。
92.第十一透镜11的第一面为凹面,第二面为凹面;第十二透镜12的第一面为平面,第十二透镜12的第二面为凹面,第十三透镜13的第一面为凸面,第二面为凸面;第十四透镜14的第一面为平面,第二面为凸面;第十五透镜15的第一面为凸面,第二面为凸面。
93.其中,投影镜头的总有效焦距-5.8mm~-5.1mm,第一透镜1的有效焦距为:-23~-19;第二透镜2的有效焦距为:11~15;第三透镜3的有效焦距为:-18~-14;第四透镜4的有效焦距为:-33~-29;第五透镜5的有效焦距为:42~46;第六透镜6的有效焦距为:19~23;第七透镜7的有效焦距为:-16~-12;第八透镜8的有效焦距为:-19~-22;第九透镜9的有效焦距为:-16~-14;第十透的有效焦距为:-19~-17;第十一透镜11的有效焦距为:11~13;第十二透镜12的有效焦距为:-7~-5;第十三透镜13的有效焦距为:14~16;第十四透镜14的有效焦距为:24~27;第十五透镜15的有效焦距为:20~23。
94.本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的视场角范围为:50
°‑
80
°
,可选地,投影镜头的视场角为75
°
,投影镜头应用于ar设备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投影镜头具有较大的视场角。投影镜头的像面直径:7.8mm~8.5mm,投影镜头的f数:2.5~3。
95.在该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投影镜头的具体参数如表一所示,其中参数包含各镜片的厚度、各镜片的折射率nd(refractive index),曲率半径r(radius of curvature)以及各镜片的阿贝系数vd(abbe number)。
[0096][0097][0098]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6为非球面透镜,其余透镜为球面透镜。其中非球面透镜对应的球面参数如表2所示:
[0099][0100]
经过测量,得到的上述光学成像模组的各视场参数如图3至图6所示。
[0101]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调制传递函数图(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由图可知在空间频率在0mm-93mm的区间内图像的otf模值一直能够保持在0.6以上,通常来说otf模值越接近1图像的质量越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存在otf模值为1的情况,一般当otf模值能够保持在0.6以上时,即表示图像具有很高的成像质量,画面的
清晰度极佳。
[0102]
如图4所示,是投影镜头的畸变(distortion)值图,由图可见,投影镜头的畸变值在-0.2%-0%范围内(通常需小于《1%即可),可见在各个视场下经该系统成像后的畸变也会较小,完全能满足人眼对畸变的要求。
[0103]
如图5所示,是投影镜头的色差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大视场为37.5mm,色差值被控制在-1.1-0.9μm之间,具有较高的图像色彩还原性。
[0104]
图6所示,是投影镜头的离焦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视场离焦范围在-0.05μm-0.05μm之间,在可见光下的离焦量小。
[0105]
实施例2
[0106]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片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以及非球面透镜的参数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每片透镜的的具体参数如下表3所示:
[0107]
[0108]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6为非球面透镜,其余透镜为球面透镜。其中非球面透镜对应的球面参数如表4所示:
[0109][0110]
经过测量,得到的上述光学成像模组的各视场参数如图8至图9所示。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调制传递函数图(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由图可知在空间频率在0mm-93mm的区间内图像的otf模值一直能够保持在0.6以上,通常来说otf模值越接近1图像的质量越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存在otf模值为1的情况,一般当otf模值能够保持在0.6以上时,即表示图像具有很高的成像质量,画面的清晰度极佳。
[0111]
如图9所示,是投影镜头的畸变(distortion)值图,由图可见,投影镜头的畸变值在-0.2%-0.2%范围内(通常需小于《1%即可),可见在各个视场下经该系统成像后的畸变也会较小,完全能满足人眼对畸变的要求。
[0112]
实施例3
[011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片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以及非球面透镜的参数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每片透镜的的具体参数如下表5所示:
[0114]
[0115][0116]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6为非球面透镜,其余透镜为球面透镜。其中非球面透镜对应的球面参数如表6所示:
[0117][0118]
经过测量,得到的上述光学成像模组的各视场参数如图11至图12所示。
[0119]
如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调制传递函数图(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由图可知在空间频率在0mm-93mm的区间内图像的otf模值一直能够保持在0.6以上,通常来说otf模值越接近1图像的质量越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存在otf模值为1的情况,一般当otf模值能够保持在0.6以上时,即表示图像具有很高的成像质量,画面的清晰度极佳。
[0120]
如图12所示,是投影镜头的畸变(distortion)值图,由图可见,投影镜头的畸变值在-0.2%-0.3%范围内(通常需小于《1%即可),可见在各个视场下经该系统成像后的畸变也会较小,完全能满足人眼对畸变的要求。
[0121]
实施例4
[0122]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片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以及非球面透镜的参数不同。在该实施例中,每片透镜的的具体参数如下表7所示:
[0123]
[0124][0125]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6为非球面透镜,其余透镜为球面透镜。其中非球面透镜对应的球面参数如表8所示:
[0126][0127]
经过测量,得到的上述光学成像模组的各视场参数如图14至图15所示。
[0128]
如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调制传递函数图(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由图可知在空间频率在0mm-93mm的区间内图像的otf模值一直能够保持在0.59以上,通常来说otf模值越接近1图像的质量越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存在otf模值为1的情况,一般当otf模值能够保持在0.59以上时,即表示图像具有很高的成像质量,画面的清晰度极佳。
[0129]
如图15所示,是投影镜头的畸变(distortion)值图,由图可见,投影镜头的畸变值在-0.6%-0.2%范围内(通常需小于《1%即可),可见在各个视场下经该系统成像后的畸变也会较小,完全能满足人眼对畸变的要求。
[0130]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0131]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技术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申
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