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儿童脑部检测用身体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16:02: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儿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童脑部检测用身体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2.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脑部检测时,需要使用医用磁核共振设备进行检测。
3.然而,现有的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儿童躺在检查床上进行检测,但是需要对脑部某个部位进行进一步检测时,需要儿童身体和头部进行转动,而转动后,缺少对儿童身体和头部的平衡支撑机构,儿童不便于保持检测状态,对儿童造成不适,并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儿童脑部检测用身体平衡装置来解决现有医用磁核共振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儿童躺在检查床上进行检测,但是需要对脑部某个部位进行进一步检测时,需要儿童身体和头部进行转动,而转动后,缺少对儿童身体和头部的平衡支撑机构,儿童不便于保持检测状态,对儿童造成不适,并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
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儿童脑部检测用身体平衡装置,包括检查床(101)和磁体(102),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查床(101)的上侧壁设置有头枕(11),且头枕(11)内设置有用于对头部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所述检查床(101)的上侧壁通过移动机构连接有u形板(12),且u形板(12)的侧壁通过第一转动机构连接有第一转动板(13),且第一转动板(1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躺板(17),且第一转动板(13)的侧壁通过第二转动机构连接有第二转动板(14),所述第二转动板(14)的侧壁设置有气囊(18),且第二转动板(14)的侧壁固定插设有进气管(15)和出气管(16);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13)上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块,且第二转动板(14)两个相对的侧壁通过第二转轴与支撑块的侧壁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支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固定块(401),且第四固定块(40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402),其中一个所述第四固定块(4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404),且第三电机(404)的输出端贯穿第四固定块(401)的侧壁并与第二蜗杆(402)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贯穿支撑块的侧壁并固定套设有第二蜗轮(403),且第二蜗轮(403)与第二蜗杆(402)啮合设置。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7.1)、通过设置支撑机构等,在进行检测时,儿童身体躺在躺板上,并且,头部枕在头枕上,当需要检测头部的具体某个位置时,根据检测位置,对儿童头部进行转动,调整头部角度,此时,头部挤压支撑板,使套杆在套管内滑动,使需要检测部位正对磁体,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待调整完成后,推动移动板使其卡在卡块上,同时,第一弹簧收缩,移动板的移动带动连接板和限位板的同步移动,从而将限位板插入限位槽中,对套杆进行限位,此时,套杆无法沿着套管进行滑动,从而对儿童头部进行平衡支撑,使在检测时更加舒适,同时,始
终保持儿童头部处于检测状态,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8.2)、通过设置第一转动机构等,在进行检测时,儿童身体平躺在躺板上,接着,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二蜗杆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蜗轮和第二转动板的转动,使气囊逐渐与儿童身体接触,当气囊与儿童身体相抵时,气囊被挤压,内部压强逐渐增大,从而对儿童身体产生挤压力,当气囊内的压强达到一定数值后,使密封球进行移动,使密封球与锥形套不再相抵,同时,第二弹簧收缩,此时,气囊内的气体会通过出气管和通孔排出,从而保证对儿童身体的压力一定,实现对儿童身体进行平衡限位,使在检测时更加舒适,待限位完成后,根据头部检测位置,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一蜗杆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蜗轮和第一转动板的转动,第一转动板的转动带动躺板的转动,从而对儿童身体进行转动,以适应头部检测,同时,始终保持儿童身体处于检测状态,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并且,能够对不同体型的儿童,实用性更强。
9.3)、通过设置推动机构等,当需要调节气囊对儿童身体的挤压力时,转动摇轮,摇轮的转动带动螺纹杆的转动,从而使螺纹套沿着螺纹杆的侧壁进行移动,进而调节圆盘在出气管内的位置,即调节第二弹簧对密封球压力的大小,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使用效果更好,调节更加方便。
10.4)在进行检测时,儿童身体平躺在躺板上,接着,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二蜗杆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蜗轮和第二转动板的转动,使气囊逐渐与儿童身体接触,当气囊与儿童身体相抵时,气囊被挤压,内部压强逐渐增大,从而对儿童身体产生挤压力,当气囊内的压强达到一定数值后,使密封球进行移动,使密封球与锥形套不再相抵,同时,第二弹簧收缩,此时,气囊内的气体会通过出气管和通孔排出,从而保证对儿童身体的压力一定,实现对儿童身体进行平衡限位,使在检测时更加舒适。
11.在本案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u形板(12)侧壁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固定块(301),且两个第三固定块(301)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302),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固定块(3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04),且第二电机(304)的输出端贯穿第三固定块(301)的侧壁并与第一蜗杆(302)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转动板(13)两个相对的侧壁通过第一转轴与u形板(12)的侧壁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u形板(12)的侧壁并固定套设有第一蜗轮(303),且第一蜗轮(303)与第一蜗杆(302)啮合设置;所述单向机构包括插设在出气管(16)内侧壁上的圆盘(701)和锥形套(702),所述锥形套(702)与出气管(16)的内侧壁固定,且圆盘(70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703),所述圆盘(701)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04),所述第二弹簧(7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球(705),且密封性与锥形套(702)的内侧壁相抵,所述出气管(16)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推动圆盘(701)进行移动的推动机构。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一蜗杆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蜗轮和第一转动板的转动,第一转动板的转动带动躺板的转动,从而对儿童身体进行转动,以适应头部检测。
13.在本案中,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出气管(16)内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五固定块(801),其中一个所述第五固定块(8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杆(802),所述移动杆(802)的侧壁套设有固定管(803),且固定管(803)的另一端与圆盘(701)的上侧壁固定,另一个所述第五固定块(80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04);所述螺纹杆(804)的侧壁螺纹
连接有螺纹套(805),且螺纹套(805)的另一端与圆盘(701)的上侧壁固定,螺纹杆(804)的一端贯穿第五固定块(801)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摇轮(806),所述第一蜗轮(303)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驱动螺纹杆(804)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
14.当气囊内的压强达到一定数值后,使密封球进行移动,使密封球与锥形套不再相抵,同时,第二弹簧收缩,此时,气囊内的气体会通过出气管和通孔排出,从而保证对儿童身体的压力一定。
15.在本案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蜗轮(303)端部的绕线辊(901),且出气管(16)上侧壁的第一安装板(903);所述绕线辊(901)的侧壁绕设有拉绳(902),且拉绳(902)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板(903)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一安装板(903)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904),且第一滑槽(90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板(905);所述第一滑动板(905)和第一滑槽(904)的侧壁通过第二复位弹簧进行连接,且第一滑动板(90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一连接块(906);
16.所述第一连接块(906)包括第一斜面(907)和第一限位面(908),且螺纹杆(80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固定条(909),所述第一安装板(9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10),且固定板(910)远离拉绳(902)的侧壁通过拉簧(911)与出气管(16)的侧壁固定,且固定板(910)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螺纹杆(804)进行复位的复位机构。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检测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动带动第一蜗杆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蜗轮和第一转动板的转动,第一转动板的转动带动躺板的转动,从而对儿童身体进行转动,与此同时,第一蜗轮的转动带动绕线辊的转动,从而对拉绳进行收卷,从而拉动第一安装板进行移动,同时,拉簧被拉伸,并且,使第一限位面与固定条相抵,从而对螺纹杆进行转动,使圆盘沿着出气管的侧壁向下移动,使第二弹簧对密封球压力更大,保证在对儿童身体进行转动时,即使儿童进行活动,也不会使气囊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排出,避免在转动时,气囊内的压强变小造成安全风险,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18.在本案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910)侧壁上的第二安装板(1001),且第二安装板(100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1002),所述第二滑槽(100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板(1003);所述第二滑动板(1003)通过第三复位弹簧与第二滑槽(1002)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二滑动板(10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二连接块(1004),且第二连接块(1004)包括第二斜面(1005)和第二限位面(1006)。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中头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另一个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中出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中出气管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图3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图4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图5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图6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2.101、检查床;102、磁体;201、导轨;202、第二固定块;203、丝杆;204、移动块;205、第一电机;301、第三固定块;302、第一蜗杆;303、第一蜗轮;304、第二电机;401、第四固定块;402、第二蜗杆;403、第二蜗轮;404、第三电机;501、套管;502、套杆;503、支撑板;601、限位槽;602、第一固定块;603、t形导杆;604、移动板;605、第一弹簧;606、滑动杆;607、卡块;608、连接板;609、限位板;701、圆盘;702、锥形套;703、通孔;704、第二弹簧;705、密封球;801、第五固定块;802、移动杆;803、固定管;804、螺纹杆;805、螺纹套;806、摇轮;901、绕线辊;902、拉绳;903、第一安装板;904、第一滑槽;905、第一滑动板;906、第一连接块;907、第一斜面;908、第一限位面;909、固定条;910、固定板;911、拉簧;1001、第二安装板;1002、第二滑槽;1003、第二滑动板;1004、第二连接块;1005、第二斜面;1006、第二限位面;11、头枕;12、u形板;13、第一转动板;14、第二转动板;15、进气管;16、出气管;17、躺板;18、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34.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脑部检测时,需要使用医用磁核共振设备进行检测。
35.本发明提供了以下优选的实施例
36.如图1-12所示,一种儿童脑部检测用身体平衡装置,包括检查床101和磁体102,检查床101的上侧壁设置有头枕11,且头枕11内设置有用于对头部进行支撑的支撑机构。检查床101的上侧壁通过移动机构连接有u形板12,且u形板12的侧壁通过第一转动机构连接有第一转动板13,且第一转动板1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躺板17,且第一转动板13的侧壁通过第二转动机构连接有第二转动板14,第二转动板14的侧壁设置有气囊18。
37.第二转动板14的侧壁固定插设有进气管15和出气管16,进气管15和出气管16与气囊18连通,进气管15内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由外部到气囊18的内部,保证气囊18在挤压时,气体不会通过进气管15流出。当气囊18进行复位时,外部气体能够通过进气管15进入其内部,且出气管16内设置有单向机构,便于在检测时对儿童的头部和身体进行平衡支撑与限位,使儿童在检测时更加舒适,同时始终保持儿童头部和身体处于检测状态,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并且能够适用不同体型的儿童,实用性更强。
38.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头枕11内多个阵列设置的支撑板503,且支撑板503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套杆502,套杆502的侧壁套设有套管501,且套管501的另一端与检查床101的上侧壁固定,套杆502的下端通过第一复位弹簧与套管501的底部固定。检查床10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套杆502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在进行检测时,儿童身体躺在躺板17上,并且头部枕在头枕11上。当需要检测头部的具体某个位置时,根据检测位置对儿童头部转动调整头部角度,此时头部挤压支撑板503,使套杆502在套管501内滑动,使需要检测部位正对磁体102,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39.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限位机构包括开设在各个套杆502侧壁上多个阵列设置
的限位槽601,检查床10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块602,且第一固定块6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t形导杆603。t形导杆603的侧壁套设有移动板604,且移动板60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滑动杆606,t形导杆603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605,且滑动杆606的另一端贯穿至头枕11内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08。连接板60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09,且限位板609与限位槽601相匹配,检查床10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607,且移动板604的侧壁开设有卡槽,待调整完成后,推动移动板604使其卡在卡块607上。同时第一弹簧605收缩,移动板604的移动带动连接板608和限位板609的同步移动,从而将限位板609插入限位槽601中,对套杆502进行限位,此时套杆502无法沿着套管501进行滑动,从而对儿童头部进行平衡支撑,使在检测时更加舒适,同时始终保持儿童头部处于检测状态,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40.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移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检查床101上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导轨201,且u形板12在导轨201上滑动,检查床10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块202,且两个第二固定块202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丝杆203。
41.丝杆203的侧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块204,且移动块204与u形板12的侧壁固定,其中一个第二固定块2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05,且第一电机205的输出端贯穿第二固定块202的侧壁并与丝杆203的一端固定。启动第一电机205,第一电机205的转动带动丝杆203的转动,进而带动u形板12和躺板17的同步移动,从而在对儿童头部和身体进行平衡支撑和限位后,将儿童头部移动至居中位置,使检测效果更好。
42.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u形板12侧壁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固定块301,且两个第三固定块301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302,其中一个第三固定块3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04,且第二电机304的输出端贯穿第三固定块301的侧壁并与第一蜗杆302的一端固定。
43.第一转动板13两个相对的侧壁通过第一转轴与u形板12的侧壁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的一端贯穿u形板12的侧壁并固定套设有第一蜗轮303,且第一蜗轮303与第一蜗杆302啮合设置,启动第二电机304,第二电机304的转动带动第一蜗杆302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蜗轮303和第一转动板13的转动,第一转动板13的转动带动躺板17的转动,从而对儿童身体进行转动,以适应头部检测。
44.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二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板13上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块,且第二转动板14两个相对的侧壁通过第二转轴与支撑块的侧壁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支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固定块401,且第四固定块40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402。其中一个第四固定块4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404,且第三电机404的输出端贯穿第四固定块401的侧壁并与第二蜗杆402的一端固定,第二转轴的一端贯穿支撑块的侧壁并固定套设有第二蜗轮403,且第二蜗轮403与第二蜗杆402啮合设置。在进行检测时,儿童身体平躺在躺板17上,接着启动第三电机404,第三电机404的转动带动第二蜗杆402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蜗轮403和第二转动板14的转动,使气囊18逐渐与儿童身体接触,当气囊18与儿童身体相抵时,气囊18被挤压,内部压强逐渐增大,从而对儿童身体产生挤压力;当气囊18内的压强达到一定数值后,使密封球705进行移动,使密封球705与锥形套702不再相抵,同时,第二弹簧704收缩,此时气囊18内的气体会通过出气管16和通孔703排出,从而保证对儿童身体的压力一定,实现对儿童身体进行平衡限位,使
在检测时更加舒适。
45.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单向机构包括插设在出气管16内侧壁上的圆盘701和锥形套702,锥形套702与出气管16的内侧壁固定,且圆盘70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703,圆盘701的下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704,第二弹簧7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球705,且密封性与锥形套702的内侧壁相抵。出气管16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推动圆盘701进行移动的推动机构,当气囊18内的压强达到一定数值后,使密封球705进行移动,使密封球705与锥形套702不再相抵,同时第二弹簧704收缩,此时气囊18内的气体会通过出气管16和通孔703排出,从而保证对儿童身体的压力一定。
46.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出气管16内侧壁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五固定块801,其中一个第五固定块80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移动杆802。移动杆802的侧壁套设有固定管803,且固定管803的另一端与圆盘701的上侧壁固定,另一个第五固定块80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804,螺纹杆804的侧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805,且螺纹套805的另一端与圆盘701的上侧壁固定。螺纹杆804的一端贯穿第五固定块801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摇轮806。
47.第一蜗轮303的侧壁设置有用于驱动螺纹杆804进行转动的驱动机构,当需要调节气囊18对儿童身体的挤压力时,转动摇轮806,摇轮806的转动带动螺纹杆804的转动,从而使螺纹套805沿着螺纹杆804的侧壁进行移动,进而调节圆盘701在出气管16内的位置,即调节第二弹簧704对密封球705压力的大小,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使用效果更好,调节更加方便。
48.本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1所示,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蜗轮303端部的绕线辊901,且出气管16上侧壁的第一安装板903,绕线辊901的侧壁绕设有拉绳902,且拉绳902的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板903的侧壁固定,第一安装板903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滑槽904,且第一滑槽90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板905。第一滑动板905和第一滑槽904的侧壁通过第二复位弹簧进行连接,且第一滑动板90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一连接块906,第一连接块906包括第一斜面907和第一限位面908,且螺纹杆80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固定条909。第一安装板9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10,且固定板910远离拉绳902的侧壁通过拉簧911与出气管16的侧壁固定,且固定板910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对螺纹杆804进行复位的复位机构。
49.在进行检测时,启动第二电机304,第二电机304的转动带动第一蜗杆302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蜗轮303和第一转动板13的转动,第一转动板13的转动带动躺板17的转动,从而对儿童身体进行转动,与此同时,第一蜗轮303的转动带动绕线辊901的转动,从而对拉绳902进行收卷,从而拉动第一安装板903进行移动;同时,拉簧911被拉伸,并且使第一限位面908与固定条909相抵,从而对螺纹杆804进行转动,使圆盘701沿着出气管16的侧壁向下移动,使第二弹簧704对密封球705压力更大,保证在对儿童身体进行转动时,即使儿童进行活动,也不会使气囊18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16排出,避免在转动时,气囊18内的压强变小造成安全风险,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50.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复位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板910侧壁上的第二安装板1001,且第二安装板100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1002,第二滑槽100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板1003,且第二滑动板1003通过第三复位弹簧与第二滑槽1002的侧壁固定。第二滑动
板10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设置的第二连接块1004,且第二连接块1004包括第二斜面1005和第二限位面1006,当进行复位时,拉簧911拉动第一安装板903进行复位,同时,带动第二安装板1001进行移动,此时第二连接块1004与固定条909相抵,从而对螺纹杆804进行转动复位。
51.工作原理如下:
52.在使用时,首先在进行检测时,儿童身体平躺在躺板17上,接着,启动第三电机404,第三电机404的转动带动第二蜗杆402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蜗轮403和第二转动板14的转动,使气囊18逐渐与儿童身体接触,当气囊18与儿童身体相抵时,气囊18被挤压,内部压强逐渐增大,从而对儿童身体产生挤压力,当气囊18内的压强达到一定数值后,使密封球705进行移动,使密封球705与锥形套702不再相抵,同时,第二弹簧704收缩,此时气囊18内的气体会通过出气管16和通孔703排出,从而保证对儿童身体的压力一定,实现对儿童身体进行平衡限位,使在检测时更加舒适;待限位完成后,根据头部检测位置,启动第二电机304,第二电机304的转动带动第一蜗杆302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蜗轮303和第一转动板13的转动,第一转动板13的转动带动躺板17的转动,从而对儿童身体进行转动,以适应头部检测,同时,始终保持儿童身体处于检测状态,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并且,能够对不同体型的儿童,实用性更强;
53.待身体调整完成后,头部枕在头枕11上,当需要检测头部的具体某个位置时,根据检测位置,对儿童头部进行转动,调整头部角度,此时,头部挤压支撑板503,使套杆502在套管501内滑动,使需要检测部位正对磁体102,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待调整完成后,推动移动板604使其卡在卡块607上,同时,第一弹簧605收缩,移动板604的移动带动连接板608和限位板609的同步移动,从而将限位板609插入限位槽601中,对套杆502进行限位,此时,套杆502无法沿着套管501进行滑动,从而对儿童头部进行平衡支撑,使在检测时更加舒适,同时,始终保持儿童头部处于检测状态,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54.待头部调整完成后,启动第一电机205,第一电机205的转动带动丝杆203的转动,进而带动u形板12和躺板17的同步移动,从而在对儿童头部和身体进行平衡支撑和限位后,将儿童头部移动至居中位置,使检测效果更好;
55.并且,在进行检测时,启动第二电机304,第二电机304的转动带动第一蜗杆302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蜗轮303和第一转动板13的转动,第一转动板13的转动带动躺板17的转动,从而对儿童身体进行转动,与此同时,第一蜗轮303的转动带动绕线辊901的转动,从而对拉绳902进行收卷,从而拉动第一安装板903进行移动;同时拉簧911被拉伸,并且,使第一限位面908与固定条909相抵,从而对螺纹杆804进行转动,使圆盘701沿着出气管16的侧壁向下移动,使第二弹簧704对密封球705压力更大,保证在对儿童身体进行转动时,即使儿童进行活动,也不会使气囊18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16排出,避免在转动时,气囊18内的压强变小造成安全风险,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56.当需要调节气囊18对儿童身体的挤压力时,转动摇轮806,摇轮806的转动带动螺纹杆804的转动,从而使螺纹套805沿着螺纹杆804的侧壁进行移动,进而调节圆盘701在出气管16内的位置,即调节第二弹簧704对密封球705压力的大小,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使用效果更好,调节更加方便。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