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结构稳定的可升降倾斜床体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11:49: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结构稳定的可升降倾斜床体。


背景技术:

2.在医疗卫生技术领域,尤其是在临床医疗方面,床体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手术床、护理床等。
3.目前的医疗用床,多通过下端的滚轮,来推动病人移动,而且根据医疗护理需要,床体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例如中国专利cn201720833465.4就公开了一种新型床体升降倾斜装置,为了保证床体在升降倾斜过程中,床底框在水平方向上无相对位移,该装置设置有升降斜拉撑部件,升降斜拉撑部件上端与升降摆臂转动连接,下端与底轮架转动连接,当所述升降推杆头部由升降电机主轴沿直线推出或拉回而使床底框升降时,所述升降斜拉撑部件使床底框相对于底轮架仅在竖直方向做升降运动,在水平方向无相对位移,但是,在床体使用过程中,由于需要通过滚轮推动病人移动,来完成各项检查或治疗,同时,由于实现床体倾斜升降的升降摆臂是与底轮架滑动连接,这就导致在移动或升降倾斜过程中,床底框极易因为颠簸、重心偏移或病人过重导至升降摆臂脱离底轮架,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由于滑动连接关系,导致床体在使用时极不稳固。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现有床体在使用时由于需要推动或对病人进行升降倾斜操作,极易因颠簸、重心偏移或病人过重导致床体损坏,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可升降倾斜床体。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结构稳定的可升降倾斜床体,包括下框架、上框架、支撑部和动力装置,所述下框架水平布置,其底端设有滚轮,且能够通过滚轮带动移动,下框架上方水平设有上框架,所述支撑部上端与上框架转动连接,下端与下框架滑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与支撑部连接,且通过动力装置能够带动支撑部上端绕上框架转动,下端沿下框架滑动,完成上框架的升降动作,进而完成床体的升降工作,使在进行治疗或护理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床体的高度,增加了床体的实用性能。
7.如上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可升降倾斜床体,所述支撑部和动力装置均设有两组且分别设于床体的两端,所述上框架包括长方形框架结构,其上方用于承载病人,所述上框架中部垂直于上框架长度方向设有固定杆,使上框架结构更加稳固,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包括机身及与机身伸缩连接的伸缩杆,所述机身与固定杆转动连接,伸缩杆外端与支撑部转动连接,通过推杆电机动作能够推动支撑部上端绕上框架转动,下端沿下框架滑动,完成上框架的升降动作,同时,通过两组支撑部和动力装置的不同动作能够完成上框架的倾斜工作,使在进行治疗或护理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床体的高度,增加了床体的实用性能。
8.具体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框架结构,其上端设有转动杆,且通过转动杆与上框架两侧转动连接,转动杆中部设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一端与转动杆中部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杆外端转动连接,通过推杆电机驱动伸缩杆伸缩移动来推动驱动臂移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完成支撑部的滑动支撑工作。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下端与下框接内侧滑动连接,且连接位置的下框架内侧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支撑部下端通过第一滚轮滚动设于第一滑槽内,第一滚轮的设置,使支撑部下端沿下框架滑动时,动作更加的流畅,同时滚动摩擦有效降低了摩擦损耗,增加了床体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床体稳定性。
10.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上框架上升至极限距离时,所述支撑部下端倾斜指向床体外侧,使支撑部对上框架的支撑效果更加明显,进而使上框架与下框架的连接能够更加稳定。
11.如上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可升降倾斜床体,其还包括加强撑,所述加强撑包括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其分别位于床体两端,所述第一斜撑上端与支撑部转动连接,下端与下框架转动连接,当所述推杆电机驱动支撑部移动时,所述支撑部使上框架相对于下框架仅在竖直方向做升降运动,在水平方向无相对位移,所述第二斜撑上端与支撑部转动连接,下端与下框架滑动连接,加强撑的设置,使得支撑部与下框架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进而使得上框架在进行升降倾斜动作时,两端的加强撑均能够对支撑部与下框架的连接起加固作用,同时上框架与下框架的连接能够更加的稳固。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撑和第二斜撑均包括两个,且分别位于床体两侧,进一步保证了支撑部与下框架连接的牢固性,同时因重力作用或颠簸导致支撑部下端脱离下框架时,加强撑能够对支撑部起良好的缓冲作用,防止因支撑部刚性冲击地面,导致病人二次受伤,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13.进一步的,所述下框架与第二斜撑的连接位置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斜撑下端通过第二滚轮滚动设于第二滑槽内,第二滚轮的设置,使第二斜撑下端沿下框架滑动时,动作更加的流畅,同时滚动摩擦有效降低了摩擦损耗,增加了床体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床体稳定性。
14.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滚轮的中部沿其滚动轴线方向设有拧紧螺栓,通过所述拧紧螺栓能够固定第二滚轮在第二滑槽内的位置,增加了第二斜撑的支撑效果,当需要调节上框架倾斜或升降时,放松拧紧螺栓即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上框架上升至极限距离时,所述加强撑下端倾斜指向床体中部,配合支撑部下端倾斜指向床体外侧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加强撑的使用效果,使支撑部与下框架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使得升降、倾斜动作能够稳定进行,保证了床体的稳定性。
15.如上所述的一种结构稳定的可升降倾斜床体,所述下框架包括长方形框架结构,其中部垂直于下框架长度方向设有走线管,所述下框架内侧与走线管连接位置的中部开有走线口,所述走线口和走线管用于布置控制线,一方面使床体更加美观,同时有效防止了因控制线不必要的磨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结构稳定的可升降倾斜床体,通过动力装置带动支撑部上端绕上框架转动,下端沿下框架滑动,实现床体的升降工作,同时,通过两组支撑部和动力装置的不同动作,实现床体的倾斜功能,使在进行治疗或护理
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床体的高度,增加了床体的实用性能;两端设置加强撑的设置,使支撑部与下框架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床体两侧均设有加强撑,其中第二斜撑下端与下框架滑动连接,且能够通过拧紧螺栓放松和固定第二斜撑下端,在保证上框架能够顺畅的进行升降和倾斜的同时,加强撑能够对支撑部起有效的支撑作用,增加了连接强度,保证了上框架升降、倾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在附图中:
19.图1为实施例中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主视图;
21.图3为图1的俯视图;
22.图4为实施例中推杆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实施例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实施例中第二斜撑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实施例中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
27.1、上框架,11、连接板,2、支撑部,21、主架,22、第一滚轮,23、驱动臂,3、推杆电机,31、机身,32、连接头,33、伸缩杆,4、下框架,41、第一滑槽,42、第二滑槽,43、走线口,5、加强撑,51、第一斜撑,52、第二斜撑,521、主板,522、第二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29.实施例
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的可升降倾斜床体,参见图1、图2和图3,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4、支撑部2和动力装置,所述下框架4水平布置,其上方水平设有上框架1,所述上框架1与下框架4之间通过支撑部2连接,具体的,所述支撑部2上端与上框架1转动连接,下端与下框架4滑动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与支撑部2连接,且通过动力装置能够带动支撑部2上端绕上框架1转动,下端沿下框架4滑动,完成上框架1的升降动作,进而完成床体的升降工作,使在进行治疗或护理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床体的高度,增加了床体的实用性能。
31.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框架1包括长方形框架结构,其中部垂直于上框架1长度方向设有固定杆,使上框架1结构更加稳固,所述固定杆两端分别与上框架1两侧连接,所述上框架1两侧各设有两块连接板11,且两侧连接板11呈相对布置,相对布置的两块连接板11为一组分为两组,两组连接板11分别位于固定杆两侧的上框架1上,其上端与上框架1固定连接,下端竖直朝向上框架1的下方,且连接板11的下端在上框架1上的竖直投影位于上框架1两
侧的内部。
32.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述支撑部2设有两组,其包括日字形结构的主架21,所述主架21的上下两端分别为转动杆和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和连接杆通过两侧的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中部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两端分别于主架21两侧的连接杆连接。
33.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两端分别与上框架1上同组的两个连接板11下端转动连接,滑动杆两端与下框架4滑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上框架1上升至极限高度时,所述支撑部2下端倾斜向下的指向床体外侧,使支撑部2对上框架1的支撑效果更加明显,进而使上框架1与下框架4的连接能够更加稳定。
34.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两组推杆电机3,所述推杆电机3包括机身31和伸缩杆33,所述机身31一端伸缩连接有伸缩杆33,另一端设有连接头32,所述推杆电机3通过连接头32与固定杆竖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中部设有驱动臂23,所述驱动臂23一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杆33外端竖直转动连接,所述推杆电机3驱动伸缩杆33移动,来推动驱动臂23移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使支撑部2上端绕上框架1转动,下端沿下框架4滑动,完成上框架1的升降动作,同时,通过两组支撑部2和动力装置的不同动作能够完成上框架1的倾斜工作,使在进行治疗或护理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床体的高度,增加了床体的实用性能。
35.本实施例中,结合图7,所述下框架4包括长方形框架结构,其两端内侧均设有第一滑槽41,所述滑动杆两端设有第一滚轮22,所述支撑部2下端两侧通过第一滚轮22滚动设于第一滑槽41内,第一滚轮22的设置,使支撑部2下端沿下框架4滑动时,动作更加的流畅,同时滚动摩擦有效降低了摩擦损耗,增加了床体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床体稳定性。
36.进一步的,所述下框架4中部垂直于下框架4长度方向设有走线管,所述走线管两端分别于下框架4两侧连接,且连接位置内部的下框架4上设有走线口43,所述走线口43和走线管用于布置控制线,一方面使床体更加美观,同时有效防止了因控制线不必要的磨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7.进一步的,所述下框架4下部还设有滚轮,且能够在滚轮带动下移动。
38.本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述床体还包括加强撑5,所述加强撑5包括第一斜撑51和第二斜撑52,其分别位于床体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斜撑5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床体一端支撑部2的两侧,所述第一斜撑51的上端与支撑部2的中部外侧转动连接,下端与下框架4内侧转动连接,且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滑槽41内侧,当所述推杆电机3驱动支撑部2移动时,所述支撑部2使上框架1相对于下框架4仅在竖直方向做升降运动,在水平方向无相对位移。
3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斜撑5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床体另一端支撑部2的两侧,其包括主板521和滚轮,所述主板521上端与床体另一端的支撑部2中部外侧转动连接,所述下框架4两侧的内侧设有第二滑槽42,且所述滑槽位于第一滑槽41内侧,所述主板521下端通过滚轮滚动设于第一滑槽41内,第二滚轮522的设置,使第二斜撑52下端沿下框架4滑动时,动作更加的流畅,同时滚动摩擦有效降低了摩擦损耗,增加了床体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床体稳定性。
40.进一步的,加强撑5的设置,使得支撑部2与下框架4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进而使得上框架1在进行升降倾斜动作时,两端的加强撑5均能够对支撑部2与下框架4的连接起加固作用,同时上框架1与下框架4的连接能够更加的稳固,双侧设置加强撑5的设置方式,进
一步保证了支撑部2与下框架4连接的牢固性,同时因重力作用或颠簸导致支撑部2下端脱离下框架4时,加强撑5能够对支撑部2起良好的缓冲作用,防止因支撑部2刚性冲击地面,导致病人二次受伤,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41.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滚轮522的中部沿其滚动轴线方向设有拧紧螺栓(图未示),通过所述拧紧螺栓能够固定第二滚轮522在第二滑槽42内的位置,增加了第二斜撑52的支撑效果,当需要调节上框架1倾斜或升降时,放松拧紧螺栓即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上框架1上升至极限距离时,所述加强撑5下端倾斜指向床体中部,配合支撑部2下端倾斜指向床体外侧的设置,进一步保证了加强撑5的使用效果,使支撑部2与下框架4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使得升降、倾斜动作能够稳定进行,保证了床体的稳定性。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增减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