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03:1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处理,特别是涉及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属于硫回收尾气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原油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含硫油气加工量不断增加,硫磺回收装置的规模相应增大;随着人们安全、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世界各国都对h2s、so2 排放量做出了严格规定,由于h2s为剧毒物质,排放控制相当严格,故通常把尾气中的h2s灼烧后以so2的形式排放。
3.现有硫回收尾气在回收硫处理的时候,大多都是经过一道湿法或者干法装置进行回收处理,此过程容易因为吸收滤料的吸收不充分,而直接排放尾气,造成空气污染,缺少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6.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包括湿料回收箱和干料回收箱,所述湿料回收箱顶部密封连接有所述干料回收箱,所述湿料回收箱内设置有清洗碱液,所述清洗碱液内底部设置有微孔气管,所述清洗碱液内一侧设置有第一酸碱传感器,所述清洗碱液内另一侧设置有搅拌叶轮,所述干料回收箱内设置有碱性干料抽板,所述碱性干料抽板上设置有透气滤料网包。
7.优选的,所述干料回收箱与所述湿料回收箱一体密封连接,所述清洗碱液填充在所述湿料回收箱中,所述微孔气管贯穿所述湿料回收箱沉浸在所述清洗碱液内部。
8.优选的,所述微孔气管与所述湿料回收箱内壁之间阀接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外部一端连通有含硫尾气管,所述第一酸碱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湿料回收箱内壁上,且通过导线外接有显示屏。
9.优选的,所述搅拌叶轮与所述湿料回收箱内壁滚动连接,所述搅拌叶轮外部一端同步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湿料回收箱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内衬。
10.优选的,所述碱性干料抽板与所述干料回收箱滑动连接,所述透气滤料网包与所述碱性干料抽板卡压固定,所述干料回收箱顶部密封连接有抽气机。
11.优选的,所述抽气机顶部焊接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内壁上贯穿固定有第二酸碱传感器,所述第二酸碱传感器正上方设置有贯穿所述排放管的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内壁四周连通有燃烧喷嘴。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个由湿料回收箱和干料回收箱组成的双重回收硫尾气的
装置,可高效的将尾气中的硫进行吸收处理,并通过第一酸碱传感器和第二酸碱传感器时刻保持对滤料碱度的监测,保障碱料实时高效的吸收硫,避免含硫尾气排放污染大气。
附图说明
14.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湿料回收箱和干料回收箱的正剖视图;
16.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排放管的俯视图。
1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8.1-湿料回收箱;2-含硫尾气管;3-干料回收箱;4-微孔气管;5-止回阀, 6-清洗碱液;7-抽气机;8-排放管;9-碱性干料抽板;10-透气滤料网包;11
‑ꢀ
排液管;12-搅拌电机;13-密封内衬;14-搅拌叶轮;15-燃烧器;16-燃烧喷嘴; 17-显示屏;18-第一酸碱传感器;19-第二酸碱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20.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包括湿料回收箱1和干料回收箱3,湿料回收箱1顶部密封连接有干料回收箱3,湿料回收箱1内设置有清洗碱液6,清洗碱液6内底部设置有微孔气管4,清洗碱液 6内一侧设置有第一酸碱传感器18,清洗碱液6内另一侧设置有搅拌叶轮14,干料回收箱3内设置有碱性干料抽板9,碱性干料抽板9上设置有透气滤料网包 10。
21.干料回收箱3与湿料回收箱1一体密封连接,清洗碱液6填充在湿料回收箱1中,微孔气管4贯穿湿料回收箱1沉浸在清洗碱液6内部,微孔气管4用于将高压的含硫尾气通过气泡的形式在清洗碱液6中流过,有利于气体充分的与清洗液接触吸收反应。
22.微孔气管4与湿料回收箱1内壁之间阀接有止回阀5,止回阀5外部一端连通有含硫尾气管2,第一酸碱传感器18固定在湿料回收箱1内壁上,且通过导线外接有显示屏17,显示屏17用于显示清洗碱液6的碱度,在碱度变弱时及时更换新的碱液。
23.搅拌叶轮14与湿料回收箱1内壁滚动连接,搅拌叶轮14外部一端同步连接有搅拌电机12,搅拌电机12的输出轴与湿料回收箱1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内衬13,搅拌电机12带动搅拌叶轮14能够加速清洗碱液6的翻搅,避免酸碱中和的产物影响液体的使用。
24.碱性干料抽板9与干料回收箱3滑动连接,透气滤料网包10与碱性干料抽板9卡压固定,干料回收箱3顶部密封连接有抽气机7,抽气机7为常见的排气风机,用于引风,将湿料回收箱1内过滤的气体加速引入到干料回收箱3内。
25.抽气机7顶部焊接有排放管8,排放管8内壁上贯穿固定有第二酸碱传感器 19,第二酸碱传感器19正上方设置有贯穿排放管8的燃烧器15,燃烧器15内壁四周连通有燃烧喷嘴16,燃烧器15的燃料为燃气,燃烧的目的是为了出去气体中的有机物,第二酸碱传感器19
通过检测排出气体的酸碱度,用于指示干料回收箱3内的滤料是否需要更换。
26.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27.步骤1:本装置在具体使用的时候,接入外部电源,然后将含硫尾气通过防腐蚀抽气泵引入到含硫尾气管2中,通过止回阀5进入到微孔气管4中,含硫尾气与清洗碱液6充分接触,并以冒泡的显示从清洗碱液6中向上排出,含硫尾气中的硫化物与碱液充分接触反应,吸收硫,余下的空气以及未吸收的硫化物,向上排出,进入到干料回收箱3中;
28.步骤2:抽气机7加速较为湿重的一次吸收过硫后的气体混合物上升,从由三层透气滤料网包10构成的结构中排出,透气滤料网内带有碱性干燥颗粒,充分的与混合气体中的水以及硫化物接触后反应吸收,进一步达到除硫的目的,最后上升的气体被引入到排放管8中,在燃烧器15的燃烧喷嘴16作用下,加速气体中的有机会燃烧,最后排入大气洁净的空气;
29.步骤3:本实用新型的湿料回收箱1和干料回收箱3组成的双重回收硫尾气机构,相较于传统硫回收的单个吸收结构,有效的保障了碱料实时高效的吸收硫,避免含硫尾气排放污染大气。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湿料回收箱(1)和干料回收箱(3),所述湿料回收箱(1)顶部密封连接有所述干料回收箱(3),所述湿料回收箱(1)内设置有清洗碱液(6),所述清洗碱液(6)内底部设置有微孔气管(4),所述清洗碱液(6)内一侧设置有第一酸碱传感器(18),所述清洗碱液(6)内另一侧设置有搅拌叶轮(14),所述干料回收箱(3)内设置有碱性干料抽板(9),所述碱性干料抽板(9)上设置有透气滤料网包(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料回收箱(3)与所述湿料回收箱(1)一体密封连接,所述清洗碱液(6)填充在所述湿料回收箱(1)中,所述微孔气管(4)贯穿所述湿料回收箱(1)沉浸在所述清洗碱液(6)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气管(4)与所述湿料回收箱(1)内壁之间阀接有止回阀(5),所述止回阀(5)外部一端连通有含硫尾气管(2),所述第一酸碱传感器(18)固定在所述湿料回收箱(1)内壁上,且通过导线外接有显示屏(1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轮(14)与所述湿料回收箱(1)内壁滚动连接,所述搅拌叶轮(14)外部一端同步连接有搅拌电机(12),所述搅拌电机(12)的输出轴与所述湿料回收箱(1)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内衬(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干料抽板(9)与所述干料回收箱(3)滑动连接,所述透气滤料网包(10)与所述碱性干料抽板(9)卡压固定,所述干料回收箱(3)顶部密封连接有抽气机(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机(7)顶部焊接有排放管(8),所述排放管(8)内壁上贯穿固定有第二酸碱传感器(19),所述第二酸碱传感器(19)正上方设置有贯穿所述排放管(8)的燃烧器(15),所述燃烧器(15)内壁四周连通有燃烧喷嘴(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硫回收尾气超低排放装置,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湿料回收箱和干料回收箱,所述湿料回收箱顶部密封连接有所述干料回收箱,所述湿料回收箱内设置有清洗碱液,所述清洗碱液内底部设置有微孔气管,所述清洗碱液内一侧设置有第一酸碱传感器,所述清洗碱液内另一侧设置有搅拌叶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个由湿料回收箱和干料回收箱组成的双重回收硫尾气的装置,可高效的将尾气中的硫进行吸收处理,并通过第一酸碱传感器和第二酸碱传感器时刻保持对滤料碱度的监测,保障碱料实时高效的吸收硫,避免含硫尾气排放污染大气。大气。大气。


技术研发人员:蔡群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开锐德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6
技术公布日:2022/6/2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