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向紧急制停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28 22:41: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紧急制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紧急制停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大型移动机械设备在进行施工作业或转场时,经常会有视线盲区,容易造成设备盲区内人员及物品的损伤或破坏,引起事故发生。目前,大型移动机械设备上会有传统急停机构,但传统急停机构均是需要操作者发现危险后才触发急停,此时往往危险已经发生,不能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3.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急停机构在结构、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双向紧急制停机构,使其能第一时间发现危险,并及时发出制停信息,促使移动设备自动停机,有效避免危险发生,极大的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动作灵活,可靠性高,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紧急制停机构,使其能第一时间发现危险,并及时发出制停信息,促使移动设备自动停机,有效避免危险发生,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动作灵活,可靠性高,从而克服现有的急停机构的不足。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紧急制停机构,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和弹性体,所述活动板以跷跷板结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活动板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通过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板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急停单元和第二急停单元,所述第一急停单元和第二急停单元均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和活动板上的传感器和磁性体,所述活动板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向所述固定板方向靠近时,所述第一急停单元或第二急停单元的磁性体进入与其对应的所述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由相应的所述传感器发出停机信号,在外力消除时所述活动板在所述弹性体作用下复位,所述磁性体离开所述传感器的检测范围。
6.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设有两个对称的垂直支撑件,所述活动板的两侧边缘均设有向所述垂直支撑件延伸的折边,所述折边与所述垂直支撑件通过销轴连接,所述折边不影响所述活动板向所述固定板的转动。
7.进一步改进,远离所述销轴的所述折边上设有以所述销轴为圆心的圆弧形限位孔,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入所述圆弧形限位孔中,用于限制所述活动板的转动幅度。
8.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急停单元和所述第二急停单元中的传感器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与其对应的所述磁性体均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上。
9.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急停单元和所述第二急停单元中的传感器均固定在所述活动板上,与其对应的所述磁性体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10.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安装孔。
11.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双向紧急制停机构通过活动板与固定板的相对开合,并通过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相对设置的传感器和磁性体,在活动板受到外力碰触时,带动磁性体进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然后由传感器及时发出停机信号,用于实现紧急制停动作,保障人身安全或避免设备遭受损坏。并在外力消除后,活动板由弹性体作用复位,促使磁性体离开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使移动设备正常启动和运转。
13.2.还通过将活动板设置成跷跷板结构,实现在活动板的两个自由端侧分别设置第一急停单元和第二急停单元,方便该双向紧急制停机构实现双向检测,扩大制停机构的检测范围,可靠性提高。该双向紧急制停机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动作灵活,可靠性高,能在紧急情况下极大的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14.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向紧急制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向紧急制停机构中活动板从固定板上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向紧急制停机构中活动板第一端部被按下时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图3状态下传感器和磁性体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为表达清楚,活动板折边被隐藏)。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向紧急制停机构中活动板第二端部被按下时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固定板、2.活动板、21.折边、22. 圆弧形限位孔、3.弹性体、4.第一急停单元的磁性体、5. 第一急停单元的传感器、4’.第二急停单元的磁性体、5’.第二急停单元的传感器、6.限位单元、61.限位件、62.限位柱、7.垂直支撑件、71.销轴、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照附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双向紧急制停机构,包括固定板1、活动板2和弹性体3,所述活动板2以跷跷板结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上,以促使所述活动板2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可实现向固定板1的转动靠近。并且所述活动板2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通过所述弹性体3与所述固定板1的两端连接。该弹性体3如弹簧,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以保持无外力作用下该活动板2与固定板1的平行状态。
22.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2和固定板1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急停单元和第二急停单元。所述第一急停单元靠近活动板2的第一端部设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和活动板2上的传感器5和磁性体4。所述第二急停单元靠近活动板2的第二端部设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和活动板2上的传感器5’和磁性体4’。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急停单元和第二急停单元中的传感器5和传感器5’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上,与其对应的所述磁性体4和磁性体4’均固定在所述活动板2上。这样所述活动板2的第一端部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向所述固定板1方向靠近时,所述第一急停单元的磁性体4进入与其对应的所述传感器5的检测范围内,由相应的所述传感器5发出停机信号,用于实现自动停机,如附图3和4所示;在外力消除时所述活动板2在所述弹性体3作用下复位,所述磁性体4离开所述传感器5的检测范
围,自动停机信号解除。若是所述活动板2的第二端部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向所述固定板1方向靠近时,所述第二急停单元的磁性体4’进入与其对应的所述传感器5’的检测范围内,由相应的所述传感器5’发出停机信号,用于实现自动停机,如附图5所示;在外力消除时所述活动板2在所述弹性体3作用下复位,所述磁性体4’离开所述传感器5’的检测范围,自动停机信号解除,达到双向检测效果。
23.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5和传感器5’均采用现有的磁性传感器。所述磁性体4和磁性体4’均采用磁铁。所述磁性传感器和磁铁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磁性传感器的磁性探头工作时周围形成一个静磁场,即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当磁性体进入该静磁场时,就会干扰原来的静磁场,使静磁场发生变化,此时磁性探头感应产生新的磁场,进而产生电信号,该电信号作为停机信号,用于使设备停机。需要说明的是,该磁性传感器和磁铁的结构本身和工作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
24.具体的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的中部设有两个对称的垂直支撑件7,所述活动板2的两侧边缘均设有向所述垂直支撑件7延伸的折边21,所述折边21与所述垂直支撑件7通过销轴71连接,实现活动板2的跷跷板结构。当然,所述折边21不影响所述活动板2向所述固定板1的转动,如本实施例中折边21为中间宽两侧窄的不等宽结构。 还有,在活动板2绕销轴71转动时,磁性体4或磁性体4’均不会和与其对应的传感器5或传感器5’产生物理上的干涉,也就是说,磁性体和传感器之间相对运动顺畅,无阻碍。
25.较优实施例为,远离所述销轴71的所述折边21的两端均设有以销轴71为圆心的圆弧形限位孔22,所述固定板1上设有限位单元6,所述限位单元6包括限位件61和设置在其上的限位柱62。所述限位柱62穿入所述圆弧形限位孔22中,用于限制所述活动板2的转动幅度。当然,该折边21上还可以只设置一个所述圆弧形限位孔22和与其对应一个限位单元6。
26.所述固定板1上开设有固定安装孔11,用于通过螺栓8将该双向紧急制停机构固定安装在移动设备上,安装拆卸方便、灵活。
27.当然,所述第一急停单元和所述第二急停单元中的传感器还可固定在所述活动板2上,与其对应的磁性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上,只要能实现活动板2的任意端部靠近固定板1时,完成磁性体进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即可。
28.上述的双向紧急制停机构可用于大型移动设备上,通过其中固定板1的固定安装孔11和螺栓8安装在所述移动设备的视线盲区位置,在该移动设备运转过程中,若活动板2的一个端部碰到盲区内的人或物时,能及时触发活动板2,使其被碰触的端部向固定板1靠近,另一端翘起,进而实现传感器5或传感器5’对磁性体4或磁性体4’的检测,及时发出停机信号,促使移动设备自动停机,保证紧急状态下的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在外力消除后,活动板2在弹性体3作用下复位,自动停机信号解除,移动设备可重新开机工作。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
ꢀ“
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