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提醒装置

2022-06-28 19:53: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提醒装置。


背景技术:

2.道路交通信号灯是交通安全产品中的一个类别,是为了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改善交通状况的一种重要工具。由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控制,指导车辆和行人安全有序地通行。
3.轨道信号灯在轨道交通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信号灯耗电量大,使用频率高,且能源消耗快。同时信号灯在使用过程中经受风吹雨淋,太阳暴晒极易被损坏,使用寿命很短,信号灯损坏后若不及时进行维修,人为监管路面,会造成严重的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提醒装置。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提醒装置,包括信号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灯主体为圆柱体状,所述信号灯主体内部设置有一根灯柱,所述信号灯主体的顶端设置有监控仪,所述信号灯主体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一侧表面设置有胶条,所述胶条两侧设置有把手,所述保护罩另一侧表面设置有滚动轴,所述保护罩顶端和底端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四周设置有胶条,所述保护罩外侧表面设置有电动升降杆,所述保护罩外侧顶端设置有太阳能充电板,所述信号灯主体的底端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下端连接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顶端表面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蜂鸣器,所述底座底端设置有万向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信号灯主体灯源分为四等分,所述信号灯主体灯源连接底座内部蜂鸣器,所述伸缩杆设有固定杆、活动杆及楔子。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罩外侧表面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通过轴承连接保护罩,所述升降杆底端设置有电机,所述升降杆通过转动齿轮箱连接电机,所述升降杆与保护罩开口呈90度安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罩另一侧表面顶端和底端设置连接保护罩两侧的滚动轴,所述滚动轴与保护罩为活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罩为可拆卸活动装置,所述保护罩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两侧设置有胶条,所述开口一侧的胶条为软硅胶卡扣状,所述卡扣另一侧胶条为硬塑料卡槽装,所述开口两侧胶条形成卡扣连接,所述保护罩底端表面设置有散热透气孔,所述保护罩为透明pvc材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罩外侧顶端设置有太阳能充电板,所述太阳能充电板与灯柱通过万向转轴进行连接,所述万向转轴顶端设置有万向转珠,
所述太阳能充电板与万向转轴为活动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信号灯主体底端设置有圆台状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信号机,所述底座底端设置有不少于2枚万向轮,所述底座为不锈钢金属材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通过针对信号灯主体灯源连接蜂鸣器,亮灯引起蜂鸣器发声,做到视觉听觉提醒的同时,在信号灯外侧设置绝缘保护罩,为信号灯主体提供全方位保护,且在保护罩的外侧设置有电动升降杆,在使用时升降杆能旋转90度维护秩序,不使用时能收纳于保护罩外侧表面,并在信号灯主体的顶端和底端设置有太阳能充电板,合理利用资源转化热能为电能,为信号灯提供可持续电源。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罩侧面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罩底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信号灯主体;2、灯柱;3、监控仪;4、保护罩;5、太阳能充电板;6、伸缩杆;7、支撑底座;8、底座;9、太阳能板;10、万向轮;11、胶条;12、把手;13、滚动轴;14、圆孔;15、散热透气孔;16、开口;17、万向转轴;18、万向转珠;19、信号机;20、升降杆;21、轴承;22、电机;23、转动齿轮箱;24、蜂鸣器;25、固定杆;26、活动杆;27、楔子。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25.实施例1
26.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信号提醒装置,包括信号灯主体1,信号灯主体1为圆柱体状,信号灯主体1内部设置有一根灯柱2,信号灯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监控仪3,信号灯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4,保护罩4一侧表面设置有胶条11,胶条11两侧设置有把手12,保护罩4另一侧表面设置有滚动轴13,保护罩4顶端和底端开设有圆孔14,圆孔14四周设置有胶条11,保护罩4能紧密的包裹灯柱2,保护罩4底端表面设置有散热透气孔15,温度过高时能够快速散发内部热量,保护罩4为透明pvc材质,利于光源传播。保护罩4外侧表面设置有电动升降杆20,升降杆20通过轴承21进行90度旋转。保护罩4外侧顶端设置有太阳能充电板5,信号灯主体1的底端设置有伸缩杆6,伸缩杆6下端连接支撑底座7,支撑底座7下端设置有底座8,底座8顶端表面设置有太阳能板9,底座8内部设置有蜂鸣器24,底座8
底端设置有万向轮10。
27.进一步的,信号灯主体1的灯源分为四等分,信号灯主体1灯源连接底座8内部的蜂鸣器24,蜂鸣器24根据灯源情况发出鸣叫,起到警示作用,底座8顶端的伸缩杆6设有固定杆25、活动杆26及楔子27,固定杆25内侧设有三处凹槽,通过调节活动杆26及楔子27,使伸缩杆6能根据不同场合车次手动调节成三种高度。
28.信号灯主体1外侧设置有柱状保护罩4,保护罩4为可拆卸活动装置,保护罩4一侧设有开口16,开口16两侧设置有胶条11,开口16一侧的胶条11为软硅胶卡扣状,卡扣另一侧胶条11为硬塑料卡槽装,开口16两侧胶条11形成卡扣连接。保护罩4另一侧表面的顶端和底端设置滚动轴13,滚动轴13与保护罩4为活动连接,当信号灯出现故障时能拆卸保护罩4进行维修。保护罩4外侧表面设置有升降杆20,升降杆20通过轴承21连接保护罩,升降杆20底端设置有电机22,升降杆20通过转动齿轮箱23连接电机22,升降杆20与保护罩4的开口16呈90度安装。
29.保护罩4外侧顶端设置有太阳能充电板5,太阳能充电板5与灯柱2通过万向转轴17进行连接,万向转轴17顶端设置有万向转珠18,太阳能充电板5与万向转轴17为活动连接,太阳能充电板5可通过时间及太阳照射角度而调整角度,利于吸收能源。信号灯主体1底端设置有圆台状底座8,底座8内部设置有信号机19,底座8底端设置有不少于2枚万向轮10,信号灯主体1能任意转动方向,底座8为不锈钢金属材质,更加结实耐用,承重力佳。
30.具体的,信号灯主体1内侧设置有灯柱2,灯柱2连接信号灯主体1顶端的监控仪3、保护罩4、保护罩4顶端的太阳能充电板5及底座8。信号灯主体1顶端的监控仪3在使用过程中能实时检测信号灯主体1周边天气状况,列车行驶状况及信号灯主体1灯源颜色并及时反馈给监管中心,信号灯主体1的灯源与底座8内部蜂鸣器24连接,当灯源变换时蜂鸣器24随之发出鸣叫声。信号灯主体1外侧设置有保护罩4,保护罩4为可拆卸装置,保护罩4一侧表面设置有开口16,开口16两侧设置有胶条11,一侧胶条11为软硅胶,另一侧胶条11为硬塑料,两侧胶条11为卡扣连接,能起到封闭效果,保护罩4另一侧表面设置有滚动轴13连接保护罩4两侧,保护罩4侧面设置有电动升降杆20,升降杆20通过轴承21连接于保护罩4,升降杆20底端设置有电机22,升降杆20与电机22通过转动齿轮箱23进行连接,在使用时自动降下90度,进行轨道交通维护,使用结束后能自动收纳于保护罩4外侧。保护罩4顶端表面与底端表面设置有圆孔14,圆孔14四周包裹有胶条11,能够紧密的包裹灯柱2,镶嵌于灯柱2上。保护罩4底端表面设置有散热透气孔15,能够将保护罩4内部多余热量通过散气孔排出。保护罩4顶端设置有太阳能充电板5,太阳能充电板5与灯柱2通过万向转轴17进行连接,万向转轴17顶端设置有万向转珠18,太阳能充电板5底端设置有凹槽,凹槽与转动滚珠产生活动连接,太阳能充电板5在使用时通过需求调整方向与角度。保护罩4底端设置有伸缩杆6,伸缩杆6设置固定杆25、活动杆26及楔子27,固定杆25内侧设置有三处卡槽,通过调节活动26杆,用楔子27固定,对信号灯主体1进行调节高度,适用不同车型。伸缩杆6底端设置有支撑底座7,支撑底座7连接圆台状底座8,底座8表面设置有太阳能板9,可吸收太阳能,底座8底端设置有万向轮10,可便捷移动信号灯主体1的位置与方向。
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针对信号灯主体1灯源连接蜂鸣器24,亮灯引起蜂鸣器24发声,做到视觉听觉提醒的同时,在信号灯主体1外侧设置绝缘保护罩4,为信号灯主体1提供全方位保护,且在保护罩4的外侧设置有电动升降杆20,使用时能旋转90度维护秩序,
不使用时能收纳于保护罩4外侧表面,并在信号灯主体1的顶端和底端设置有太阳能充电板5,合理利用资源转化热能为电能,为信号灯主体1提供可持续电源。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