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加热管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17:43: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加热管。


背景技术:

2.目前,陶瓷电加热管是由良好的陶瓷作基体,高质量的电热丝串绕而成的,具有电热转换效率高、耐高温、耐腐蚀,热化学性能稳定性等优点,与其它电加热元件相比可节能30%左右,广泛的应用于电热锅炉、油漆烘干、烟草行业、纺织行业、塑料行业等行业。
3.然而,现有陶瓷电加热管的存在两个技术问题:1)电热丝的工作长度无法改变,无法满足不同的温度需求,面对不同的加热需求,需要配置多个规格的加热管;2)加热管的外部没有设计隔绝套,缺乏防尘、防灰功能,长期高温工作容易积累残留物,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根引线,通过不同引线能够改变内部加热电阻线的工作长度,实现内部功率、电阻的灵活调节,与现有结构相比,具备保温、加热、点火等多个工作状态,提升了产品的适应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6.一种新型加热管包括隔绝套、发热基体、陶瓷基体、外电极片、引线、加热电阻线和内电极片,其中:所述隔绝套密封套装在发热基体上;所述发热基体紧密包裹在陶瓷基体的外壁上;所述外电极片贴设在发热基体的外表面;所述引线与外电极片连接;所述加热电阻线设置在发热基体的内表面上;所述内电极片设置在在发热基体的内表面上、且连接无感加热电阻线的接线端;所述内电极片和外电极片位置一致,发热基体在内电极片和外电极片之间设置有连接孔,在连接孔内部填充有导电用的金属导体浆料。
7.优选的,所述无感加热电阻线采用平行布线、末端弧形连接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无感加热电阻线采用恒宽走线或渐变走线方案,渐变走线方案中无感加热电阻线的宽度随长度逐渐变宽,其尾段宽度是起始段宽度的1.5至3倍。
8.优选的,所述内电极片包括第一内电极片、第二内电极片和第三内电极片,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极片和第三内电极片分别连接在无感加热电阻线的两端,第二内电极片连接在无感加热电阻线的中部。
9.优选的,所述外电极片和引线的数量均为三个、且成120
°
间隔分布。
10.优选的,所述隔绝套采用氧化铝材料制成。
11.优选的,所述发热基体采用流延带材料制成。
12.优选的,所述陶瓷基体采用氧化铝材料制成。
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加热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该新型加热管设置了多根引线,通过不同引线能够改变内部加热电阻线的工作长度,实现内部功率、电阻的灵活调节,与现有结构相比,具备保温、加热、点火等多个工作状态,提升了产品的适应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隔绝套具有防尘、防灰的作用,通过
更换隔绝套可以进一步验证产品的使用寿命,提升产品恶劣环境的工作能力。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电阻线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隔绝套、2-发热基体、3-陶瓷基体、4-外电极片、5-引线、501-第一引线、502-第二引线、503-第三引线、6-加热电阻线、7-内电极片、701-第一内电极片、702-第二内电极片、703-第三内电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4.如图1至图5所示,该新型加热管包括隔绝套1、发热基体2、陶瓷基体3、外电极片4、引线5、加热电阻线6和内电极片7,其中:隔绝套1密封套装在发热基体2上,隔绝套1与发热基体2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套装后在末端接触的缝隙涂胶或扣盖。发热基体2紧密包裹在陶瓷基体3的外壁上,外电极片4贴设在发热基体2的外表面;引线5与外电极片4连接;加热电阻线6设置在发热基体2的内表面上;内电极片7设置在在发热基体2的内表面上、且连接无感加热电阻线306的接线端;内电极片7和外电极片4位置一致,发热基体2在内电极片7和外电极片4之间设置有连接孔,在连接孔内部填充有导电用的金属导体浆料。
25.具体的,外部电源通过引线5、外电极片4、孔内金属导体浆料和内电极片7向加热电阻线6供电。加热电阻线6的热量再依次通过发热基体2和隔绝套1向外传递。
26.图中,无感加热电阻线6采用平行布线、末端弧形连接的技术方案,其中:无感加热电阻线6采用恒宽走线或渐变走线方案,渐变走线方案中无感加热电阻线6的宽度随长度逐渐变宽,其尾段宽度是起始段宽度的1.5至3倍。其中,内电极片7包括第一内电极片701、第二内电极片702和第三内电极片703,其中:第一内电极片701和第三内电极片703分别连接
在无感加热电阻线6的两端,第二内电极片702连接在无感加热电阻线6的中部。
2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加热管的内部功率、电阻可以灵活调节,通过不同连接方式,能够快速调节加热效果,提升了产品的适应性。例如:第一内电极片701和第二内电极片702连通时,工作状态为一档正常加热。第三内电极片703和第一内电极片701连通时,工作状态为二档快速加热点火。基于本实例中结构,可以灵活设置多个电极片和引线,实现多个加热方式和加热功率。
28.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外电极片4和引线5的数量均为三个、且成120
°
间隔分布。本实施例汇总,隔绝套1采用氧化铝材料制成,发热基体2采用流延带材料制成,陶瓷基体3采用氧化铝材料制成。隔绝套1和陶瓷基体3采用热压铸或等静压工艺制作。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