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尾巨桉JL-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与流程

2022-06-25 10:29: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尾巨桉jl-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苗木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尾巨桉jl-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2.jl-107品种的尾巨桉具有生快,干形好,林相整齐,木材密度高,纤维长度长,抗病能力强等诸多优点,而在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大量种植;尾巨桉的组培培育是指从尾巨桉上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尾巨桉植株的技术,组培培育具有省时省力省成本的特点,在尾巨桉的育苗过程中,而广泛采用。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尾巨桉dh32-28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4365479b),该专利技术通过外植体的建立、外植体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和移栽等步骤实现,针对初代培养、继代和生根培养选择了专用的培养基组成,合理的炼苗措施使尾巨桉移栽后生长快,成活率高,达到了繁殖系数高,繁殖效果好的目的,但是其在培育的过程中,生根情况不佳,且不利于后续苗木的生长成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巨桉jl-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巨桉jl-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离培养:取jl-107品种的尾巨桉的木质化嫩枝,剥除幼叶后,切取0.1~0.2mm茎段并消毒后,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发芽;s2、脱毒处理:将s1步骤中的分化培养基连同发芽的嫩苗一起放入到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变温脱毒处理,每3~4h开一次杀菌灯对嫩苗进行杀菌处理,每次杀菌3~5min,脱毒处理时间为45~60d;s3、增殖培养:从脱毒处理后的嫩苗上切取0.2~0.5mm的顶芽,再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把顶芽培养成无根苗,并对无根苗进行病毒检测,当出现带有病毒的无根苗时,再次进行脱毒处理,直到病毒完全消除;s4、生根培养:从没有病毒的无根苗上切取1.5cm的嫩梢插入生根培养基中,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无根苗生长出白色根点;s5、营养钵移栽:将培养容器连同带有白色根点的幼苗,一起移到大棚内进行强光闭瓶炼苗7~10天,遮阴度宜为50%~70%,打开培养容器的盖子,在自然光下开瓶炼苗3~5天,把生根良好的有根苗上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然后置于0.1%的多菌灵溶液中进行杀菌处理,再进行移栽,营养钵内加入体积份80%的幼苗基质和20%的蛭石或珍珠岩,定期浇水即。
6.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步骤中分离培养的温度控制在25
±
2℃,环境湿度50%~60%,光强1500~2000lx,光照时间8~12h/d。
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步骤中脱毒处理的温度控制在25
±
2℃,环境湿度70%~80%,光强4500~5000lx,光照时间16h/d。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步骤中的消毒方法如下:先用浓度80%的酒精将茎段浸泡6~8s,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接着采用浓度5%的次氯酸钠浸泡3~5min即可。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步骤中分化培养基、s3步骤中的继代培养基和s4步骤中的生根培养基在培养一个周期后,消毒杀菌后,再补充原培养基30%~40%的母液即可重新使用。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化培养基由体积比为97.5~98.5份营养基体、1~1.5份浓度为0.5mg/l的苄氨基腺嘌呤和0.5~1份浓度为0.2mg/l的萘乙酸组成,所述继代培养基由97~98份营养基体和2~3份浓度为1.0mg/l的腺苷酸环化酶组成,所述生根培养基由97~98份营养基体和2~3份浓度为0.2mg/l的吲哚丁酸组成。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营养基体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维生素和氨基酸组成;所述大量元素由3~35份硝酸铵、33~38份硝酸钾、7.5~8份七水硫酸镁、8.5~9份二水氯化钙和3~3.5份磷酸氢钾组成;所述微量元素由0.1~0.15份碘化钾、1.~1.5份硼酸、4.~4.5份四水硫酸锰、1.5~2份七水硫酸锌、0.05~0.08份二水钼酸钠、0.005~0.008份五水硫酸铜和0.005~0.008份六水氯化钴组成;所述铁盐由5.5~6份七水硫酸亚铁和7.5~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组成;所述维生素由0.1~0.12份烟酸、0.02~0.03份维生素b1,0.1~0.12份维生素b6和20~25份肌醇组成;所述氨基酸由8.5~9份谷氨酰胺、2.5~3份天冬氨酸、2.5~3份精氨酸和0.7~1份甘氨酸组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分离培养、脱毒处理、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营养钵移栽,对jl-107品种的尾巨桉进组织培养,培育苗木,培养的幼苗生根数量多,根的长度较长,为后续幼苗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幼苗成活率,且幼苗更加粗壮,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易弯曲、倒伏,从而有利于树木的成材,在多代培育的过程中,苗木生长正常,遗传性好,不易发生畸形变异,有利于后续木材的品质,适合大范围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尾巨桉jl-107品种的组培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离培养:取jl-107品种的尾巨桉的木质化嫩枝,剥除幼叶后,切取0.1~0.2mm茎段并消毒后,接种到分化培养基上,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发芽;s2、脱毒处理:将s1步骤中的分化培养基连同发芽的嫩苗一起放入到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变温脱毒处理,每3~4h开一次杀菌灯对嫩苗进行杀菌处理,每次杀菌3~5min,脱毒处理时间为45~60d;s3、增殖培养:从脱毒处理后的嫩苗上切取0.2~0.5mm的顶芽,再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上,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把顶芽培养成无根苗,并对无根苗进行病毒检测,当出现
带有病毒的无根苗时,再次进行脱毒处理,直到病毒完全消除;s4、生根培养:从没有病毒的无根苗上切取1.5cm的嫩梢插入生根培养基中,每20~25d更换一次培养基,直到无根苗生长出白色根点;s5、营养钵移栽:将培养容器连同带有白色根点的幼苗,一起移到大棚内进行强光闭瓶炼苗7~10天,遮阴度宜为50%~70%,打开培养容器的盖子,在自然光下开瓶炼苗3~5天,把生根良好的有根苗上的培养基清洗干净,然后置于0.1%的多菌灵溶液中进行杀菌处理,再进行移栽,营养钵内加入体积份80%的幼苗基质和20%的蛭石或珍珠岩,定期浇水即,组培苗虽然具有一定的光合能力,但是其处于高湿、弱光、低co2、恒温、异养条件下生长,其组织分化不完善,光合自养能力弱适应性差,气孔多而且不易关闭、叶绿素少、根毛少,通过炼苗过程可以逐步改变其生长条件逐步促使其组织发育完全,以适应外界环境。
14.优选的,s1步骤中分离培养的温度控制在25
±
2℃,环境湿度50%~60%,光强1500~2000lx,光照时间8~12h/d。
15.优选的,s2步骤中脱毒处理的温度控制在25
±
2℃,环境湿度70%~80%,光强4500~5000lx,光照时间16h/d。
16.优选的,s1步骤中的消毒方法如下:先用浓度80%的酒精将茎段浸泡6~8s,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接着采用浓度5%的次氯酸钠浸泡3~5min即可。
17.优选的,s1步骤中分化培养基、s3步骤中的继代培养基和s4步骤中的生根培养基在培养一个周期后,消毒杀菌后,再补充原培养基30%~40%的母液即可重新使用。
18.优选的,分化培养基由体积比为97.5~98.5份营养基体、1~1.5份浓度为0.5mg/l的苄氨基腺嘌呤和0.5~1份浓度为0.2mg/l的萘乙酸组成,继代培养基由97~98份营养基体和2~3份浓度为1.0mg/l的腺苷酸环化酶组成,生根培养基由97~98份营养基体和2~3份浓度为0.2mg/l的吲哚丁酸组成。
19.优选的,营养基体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维生素和氨基酸组成;大量元素由3~35份硝酸铵、33~38份硝酸钾、7.5~8份七水硫酸镁、8.5~9份二水氯化钙和3~3.5份磷酸氢钾组成;微量元素由0.1~0.15份碘化钾、1.~1.5份硼酸、4.~4.5份四水硫酸锰、1.5~2份七水硫酸锌、0.05~0.08份二水钼酸钠、0.005~0.008份五水硫酸铜和0.005~0.008份六水氯化钴组成;铁盐由5.5~6份七水硫酸亚铁和7.5~8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组成;维生素由0.1~0.12份烟酸、0.02~0.03份维生素b1,0.1~0.12份维生素b6和20~25份肌醇组成;氨基酸由8.5~9份谷氨酰胺、2.5~3份天冬氨酸、2.5~3份精氨酸和0.7~1份甘氨酸组成。
20.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通过下述试验进行阐述:采用本发明的培育方法作为实施例,采用专利网公开的巨桉组培苗的培育方法(公开号:cn103430839b,公开日:2015-07-22)作为对比例一,采用专利网公开的一种尾巨桉dh33-27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公开日:2016-02-03,公开号:cn104273037b)作为对比例二,采用专利网公开的一种尾巨桉dh32-29品种的组培快繁方法(公开日:2016-04-06,cn104304027b)作为对比例三;
从同一棵jl-107品种的尾巨桉树上切取木质化嫩枝,并截取嫩枝组织,将嫩枝组织分成4组,每组60个,再分别按照实施例、对比例一、对比例二和对比例三的培育方法进行培育,分别在相同的生根培养时间段观察生根情况(包括平均根长和平均根数),在移栽14d后观察幼苗生长状况(成活苗数、幼苗成活率,平均苗高、平均苗径),在连续培养5代后观察幼苗的叶片情况(包括苗叶形状、苗叶色泽),并且把测试结果记录到下表1中;表1:实施例、对比例一、对比例二和对比例三的记录表从表1可以得出:实施例中的平均根长和平均根数均显著大于对比例一、对比例二和对比例三中的平均根长和平均根数,从而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培养方法有利于jl-107品种的尾巨桉组织的生根发芽,从而为为后续幼苗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21.实施例、对比例一、对比例二和对比例三中成活苗数均较高,幼苗成活率都大于95%,从而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培育的jl-107品种的尾巨桉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可以大范围推广。
22.实施例、对比例一、对比例二和对比例三中平均苗高比较接近,都超过了4.5cm,但是实施例的平均苗粗显著超过了、对比例一、对比例二和对比例三的平均苗粗,从而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培养的jl-107品种的尾巨桉幼苗更加粗壮,在生长的过程中,不易弯曲、倒伏,从而有利于树木的成材。
23.实施例中的苗叶的形状正常,叶片成翠绿色,颜色深厚;而对比例一中的苗叶的叶形畸形,叶片出现淡黄色,有少量斑点;对比例二中的苗叶的形状扭曲,叶片成淡绿色,有少量斑点;对比例三中的苗叶的叶形较尖,叶片成淡绿色,颜色较浅,从而可以得出: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培养的jl-107品种的尾巨桉不易发生畸形变异,苗木生长正常,有利于后续木材的品质。
24.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