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方形鱼池的水循环装置

2022-04-15 05:26: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方形鱼池的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当前主流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中,鱼池通常被设计为圆桶形,底部为倒圆锥形,在圆锥形的尖端设置排水系统,这种排污设计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水泵推水,令鱼池中的水体沿圆形轨迹运动,从而使水体中的鱼粪及残饵等固体污染物向底部的圆心集中,当排水系统开启时,由于锥形底部的限制作用,可以用较少的水带走绝大部分的污染物,从而达到经济排污的目的。
3.但是,这种圆形锥底的结构设计会带来如下问题:
4.1、土地利用率不高,会造成大量边角空间,同时由于配套的保温棚多呈方形结构,亦造成一部分资源的浪费。
5.2、底部需要硬化及埋管,基建成本较高,导致循环水系统的整体成本居高不下。
6.3、污水排放导致的环保压力;该型设计虽然能及时将鱼粪及残饵清出,但后续需要污水处理系统支持,并需要定期排放高浓度的污水,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
7.如果设计成方形平底的鱼池,则需要重新考虑排污方法,同时水体流动的方式也需要改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方形鱼池的水循环装置,不仅可以在较低能耗条件下实现水的循环流动,同时还可以达到持续增氧的目的,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成本。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10.一种基于方形鱼池的水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泵、u型水管和平行水管;循环水泵设置在方形鱼池的一端底部,用于将池底的水提高至池面以上;u型水管设置在循环水泵旁侧,u型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下方且高出池面,使得循环水泵泵出的水能够下落注入u型水管,u型水管的出水口高出池面且低于u型水管的进水口;平行水管平铺在池面以上,一端与u型水管的出水口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方形鱼池的另一端,平行水管前半段顶部间隔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后半段底部间隔设置有若干出水孔。
11.作为优选,所述u型水管采用直径为200-250mm的pvc管制成
12.作为优选,所述平行水管采用直径为110-160mm的pvc管制成
13.作为优选,所述平行水管上的孔间距为20-30cm,孔直径为32-45mm。
14.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水泵为低扬程、大流量的循环水泵。
15.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水泵出水量为池内总水量的1/2-1/3,使得2-3个小时池水循环一遍。
16.作为优选,所述u型水管内填充有净水材料或/和有益微生物。
17.作为优选,所述净水材料为珊瑚石、贝壳或陶瓷环的至少一种。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循环水泵将水提高到池面以上的适当高度,然后下落注入u型管中,进行第一次增氧;u型水管中的水进入直径缩小的平行水管后,水流速度加快,同时,平行水管前半段开有若干通气孔,因此可以进行第二次增氧;流至后半段的水从若干个出水孔中流出,落入鱼池,因为存在高度差,因此可以实现第三次增氧。本申请的水循环装置,不仅使池内的养殖水体从一端运输到另一端,达到水体流动的效果,还可以实现三次不同程度的增氧,溶氧量增高2-3ppm,使养殖水体的溶氧量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施例的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方形鱼池;2-循环水泵;3-u型水管;4-平行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实施例1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方形鱼池的水循环装置,主要包括循环水泵2、u型水管3和平行水管4。
25.循环水泵2采用低扬程、大流量的循环水泵,设置在方形鱼池1的一端底部,用于将方形鱼池1底部的水提升至池面以上一定高度。循环水泵2出水量为池内总水量的1/2-1/3左右,即2-3个小时池水循环一遍。
26.u型水管3设置在循环水泵2旁侧,主体处于方形鱼池1的水体中,进水口伸出池面且正对位于上方的循环水泵2的出水口,如此,循环水泵2抽出的水可以下落注入到u型水管3中,下落过程中进行第一次增氧。
27.u型水管3的出水口也伸出池面,高度须低于进水口。平行水管4平铺在池面以上,一端与u型水管3的出水口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方形鱼池1的另一端。平行水管4前半段顶部间隔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后半段底部间隔设置有若干出水孔。
28.u型水管3采用直径为200-250mm的pvc管制成,平行水管4采用直径为110-160mm的pvc管制成,平行水管4上的孔间距为20-30cm,孔直径为32-45mm。
29.由于平行水管4的管径小于u型水管3,因此水从u型水管3进入平行水管4时,水流速增加,同时由于平行水管4的管壁开有多个朝上的通气孔,以利于空气与水体表面进行充分的分子交换,达到第二次增氧的目的。同时,水流到平行水管4后半段时,从朝下的出水孔流出,形成类似于瀑布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第三次增氧。
30.使用时,开启循环水泵2,池水抬高后落入u型水管3的进水口,此过程会带入空气形成气泡,达到第一次增氧效果;u型水管3内的水满后溢出到平行水管4,由于平行水管4管径小于u型水管3,因此流速增加,同时由于管壁上开了许多小孔,以利于空气与水体表面进行充分的分子交换,达到第二次增氧的目的;平行水管4前半段的小孔朝上,后半段的小孔则朝向鱼池里侧,使每个小孔都有水流出来,形成类似于瀑布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第三
次增氧。
31.在此过程中,水从鱼池的一端流出、又从另一端流入,使鱼池内的水始终处于微流动状态,从而模拟了自然环境中流水的生态效果。
32.实施例2
3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以在u型水管3中加入珊瑚石、贝壳或陶瓷环等净水材料,同时,还可加入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进一步达到调水的效果。
34.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方形鱼池的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水泵、u型水管和平行水管;循环水泵设置在方形鱼池的一端底部,用于将池底的水提高至池面以上;u型水管设置在循环水泵旁侧,u型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下方且高出池面,使得循环水泵泵出的水能够下落注入u型水管,u型水管的出水口高出池面且低于u型水管的进水口;平行水管平铺在池面以上,一端与u型水管的出水口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方形鱼池的另一端,平行水管前半段顶部间隔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后半段底部间隔设置有若干出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水管采用直径为200-250mm的pvc管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水管采用直径为110-160mm的pvc管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水管上的孔间距为20-30cm,孔直径为32-4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为低扬程、大流量的循环水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方形鱼池的水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泵、U型水管和平行水管;循环水泵设置在方形鱼池的一端底部,用于将池底的水提高至池面以上;U型水管设置在循环水泵旁侧,U型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下方且高出池面,使得循环水泵泵出的水能够下落注入U型水管,U型水管的出水口高出池面且低于U型水管的进水口;平行水管平铺在池面以上,一端与U型水管的出水口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方形鱼池的另一端,平行水管前半段顶部间隔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后半段底部间隔设置有若干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不仅使池内的养殖水体从一端运输到另一端,达到水体流动的效果,还可以实现三次不同程度的增氧,使养殖水体的溶氧量得到保障。到保障。到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安新城 毛润乾 高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9.24
技术公布日:2022/4/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