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额部支撑结构及头显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22 16:22: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头显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额部支撑结构及头显设备。


背景技术:

2.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可以给用户带来与现实场景相差无几的视觉感受,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体验vr和ar技术,vr和ar通常使用头显设备进行显示。
3.头显设备是佩戴在用户头部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在佩戴后使用于进行vr或ar显示的显示屏位于用户眼睛的前方。通过在头显设备中的显示模块中,与佩戴用户左眼和右眼对应的区域显示相应的内容,从而可以使用户体验到vr或ar的显示效果。
4.头显设备用系带进行辅助佩戴,单独借助于系带来支撑头显设备,会由于系带局部承受的重量比较重,无法使系带整体均衡分担头显设备的重量,使人佩戴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提供一种额部支撑结构以及包括该额部支撑结构的头显设备,以解决如何提高佩戴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额部支撑结构,用于在佩戴头显设备时提供支撑力,所述额部支撑结构包括:
7.壳体;
8.支撑件,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壳体朝所述头显设备的显示侧倾斜且倾斜角度可调;
9.定位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所述定位件具有卡止部;
10.锁止件,与所述支撑件联动连接,所述锁止件具有卡持部,所述锁止件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当所述锁止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时,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止部相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壳体朝背向所述显示侧的一侧移动,当所述锁止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卡止部分离以解除对所述支撑件的限制。
11.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显设备,包括主体结构、头箍以及如上所述的额部支撑结构,所述主体结构与所述头箍相连接,所述额部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当所述头箍佩戴于用户的头部时,所述支撑件用于与用户的额部相抵持。
12.本技术实施例中,额部支撑结构包括壳体、支撑件、定位件和锁止件,支撑件相对壳体朝头显设备的显示侧倾斜的角度可调,从而在用户穿戴使用具有该额部支撑结构的头显设备时,利用支撑件可以适应性与用户的额部相抵持,以分担头显设备的受力,提升佩戴舒适度,同时,由于锁止件与定位件的配合能够对支撑件进行锁定,从而在调整好支撑件相对主体结构的倾斜角度后,可以稳定地锁定支撑件的位置,提高支撑件的支撑稳定性,确保额部支撑结构为头显设备提供稳定支撑力而不容易出现松动,提升佩戴舒适度及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佩戴状态示意图;
15.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示出的头显设备中,圈出的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佩戴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支撑件的倾斜角度调整前,支撑件与额部存在较大空隙;
18.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佩戴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支撑件的倾斜角度调整后,支撑件与额部相抵;
19.图6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再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额部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图8示出的额部支撑结构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23.图10为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前视示意图;
24.图11为图10示出的头显设备沿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锁止件处于锁止状态;
25.图12为图11中圈出部分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13为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在锁止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14为图13中圈出部分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8.图15为另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额部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6为再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额部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7为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8为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的主体结构的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2.图19为一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中,显示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100、头显设备;10、主体结构;11、壳体;11a、孔;11b、避空槽;111、面壳;112、面罩;112a、柔性垫;12、显示模块;12a、第一显示模块;12b、第二显示模块;12c、支架;121、透镜组;122、支架;113、罩壳;14、瞳距调节组件;141、安装板;142、调节齿轮;143、驱动件;20、头箍;21、左头带;22、右头带;30、额部支撑结构;31、支撑件;31a、转轴;32、活动座;32a、轴孔;32b、插槽;33、定位件;33a、卡止部;33b、滑槽;34、锁止件;341、卡持部;342、弹性部;35、连杆;35a、轴销;351、弯折段;36、支撑座;36a、滑凸;36b、定位凸台;36c、插块;361、第一支臂;362、第二支臂;363、连接部;37、弹性件;38、垫子;39、挤压座;39a、夹口;40、电源;40a、安装壳。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
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6.尽管本技术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技术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应视为是本公开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技术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37.由此,本技术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技术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38.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42.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显设备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游戏、电影、教育、军事、医疗、企业、电商等多个领域,此处对头显设备的应用领域不做限定。并且,头显设备可以为3d眼镜、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等。
44.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头显设备以头显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实施方式不再赘述。头显设备会使佩戴者看到的场景为虚拟画面与现实生活综合。
45.参阅图1所示,头显设备100包括主体结构10、头箍20以及额部支撑结构30。主体结构10与头箍20相连接,额部支撑结构30连接于主体结构10。当头箍20佩戴于用户的头部时,
额部支撑结构30用于与用户的额部相抵持,以稳定支撑头显设备100。由于利用额部支撑结构30可以分担头箍20承受的重量,避免了头箍20对用户头部造成过渡压迫,从而提升了用户使用该头显设备100时的佩戴舒适度。
46.结合图2所示,主体结构10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于壳体11内的显示模块12,显示模块12用于显示图像或场景。该实施方式中,壳体11作为主体结构10的外壳,壳体11形成有收容空间,以收容显示模块12,即显示模块12设置于收容空间内。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额部支撑结构30可以作为独立的装置,在需要使用时,将额部支撑结构30配置于头显设备100以与主体结构10相连接。在不需要额部支撑结构30时,可以将其拆离。确切的说,对于现有技术中不存在额部支撑结构30的头显设备100,可以通过将额部支撑结构30装配至头显设备100的主体机构10,使得该头显设备100佩戴使用时,额部支撑结构30能够发挥额部支撑效果,这样,用户不必为了获得额部支撑结构30对额部的支撑而更换整个头显设备100,降低了使用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
48.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壳体11作为额部支撑结构30的一部分,以适应额部支撑结构30的组装。
49.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额部支撑结构30包括支撑件31、活动座32、定位件33和锁止件34。
50.其中,支撑件31与壳体11活动连接,支撑件31相对壳体11朝头显设备100的显示侧倾斜且倾斜角度可调,从而适应与用户的额部相抵需要。可以理解地,头显设备100的显示侧为出光显示画面的一侧,这样,用户佩戴使用该头显设备10时,头显设备100显示的画面能够呈现在用户的眼前,而朝显示侧倾斜的支撑件31可以与用户的额头相抵,支撑件31发挥良好的支撑效果,继而使得用户获得良好体验。
51.活动座32与支撑件31联动连接,从而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运动时,活动座32也会随着一起运动,相应地,在活动座32的运动受限时,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的运动也被限制。
52.定位件33与壳体11相连接,定位件33具有卡止部33a。锁止件34与活动座32相连接,以通过活动座32与支撑件31相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活动座32可以省略,锁止件34与支撑件31联动连接。
53.锁止件34具有卡持部341,锁止件34具有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当锁止件34处于锁止状态时,卡持部341与卡止部33a相配合以限制支撑件31相对壳体11朝背向显示侧的一侧移动,继而使得支撑件31能够与用户的额部稳定相抵,以为头显设备100提供稳定支撑。
54.可理解地,当锁止件34处于解锁状态时,卡持部341与卡止部33a分离以解除对支撑件31的限制,使得支撑件31能够相对主体结构10自由移动以调整倾斜角度。
5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头显设备100佩戴使用时,是朝用户的眼睛出光显示,继而此时的头显设备100的显示侧朝向用户,也即头显设备100佩戴使用时相对用户而言是朝后出光显示。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朝后指的是佩戴头显设备100时朝向用户后面一侧,倾斜角度指的是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了方便理解,以头显设备100佩戴使用时为例,在主体结构10呈水平姿态下,支撑件31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的倾斜角度。结合图4和图5所示,由于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的倾斜角度可调,从而可以将支撑件31调整至与用户的额部相贴合的位置,提升支撑稳定性及舒适度。
56.需要说明的是,额部支撑结构30可以是固定连接于头箍20,以随头箍20与主体结构10相连接。
57.在额部支撑结构30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的实施方式中,额部支撑结构30可以采取可拆卸的方式与头箍20或主体结构10相连接,确切地说,额部支撑结构30与头箍20可拆卸连接,这样对于现有技术中,采取头箍20佩戴头显设备100时,可以适当地将额部支撑结构30组装至该头显设备100的头箍20上,以提高佩戴舒适度,且这种方式下,用户不必为了获得额部支撑结构30对额部的支撑而更换整个头显设备100,降低了使用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
58.支撑件31转动连接于壳体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通过转轴31a与壳体11上的孔11a相连接。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可以是通过合页与壳体11转动连接,对于支撑件31与壳体11之间的转动连接结构,在此不做限制。
59.定位件33固定于壳体11内,壳体11开设有避空槽11b,额部支撑结构30包括连杆35,连杆35可移动地穿设于避空槽11b,连杆35将支撑件31与锁止件34联动连接。例如,在锁止件34与活动座32相连接的实施方式中,连杆35可以是通过将活动座32与支撑件31联动连接的方式,使得支撑件31与锁止件34相联动。具体地,连杆35的一端与活动座32相铰接,另一端与支撑件31相铰接,从而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活动时,支撑件31能够经连杆35带动活动座32相对定位件33移动。具体地,连杆35的两端分别通过轴销35a与活动座32和支撑件31相铰接。以活动座32为例,活动座32设置有轴孔32a,从而利用轴销35a与轴孔32a的配合,实现连杆35与活动座32相连接。
6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杆35的两端可以分别铰接于支撑件31和锁止件34,同样能够实现支撑件31与锁止件34之间的联动连接。由此可见,在实现支撑件31与锁止件34的联动连接方面,活动座32可以省略。当然,在锁止件34与活动座32相连接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锁止件34与活动座32做成一体结构件。连杆35可以是呈直条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所示,连杆35具有弯折段351,支撑件31与壳体11的连接位置与弯折段351相对应,这样可以尽量避免连杆35外露于壳体11的部分过于突兀,改善头显设备100的整体美感。弯折段351可以是呈v形或u形,也可以是呈w形,在此不做限定。
61.需要说明的是,连杆35的长度只要能够适应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在一定角度的转动需要即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止件34处于解锁状态时,支撑件31能够相对主体结构10朝后倾斜角度为100
°
~160
°
的范围运动,即在主体结构10呈水平姿态下,支撑件31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100
°
~160
°
。利用锁止件34与定位件33的卡止部33a的配合,使得支撑件31能够相对主体结构10锁定在该倾斜角度范围内的任意一个角度,比如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朝后呈100
°
、110
°
、120
°
、130
°
、140
°
、150
°
或160
°
倾斜。
62.结合图7所示,壳体11连接有罩壳113,罩壳113用于遮盖连杆35或支撑件31与壳体11的连接位置,以避免连杆35外露而显得过于突兀,从而利用罩壳113维持头显设备100的整体外观美感。当支撑件31相对壳体11转动时,连杆35能够于罩壳113围合的空间内运动,从而不会对连杆35产生干涉,以适应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运动需要。
63.罩壳113可以是通过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与壳体11相连,罩壳113也可以是与壳体11一体成型。
64.结合图6和图7所示,头显设备100包括电源40,显示模块12安装于头箍20的一端,
电源40位于头箍20的另一端。为方便说明,下文中,将头显设备100佩戴于用户头部时,头箍20的朝向前方的一端称为前端,相应地,头箍20的朝向后方的一端称为后端。该实施方式中,在头显设备100佩戴于用户头部时,显示模块12与用户的眼睛相对,以便用户通过显示模块12所显示的图像或场景获得视觉体验。由此,可以将显示模块12安装于头箍20的前端,电源40位于头箍20的后端,并与显示模块12相对设置。电源40可以为电池。将电源40与显示模块12分别设于头箍20的两端,能够使头箍20的重量能够相对平衡,从而本实施方式的头显设备100在佩戴使用的时候,重量可以均匀分布在头顶周围,避免对前额及鼻梁的集中压迫,进一步提升佩戴舒适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65.电源40可以是设置在安装壳40a内,安装壳40a与头箍20之间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螺钉或绑带等连接件与头箍20相连接。安装壳40a的用于与用户接触的面可以设置硅胶垫或泡棉,从而提升佩戴舒适度。
66.继续参阅图6和图7所示,头箍20包括左头带21和右头带22,左头带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体结构10的左侧及安装壳40a的左侧,右头带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体结构10的左侧及安装壳40a的右侧。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左右侧分别指的是头显设备100佩戴于用户的头部时,主体结构10的左侧对应于头部的左侧,主体结构10的右侧对应于头部的右侧。
6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左头带21和右头带22连接为一体,即头箍20包括一条头带。对于头箍20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68.头箍20内部可以设置fpc或线缆,以便将位于安装壳40a内的电源40与位于主体结构10内的显示模块12相连接,用于传输电信号和电能。
69.锁止件34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的实施方案具有多种可能。
70.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止件34采取电动的方式实现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以锁止件34设置于电磁铁的铁芯为例,在电磁铁通电时,锁止件34随铁芯做伸缩运动,从而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再比如,额部支撑结构30设置相应的结构组件来适应锁止件34再两个状态之间切换的需要。
71.下面仅示例性的对额部支撑结构30做进一步说明。
72.结合图8和图9所示,额部支撑结构30包括支撑座36和弹性件37。支撑座36与定位件33滑动连接,活动座32与支撑座36在第一方向相对限位,从而当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运动时,支撑座36在活动座32的带动下相对定位件33滑动。
73.活动座32可沿第二方向相对支撑座36运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优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可以理解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方向可以为头显设备100佩戴至用户的头部时的前后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头显设备100佩戴至用户的头部时的上下方向。
74.当活动座32相对支撑座36沿第二方向运动时,活动座32带动锁止件34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弹性件37用于驱使活动座32相对支撑座36复位运动至使得锁止件34与卡止部33a相配合。
75.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按压活动座32使得活动座32带动锁止件34离开定位件33,以实现将锁止件34置于解锁状态,此时,便可以操作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运动以调整支撑件31的倾斜角度。在需要重新锁定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的位置,以限制支撑件
31相对主体结构10朝前侧移动时,只需要释放作用在活动座32上的按压力,弹性件37便可以驱使活动座32相对支撑座36复位运动。
76.在活动座32通过连杆35与支撑件31联动连接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按压连杆35的靠近活动座32的一端,便可以使得活动座32带动锁止件34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锁止件34脱离卡止部33a,从而解除对活动座32的锁止作用,此时,用户可以操作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前后运动,调整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的倾斜角度。
77.定位件33设有滑槽33b,支撑座36设有滑凸36a,滑凸36a与滑槽33b滑动配合,从而实现支撑座36与定位件33之间的滑动连接。滑槽33b和滑凸36a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也就是说,滑槽33b可以是设置于支撑座36,相应地,滑凸36a设置于定位件33。
78.需要说明的是,滑槽33b和滑凸36a沿第一方向延伸,支撑座36与定位件33的滑动配合使得支撑座36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定位件33滑动,但不能相对定位件33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便利用支撑座36经弹性件37相活动座32提供稳定地支撑力,使得锁止件34处于锁止状态。在活动座32受到按压力时,活动座32挤压弹性件37,并带动锁止件34离开卡止部33a。
79.继续结合图8和图9所示,支撑座36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支臂361和第二支臂362,活动座32的两侧均设有定位件33,第一支臂361与其中一侧的定位件33滑动配合,第二支臂362与另一侧的定位件33滑动配合。
80.支撑座36具有连接部363,连接部363连接于第一支臂361和第二支臂362之间,使得支撑座36呈u形或拱形。弹性件37的一端与连接部363相抵,另一端与活动座32相抵,以使得活动座32具有朝远离连接部363的方向运动的趋势,继而能够实现活动座32复位,重新将锁止件34置于锁止状态。
81.进一步地,弹性件37包括弹簧,连接部363设置有定位凸台36b,弹簧的端部套设于定位凸台36b,从而利用定位凸台36b提高弹簧的安装稳定性。
8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37还可以是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其他结构,例如弹性件37为弹性片、弹性杆或弹性垫,对于弹性件37的类型,在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适应活动座32相对支撑座36复位运动需要,使得锁止件34处于锁止状态即可。弹性件37的弹性力下,锁止件34与卡止部33a之间配合稳定、可靠。
8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弹性件37的设置,在活动座32与支撑座36之间提供稳定地张力,从而使得活动座32与支撑座36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容易出现松散。
84.结合图10至图14所示,活动座32设有插槽32b,支撑座36设有插块36c,插块36c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插设于插槽32b。利用插块36c与插槽32b的配合,使得活动座32与支撑座36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限位,而在第二方向上,活动座32能够相对支撑座36活动。可以理解地,在弹性件37的作用下,活动座32能够相对支撑座36在第二方向上弹性浮动。
85.插槽32b和插块36c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也就是说,插槽32b可以是设置于支撑座36,插块36c可以是设置于活动座32,这种设置同样能够利用插块36c于插槽32b在第二方向上可活动地插接来适应活动座32相对支撑座36运动的需要。该实施方式中,在需要将锁止件34置于解锁状态时,只需要按压连杆35的靠近活动座32的一端,使得活动座32相对支撑座36运动并挤压弹性件37,最终使得锁止件34随活动座32移动至脱离定位件33的卡止部33a,此时,活动座32相对定位件33的运动不再受到锁止件34的约束,继而支撑件31能够相对壳体11摆动,以调整支撑件31的倾斜角度。
86.再次参阅图3所示,卡止部33a包括多个卡齿,多个卡齿沿定位件33的长度方向延伸,并用于将锁止件34相对定位件33限位于不同位置。
87.锁止件34包括与卡持部341相连接的弹性部342,弹性部342的弹性力使得卡持部341与卡止部33a相配合,继而使得锁止件34处于锁止状态。在弹性部342被压缩时,卡持部341离开卡止部33a,从而锁止件34由锁止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此时锁止件34便可以相对定位件33移动,以适应支撑件31的倾角的调整。
88.进一步地,卡止部33a的至少部分卡齿为棘齿,当卡持部341与棘齿相配合时,棘齿单向限制卡持部341相对定位件33朝背向头显设备100的显示侧的一侧(即头显设备100的前侧)移动。
89.为了便于说明,下文中,将头显设备100的显示侧所在一侧称为后侧,将背向头显设备100的显示侧的一侧称为前侧。
9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止部33a的全部卡齿为棘齿,使得卡持部341相对定位件33具有足够大的单向移动行程。需要说明的是,单向限制指的是只在一个方向上起到限制作用。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卡持部341在弹性部342的驱使下与棘齿弹性配合,在卡持部341与棘齿相配合时,用户可以掰动支撑件31往主体结构10的后侧移动,但在棘齿对卡持部341的限制下,用户不可朝主体结构10的前侧掰动支撑件31,以利于支撑件31与用户的额部稳定接触,为头显设备100提供稳定支撑。
91.在佩戴使用该头显设备100时,用户可以先将头箍20佩戴至头部,然后朝后侧掰动支撑件31使得支撑件31与额部相抵,调节较为方便。在需要朝前侧摆动支撑件31时,只需要将卡持部341从棘齿脱离即可。对于锁止件34从锁止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可参照前述的额部支撑结构30包括支撑座36和弹性件37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92.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锁止件34包括弹性部342的实施方式中,除了采取前述的额部支撑结构30包括支撑座36和弹性件37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采取挤压锁止件34的方式使得锁止件34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93.示例性地,结合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额部支撑结构30包括挤压座39,挤压座39可移动地设置于定位件33,比如挤压座39与定位件33滑动连接,或者挤压座39可移动地套设于定位件33。其中,挤压座39与定位件33滑动连接的结构,可参考支撑座36和定位件33的滑动连接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94.该实施方式中,挤压座39用于挤压弹性部342以使得卡持部341离开卡齿,挤压座39可沿定位件33移动离开锁止件34,以释放弹性部342。该实施方式中,利用挤压座39对弹性部342的挤压,使得卡持部341离开卡齿,即锁止件34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活动座32可以自由移动,继而与活动座32联动连接的支撑件31能够调整相对主体结构10的倾斜角度,以与用户的额部相适配。在调整好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的倾斜角度后,只需要将锁止件34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就可以锁定支撑件31相对主体结构10的位置,以便利用支撑件31与额部的抵接为头显设备100提供稳定地支撑,提高佩戴舒适度。在将锁止件34由解锁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的过程中,只需要使得挤压座39相对定位件33移动至离开锁止件34,以解除挤压座39对弹性部342的挤压,就可以实现弹性部342驱使卡持部341与卡齿相配合,继而使得锁止件34处于锁止状态。
95.需要说明的是,该挤压座39可以是在驱动组件的驱使下相对定位件33运动。其中,
用于实现挤压座39相对定位件33移动的驱动组件可以是电机-丝杆结构,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丝杆,丝杆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联动,并用于传动挤压座39相对定位件33移动。这样,在需要利用挤压座39相对定位件33移动来使得锁止件34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切换时,只需要开启电机使得丝杆传动挤压座39相对定位件33移动即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还可以是电机-齿轮结构,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齿轮,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相连接,挤压座39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该齿条可以是一体成型于挤压座39,也可以是通过焊接、螺钉连接或胶水粘接等方式与挤压座39相连。电机驱使齿轮转动时,齿轮通过啮合传动齿条以使得挤压座39相对定位件33移动。对于驱动组件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只要驱动组件能够驱使挤压座39相对定位件33移动,使得挤压座39选择性地挤压或释放锁止件34的弹性部342,实现锁止件34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即可。
96.为了便于说明,将挤压座39对弹性部342挤压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将挤压座39释放对弹性部342挤压的挤压得位置称为第二位置,则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用于驱使挤压座39相对定位件33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使得挤压座39选择性地挤压或释放锁止件34的弹性部342。
9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通过手动调节来使得挤压座39相对定位件33运动。例如,挤压座39连接有调节杆或调节旋钮,调节杆或调节旋钮可移动地穿设于主体结构10的壳体11,通过调节杆或调节旋钮使得挤压座39相对定位件33运动,以对弹性部342进行挤压或从弹性部342离开。具体地,以调节杆实现挤压座39相对定位件33移动为例,调节杆可移动地穿设于壳体11,调节杆的一端与挤压座39相连,另一端外露于壳体11,从而便于通过调节杆对挤压座39进行移动操作。
98.需要说明的是,在锁止件34包括弹性部342的实施方式中,挤压座39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例如,结合图16所示,挤压座39可移动地设置于连杆35,并用于挤压或释放弹性部342,当挤压座39挤压弹性部342时,卡持部341离开卡止部33a。这样,通过挤压座39沿连杆35的移动至合适位置,使得挤压座39挤压弹性部342,继而将锁止件34由锁止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相应地,在需要重新将锁止件34置于锁止状态时,只需要沿连杆35将挤压座39移开,使得挤压座39解除对弹性部342的挤压,就可以利用弹性部342的弹性力使得卡持部341与卡止部33a相配合。
99.如图16所示,挤压座39可以是可移动地套设于连杆35。在其他实施凡是中,挤压座39也可以是采取滑动连接的方式与连杆35相配合。对于挤压座39的设置位置或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移动地对锁止件34的弹性部342进行挤压或解除挤压即可。
100.挤压座39的结构具有多种可能,只要能够对锁止件34的弹性部342进行挤压并随着挤压座39离开锁止件34,释放对弹性部342的挤压即可。例如,挤压座39形成有用于对锁止件34进行夹持以挤压弹性部342的夹口39a。在挤压座39移动至使得夹口39a与弹性部342相对时,夹口39a挤压弹性部342使得卡持部341离开卡齿,继而锁止件34处于解锁状态。在挤压座39移动至使得夹口39a离开弹性部342时,弹性部342由于没有夹口39a的束缚而回复形变,从而弹性部342驱使卡持部341与卡齿相配合,继而锁止件34处于锁止状态。
101.结合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1的后侧设置有垫子38,以便佩戴头显设备100时,支撑件31通过垫子38与用户的额部相抵,垫子38可以降低不适感,以提高舒适度。
102.结合图18所示,壳体11包括面壳111以及与面壳111相连接的面罩112,显示模块12安装在面罩112与面壳111围合的空间内。
103.面罩112的后侧设置有泡棉、硅胶等柔性垫112a,从而在佩戴适应头显设备100时,面罩112朝向用户的一侧具有较好的贴肤感,提高佩戴舒适度。柔性垫112a可以采取魔术贴、磁吸、胶粘贴或卡扣与面罩112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采取泡棉制作柔性垫112a时,可以在泡棉内部填充压缩可回弹的柔性材料,从而更好地适应用户脸部曲面,提升佩戴舒适度。
104.显示模块1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根据不同需要,相应设计显示模块12的个数即可,此处对显示模块12的个数不做限定。
105.下面以主体结构10设置有对应左、右眼的显示模块12为例对头显设备100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106.结合图19所示,为便于说明,将头显设备100佩戴使用时,与左眼相对应的显示模块12称为第一显示模块12a,将与右眼相对应的显示模块12称为第二显示模块12b。
107.第一显示模块12a和第二显示模块12b之间设置有瞳距调节组件14,利用该瞳距调节组件14可以调整第一显示模块12a和第二显示模块12b之间的距离,以与用户的瞳距相适配,提升使用效果。
108.瞳距调节组件14包括安装板141、调节齿轮142和驱动件143。安装板141连接于壳体11,第一显示模块12a和第二显示模块12b均与安装板141滑动连接,且分别设置有与调节齿轮142相啮合的齿条12c,驱动件143用于驱使调节齿轮142转动,以使得调节齿轮142啮合传动齿条12c移动,使得第一显示模块12a和第二显示模块12b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以适应用户的瞳距。驱动件143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微型马达,在此不做限定。
109.第一显示模块12a和第二显示模块12b均包括显示屏(图未示出)、透镜组121以及支架122,显示屏和透镜组121均与支架122相连接,支架122与安装板141滑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齿条12c可以是一体成型于支架122,也可以是通过焊接、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与支架122相连接。
11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技术记载的范围。
11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