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的制作方法

2022-06-18 21:58: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属于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2.普通的桥梁施工方式受施工环境气候的影响较大,故当桥梁施工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时,可考虑采用顶推施工方法。顶推施工时截面正、负弯矩的交替变化,需要布置较多的临时墩位,另一方面随着桥的长度的不断加长施工进度将变得缓慢,因此有必要采用一种安全且安装简便的临时支撑墩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少支点钢管支撑体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包括若干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固定在混凝土垫层上的四根钢管立柱、两端分别水平支撑在两根不同立柱上的两根垫梁、支撑在两垫梁上的分配梁;还包括一支撑在各支撑单元的分配梁上的支架下滑道;所述立柱下端部通过预埋件焊接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相互对称布置围成正方形;每两根相邻立柱之间通过垂直剪刀支撑连接组合在一起;两组对角立柱顶端通过角钢连接,两根水平设置的角钢形成水平剪刀支撑;所述分配梁与垫梁垂直,布置在垫梁跨中对应的上部;两根所述垫梁与分配梁相交处分别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用于在顶推施工时固定分配梁;下滑道与所述挡块垂直,其支座为每组支撑单元的最上端分配梁的跨中位置,垫梁、分配梁及下滑道均采用钢梁内侧纵向加劲肋的形式,通过多个结构构造,提高构件的稳定性,提高了钢管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6.所述混凝土垫层,采用厚度为600mm混凝土,配筋采用单层双向配筋ф16mm@200。
7.施工中,结构中需要的角焊缝统一取8mm。
8.所述立柱为直径630mm壁厚10mm的q235b钢管,管高3.2m,每四根钢管立柱为一组,相邻立柱轴心间距2400mm。
9.所述垂直剪刀支撑和水平剪刀支撑采用l90
×
10角钢,垂直剪刀支撑中的角钢轴线与立柱母线交点距柱底或柱顶150mm,立柱与垂直剪刀支撑和水平剪刀支撑之间采用铰接。
10.所述垫梁采用壁厚24mm宽630mm长3600mm的方形截面钢箱梁,腹内四边设置厚12mm的加劲肋,与钢管立柱之间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连接。
11.所述分配梁采用壁厚24mm宽630mm长3600mm的方形截面钢箱梁,腹内四边设置厚12mm的加劲肋,与纵向垫梁之间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连接。
12.所述挡块采用挡块采用500mm长的hn400
×
200热轧h型钢,焊接方式为与分配梁点焊固定,与垫梁采用围焊固定。
13.所述支架下滑道与分配梁之间采用三角板焊脚连接。
14.所述支架下滑道采用壁厚24mm箱型梁,高800mm,宽1200mm,翼缘板悬伸宽度120mm,上下翼缘各设置两道12mm厚纵向加劲肋,两侧腹板各设一道12mm纵向加劲肋。
15.所述支架下滑道支点中心间距(即各组支撑单元之间的轴心间距)为2000mm。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构造简单,便于施工,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容易保证,同时少支点的方案使得在桥梁施工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桥下空间对桥梁施工有着较大影响时该支撑结构也能满足使用要求。
18.2、顶推施工时少支点支架法不影响桥下交通,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施工时不影响桥下交通,既可保证工程质量,又可保证施工安全,尤其能保障高架桥下既有车辆与行人的安全通行,特别适合于城市大跨度桥梁、跨线桥的施工。
19.3、上部支撑统一采用钢结构形式且构造简单,钢管可在工厂内预制再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节省了现浇混凝土的时间,降低了造价且容易保证施工质量。
20.4、通过两层不同方向的垫梁将滑道荷载均匀地向基础传递,箱梁内设加劲板保证构件的整体稳定,柱间的垂直剪刀型连接和水平剪刀型连接可以提高结构整体工作性能,结构传力明确,安全性有可靠保障。
附图说明
21.图1为少支点钢管支撑体系的正视示意图;
22.图2为少支点钢管支撑体系的侧视示意图;
23.图3为少支点钢管支撑体系的俯视示意图。
24.图中:1、混凝土垫层;2、立柱;3、垂直剪刀支撑;4、水平剪刀支撑;5、垫梁;6、分配梁;7、挡块;8、支架下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26.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包括若干组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固定在混凝土垫层1上的四根钢管立柱2、两端分别水平支撑在两根不同立柱2上的两根垫梁5、支撑在两垫梁5上的分配梁6;还包括一支撑在各支撑单元的分配梁6上的支架下滑道8;立柱2下端部通过预埋件焊接设置在混凝土垫层1上,相互对称布置围成正方形;每两根相邻立柱2之间通过垂直剪刀支撑3连接组合在一起;两组对角立柱2顶端通过角钢连接,两根水平设置的角钢形成水平剪刀支撑4;分配梁6与垫梁5垂直,布置在垫梁5跨中对应的上部;两根垫梁5与分配梁6相交处分别设置有挡块7,挡块7用于在顶推施工时固定分配梁6;下滑道8与挡块7垂直,其支座为每组支撑单元的最上端分配梁6的跨中位置。
27.进一步的,混凝土垫层1,采用厚度为600mm混凝土,配筋采用单层双向配筋ф16mm@200。
28.进一步的,立柱2为直径630mm壁厚10mm的q235b钢管,管高3.2m,每四根钢管立柱2为一组,相邻立柱2轴心间距2400mm。
29.进一步的,垂直剪刀支撑3和水平剪刀支撑4采用l90
×
10角钢,垂直剪刀支撑3中的角钢轴线与立柱2母线交点距柱底或柱顶150mm,立柱2与垂直剪刀支撑3和水平剪刀支撑4之间采用铰接。
30.进一步的,垫梁5采用壁厚24mm宽630mm长3600mm的方形截面钢箱梁,腹内四边设置厚12mm的加劲肋,与钢管立柱之间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连接。
31.进一步的,分配梁6采用壁厚24mm宽630mm长3600mm的方形截面钢箱梁,腹内四边设置厚12mm的加劲肋,与纵向垫梁5之间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连接。
32.进一步的,挡块7采用挡块采用500mm长的hn400
×
200热轧h型钢,焊接方式为与分配梁6点焊固定,与垫梁5采用围焊固定。
33.进一步的,支架下滑道8与分配梁6之间采用三角板焊脚连接。
34.进一步的,支架下滑道8采用壁厚24mm箱型梁,高800mm,宽1200mm,翼缘板悬伸宽度120mm,上下翼缘各设置两道12mm厚纵向加劲肋,两侧腹板各设一道12mm纵向加劲肋。
35.进一步的,支架下滑道支点中心间距为2000mm。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固定在混凝土垫层(1)上的四根钢管立柱(2)、两端分别水平支撑在两根不同立柱(2)上的两根垫梁(5)、支撑在两垫梁(5)上的分配梁(6);还包括一支撑在各支撑单元的分配梁(6)上的支架下滑道(8);所述立柱(2)下端部通过预埋件焊接设置在混凝土垫层(1)上,相互对称布置围成正方形;每两根相邻立柱(2)之间通过垂直剪刀支撑(3)连接组合在一起;两组对角立柱(2)顶端通过角钢连接,两根水平设置的角钢形成水平剪刀支撑(4);所述分配梁(6)与垫梁(5)垂直,布置在垫梁(5)跨中对应的上部;两根所述垫梁(5)与分配梁(6)相交处分别设置有挡块(7),所述挡块(7)用于在顶推施工时固定分配梁(6);下滑道(8)与所述挡块(7)垂直,其支座为每组支撑单元的最上端分配梁(6)的跨中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垫层(1),采用厚度为600mm混凝土,配筋采用单层双向配筋ф16mm@2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为直径630mm壁厚10mm的q235b钢管,管高3.2m,每四根钢管立柱(2)为一组,相邻立柱(2)轴心间距24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剪刀支撑(3)和水平剪刀支撑(4)采用l90
×
10角钢,垂直剪刀支撑(3)中的角钢轴线与立柱(2)母线交点距柱底或柱顶150mm,立柱(2)与垂直剪刀支撑(3)和水平剪刀支撑(4)之间采用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梁(5)采用壁厚24mm宽630mm长3600mm的方形截面钢箱梁,腹内四边设置厚12mm的加劲肋,与钢管立柱之间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梁(6)采用壁厚24mm宽630mm长3600mm的方形截面钢箱梁,腹内四边设置厚12mm的加劲肋,与纵向垫梁(5)之间采用现场焊接方式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7)采用挡块采用500mm长的hn400
×
200热轧h型钢,焊接方式为与分配梁(6)点焊固定,与垫梁(5)采用围焊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滑道(8)与分配梁(6)之间采用三角板焊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滑道(8)采用壁厚24mm箱型梁,高800mm,宽1200mm,翼缘板悬伸宽度120mm,上下翼缘各设置两道12mm厚纵向加劲肋,两侧腹板各设一道12mm纵向加劲肋。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滑道支点中心间距为200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桥梁顶推的钢管支撑体系,包括若干组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固定在混凝土垫层上的四根钢管立柱、两端分别水平支撑在两根不同立柱上的两根垫梁、支撑在两垫梁上的分配梁;还包括一支撑在各支撑单元的分配梁上的支架下滑道;所述立柱下端部通过预埋件焊接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相互对称布置围成正方形;每两根相邻立柱之间通过垂直剪刀支撑连接组合在一起;两组对角立柱顶端通过角钢连接,两根水平设置的角钢形成水平剪刀支撑;所述分配梁与垫梁垂直,布置在垫梁跨中对应的上部;垫梁、分配梁及下滑道均采用钢梁内侧纵向加劲肋的形式,提高了钢管支撑体系的稳定性。的稳定性。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家惠 陈誉 乔慧云 罗贤亮 王佳栋 王敏 邓雁航 吴伯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7
技术公布日:2022/6/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