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及丝网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2022-06-17 23:25: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丝网印刷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丝网印刷材料即承印物有一些是弯曲的,当承印物向下弯曲并放在丝网印刷机倾斜的印刷平台上时,承印物的两条边承载承印物的重量,此时,印刷平台向上吹风不能使承印物悬浮,这种情况下承印物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下滑重力,不能实现重力定位。
3.此外,一些印刷厂会将半自动的丝网印刷机改造升级成全自动的丝网印刷机,现有的改造方案有在丝网印刷机之外先预定位,即由机械手抓取承印物到印刷平台上,之后便不再进行定位,这种方式虽然实现了自动化,但由于承印物在被吸取、机械手运行、放置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移,从而造成放置到印刷平台上承印物位置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4.因此,需要一种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及丝网印刷机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承印物弯曲时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上的承印物定位更准确,本技术提供一种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及丝网印刷机。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第一驱动机构,设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平台托架上;
9.设置于印刷平台上表面的压片夹持机构,所述压片夹持机构包括上压片和下压片,所述上压片和下压片与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片夹持机构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使承印物沿印刷平台上表面移动;以及
10.第二驱动机构,设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平台托架上,用于使所述压片夹持机构的上压片开合,完成夹持承印物的动作。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片夹持机构在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使上压片开合,完成夹持承印物的动作,再由第一驱动机构驱使压片夹持机构带动承印物沿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表面移动,不破坏原有的印刷平台结构,使印刷图像清晰、油墨厚度均匀,且对弯曲的承印物而言,上压片和下压片开合后,下压片承托承印物的边缘,承印物的弯曲边落到下压片上,再由上压片压住承印物,使弯曲的承印物也能被压平,进而使承印物弯曲时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上的承印物定位更准确。
12.可选的,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还包括:
13.定位件,设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上,用于对承印物定位;
14.所述定位件包括至少两个前定位件和一个侧定位件;所述前定位件和侧定位件为
伸缩式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压片夹持机构镶嵌设置;所述前定位件上设有旋转轴承;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上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承印物是否到达指定位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前定位件和一个侧定位件用于限制承印物移动到预定位置后继续移动,避免发生移动超过定位点的情况,第一传感器还能检测承印物是否到达指定位置,使承印物能更精准的定位,以及避免产生定位不准确和无承印物时错误印刷的情况。
16.可选的,所述压片夹持机构的移动轨迹与两个所述前定位件之间的连线存在夹角,该夹角为3~5
°
、5~15
°
、15~25
°
、25~35
°
或35~45
°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片夹持机构的朝向改变,使压片夹持机构的移动轨迹与两个前定位件之间的连线存在夹角,当压片夹持机构夹持承印物并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印刷平台的表面倾斜移动时,承印物首先会碰到两个前定位件,然后承印物会继续向靠近侧定位件的方向移动,最终实现三点定位,可以通过放料位置更靠近前定位件实现先接触两个前定位件,可以通过倾斜角度实现先接触两个前定位件。
18.可选的,所述承印物定位装置设置有多组,并向不同方向移动完成承印物的定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承印物定位装置的设置并且向不同方向移动完成承印物的定位,能使承印物在不同方向上的定位更快速且更精准。
20.可选的,所述印刷平台为上料时倾斜设置,所述承印物定位装置设置有一组;所述承印物定位装置的移动轨迹与两个前定位点连线平行。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印刷平台上料时呈倾斜设置,此时依靠承印物的重力作用进行承印物的前侧边的定位,再另外依靠一组承印物定位装置即可完成承印物的定位,节省丝网印刷机的改进成本。
22.可选的,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还包括:
23.压力调节机构,用于对所述上压片和/或所述下压片施加作用力;所述压力调节机构的施力部件为气缸或弹簧。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承印物的弯曲程度不同,因此所需受到压片夹持机构的压力大小也应不同,在承印物厚度发生变化时,压力调节机构能用于调整对承印物的压力大小。并且,压力调节机构的上压片反复顶起和放下容易发生疲劳变形,当上压片发生疲劳变形后,可通过调节压力调节机构调整压片夹持机构对承印物产生适当的压力。使不同厚度重量承印物获得合适的摩擦力,这样既能快速驱动承印物,且不至于摩擦力过大造成薄承印物在定位点处弯曲,使同样的一个承印物定位装置既能驱动厚承印物快速定位又能实现薄承印物精准定位。
25.可选的,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还包括:
26.第一风管,其一端与开设在印刷平台上的风口连通,印刷平台是中空的,这里风口有正面风口和下面风口,第一风管固定在下面风口上,另一端与丝网印刷机的正、负压风源连通,用于使承印物悬浮或固定在印刷平台上;另外,所述印刷平台上设置有独立吸附区域和第二风管,所述独立吸附区域设置在压片夹持机构遮挡区域,所述独立吸附区域与第二风管连通。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负压风管在负压风的作用下能对承印物产生微小吸附力,从而使承印物移动非常稳定,保证在压片夹持机构脱离承印物和大负压吸风固定承印
物时承印物位置不动,提高定位精度。而且,第二风管在承印物的定位过程中能产生不影响压片夹持机构夹持承印物定位的微小负压风,负压风使印刷平台从正压风到负压风固定转换的过程中承印物的位置不变,进一步提高承印物的定位精度。
28.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丝网印刷机,包括:丝网印刷机主体、设在丝网印刷机主体一侧的升降储料台、设在升降储料台上用于控制承印物高度的第二传感器、设在丝网印刷机主体上进料侧的上料机械手和设在升降储料台旁或上料机械手上的单张承印物分离机构,所述上料机械手上设有用于吸附承印物的吸盘,所述上料机械手在升降储料台和丝网印刷机主体上的印刷平台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上料机械手由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丝网印刷机主体上还设有卸料机械手;
29.所述丝网印刷机主体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平台托架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
30.设置于印刷平台上表面的压片夹持机构,所述压片夹持机构包括上压片和下压片,所述上压片和下压片与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片夹持机构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使承印物沿印刷平台上表面移动;以及
31.第二驱动机构,设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平台托架上,用于使所述压片夹持机构的上层压片开合,完成夹持承印物的动作。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有承印物定位装置的丝网印刷机能使承印物弯曲时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上的承印物定位位置更准确。而且,安装有承印物定位装置的倾斜台丝网印刷可以实现承印物弯曲时的移动定位,解决了弯曲承印物倾斜重力不能下滑定位问题。
33.可选的,所述单张承印物分离机构包括设在丝网印刷机主体上靠近升降储料台一侧的分纸件和两排与正压风源连通的吹风管。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吹风管能将承印物吹散,然后由上料机械手的吸盘吸取最上面的一张承印物并向上提起,承印物被提起的过程中,由分纸件将下面的承印物分离。
35.可选的,所述丝网印刷机主体或所述升降储料台旁设有用于控制上料机械手风源的第一风阀,所述丝网印刷机主体上设有用于控制印刷平台吸风的第二风阀。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风阀能用于改变上料机械手的风源,使承印物能快速与上料机械手脱离。第二风阀的设置用于改变印刷平台的吸风或吹风,使承印物悬浮和固定,也可以实现承印物快速与印刷平台脱离,两个风阀设置极大的缩短了交换承印物时间,从而提高了印刷速度。
37.可选的,所述丝网印刷机主体的丝网印刷平台上设有用于顶起承印物的伸缩销,所述伸缩销设置在印刷平台卸料机械手一侧,所述卸料机械手上设有夹爪,所述夹爪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丝网印刷机主体上有用于检测印刷平台上的承印物是否被取走的第三传感器,所述卸料机械手的动力源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印刷平台上的承印物是否被取走,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丝网印刷机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使丝网印刷机无人操作时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停机,印刷平台第二传感器也有相同迅速停机作用。
39.可选的,所述丝网印刷机主体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头与机架铰接;所述印刷平台在承印物上料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丝网印刷机主体的机架上设有电机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上设有曲柄连杆,所述曲柄连杆与丝网印刷机主体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头连接,所
述电机减速机驱动作用下使印刷平台和印刷头扣合。
40.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当承印物落到印刷平台上后,通过使用第二驱动机构使压片夹持机构的上压片开合,完成夹持承印物的动作,然后压片夹持机构在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使承印物沿印刷平台上表面移动,进而完成承印物更精准的定位。
附图说明
4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公开的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2.图2旨在展示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二驱动机构的安装结构。
43.图3是旨在展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上压片被第二驱动机构顶起后的状态下的结构。
4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公开的另一种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5旨在展示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风管与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连接结构。
4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公开的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的示意图。
47.图7旨在展示本技术实施例2中前定位件与旋转轴承的连接结构。
4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公开的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9.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公开的一种丝网印刷机上安装有承印物定位装置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50.图10旨在展示本技术实施例4中减速机和曲柄连杆的连接结构。
51.附图标记说明:
52.1、定位件;11、前定位件;12、侧定位件;13、旋转轴承;2、第一驱动机构;3、压片夹持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300、缺口;31、上压片;32、下压片;33、独立吸附区域;34、第二风管;41、顶升气缸;42、挑板;5、压力调节机构;6、第一风管;7、第一传感器;81、丝网印刷机主体;811、第一风阀;812、第二风阀;82、升降储料台;83、第二传感器;84、上料机械手;841、吸盘;85、单张承印物分离机构;851、分纸件;852、吹风管;86、卸料机械手;861、夹爪;87、伸缩销;88、第三传感器;89、减速机;891、曲柄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53.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4.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丝网印刷机,如申请人自己改进的技术中,还有使用负压拉规配合对承印物进行精准定位,但由于负压拉规的实现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高,且拉规需要在印刷平台加工凹槽当承印物印刷时,对负压拉规必须及时回位,承托承印物才能印刷,
由此产生的速度慢的问题。
5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改造原有的半自动丝网印刷机时,不需要对机器做大的改动,承印物定位装置与负压拉规结构相比较而言,由于负压拉规的厚度大,需要采用镶嵌的安装方式安装到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中,还需要在印刷平台上加工用于安装负压拉规的凹槽,而印刷平台的平整度要求高,要求负压拉规的上表面与印刷平台上表面误差不能大于0.05毫米,且负压拉规的移动轨道的要求也较高,否则会出现负压拉规所在的区域印刷的图像不清晰的问题。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能使承印物定位更精准,且维护成本不高,适合现有丝网印刷机的改造和推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58.实施例1
59.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请参照图1和图2,该承印物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平台托架上的第一驱动机构2、设置于印刷平台上表面的压片夹持机构3以及设置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平台托架上的第二驱动机构4。其中,压片夹持机构3包括上压片31和下压片32,上压片31和下压片32与第一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机构4用于使压片夹持机构3的上压片31开合,完成夹持承印物的动作,压片夹持机构3在第一驱动机构2的驱动作用下使承印物沿印刷平台上表面移动,使承印物完成精准定位。
60.具体的,第一驱动机构2可以是气缸或电动推杆,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采用气缸,并且该气缸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印刷平台上或印刷平台托架上,此外,为便于实现第一驱动机构2的自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2与丝网印刷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一般情况下,丝网印刷机的控制系统为plc控制器。
61.请参照图3,压片夹持机构3包括上压片31和下压片32,上压片31和下压片32可采用金属片弯折制成,上压片31和下压片32叠合并均与第一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端即气缸的伸缩端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当下压片32和上压片31之间夹持有承印物时,控制系统向第一驱动机构2发出控制信号,使压片夹持机构3在第一驱动机构2的驱动作用下使承印物沿印刷平台上表面移动。
62.请参照图2和图3,第二驱动机构4可以是气缸或电动推杆,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4采用气缸,并且该气缸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平台托架上,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4固定安装在印刷平台的底面上靠近压片夹持机构3的位置,对应的,印刷平台的上、下表面上应开设供第二驱动机构4的伸缩端穿过的圆孔,第二驱动机构4的伸缩端从印刷平台的上表面穿出后抵在上压片31的下表面上,当然,为了第二驱动机构4的伸缩端在向上顶升上压片31的过程中不带动下压片32,在下压片32上也应开设供第二驱动机构4伸缩端穿过的通孔,该通孔可以是腰型孔。
63.请参照图4,在本技术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4包括安装在印刷平台或印刷平台托架侧面的顶升气缸41和安装在顶升气缸41的伸缩端的挑板42,其中,顶升气缸41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印刷平台或印刷片头托架的侧面上,并与丝网印刷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挑板42可采用长条板制成,挑板42的一端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顶升气缸41的伸缩端,挑板42的另一端插入压片夹持机构3的下压片32和上压片
31之间。当顶升气缸41接收到丝网印刷机的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信号后,顶升气缸41的伸缩端顶升,并带动挑板42上升,挑板42再将上压片31抬高,然后第一驱动机构2带动压片夹持机构3沿印刷平台的表面向靠近承印物的方向移动,直至完成承印物的夹持动作,最后再使第一驱动机构2带动压片夹持机构3及承印物向沿印刷平台的表面移动定位。
64.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为使承印物在印刷平台上的定位更精准,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上的定位件1,用于供承印物抵靠以完成承印物更精准的定位。定位件1包括至少两个前定位件11和一个侧定位件12,前定位件11和侧定位件12均为伸缩式定位销。前定位件11和侧定位件12均与压片夹持机构3镶嵌设置,即在压片夹持机构3的下压片32和上压片31上均开设有供定位件1的顶端穿过的缺口300。
65.请参照图1,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由第一驱动机构2、压片夹持机构3和第二驱动机构4组成的承印物定位装置的数量为三组,分别为印刷平台的前侧安装的两组承印物定位装置和一个侧面安装的一组承印物定位装置。当承印物被放置在印刷平台上时,第一驱动机构2带动压片夹持机构3向靠近印刷平台中心的方向伸出,第二驱动机构4需要将压片夹持机构3的上压片31打开,当承印物放到下压片32上后,第二驱动机构4放下压片夹持机构3的上压片31,两组位于印刷平台前侧的承印物定位装置中的压片夹持机构3带动承印物进行前侧的定位,然后再用一组位于印刷平台侧方的承印物定位装置中的压片夹持机构3带动承印物进行侧方的定位。
66.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为避免承印物定位失败,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上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7,第一传感器7与丝网印刷机的控制系统电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7可以是针式光电开关或超声波开关或接近开关。由于针式光电开关的体积小且能检测大部分的承印物,该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7采用针式光电开关,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印刷平台上靠近定位件1的位置。
67.当承印物被定位后,第一传感器7会被承印物遮挡,第一传感器7向plc控制器发出承印物到达定位点的检测信号,plc控制器控制印刷平台下方的风源产生负压风并将承印物固定在印刷平台上,然后丝网印刷机开设印刷作业。反之,第一传感器7不向plc控制器发出承印物到达指定位置的检测信号,plc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并使丝网印刷机停止,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如

定位不准’等语音报警信号或文字显示报警信号。因此,第一传感器7的设置用于检测承印物,可以防止承印物不到位,位于错误的印刷位置。当然,为使检测结果更精准,第一传感器7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多个,一般情况下,第一传感器7的数量为三个即可。
68.当承印物弯曲且弯曲程度不一样时,此时需要使用压片夹持机构3将不同弯曲程度的承印物都可以压平,则需要根据不同弯曲程度的承印物调整上压片31和下压片32之间的压力,使不同弯曲程度的承印物都可以被压平,在实施例1中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承印物定位装置还包括用于对上压片31和/或下压片32施加作用力的压力调节机构5,压力调节机构5的施力部件为气缸或弹簧。
69.请参照图3,压力调节机构5包括与第一驱动机构2的伸缩端螺栓连接的安装板、与安装板螺栓连接的连接板和安装在连接板上的施力部件,其中,施力部件为弹簧,通过调节弹簧的形变量使施力部件的端部抵靠在上压片31上,使上压片31向下压片32靠近并对承印物增加压力。
70.在本技术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压力调节机构5的施力部件为气缸,气缸的伸缩端与下压片32的下表面接触,通过调节气压使气缸的伸缩端向上顶压下压片32,下压片32向上压片31靠近,并对承印物增加压力。
71.当然,压力调节机构5还可同时采用气缸,气缸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第一驱动机构2上,并且两个气缸的伸缩端分别从两侧对上压片31和下压片32施加作用力,以增加承印物受到的压力。
72.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压片夹持机构3的上压片31在丝网印刷机印刷承印物的过程中会反复抬起和放下,一般情况下,压片夹持机构3的夹持和释放承印物的动作每班次会重复上万次,当上压片31因疲劳变形时,工作人员能使用压力调节机构5调节压片夹持机构3,即上压片31与下压片32之间的高度间距,该高度间距与承印物受到的压力大小是负相关的,以实现对承印物更好的施加压力,完成夹持承印物的动作。
73.进一步的,请参照图5,为使承印物在被吹起悬浮或印刷前被定位固定时发生位移,使承印物印刷前更精准的被定位固定。在实施例1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承印物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风管6,第一风管6的一端与开设在印刷平台上表面的风口相连通,第一风管6的另一端则与丝网印刷机的正、负压风源通过排风软管连通,第一风管6产生的正压风能使承印物悬浮在印刷平台上,第一风管6产生的负压风能使承印物被吸附在印刷平台上。
74.另外,请参照图2,印刷平台上还设置有独立吸附区域33和第二风管34,独立吸附区域33与第二风管34连通,独立吸附区域33被下压片32遮挡,此时,下压片32可采用透气材料制成,该透气材料可以是粉末冶金不锈钢丝网制成,对应的,上压片31连接在一个凹槽件上,该凹槽件的凹槽与负压风连通,以使压片夹持机构3夹持承印物时,承印物除了受到上压片31和下压片32之间的压力之外,还能受到负压风产生的吸附力,进而使承印物定位过程中更稳定。第二风管34与丝网印刷机的负压风源连通,在承印物定位过程中会产生微小但不至于影响承印物定位装置定位承印物的负压风,这个负压风能使印刷平台从正压风刀负压风固定转换过程中的承印物位置不变。
75.当印刷平台负压风源关闭而正压风接通后,第一风管6向上吹动承印物,使承印物悬浮,便于压片夹持机构3更小摩擦力带动承印物进行更快速且精准的定位,更小摩擦力承印物接触定位销时不变形所以定位精度更高,当正压风源关闭而负压风源启动后,负压风通过风口对承印物产生吸力,使承印物被固定在印刷平台上,当丝网印刷机印刷承印物时,承印物被吸附在风口处,避免承印物在被印刷前发生移动。
76.实施例2
77.请参照图6,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承印物定位装置设置有两组,且间隔安装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的前侧,两组承印物定位装置也可以连接成一个长条形。安装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前侧的两个压片夹持机构3沿印刷平台表面移动的轨迹与两个前定位件11之间的连线存在夹角,该夹角大小为3~5
°
、5~15
°
、15~25
°
、25~35
°
或35~45
°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夹角大小设置为15~25
°
。这样设置能使第一驱动机构2带动压片夹持机构3夹持承印物移动的轨迹相对于两个前定位件11之间连线呈斜线,使承印物同时向前定位件11和侧定位件12移动。
78.请参照图7,由于承印物上料时并被放置于丝网印刷机印刷平台上后,承印物距离前定位件11更近,所以承印物会先接触两个前定位件11,在本技术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前定
位件11上还设置有旋转轴承13,承印物与前定位件11先接触,由于前定位件11上安装有旋转轴承13,当然,为了安装旋转轴承13,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的下表面上还安装有直线轴承,直线轴承上穿设有用于安装旋转轴承13的伸缩连杆,伸缩连杆的一端与伸缩气缸连接,用于推动伸缩连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前定位件11上下移动。
79.当承印物在前定位件11上移动时带动前定位件11旋转,承印物在压片夹持机构3的带动下继续向侧定位件12移动并接触侧定位件12,至此,两个前定位件11和一个侧定位件12对承印物实现三点定位,使承印物的定位速度更快更精准。在承印物的定位过程中,因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吹风使承印物浮起从而使承印物与印刷平台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而此时前定位件11旋转,承印物与前定位件11的侧面的摩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使承印物在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更小,承印物移动时阻力变小,则承印物移动时所需的驱动力就变小,另外,由于承印物被压片夹持机构3夹住,承印物就不易发生弯曲,这样即使是很薄的承印物在接触定位件时也不易发生变形,从而保证了更高定位精度,可以实现更薄的承印物(如厚度为0.05mm薄膜)精准定位。
80.实施例3
81.请参照图8,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承印物定位装置的数量为一组,并安装在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上靠近侧定位件12的一侧,当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平台上料即放置承印物时,印刷平台为倾斜状态,由于此时印刷平台是倾斜状态,一些弯曲程度较小或不弯曲的承印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即可进行承印物的前侧边的定位,完成一边的定位后再由安装在印刷平台上靠近侧定位件12一侧的承印物定位装置中的第一驱动机构2驱动压片夹持机构3沿印刷平台的表面移动,此时承印物定位装置的移动轨迹与两个前定位点连线平行,压片夹持机构3带动承印物定位到侧定位件12的位置,完成三点定位。
82.实施例4
83.请参照图9,本技术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丝网印刷机,该丝网印刷机包括丝网印刷机主体81、安装在丝网印刷机主体81一侧的升降储料台82、设置在升降储料台82上用于控制承印物高度的第二传感器83、设在丝网印刷机主体81上进料侧的上料机械手84、设在升降储料台82旁或上料机械手84上的单张承印物分离机构85、安装在丝网印刷机主体81卸料侧的卸料机械手86以及上述实施例公开的丝网印刷机用的承印物定位装置。
84.具体的,丝网印刷机主体81由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控制系统、安装在机架底部的动力源和风源、安装在机架上的导轨、印刷平台托架和安装在印刷平台托架上的印刷平台组成,其中,印刷平台的上表面上均布有透气的圆孔。升降储料台82可采用电机减速机或气缸控制升降,升降储料台82作为丝网印刷机主体81的供料机,升降储料台82的上方安装有对射式光电开关,当承印物堆叠在升降储料台82上时,初始状态,堆叠的承印物会阻挡对射式光电开关,对射式光电开关使升降储料台82的电路关闭,升降储料台82停止上升,反之,因上料机械手84不断取走而剩余的承印物高度降低时,对射式光电开关不再被承印物阻挡时,使升降储料台82的电路接通,或plc控制器获得信号,plc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升降储料台底部的升降电机升高升降储料台82。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射式光电开关还可采用微动开关、超声波开关替换。微动开关设置在升降储料台82的上方,当堆叠的承印物因上料机械手84不断取走而降低时,微动开关接通,plc控制器获得打开信号,plc控制器控制升降储料台82的升降电机升高,升降储料台82升高后压住微动开关时,微动开关
断开,plc控制器获得关闭信号,plc控制器控升降储料台82停止上升、超声波开关工作原理与光电开关的工作原理相同,这样就实现升降储料台82上堆叠的承印物高度稳定,使上料机械手84稳定取料。
85.上料机械手84上还安装有用于吸附承印物的吸盘841,上料机械手84在升降储料台82和丝网印刷机主体81上的印刷平台之间往复运动,上料机械手84由伺服电机驱动;对应的,丝网印刷机主体81上还安装有卸料机械手86;丝网印刷机主体81上还安装有承印物定位装置,即丝网印刷机主体81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平台托架上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构2;压片夹持机构3设置于印刷平台的上表面上,压片夹持机构3包括上压片31和下压片32,上压片31和下压片32与第一驱动机构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压片夹持机构3在第一驱动机构2的驱动作用下使承印物沿印刷平台上表面移动;丝网印刷机主体81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平台托架上还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4,第二驱动机构4用于使压片夹持机构3的上压片31开合,完成夹持承印物的动作。
86.单张承印物分离机构85包括设置在丝网印刷机主体81上靠近升降储料台82一侧的分纸件851和两排与正压风源连通的吹风管852。其中,分纸件可以是分纸片或毛刷,两排吹风管852沿上、下分布的方式安装在升降储料台82旁略高于承印物的位置。堆叠的承印物被位于下排的吹风管852吹散,并由上料机械手84的吸盘841吸取最上面的一张承印物,然后承印物被向上提起,承印物在被提起的过程中经过分纸件851后,附着在下面的承印物被拨下来,位于上排的吹风管852向被提起的承印物下表面吹风,使单张承印物从储料台上分离出来。
87.在本技术实施例4的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上料机械手84上安装两个独立的气缸,每个独立的气缸各自附带一排吸嘴,两个独立的气缸沿不同的方向上下移动,即将承印物上下弯曲使附着在下面的承印物脱落,从而完成从升降储料台82上分离出单张承印物的操作。
88.为了分离单张承印物,还可以采用上料机械手84的吸盘841将承印物吸起来后,在上面的承印物上敲打的方式使下方的承印物脱落,完成敲打动作的设备可以是振动电机或气缸,从而完成单张承印物分离的操作。
89.请参照图9和图10,由于上料机械手84的吸盘841吸取承印物运行到丝网印刷机主体81的印刷平台上预定的位置,通常是使承印物与定位件1之间的距离为2至5毫米的位置,此时需要快速的将承印物释放到印刷平台上,在丝网印刷机主体81上还安装有用于控制上料机械手84的风源的第一风阀811,第一风阀811由两个风室分别与丝网印刷机主体81的正压风源和负压风源连通,当然,在本技术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风阀811还可以安装在升降储料台82的旁边,当承印物被移动至印刷平台上预定的位置时,第一风阀811连接的风源由负压风源快速被切换到正压风源,使承印物受到的吸附力快速转换成吹力,从而快速的使承印物被释放到印刷平台上。需要注意的是,在印刷平台上方释放承印物时瞬间第一风阀811接通正压风源,其余时间均是接通负压风源,第一风阀811也可以只控制负压风源的通断,再安装电磁阀供另外一路压缩空气到上料机械手84,在切断负压风源释放承印物的瞬间吹压缩空气。另外,还可以采用单一电磁阀控制,在释放承印物时瞬间大量吹进压缩空气达到解除真空的状态,进而使上料机械手84释放承印物。同理,为使承印物能快速由被吸附在丝网印刷机主体81的印刷平台上转变为与印刷平台脱离,在丝网印刷机主体81上还安装
有用于控制印刷平台吸风的第二风阀812,第二风阀812能快速控制为印刷平台供风的负压风源切换成正压风源。
90.卸料机械手86由安装在丝网印刷机主体81旁边的机架上的导轨和滑移连接在导轨上的卸料手组成,卸料机械手86上安装有夹爪861,夹爪861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卸料手固定连接,夹爪861的数量为两个,夹爪861可以是气动手指,由空压机提供压缩空气,并由电磁阀实现控制夹爪861完成抓取承印物的动作。而且,为使承印物与丝网印刷机主体81的印刷平台快速脱离,避免承印物完成印刷作业后吸附在印刷平台上,在丝网印刷机主体81的印刷平台上还设置有伸缩销87,伸缩销87可采用气缸驱动,承印物印刷完成后,plc控制器控制印刷平台与印刷头打开的同时,气缸驱动伸缩销87顶起承印物,印刷头打开后,卸料机械手86沿导轨滑移,并夹取承印物将印刷完成后的承印物取出,在承印物被取出的过程中,为检测承印物是否被取走,在丝网印刷机主体81上还安装有用于检测印刷平台上的承印物是否被取走的第三传感器88,第三传感器88可以是光电开关、超声波开关或接近开关。当第三传感器88检测到承印物没有被取走时,plc接收到信号后,plc输出控制信号控制丝网印刷机停止工作,以实现无人操控下故障自动停机的功能。
91.进一步的,卸料机械手86的动力源可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因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的起步快停止快,且运行位置精确,从而保证整个丝网印刷机精准且高速的运行。
92.请参照图10,在实施例4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丝网印刷机主体81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头与机架铰接,印刷平台在承印物上料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在丝网印刷机主体81的机架上位于印刷平台下方的位置还螺栓连接有减速机89,减速机89上连接有电机,减速机89的动力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曲柄连杆891,曲柄连杆891上远离减速机89的一端与丝网印刷机主体81的印刷平台或印刷头连接,在减速机89的驱动作用下能使印刷平台和印刷头之间完成扣合的动作。
93.当电机通电启动后,带动减速机89运动,由于减速机89具有启动快停止快的优点,因此曲柄连杆891收到电机和减速机89的驱动后运行时该运动形式是一个匀加速运动,停止时是一个匀减速运动,且曲柄连杆891是刚性机械连接,接近零间隙(只有转动轴承的游隙)运动非常平稳,曲柄连杆891顶端的极限位置定位精准,在进行丝网印刷机主体81上的印刷头与印刷平台相对位置定位时几乎没有误差,并且没有抖动,印刷平台与印刷头扣合,然后开始承印物的印刷作业,印刷完成后,印刷平台下落或印刷头上升,印刷平台上的伸缩气缸伸出会将承印物印刷完成的成品将印刷品顶起以供卸料机械手86抓取,并将成品夹取到后续的输送带上,输送带将印刷品再送入烘干机,或者是由卸料机械手86将成品夹取到后续的接料台上,接料台上的上料侧的机械手和取料侧的机械手均有伺服电机控制,由操作工收取到晾干架上。
9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