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7 22:36: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已知具有以织带与设置于座椅垫的下方的锚定部连结并安装有大致圆筒状的保护罩的带扣的构造(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并且,带扣通过穿插到设置于座椅垫的后部的狭缝中,从而能够在狭缝内立起。根据这样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通过使带扣狭缝内立起,从而能够在乘员落座状态的座椅中将带扣配置在座席侧部的适当位置。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793号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然而,近来的车辆为了谋求车内空间的与多种使用目的对应的高效利用,与以往相比,改变座椅垫、座椅靠背的位置的座椅调节方法也多样化。
8.因此,在现有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中,在对通常的乘员落座状态的座椅实施座椅调节后,在使座椅再次返回乘员落座状态时,会出现带扣钻入座椅垫与座椅靠背之间或落入至座椅垫下而无法将带扣始终配置在适当位置的问题。
9.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与以往不同地能够将带扣始终配置在适当位置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
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1.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带扣,其以与构成车辆用座椅的座椅垫与座椅靠背所成的角部面对的方式配置,将座椅安全带的舌片能够装拆自如地安装;织带,其将所述带扣与地板连结;环状部,其形成在所述带扣的侧面部;以及带,其穿插于所述环状部的内侧,并且,在延伸的一端侧卡定所述带扣,在另一端侧固定于所述座椅靠背。
12.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与以往不同地能够将带扣始终配置在适当位置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
附图说明
14.图1是具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车辆的车内后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15.图2是从图1的箭头ii方向观察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16.图3是包含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带扣的带扣组装体的俯视图。
17.图4是从图3的箭头iv方向观察的带扣的右侧视图。
18.图5a是相对于带扣组装体的带扣的带组装的第1工序图。
19.图5b是相对于带扣组装体的带扣的带组装的第2工序图。
20.图5c是相对于带扣组装体的带扣的带组装的第3工序图。
21.图6是第1变形例的带扣组装体的俯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
[0024]4ꢀꢀꢀꢀ
舌片
[0025]5ꢀꢀꢀꢀ
座椅安全带
[0026]8ꢀꢀꢀꢀ
带扣
[0027]9ꢀꢀꢀꢀ
环状部
[0028]
10b
ꢀꢀ
高位地板(地板)
[0029]
11
ꢀꢀꢀ
第1带(带)
[0030]
12
ꢀꢀꢀ
织带
[0031]
14
ꢀꢀꢀ
第2带(其他带)
[0032]
15
ꢀꢀꢀ
带扣主体
[0033]
16
ꢀꢀꢀ
保护罩
[0034]
16a
ꢀꢀ
带扣的侧面部
[0035]
18
ꢀꢀꢀ
阶梯部
[0036]
21
ꢀꢀꢀ
后部中央座椅(车辆用座椅)
[0037]
23l
ꢀꢀ
座椅垫
[0038]
24l
ꢀꢀ
座椅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接下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
[0040]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以下存在简称为“座椅安全带装置”的情况)的主要特征在于,将座椅安全带的舌片以能够装拆自如的方式安装的带扣在其侧面部具有环状部,穿插于该环状部中的带的一端侧将带扣卡定,另一端侧固定于座椅靠背。
[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设置于车辆后部的沿着车宽方向横向并排配置的3人座椅中的后部中央座椅(包含3列座椅的第2列座椅)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座椅安全带装置并非限定于此,只要是如后所述设置于车辆用座椅的装置即可。
[0042]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的车辆的车内后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与车辆的前后左右上下一致。
[0043]
如图1所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的后部中央座椅21设定为,以位于配置在车宽方向右侧的窄幅座椅22r和配置在车宽方向左侧的宽幅座椅22l中的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的方式,横跨宽幅座椅22l的右半侧和窄幅座椅22r的左端部。需要说明的是,窄幅座椅22r与宽幅座椅22l也可以相互不分割而形成为一体。
[0044]
在图1中,附图标记23r为窄幅座椅22r的座椅垫,附图标记23l为宽幅座椅22l的座椅垫。另外,附图标记24r为窄幅座椅22r的座椅靠背,附图标记24l为宽幅座椅22l的座椅靠背。另外,附图标记25r为将座椅垫23r支承于低位地板10a的可折叠的支腿部,附图标记25l为将座椅垫23l支承于低位地板10a的可折叠的支腿部。
[0045]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具有:中央乘员用的卷收器6,其设置于车顶衬里10c的后部;座椅安全带5,其被从该卷收器6拉出;端部侧的舌片4,其设置于该座椅安全带5的前端;以及舌片3,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座椅安全带5的延伸中途。
[0046]
另外,座椅安全带装置1具备面对座椅垫23l与座椅靠背24l所成的角部的带扣8。
[0047]
该带扣8构成后述的带扣组装体2(参照图2),与权利要求书中的“带扣”相当。该带扣8与带扣组装体2一并详见后述说明。
[0048]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附图标记33为后部左座椅31用的座椅安全带32的舌片,附图标记34为带扣。另外,图1中,附图标记43为后部右座椅41用的座椅安全带42的舌片,附图标记44为带扣。
[0049]
在使用这样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时,落座于后部中央座椅21的乘员将座椅安全带5从卷收器6拉出,将端部侧的舌片4与连接带扣7连接。接下来,乘员将座椅安全带5进一步从卷收器6拉出,将舌片3与带扣8连接。落座于后部中央座椅21的乘员通过座椅安全带5而被3点支承。
[0050]
《《带扣组装体》》
[0051]
接下来,进一步具体说明带扣组装体2。
[0052]
图2是构成从图1的箭头ii方向观察的车辆用座椅安全带装置1的带扣组装体2的周边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0053]
为便于制图,在图2中,宽幅座椅22l的座椅垫23l及座椅靠背24l以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附图标记34为后部左座椅31(参照图1)用的带扣。
[0054]
如图2所示,带扣组装体2包括带扣8、环状部9、第1带11、织带12、锚定板13及第2带14。
[0055]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制图,在图2中,第2带14以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
[0056]
第1带11与权利要求书中的“带”相当。另外,第2带14与权利要求书中的“其他带”相当。
[0057]
<带扣>
[0058]
如图1所示,带扣8以面对座椅垫23l与座椅靠背24l所成的角部面对的方式配置。
[0059]
并且,如图2所示,未使用时的带扣8配置在由形成于座椅垫23l的凹部构成的容纳部26内。
[006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容纳部26对应于未使用时的带扣8的配置方式而具有俯视观察呈大致直角梯形的开口26a。也就是说,该容纳部26对应于后述的带扣8的形状而具有大致直角梯形的底面(图示省略),并且,由上下方向具有高度的大致四棱柱的空间构成。并且,该容纳部26形成于座椅垫23l的后端部,在座椅靠背24l的下端部侧开放。另外,容纳部26在与后部左座椅31用的带扣34邻接侧也开放。
[0061]
并且,如图2所示,收纳在容纳部26内的未使用时的带扣8的上表面与座椅垫23l的上表面大致齐平。另外,收纳在容纳部26内的未使用时的带扣8使与舌片3(参照图1)相连的
后述的连接口17a(参照图4)朝向图2所示的车宽方向右侧。也就是说,在使用带扣8时,乘员将带扣8以连接口17a(参照图4)朝向上方的方式从容纳部26拉出。
[0062]
图3是包含收纳在容纳部26(参照图2)中的状态的带扣8的带扣组装体2的俯视图。图4是从图3的箭头iv方向观察的带扣8的右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沿车宽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座椅靠背24l的下端部以假想线(双点划线)表示。
[0063]
如图3所示,带扣8具有大致直角梯形的上表面形状。
[0064]
另外,如图4所示,带扣8的形成有与舌片3(参照图1)的连接口17a的右侧面的形状呈大致矩形。
[0065]
也就是说,带扣8呈收纳在前述容纳部26的内部空间中的大致四棱柱形状。
[0066]
本实施方式的带扣8如图3所示,具备带扣主体15和保护罩16。
[0067]
虽省略图示,带扣主体15包括:锁闩部件,其嵌入到插入于连接口17a(参照图4)的舌片3(参照图1)的锁闩孔中并卡合;解除按键17b(参照图4),其解除锁闩孔与锁闩部件的卡合;以及固定部,其使织带12(参照图3)的一端侧固定。
[0068]
带扣8内嵌于以下说明的保护罩16中,并形成由前述大致四棱柱形成的带扣8的外形。
[0069]
保护罩16如图3所示,由供带扣主体15内嵌的筒状体形成。
[0070]
本实施方式的保护罩16设想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但保护罩16的材料并非限定于此。
[0071]
保护罩如图3所示,以留出带扣主体15的靠近连接口17a(参照图4)的右侧端部的侧面部的方式,覆盖带扣主体15的侧面部。
[0072]
另外,保护罩16如图3所示,在与座椅靠背24l的下端部前缘相对的侧面部16a具有环状部9。
[0073]
该环状部9如图4所示,以形成跨于侧面部16a的上下端部的圆弧状的桥部的方式,与保护罩16一体成形。
[0074]
本实施方式的环状部9以在图3所示的带扣组装体2的俯视观察时,与带扣8的车宽方向(图3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对应的方式,与保护罩16一体成形。
[0075]
另外,保护罩16在与带扣主体15的露出部邻接的右端部具有阶梯部18。
[0076]
该阶梯部18的厚度局部地大于保护罩16的供以下说明的第1带11配置的位置(卡定位置)的厚度。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保护罩16的形成阶梯部18的表面形成为,在与保护罩16的供第1带11配置的表面相比远离带扣主体15的方向上具有层差s。
[0077]
<第1带>
[0078]
第1带11(带)如图2所示,在带扣8(保护罩16)中的阶梯部18与环状部9之间,在带扣8(保护罩16)的侧面部以沿着周向的方式被维持。
[0079]
本实施方式的第1带11设想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带状体。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第1带11的材料,不限定于由弹性体形成,也可以使用织带(织物)等织物材料。
[0080]
如图3及图4所示,第1带11穿插于环状部9的内侧,并且,在延伸的一端侧使所述带扣8(保护罩16)卡定。并且,第1带11如图3所示,在另一端侧固定于座椅靠背24l。
[0081]
具体来说,第1带11的一端侧由对折的折返部规定,通过后述的带组装工序(参照图5a至图5c)安装于带扣8(保护罩16)。
[0082]
另外,第1带11的另一端侧由对折的2个端部的重叠规定,如图3所示,与座椅靠背24l的下端部前缘相比,固定于后方的座椅靠背24l的底部。座椅靠背24l第1带11的固定方法没有限制,例如能够举出使用缝制、粘接、扣眼、铆钉、搭扣等的方法。
[0083]
<织带及锚定板以及地板>
[0084]
本实施方式的织带12(参照图2)设想与座椅安全带5(参照图1)相同的厚的带状织物。
[0085]
织带12如图2所示,以固定于带扣8(带扣主体15)一侧为基端,经由座椅垫23l与座椅靠背24l之间向下方延伸,并与以下说明的锚定板13连结。
[0086]
织带12由在带扣8(带扣主体15)与锚定板13之间往复多次配置的带状织物的重叠物形成。
[0087]
锚定板13如图2所示,由通过螺栓紧固、焊接等固定于高位地板10b的厚的钢板弯曲体构成。并且,如前所述,从带扣8(带扣主体15)侧延伸的织带12连结于锚定板13。该高位地板10b与权利要求书中的“地板”相当。
[0088]
高位地板10b在由前述的座椅垫23l(参照图1)的支腿部25l(参照图1)支承的低位地板10a(参照图1)的后方形成为比该低位地板10a高的阶梯状。在该高位地板10b(参照图2)设有对座椅靠背24l(参照图2)的下端部进行轴支承的基座部(图示省略)。并且,座椅垫23l(参照图2)的后端部借助旋转臂(图示省略)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座椅靠背24l(参照图2)的下部。由此,座椅靠背24l及座椅垫23l能够实现后述详细说明翻起及放倒的座椅调节。
[0089]
<第2带>
[0090]
如图2所示,第2带14(其他带)将织带12卡定于座椅靠背24l。
[0091]
本实施方式的第2带14设想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带状体。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第2带14的材料,不限定于由弹性体形成,也能够使用织带(织物)等柔性的材料。
[0092]
在这样的第2带14(其他带)中,由对折的折返部形成的环状的一端侧以缠绕重叠的织带12的方式环绕,由对折的2个端部的重叠形成的另一端侧固定于座椅靠背24l的底部。第2带14的固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举出使用缝制、粘接、扣眼、铆钉、搭扣等的方法。
[0093]
<第1带向带扣的组装方法>
[0094]
接下来,说明第1带11(参照图3)向带扣8(参照图3)的组装方法。
[0095]
图5a是相对于带扣8的带组装方法的第1工序图。图5b是相对于带扣8的带组装方法的第2工序图。图5c是相对于带扣8的带组装的第3工序图。
[0096]
如图5a所示,在带组装方法的第1工序中,在将第1带11(带)及第2带14(其他带)固定于座椅靠背24l的状态下,使织带12穿插于第2带14的前述一端侧。
[0097]
接下来,如图5b所示,在带组装方法的第2工序中,使第1带11的前述一端侧穿插于带扣8的环状部9的内侧。
[0098]
之后,如图5c所示,在带组装方法的第3工序中,通过将第1带11的一端侧嵌入于带扣8的阶梯部18与环状部9之间,从而将第1带11以在带扣8的侧面部沿着周向的方式配置。
[0099]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也能够在第1带11的前述一端侧以打圈的方式施加至少半圈的扭转后嵌入于带扣8侧。
[0100]
然后,如图2所示,将保持于第1带11的一端侧的带扣8以环状部9朝向座椅靠背24l侧(后方)的方式配置在座椅垫23l(参照图2)的容纳部26(参照图2)内。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中的带扣8配置在初始位置。
[0101]
《《作用效果》》
[0102]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所起的作用效果。
[0103]
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参照图1)的后部中央座椅21(参照图1)如前所述,能够实现翻起及放倒的座椅调节。
[0104]
在此,翻起是指下述动作:后端借助轴支承于座椅靠背24l(参照图1)的下部的旋转臂(图示省略)而安装的座椅垫23l(参照图1)在以轴支承部为中心旋转的旋转臂的作用下被朝向座椅靠背24l侧掀起。
[0105]
根据这样的翻起,通过将座椅垫23l掀起,从而能够在座椅垫23l的前方确保从低位地板10a(参照图1)到车顶衬里10c(参照图1)的大的上下空间。
[0106]
另外,放倒是指下述动作:使支腿部25l(参照图1)折叠的座椅垫23l向低位地板10a(参照图1)侧翻倒,接下来,使座椅靠背24l(参照图1)以重叠在翻倒的座椅垫23l上的方式转动。此时,座椅垫23r(参照图1)及座椅靠背24r(参照图1)也同样地能够进行放倒动作。
[0107]
根据这样的放倒,位于后部中央座椅21(参照图1)的后方的行李厢的地板(图示省略)与座椅靠背24l(参照图1)的背面大致齐平(平坦),能够确保前后扩大的行李厢。
[0108]
然而,若将现有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应用于进行这样的座椅调节的车辆,则在翻起中的座椅垫23l的掀起时,带扣8会从座椅垫23l上形成的狭缝脱落。并且,在使后部中央座椅21返回以从该座椅调节再次成为通常的乘员落座状态时,带扣8会钻入座椅垫23l与座椅靠背24l之间或落入至座椅垫23l的下方而无法将带扣8始终配置在适当位置。
[0109]
另外,在现有的座椅安全带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中,在放倒中的座椅垫23l向低位地板10a(参照图1)侧翻倒时,带扣8从座椅垫23l上形成的狭缝脱落。
[0110]
并且,从狭缝脱落的带扣8咬入欲要折叠的支腿部25l(参照图1),存在无法进行正常放倒的情况。另外,从狭缝脱落的带扣8与翻起时同样地,在使后部中央座椅21返回以成为乘员落座状态时,会钻入座椅垫23l与座椅靠背24l之间或落入至座椅垫23l的下方。
[0111]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中,穿插于带扣8的环状部9中的第1带11(带)的一端侧卡定带扣8,另一端侧固定于座椅靠背24l。
[0112]
根据这样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即使在通过座椅调节使得座椅垫23l与座椅靠背24l移位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以往不同地将带扣8始终配置在适当位置(初始位置)。
[0113]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中,设想在座椅调节时由于座椅靠背24l(参照图2)大幅变位,初始位置的带扣8(参照图2)向从座椅靠背24l拉离的方向移位了的情况。
[0114]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座椅安全带装置1也以固定于座椅靠背24l的第1带11(参照图2)穿插到环状部9(参照图2)中并延伸的一端侧卡定带扣8(参照图2),因此能够利用环状部9防止第1带11的相对于带扣8的卡定位置偏移。由此,能够有效防止座椅安全带装置1因座椅靠背24l的变位而从带扣8的初始位置的偏离。
[011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带11(带)在形成于带扣8的阶梯部18与环状部9之间,
在带扣8的侧面部以沿着周向的方式被维持。
[0116]
根据这样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即使在通过座椅调节而座椅垫23l与座椅靠背24l移位了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加可靠地将带扣8配置在适当位置(初始位置)。
[0117]
另外,根据这样的构成,例如卷收器6仅容许座椅安全带7的拉入动作,在设有所谓的“干扰模式”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中,也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第1带11的相对于带扣8的卡定位置偏移。
[011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扣8的环状部9与阶梯部18形成于保护罩16。
[0119]
根据这样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与例如环状部9及阶梯部18与带扣主体15形成为一体不同,能够由作为保护罩16的素材的耐冲击性高的材质形成环状部9与阶梯部18。
[0120]
另外,通过使带扣主体15与保护罩16分体,从而万一环状部9、阶梯部18污损、缺损时,其更换容易。
[012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织带12借助第2带14(其他带)固定于座椅靠背24l。
[0122]
根据这样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在通过该座椅调节使得座椅靠背24l(参照图2)变位时,通过第2带14(参照图2)连结的织带12被座椅靠背24l(参照图2)拉拽而移动。
[0123]
由此,与织带12连结的带扣8的朝向被从座椅靠背24l(参照图2)拉离的方向的变位得到抑制。由此,座椅安全带装置1能够更加有效防止由座椅靠背24l的变位引起的带扣8从初始位置偏离。
[012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初始位置的带扣8(参照图2)收纳在形成于座椅垫23l的容纳部26内。
[0125]
根据这样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能够提高供带扣8配置的座椅垫23l与座椅靠背24l所成的角部的外观性。另外,座椅安全带装置1将带扣8收纳在容纳部26内,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防止带扣8从初始位置偏离。
[0126]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前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
[0127]
图6是第1变形例的带扣组装体2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对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0128]
如图6所示,第1变形例的带扣组装体2在阶梯部18具有折返切片18a。根据这样的带扣组装体2,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第1带11偏移。
[0129]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后部中央座椅21的带扣8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后部中央座椅21的连接带扣7(参照图1)以及其他带扣34、44(参照图1)、未图示的其他座椅的带扣。
[0130]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设想环状部9形成于带扣8的构成部件中的保护罩16,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不具有保护罩16而仅有带扣主体15的带扣8。这样的带扣8的环状部9形成于带扣主体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