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用硅胶脐疝锥的制作方法

2022-06-16 05:46: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用硅胶脐疝锥。


背景技术:

2.脐疝为少量腹腔内脏器在腹压增高时经脐环疝出,是最常见的一种脐部疾病,是婴儿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性疾病,发生率在新生儿中占5%~10%,多发生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绝大多数婴儿脐疝无症状,部分脐疝在2岁内自愈,但发生粘连可引起疼痛、腹胀、呕吐,还有嵌顿可能,因此脐疝治疗对婴儿的安全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3.现有的脐疝设备存在的缺陷是:1、专利文件cn209899722u公开了一种婴儿脐疝包,“包括底板、内芯和外膜,所述内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外膜将所述内芯和底板封闭连接形成一个底部面积大于顶部面积的突起形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椎体形状能够与婴儿的肚脐眼很好的结合,便于脐疝包的位置固定;通过运用纱布、胶布等简易材料,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该脐疝包通过纱布和胶布的使用来实现压迫回纳操作,但是纱布的接触面比较粗糙,容易损伤婴幼儿娇嫩皮肤,胶布的粘连作用易受到婴儿皮肤表面分泌油脂的影响极易脱落,影响粘接稳定性;2、专利文件cn207168821u公开了一种婴儿脐疝包,“包括包体,所述的包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的包体包括内芯和外罩,内芯上设有凹槽,外罩各处与内芯紧密相贴,或外罩在凹槽以外各处与内芯紧密相贴;所述的包体设置在两端部带有连接装置的带体上;所述的包体设置在带体的中部或端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脐疝包,在开始治疗阶段,将包体上的凹槽对准肚脐眼,这样凹槽将外鼓肚脐眼包裹,外鼓肚脐眼不再滑动。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根据情况更换上与婴儿的接触侧为平面或凸面的脐疝包。这样分阶段用不同的脐疝包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该脐疝包在使用时需要频繁掀开对治疗情况进行查看,且该脐疝包在使用时稳定性难以保证,在婴儿肢体活动时,凹槽极易脱离肚脐的表面,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因此需要一种含有内置辅助结构的促进药物与肚脐内部皮肤接触的脐疝治疗设备,保证设备体积小巧的同时确保药物治疗效果不受影响;3、专利文件cn109730825a公开了一种吸盘式脐疝护理装置,“包括固定座,设置在固定座上的弹力囊,设置在弹力囊上的疝气药包以及用于固定固定座的固定机构,所述弹力囊从外到内依次包括有弹力囊外壳和用于盛放粉末的弹力囊内胆,所述弹力囊外壳设置有用于盛放液体的空腔,且弹力囊外壳内壁等间距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滑动连接有“工”字形的活动塞,所述疝气药包通过弹性绷带包裹在弹力囊外表面,本发明利用婴儿自身机制特征实现对弹力囊的进行间歇式膨胀,膨胀后的弹力囊可使疝气药包抵压婴儿肚脐并进行治疗,在给小儿进行脐疝治疗时无需人为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治疗效果好、疗程短,提高了给药精准度,也提高了该装置对婴儿的舒适度”,该脐疝护理装置在使用时未能实现内部治疗状态的检测,导致治疗过程中内部出现异常状态时装置无法及时为向外发出提示,提醒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脐疝治疗质量;4、专利文件cn110916885b公开了一种分阶段理疗脐疝带,“包括:多个托疝体和束
腰带,托疝体包括:连接体,设置在托疝体底部;束腰带包括:托疝体设置座,设置在束腰带中部;连接体卡接在托疝体设置座上。本发明的分阶段理疗脐疝带;通过托疝体的连接体和束腰带上的托疝体设置座之间卡接,实现托疝体与束腰带的紧密连接;防止托疝体从脐疝位置滑脱”,该脐疝治疗带在使用时无法实现相关部分分离后仍旧能够起到脐疝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硅胶脐疝锥,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硅胶脐疝锥,包括脐疝锥和输药管,所述脐疝锥的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所述脐疝锥的底部粘接有安普贴,所述脐疝锥的内部设有圆形通槽,所述圆形通槽的内部嵌合安装有输药管;所述输药管的内壁安装有防水涂层,所述防水涂层内壁靠近顶端的位置安装有拦截块,所述拦截块的内部设有漏孔,所述防水涂层的内壁顶端安装有海绵圈,所述安普贴的顶部安装有存放包,所述存放包的顶部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内部存放有遇水膨胀颗粒;所述输药管的表面底端安装有对称布置的插接块,所述脐疝锥的底部设有凹槽。
6.优选的,所述脐疝锥的底部设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的深度小于圆形通槽,所述嵌合槽与插接块嵌合连接,所述凹槽位于嵌合槽的一侧,所述凹槽的内壁吸附安装有吸盘,所述吸盘的顶部安装有嵌合圆盘,所述嵌合圆盘的直径与凹槽的内径相同,所述嵌合圆盘的直径大于吸盘的直径,所述嵌合圆盘的顶部安装有报警盒,且报警盒、嵌合圆盘和吸盘的厚度之和小于凹槽的厚度。
7.优选的,所述圆形槽的顶部连接有垂坠绳体,所述垂坠绳体的尾端连接有电导率感应器,所述电导率感应器的表面安装有液压感应器。
8.优选的,所述海绵圈的表面嵌合安装有位移感应器,所述拦截块、输药管和圆形槽的圆心处于同一轴线。
9.优选的,所述报警盒的内壁安装有第一报警灯管、第二报警灯管和第三报警灯管,所述第二报警灯管位于第一报警灯管和第三报警灯管的中间,所述第一报警灯管的内部为红色灯丝,所述第二报警灯管的内部为黄色灯丝,所述第三报警灯管的内部为绿色灯丝,所述第一报警灯管与位移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报警灯管与电导率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报警灯管与液压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报警盒的端口内表面嵌合安装有透明灯罩。
10.优选的,所述插接块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顶端靠内安装有折边,所述矩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安装有半圆形的约束环,所述约束环的表面安装有拉绳,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安装有平行布置的压缩弹簧,且两组压缩弹簧均位于约束环的一侧,所述压缩弹簧的顶部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设有防滑纹,所述活动板的顶部与折边的外侧表面贴合。
11.优选的,所述安普贴的顶部一角设有三角形的撕拉块,所述撕拉块的顶部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安普贴的顶部胶接有离型胶纸。
12.优选的,所述脐疝锥为零度硅胶a液和零度硅胶b液按照1:1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
13.优选的,该脐疝锥的操作使用步骤如下:s1、在使用本脐疝锥为婴儿提供脐疝的非手术治疗前,医务人员将婴儿皮肤表面的尿片折片处理露出脐部皮肤,平复婴儿脐部皮肤是否处于完整无破损状态,并在观察婴儿脐部无肉芽组织增生情况发生后,利用卷尺测量婴儿脐疝的顶端直径、底端直径和深度数据,从而选用对应尺寸的脐疝锥以备进行脐疝治疗;s2、随后将无菌棉签浸润医用石蜡油后,对婴儿的脐部内部进行污垢清理后将干净的无毒棉签浸润75%的医用酒精随后对脐部内部进行涂抹处理,以此将婴儿脐部内部的石蜡油油脂予以清理,随后按压肚脐将疝气以及疝囊回纳至脐环的内部,将选好的脐疝锥放进肚脐的内部,随后撕开离型胶纸,将安普贴表面的存放包扣合进输药管的内部后贴合至肚脐以及脐疝锥的表面,形成约束固定效果;s3、将安普贴贴至脐疝锥表面时,存放包内部的遇水膨胀颗粒倾倒进输药管的内部并经过拦截块内部的漏孔掉落至海绵圈的表面,此时医务人员掀起撕拉块,将安普贴的一角掀开,使得存放包脱离输药管后,将治疗需要的药液倾倒进输药管的内部,随后扣合安普贴,使得存放包依旧与输药管扣合连接,通过药液的浸泡,处于拦截块和海绵圈表面的遇水膨胀颗粒逐渐膨胀,受到拦截块的拦截作用后向下挤压膨胀从而对海绵圈起到挤压作用,使得海绵圈内部浸润的药液挤压至肚脐的内部,起到治疗效果;s4、在治疗过程中,垂坠绳体尾端的电导率感应器和液压感应器能够对输药管内部的药液浑浊程度和药液内部压强进行检测操作,从而在脐疝内部伤口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干扰药液浑浊程度时,通过第二报警灯管发出的黄色灯光提醒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在婴儿腹压较高的情况下婴儿腹部的小肠向外顶出,从而使得海绵圈向靠近拦截块的方向位移,此时位移感应器检测到与遇水膨胀颗粒挤压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后向第一报警灯管发送启动信号,此时第一报警灯管发出的红色示警灯光通过透明灯罩扩散,提醒医务人员婴儿腹压较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在输药管内部药液吸收一段时间后,输药管内部药液的液面降低至拦截块的下方,液压感应器失去药液的浸润挤压作用,此时输药管内部药液量不足,第三报警灯管发出绿色灯光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查看婴儿肚脐内部脐疝的恢复情况;s5、在脐疝恢复良好,婴儿的脐疝非手术治疗结束后,将安普贴撕下,并利用防滑纹将活动板挪动至折边的正下方,使得活动板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弹出进而露出约束环及其表面的拉绳,医务人员通过拉动拉绳从而带动限位板移动进而拖动插接块脱离嵌合槽,随后带动输药管脱离脐疝锥的内部,并拉动报警盒,使得嵌合圆盘和吸盘脱离凹槽的内壁,使得报警盒与输药管脱离脐疝锥的内部,方便对输药管内部的海绵圈进行替换以及输药管内部的清洗,之后将存放包从安普贴的表面取下,方便将新的遇水膨胀颗粒填充至圆形槽的内部,并将新的安普贴和离型胶纸粘合在存放包的两侧表面,将原先的安普贴再次粘接在脱离婴儿的皮肤表面,将零度硅胶制成的脐疝锥挤压脐疝位置,促进脐疝的愈合。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安装有安普贴和脐疝锥,脐疝锥采用零度硅胶制成,在使用时根据测量的脐疝尺寸进行个性化定制以适应不同婴儿的脐疝治疗,此外零度硅胶具有较好的皮肤接触舒适性,不易损伤婴儿肌肤,安普贴相较于胶布,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和粘贴牢固性,使得脐疝锥在压迫回纳时能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15.2、本发明通过安装有输药管、海绵圈、漏孔和拦截块以及遇水膨胀颗粒,遇水膨胀
颗粒经过拦截块内部的漏孔跌落至海绵圈的表面,随后在遇上倾倒进输药管内部的药液时发生膨胀,进而在受到拦截块的拦截作用时使得处于膨胀状态的遇水膨胀颗粒向靠近海绵圈的方向挤压,进而迫使海绵圈内部浸润的药液溢出输药管的尾端与肚脐脐疝的表面接触,起到药物治疗的效果,通过膨胀挤压的方式来实现药液的推送,减少了外接助力设备的添加,确保了本脐疝锥在使用时的体型小巧。
16.3、本发明通过安装有电导率感应器、液压感应器、位移感应器和报警盒,在利用药液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报警盒内部灯光的颜色,判断治疗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若发出红色,代表婴儿腹压较高,若发出黄光,则代表药液量不足,若发出绿光,则代表脐疝创口处存在有内炎症反应,需要医务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保证脐疝治疗的正常进行。
17.4、本发明通过安装有插接块、拉绳、压缩弹簧、活动板、限位板、吸盘、嵌圆盘和存放包,利用插接块和拉绳的配合,将输药管从脐疝锥的内部脱离,利用吸盘和嵌合圆盘的配合,将报警盒取下,从而方便对输药管的内部进行清理,并将存放包从安普贴的表面取下,使得安普贴能够对脐疝锥进行约束限位,进而使得脐疝锥能够对脐疝内部进行摁压恢复治疗。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输药管和插接块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存放包和垂坠绳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拦截块和位移感应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报警盒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吸盘、嵌合圆盘、凹槽和报警盒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插接块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安普贴、撕拉块和离型胶纸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脐疝锥;2、输药管;201、防水涂层;202、拦截块;203、海绵圈;204、遇水膨胀颗粒;205、漏孔;3、存放包;301、圆形槽;4、位移感应器;5、报警盒;501、第一报警灯管;502、第二报警灯管;503、第三报警灯管;504、透明灯罩;6、吸盘;7、嵌合圆盘;8、凹槽;9、插接块;901、约束环;902、拉绳;903、限位板;904、压缩弹簧;905、防滑纹;906、活动板;907、折边;10、安普贴;1001、撕拉块;1002、离型胶纸;11、垂坠绳体;1101、电导率感应器;1102、液压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3.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医用硅胶脐疝锥,包括脐疝锥1和输药管2,脐疝锥1的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脐疝锥1的底部粘接有安普贴10,脐疝锥1的内部设有圆形通槽,圆形通槽的内部嵌合安装有输药管2;进一步,脐疝锥1为锥台设计,使得本脐疝锥1能放入脐的凹陷处,方便使用,此外安普贴10为水胶体敷料制成,其在敷贴时能够牢牢固定脐疝锥1锥体,压迫效果好,此外安普贴10敷贴柔软,在腹压增高情况下也不易损伤脐部周围皮肤,安普贴10防水效果好,可以长时间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更换频繁减少压迫治疗时间;输药管2的内壁安装有防水涂层201,防水涂层201内壁靠近顶端的位置安装有拦截块202,拦截块202的内部设有漏孔205,防水涂层201的内壁顶端安装有海绵圈203,安普贴10的顶部安装有存放包3,存放包3的顶部设有圆形槽301,圆形槽301的内部存放有遇水膨胀颗粒204;具体的,通过防水涂层201,能过阻止药液在输药管2内部发生渗透,从而减少脐疝锥1锥体对药液的吸收,遇水膨胀颗粒204经过拦截块202内部的漏孔205跌落至海绵圈203的表面,随后在遇上倾倒进输药管2内部的药液时发生膨胀,进而在受到拦截块202的拦截作用时使得处于膨胀状态的遇水膨胀颗粒204向靠近海绵圈203的方向挤压,进而迫使海绵圈203内部浸润的药液溢出输药管2的尾端与肚脐脐疝的表面接触,起到药物治疗的效果,通过膨胀挤压的方式来实现药液的推送,减少了外接助力设备的添加,确保了本脐疝锥1在使用时的体型小巧。
24.脐疝锥1的底部设有凹槽8,脐疝锥1的底部设有嵌合槽,嵌合槽的深度小于圆形通槽,嵌合槽与插接块9嵌合连接,凹槽8位于嵌合槽的一侧,凹槽8的内壁吸附安装有吸盘6,吸盘6的顶部安装有嵌合圆盘7,嵌合圆盘7的直径与凹槽8的内径相同,嵌合圆盘7的直径大于吸盘6的直径,嵌合圆盘7的顶部安装有报警盒5,且报警盒5、嵌合圆盘7和吸盘6的厚度之和小于凹槽8的厚度。
25.进一步,在治疗结束后,将嵌合圆盘7和吸盘6从凹槽8的内部取出,即可实现报警盒5与脐疝锥1的脱离,由于嵌合圆盘7、吸盘6和报警盒5三者的厚度之和小于凹槽8,因此不会在脐疝锥1的表面形成凸起,从而方便安普贴10对脐疝锥1的表面进行敷贴处理;嵌合圆盘7与凹槽8嵌合连接,可为报警盒5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吸盘6与凹槽8的内壁嵌合连接,进而方便报警盒5与脐疝锥1形成便捷的拆装结构。
26.圆形槽301的顶部连接有垂坠绳体11,垂坠绳体11的尾端连接有电导率感应器1101,电导率感应器1101的表面安装有液压感应器1102。
27.海绵圈203的内部安装有位移感应器4,且位移感应器4位于漏孔205的一侧,拦截块202、输药管2和圆形槽301的圆心处于同一轴线。
28.报警盒5的内壁安装有第一报警灯管501、第二报警灯管502和第三报警灯管503,第二报警灯管502位于第一报警灯管501和第三报警灯管503的中间,第一报警灯管501的内部为红色灯丝,第二报警灯管502的内部为黄色灯丝,第三报警灯管503的内部为绿色灯丝,第一报警灯管501与位移感应器4电性连接,第二报警灯管502与电导率感应器1101电性连接,第三报警灯管503与液压感应器1102电性连接,报警盒5的端口内表面嵌合安装有透明灯罩504。
29.进一步,在治疗过程中,垂坠绳体11尾端垂坠进入输药管2的内部,在脐疝内部伤口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干扰药液浑浊程度时,电导率感应器1101向第二报警灯管502发送信号,此时第二报警灯管502发出的黄色灯光提醒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在婴儿因咳嗽、大哭、大闹等情况使得腹压较高的情况下,婴儿腹部的小肠等容物向外顶出,从而使得海绵圈203向上位移,此时第一报警灯管501发出的红色示警灯光通过透明灯罩504扩散,提醒医务人员婴儿腹压较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在输药管2内部药液的液面降低至拦截块202的下方,液压感应器1102向第三报警灯管503发送信号,第三报警灯管503发出绿色灯光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查看婴儿肚脐内部脐疝的恢复情况。
30.输药管2的表面底端安装有对称布置的插接块9,插接块9的顶部设有向内凹陷的矩形槽,矩形槽的顶端靠内安装有折边907,矩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板903,限位板903的顶部安装有半圆形的约束环901,约束环901的表面安装有拉绳902,限位板903的顶部安装有平行布置的压缩弹簧904,且两组压缩弹簧904均位于约束环901的一侧,压缩弹簧904的顶部安装有活动板906,活动板906的顶部设有防滑纹905,活动板906的顶部与折边907的外侧表面贴合。
31.进一步,在输药治疗结束后需要将输药管2脱离脐疝锥1内部时,摁压活动板906使其表面处于折边907的正下方,进而减少折边907底部与活动板906顶部防滑纹906的接触,使得折边907的底部与活动板906的顶部处于完全脱离状态后,活动板906在压缩弹簧904的弹性作用下向上延伸运动,之后继续向上拉伸活动板905,使得约束环901露出,随即拉动拉绳902,即可带动限位板903移动,之后在折边907的阻拦作用和拉绳902的拉动作用下,使得插接块9和与之连接的输药管2能够脱离脐疝锥1的内部,方便实现输药管2内部的清洗以及海绵圈203的替换清理,而防滑纹905的设置,能够使得摁压活动板906和与折边907底部接触时具有较大摩擦,方便使用。
32.通过插接块9的配合,能够实现输药管2与脐疝锥1的便捷拆装处理。
33.安普贴10的顶部一角设有三角形的撕拉块1001,撕拉块1001的顶部表面为光滑表面,安普贴10的顶部胶接有离型胶纸1002。
34.进一步,撕拉块1001的设置,方便实现安普贴10的便捷撕拉处理,离型胶纸1002的使用,方便实现安普贴10的包装处理。
35.脐疝锥1为零度硅胶a液和零度硅胶b液按照1:1的比例混合配制而成。
36.进一步,零度硅胶制成的脐疝锥1表面光滑,触感柔软,类似幼婴的皮肤,具有义乳的硬度,不易损伤婴幼儿娇嫩皮肤,此外在使用脐疝锥1前,需要对脐疝的尺寸进行测量后选用合适尺寸的脐疝锥1,进而实现个性化的填充操作。
37.该脐疝锥的操作使用步骤如下:s1、在使用本脐疝锥1为婴儿提供脐疝的非手术治疗前,医务人员将婴儿皮肤表面
的尿片折片处理露出脐部皮肤,平复婴儿脐部皮肤是否处于完整无破损状态,并在观察婴儿脐部无肉芽组织增生情况发生后,利用卷尺测量婴儿脐疝的顶端直径、底端直径和深度数据,从而选用对应尺寸的脐疝锥1以备进行脐疝治疗;s2、随后将无菌棉签浸润医用石蜡油后,对婴儿的脐部内部进行污垢清理后将干净的无毒棉签浸润75%的医用酒精随后对脐部内部进行涂抹处理,以此将婴儿脐部内部的石蜡油油脂予以清理,随后按压肚脐将疝气以及疝囊回纳至脐环的内部,将选好的脐疝锥1放进肚脐的内部,随后撕开离型胶纸1002,将安普贴10表面的存放包3扣合进输药管2的内部后贴合至肚脐以及脐疝锥1的表面,形成约束固定效果;s3、将安普贴10贴至脐疝锥1表面时,存放包3内部的遇水膨胀颗粒204倾倒进输药管2的内部并经过拦截块202内部的漏孔205掉落至海绵圈203的表面,此时医务人员掀起撕拉块1001,将安普贴10的一角掀开,使得存放包3脱离输药管2后,将治疗需要的药液倾倒进输药管2的内部,随后扣合安普贴10,使得存放包3依旧与输药管2扣合连接,通过药液的浸泡,处于拦截块202和海绵圈203表面的遇水膨胀颗粒204逐渐膨胀,受到拦截块202的拦截作用后向下挤压膨胀从而对海绵圈203起到挤压作用,使得海绵圈203内部浸润的药液挤压至肚脐的内部,起到治疗效果;s4、在治疗过程中,垂坠绳体11尾端的电导率感应器1101和液压感应器1102能够对输药管2内部的药液浑浊程度和药液内部压强进行检测操作,从而在脐疝内部伤口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干扰药液浑浊程度时,通过第二报警灯管502发出的黄色灯光提醒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在婴儿腹压较高的情况下婴儿腹部的小肠向外顶出,从而使得海绵圈203向靠近拦截块202的方向位移,此时位移感应器4检测到与遇水膨胀颗粒204挤压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后向第一报警灯管501发送启动信号,此时第一报警灯管501发出的红色示警灯光通过透明灯罩504扩散,提醒医务人员婴儿腹压较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在输药管2内部药液吸收一段时间后,输药管2内部药液的液面降低至拦截块202的下方,液压感应器1102失去药液的浸润挤压作用,此时输药管2内部药液量不足,第三报警灯管503发出绿色灯光提醒医务人员注意查看婴儿肚脐内部脐疝的恢复情况;s5、在脐疝恢复良好,婴儿的脐疝非手术治疗结束后,将安普贴10撕下,并利用防滑纹905将活动板906挪动至折边907的正下方,使得活动板906在压缩弹簧904的作用下弹出进而露出约束环901及其表面的拉绳902,医务人员通过拉动拉绳902从而带动限位板903移动进而拖动插接块9脱离嵌合槽,随后带动输药管2脱离脐疝锥1的内部,并拉动报警盒5,使得嵌合圆盘7和吸盘6脱离凹槽8的内壁,使得报警盒5与输药管2脱离脐疝锥1的内部,方便对输药管2内部的海绵圈203进行替换以及输药管2内部的清洗,之后将存放包3从安普贴10的表面取下,方便将新的遇水膨胀颗粒204填充至圆形槽301的内部,并将新的安普贴10和离型胶纸1002粘合在存放包3的两侧表面,将原先的安普贴10再次粘接在脱离婴儿的皮肤表面,将零度硅胶制成的脐疝锥1挤压脐疝位置,促进脐疝的愈合。
38.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脐疝锥1为婴儿提供非手术治疗前,先对婴儿肚脐内部进行清理,之后对婴儿肚脐内部的尺寸进行测量,以便选用合适时尺寸的脐疝锥1进行治疗操作;将选用的脐疝锥1塞进肚脐内部后,将离型胶纸1002撕开将存放包3扣合至输药管2的端口处,使得圆形槽301内部放置的遇水膨胀颗粒204能够掉落至海绵圈203的表面,之后将治疗用的药液倾倒进输药管2的内部,此时遇水膨胀颗粒204能够膨胀进而挤压海绵圈
203内部浸润的药液,方便脐疝创口处的愈合;倾倒完药液后,再次将安普贴10贴合至脐疝锥1的表面,安普贴10能够牢牢固定脐疝锥1锥体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压迫效果,在腹压增高情况下也不易损伤脐部周围皮肤,此外安普贴10防水效果好,可以长时间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更换频繁减少压迫治疗时间;在利用药液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报警盒5内部灯光的颜色,判断治疗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若发出红色,代表婴儿腹压较高,若发出黄光,则代表药液量不足,若发出绿光,则代表脐疝创口处存在有内炎症反应,需要医务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保证脐疝治疗的正常进行;在药液治疗结束后,利用插接块9和拉绳902的配合,将输药管2从脐疝锥1的内部脱离,利用吸盘6和嵌合圆盘7的配合,将报警盒5取下,从而方便对输药管2的内部进行清理,并将存放包3从安普贴10的表面取下,使得安普贴10能够对脐疝锥1进行约束限位,进而使得脐疝锥1能够对脐疝内部进行摁压恢复治疗。
3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