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动削笔机的上盖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16 00:52: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削笔机的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电动削笔机的上盖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动削笔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削笔工具,为人们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便利;当前市面上的电动削笔机大多采用可拆卸和装配的结构,便于使用者在完成使用后对电动削笔机的内部进行清理,避免其内部堆积过多的笔屑影响到电动削笔机的工作;但是在装配环节中通常会由于装配偏差,导致电动削笔机无法正常使用,进而使得装配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装配牢固且装配方便快捷的一种电动削笔机的上盖定位结构。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电动削笔机的上盖定位结构,包括上盖和壳体,在上盖设置有定位槽,并在壳体设置有对应定位槽的定位块;在定位块上设置有至少一处斜角,并在定位槽内设置有对应斜角的斜槽。
6.进一步的,斜角的设置方向与定位槽的设置方向对应,定位槽的设置方向与上盖的装配方向对应。
7.进一步的,定位块设置于壳体的表面,定位块对应定位槽设置方向的表面与壳体表面之间存在夹角,且该夹角的角度小于90
°
,进而形成斜角;斜角的倾斜角度与斜槽的倾斜角度对应。
8.进一步的,定位块的宽度沿斜角的设置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
9.进一步的,在壳体靠近上盖的一端设置有壳体装配槽,所述壳体装配槽围绕壳体设置;定位块设置于壳体装配槽内;斜角设置于定位块的侧边;在定位槽靠近定位块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开口,定位块通过定位开口进入定位槽内,斜槽设置于定位槽对应斜角的端点。
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装配槽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定位槽设置于上盖靠近壳体的一端,并且定位槽设置于上盖的内表面。
11.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呈直角梯形柱状,直角梯形柱的短边面与壳体连接;定位块的上端面与壳体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定位块的宽度自上端面向下端面逐渐变大。
12.进一步的,在壳体装配槽内还设置有至少一处衔接块,并在上盖的内表面设置有对应衔接块的衔接槽,在衔接槽靠近衔接块的一侧设置有衔接开口,衔接块通过衔接开口进入衔接槽内。
13.进一步的,在衔接块的一端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斜面状或曲面状;在衔接块上还设置有限定槽;
14.所述衔接槽包括限定空间和过度空间,限定空间和过度空间相通,衔接开口设置于过度空间,限定空间设置于过度空间远离衔接开口的一侧;所述限定空间内设置有对应限定槽的限定块;所述过度空间内设置有与接触面对应的过度面,衔接块进入衔接槽时,接触面与过度面接触。
15.进一步的,所述衔接块呈直角梯形状,并且直角梯形的斜边面为接触面;接触面设置于衔接块靠近定位块的一端,斜角设置于定位块靠近衔接块的一侧。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槽和定位块使得上盖和壳体在装配过程中能够进行辅助和导向,避免上盖和壳体在装配环节中出现装配偏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更为方便快捷;同时斜角和斜槽的设置可以在上盖和壳体完成装配后能够使其两者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并且还能限定上盖的位置,避免定位块从定位槽中滑出导致上盖无法正常装配甚至损坏。
18.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块对应定位槽设置方向的表面与壳体表面之间存在夹角,且该夹角的角度小于90
°
,并且斜角的倾斜角度与斜槽的倾斜角度对应,使得定位块的定位效果更为牢固稳定。
19.定位块的宽度沿斜角的设置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使得斜角与斜槽的接触面更大,进而使得定位块的定位效果更为牢固稳定。
20.衔接块和衔接槽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稳定性;使得上盖和壳体的装配更为牢固;并且衔接块和衔接槽的设置以及定位槽和定位块的设置,使得上盖和壳体在装配环节中需要分别将其对准才可进行装配,能够避免上盖和壳体在装配环节中出现装配偏差,也使得上盖和壳体在装配环节更为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图。
22.图2为壳体的结构图。
23.图3为定位块处结构图。
24.图4为定位块处俯视图。
25.图5为衔接块处结构图。
26.图6为上盖内结构图。
27.图7为定位槽结构图。
28.图8为衔接槽结构图。
29.图中标号:
30.1.上盖;2.壳体;11.定位槽;12.斜槽;13.定位开口;14.衔接槽;15.衔接开口;16.限定块;17.限定空间;18.过度空间;21.定位块;22.斜角;23.壳体装配槽;24.衔接块;25.限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2.实施例:
33.实施例:
34.如图1-8所示,一种电动削笔机的上盖1定位结构,包括上盖1和壳体2,在上盖1设置有定位槽11,并在壳体2设置有对应定位槽11的定位块21;在定位块21上设置有至少一处斜角22,并在定位槽11内设置有对应斜角22的斜槽12;在定位槽11靠近定位块2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开口13,定位块21通过定位开口13进入定位槽11内,斜槽12设置于定位槽11对应斜角22的端点;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位槽11和定位块21使得上盖1和壳体2在装配过程中能够进行辅助和导向,避免上盖1和壳体2在装配环节中出现装配偏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更为方便快捷;同时斜角22和斜槽12的设置可以在上盖1和壳体2完成装配后能够使其两者的装配更为牢固稳定,并且还能限定上盖1的位置,避免定位块21从定位槽11中滑出导致上盖1无法正常装配甚至损坏。
35.斜角22的设置方向与定位槽11的设置方向对应,定位槽11的设置方向与上盖1的装配方向对应;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便于装配。
36.定位块21设置于壳体2的表面,定位块21对应定位槽11设置方向的表面与壳体2表面之间存在夹角,且该夹角的角度小于90
°
,进而形成斜角22;斜角22的倾斜角22度与斜槽12的倾斜角22度对应,使得斜角22与斜槽12能够贴合,是其两者的接触面更大,能够使得定位块21的定位效果更为牢固稳定;并且当斜角22的倾斜角22度与斜槽12的倾斜角22度均为锐角时,定位槽11的限位效果更佳。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的上端面设置有开口,上盖1通过旋转紧固的方式与壳体2进行装配,并将壳体2上的开口封闭;所述壳体2呈圆柱状,所述定位块21设置于壳体2外表面,并处于壳体2侧面靠近上端面的一端;壳体2上设置有一处定位块21,并在定位块21对应上盖1旋紧的方向设置有一处斜角22;当然在壳体2上端面的开口较小时,定位块21也可以设置于壳体2的上端面,对应上盖1的旋转方向分布设置,而定位块21的位置调整后,上盖1内定位槽11的位置需要进行对应调整。
38.一般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当中设置有一组相互对应的定位槽11和定位块21即可,当然当产品要求的精密程度较高时,也可以增设定位槽11和定位块21的数量,进而提升产品精密程度。
39.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块21设置于壳体2的外表面,定位槽11设置于上盖1的内表面,使得本实用新型便于装配;当然在产品的需求下,也可以将定位块21设置于壳体2的内表面,将定位槽11设置于上盖1的外表面,使上盖1伸入壳体2内完成装配。
40.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定位块21对应上盖1旋紧和旋松的方向各设置有一处斜角22;并且在定位槽11的两端均设置有斜槽12,使得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在旋紧过程中能够通过定位块21限定上盖1位置,还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旋松过程中能够通过定位块21限定上盖1位置;进一步的防止装配时用力过大,导致定位块21从定位槽11中滑出造成上盖1损坏。
41.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块21的宽度沿斜角22的设置方向逐渐增大或减小,使得斜角22与斜槽12的接触面更大,进而使得定位块21的定位效果更为牢固稳定。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21呈直角梯形柱状,直角梯形柱的短边面与壳体2连接;定位块21的上端面与壳体2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定位块21的宽度自上端面向下
端面逐渐变大;值得说明的是定位块21的宽度也可以自上端面向下端面逐渐变小。
43.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壳体2靠近上盖1的一端设置有壳体装配槽23,所述壳体装配槽23围绕壳体2设置;定位块21设置于壳体装配槽23内;斜角22设置于定位块21的侧边,斜槽12设置于定位槽11对应斜角22的端点;所述壳体装配槽23的设置,能够方便上盖1和壳体2的装配,通过壳体装配槽23限定上盖1的位置,进而减小定位块21的压力;并且上盖1和壳体2完成装配后,使得本实用新型外表面更为光滑美观;所述壳体装配槽23设置于壳体2的外表面;定位槽11设置于上盖1靠近壳体2的一端,并且定位槽11设置于上盖1的内表面。
44.在壳体装配槽23内还设置有至少一处衔接块24,并在上盖1的内表面设置有对应衔接块24的衔接槽14,在衔接槽14靠近衔接块24的一侧设置有衔接开口15,衔接块24通过衔接开口15进入衔接槽14内;在衔接块24的一端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斜面状或曲面状;在衔接块24上还设置有限定槽25;所述衔接槽14包括限定空间17和过度空间18,限定空间17和过度空间18相通,衔接开口15设置于过度空间18,限定空间17设置于过度空间18远离衔接开口15的一侧;所述限定空间17内设置有对应限定槽25的限定块16;所述过度空间18内设置有与接触面对应的过度面,衔接块24进入衔接槽14时,接触面与过度面接触;衔接块24和衔接槽14的设置进一步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稳定性;使得上盖1和壳体2的装配更为牢固;并且衔接块24和衔接槽14的设置以及定位槽11和定位块21的设置,使得上盖1和壳体2在装配环节中需要分别将其对准才可进行装配,能够避免上盖1和壳体2在装配环节中出现装配偏差,也使得上盖1和壳体2在装配环节更为方便快捷。
45.在本实施例中,壳体装配槽23内还设置有两处衔接块24,并在上盖1的内表面设置有两处衔接槽14;各衔接块24之间的距离相等,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更为稳定;所述衔接块24呈直角梯形状,并且直角梯形的斜边面为接触面,各衔接块24的接触面朝向一致;所述定位块21设置于衔接块24之间,接触面设置于衔接块24靠近定位块21的一端,斜角22设置于定位块21靠近衔接块24的一侧。
46.本实用新型的拆卸流程:
47.1.定位块21的斜角22从斜槽12中脱离;限定块16从限定槽25内脱离,衔接块24从限定空间17内朝向过度空间18移动。
48.2.定位块21沿定位槽11活动,衔接块24的接触面逐渐与过度面接触。
49.3.在接触面和过度面的作用下,使衔接块24到达衔接开口15。
50.4.完成上盖1和壳体2的拆卸。
51.实用新型的装配流程:
52.1.定位块21从定位开口13进入定位槽11;衔接块24从衔接开口15进入过度空间18。
53.2.定位块21沿定位槽11活动;衔接块24从过度空间18内朝向限定空间17移动。
54.3.定位块21的斜角22进入斜槽12;衔接块24进入限定空间17,限定块16进入限定槽25内。
55.4.完成上盖1和壳体2的装配。
56.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均属于现有技术,故不作赘述。
5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