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工具自动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19:57: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领域,具体是一种工具自动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2.半自动化机床在板材上加工阶梯孔或者阶梯槽时,需要人工操作,停机后更换刀具,该更换刀具方式较为繁琐,效率较低,同时每次更换刀具,为人为操作,会出现刀具安装不到位的情况,影响到打孔质量;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便于更换刀具的工具自动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工具自动转换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一种工具自动转换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杆和顶板;所述支撑杆下端固接底板,支撑杆上端固接支撑顶板,顶板上中间位置固接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指向底板,并固接于有u形架,u形架的下端对称固接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对设置,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正多边形的转盘,转盘的每个边上安装有不同型号的刀具,刀具的端部固接马达,马达固接于转盘的内部;转盘上安装有不同的刀具,根据打孔所需,驱动伺服电机带动转盘转动,旋转刀具,然后驱动气缸,气缸通过下推u形架带动伺服电机和转盘同时向板材方向移动,该刀具相对应的电机驱动,带动刀具转动,一边下移,一边转动,在板材上切割出相应的孔或者槽来;该转换转装置,选择刀具工具,不需人工拆卸更换,刀具更换效率高,同时避免人工每次更换刀具时,刀具安装不到位现象的发生。
5.优选的,每个所述伺服电机的上方设有固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指向转盘,转盘上的两侧壁板面上均匀开设多个固定孔;在转盘转动更换刀具结束后,驱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嵌入在固定孔内,此时,两个电动推杆将转盘固定住,增强转盘的稳定性,防止刀具转孔时,转盘发生微量转动,影响打孔开槽质量。
6.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导轨;所述u形架的竖直侧壁上开设导向槽,导轨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通过导轨与导向槽之间的配合,使得u形架的上下移动轨迹被进一步限制住,提高u形架的直线度,从而提高打孔开槽质量,以及对刀具的保护。
7.优选的,所述u形架的上端面开设注油孔,注油孔贯穿至导向槽内;通过注油孔,方便往注油孔内注入润滑油,提高导向槽与导轨之间的相对移动顺畅性,减小磨损量,延长使用寿命。
8.优选的,所述u形架的下端设有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导向杆、弹簧和按压板;所述导向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u形架的下端面开设的滑孔内,导向杆的下端固接按压板,按压板通过弹簧连接于u形架的下端面;将板材放置在底板上,u形架下移,按压板将板材按压在底板,同时导向杆缩入滑孔内,对板材进行按压固定,保证板材在加工时的稳定性,提高打孔开槽精度。
9.优选的,所述按压板内水平开设滑槽,滑槽内设有延伸板,延伸板紧密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通过延伸板,扩大按压板的有效按压面积,即,在按压板按压不到的板材,通过延伸板进行按压,灵活度高,适应性强。
10.优选的,所述按压板的两侧滑动连接在导轨上;按压板滑动连接在导轨上,提高按压板的上下移动稳定性。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2.1.刀具相对应的电机驱动,带动刀具转动,一边下移,一边转动,在板材上切割出相应的孔或者槽来;该转换转装置,选择刀具工具,不需人工拆卸更换,刀具更换效率高,同时避免人工每次更换刀具时,刀具安装不到位现象的发生;
13.2.在转盘转动更换刀具结束后,驱动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活塞杆嵌入在固定孔内,此时,两个电动推杆将转盘固定住,增强转盘的稳定性,防止刀具转孔时,转盘发生微量转动,影响打孔开槽质量。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实施例一种工具自动转换装置的立体图;
16.图2为实施例一种工具自动转换装置的主视图;
17.图中:底板1、支撑杆2、顶板3、气缸4、u形架5、伺服电机6、转盘 7、刀具8、电动推杆9、固定孔10、导轨11、导向槽12、注油孔13、导向杆14、弹簧15、按压板16、延伸板17、端盖18。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一:
20.参照图1-2,一种工具自动转换装置,包括底板1、支撑杆2和顶板3;所述支撑杆2下端固接底板1,支撑杆2上端固接支撑顶板3,顶板3上中间位置固接有气缸4,气缸4的活塞杆指向底板1,并固接于有u形架5,u形架5的下端对称固接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相对设置,伺服电机6 的输出端固接有正多边形的转盘7,转盘7的每个边上安装有不同型号的刀具8,刀具8的端部固接马达,马达固接于转盘7的内部;半自动化机床在板材上加工阶梯孔或者阶梯槽时,需要人工操作,停机后更换刀具8,该更换刀具 8方式较为繁琐,效率较低,同时每次更换刀具8,为人为操作,会出现刀具 8安装不到位的情况,影响到打孔质量;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通过设计一种便于更换刀具8的工具自动转换装置;转盘7上安装有不同的刀具8,根据打孔所需,驱动伺服电机6带动转盘7转动,旋转刀具8,然后驱动气缸 4,气缸4通过下推u形架5带动伺服电机6和转盘7同时向板材方向移动,该刀具8相对
应的电机驱动,带动刀具8转动,一边下移,一边转动,在板材上切割出相应的孔或者槽来;该转换转装置,选择刀具8工具,不需人工拆卸更换,刀具8更换效率高,同时避免人工每次更换刀具8时,刀具8安装不到位现象的发生。
21.每个所述伺服电机6的上方设有固接有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的活塞杆指向转盘7,转盘7上的两侧壁板面上均匀开设多个固定孔10;在转盘7转动更换刀具8结束后,驱动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的活塞杆嵌入在固定孔 10内,此时,两个电动推杆9将转盘7固定住,增强转盘7的稳定性,防止刀具8转孔时,转盘7发生微量转动,影响打孔开槽质量。
22.所述支撑杆2设置有导轨11;所述u形架5的竖直侧壁上开设导向槽12,导轨11滑动连接在导向槽12内;通过导轨11与导向槽12之间的配合,使得u形架5的上下移动轨迹被进一步限制住,提高u形架5的直线度,从而提高打孔开槽质量,以及对刀具8的保护。
23.所述u形架5的上端面开设注油孔13,注油孔13贯穿至导向槽12内;通过注油孔13,方便往注油孔13内注入润滑油,提高导向槽12与导轨11之间的相对移动顺畅性,减小磨损量,延长使用寿命。
24.所述u形架5的下端设有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导向杆14、弹簧 15和按压板16;所述导向杆14的一端滑动连接在u形架5的下端面开设的滑孔内,导向杆14的下端固接按压板16,按压板16通过弹簧15连接于u形架5的下端面;将板材放置在底板1上,u形架5下移,按压板16将板材按压在底板1,同时导向杆14缩入滑孔内,对板材进行按压固定,保证板材在加工时的稳定性,提高打孔开槽精度。
25.所述按压板16内水平开设滑槽,滑槽内设有延伸板17,延伸板17紧密滑动连接在滑槽内;通过延伸板17,扩大按压板16的有效按压面积,即,在按压板16按压不到的板材,通过延伸板17进行按压,灵活度高,适应性强。
26.所述按压板16的两侧滑动连接在导轨11上;按压板16滑动连接在导轨 11上,提高按压板16的上下移动稳定性。
27.实施例二:
28.参照图1,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转盘 7的两端设有端盖18,端盖18通过螺栓固接罩覆在转盘7上;螺栓连接,方便对转盘7拆卸打开,便于对转盘7内部马达的维护。
29.工作原理:转盘7上安装有不同的刀具8,根据打孔所需,驱动伺服电机6带动转盘7转动,旋转刀具8,然后驱动气缸4,气缸4通过下推u形架5 带动伺服电机6和转盘7同时向板材方向移动,该刀具8相对应的电机驱动,带动刀具8转动,一边下移,一边转动,在板材上切割出相应的孔或者槽来;该转换转装置,选择刀具8工具,不需人工拆卸更换,刀具8更换效率高,同时避免人工每次更换刀具8时,刀具8安装不到位现象的发生;
30.在转盘7转动更换刀具8结束后,驱动电动推杆9,电动推杆9的活塞杆嵌入在固定孔10内,此时,两个电动推杆9将转盘7固定住,增强转盘7的稳定性,防止刀具8转孔时,转盘7发生微量转动,影响打孔开槽质量;
31.通过导轨11与导向槽12之间的配合,使得u形架5的上下移动轨迹被进一步限制住,提高u形架5的直线度,从而提高打孔开槽质量,以及对刀具8的保护;
32.将板材放置在底板1上,u形架5下移,按压板16将板材按压在底板1,同时导向杆14缩入滑孔内,对板材进行按压固定,保证板材在加工时的稳定性,提高打孔开槽精度。
3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