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网片结构、被动柔性防护网及防护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19:54: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防护网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网片结构、被动柔性防护网及防护网系统。


背景技术:

2.山区铁路受选线制约,隧道洞口常面临危岩落石风险。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高差大、下落过程中动能大、破坏能力强,跌落至轨面上与高速运行的列车相撞,将产生严重的后果。目前被动柔性防护网在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治工程中广泛应用,被动柔性防护网一般由两层网构成,外层网为环形网,内层网为双铰六边形网或菱形网,防护网由间隔设置的钢柱支撑。外层网孔径大、强度高,主要用于拦截能量较高、体积较大的落石;而内层网孔径小、强度较弱,主要用于拦截能量较小、体积较小的落石。传统被动柔性防护网中的内层网在两钢柱间通长延伸。在实际应用中,内层网经常因为落石冲击而损坏,需更换或维护,而常规的内层网更换困难,不易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片结构、被动柔性防护网及防护网系统。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网片结构,该网片结构包括:
5.一种网片结构,用于被动柔性防护网,其包括:
6.多个网片单元,所述多个网片单元依次拼接;
7.多个连接件,相邻的所述网片单元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穿过相邻的两个所述网片单元中的其中一者的网孔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穿过另一者的网孔,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8.可选地,所述连接件构造为弹性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之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扣块,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块与所述卡槽可拆卸配合。
9.可选地,所述连接件构造成c型结构或具有开口的矩型结构。
10.可选地,所述连接件构造为c型弹性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之间具有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分别朝外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延伸段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延伸段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延伸段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紧固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
11.可选地,单个所述网片单元包括网片主体和围护框,所述围护框包围于所述网片主体的边缘,所述围护框与所述网片主体的边缘固定连接。
12.可选地,所述网片主体构造为双铰六边形钢丝网。
13.可选地,沿所述网片单元的高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网片单元之间的连接处间隔设
置有多个所述连接件,且所述连接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件。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被动柔性防护网,其包括外层网和上述的任一项所述的网片结构,所述外层网覆设于所述网片结构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网片单元中的网孔和所述外层网中的网孔,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穿过另一个所述网片单元中的网孔和所述外层网中的网孔。
15.可选地,所述外层网为环形网,所述外层网的网孔为圆形,所述外层网的网孔大于所述网片单元的网孔。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护网系统,其包括多根支撑柱和上述的被动柔性防护网,所述多根支撑柱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网片单元依次连接在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柱之间,多个所述网片单元中紧邻所述支撑柱的网片单元的边缘与所述支撑柱连接。
17.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片结构,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8.由于网片结构由多个网片单元拼接完成,当其中某个网片单元损坏时,拆卸将与该网片单元连接的连接件就能够将该网片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网片单元分离开,然后更换上新的网片单元,通过连接件将网片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网片单元连接。因此,本技术中的网片结构能够实现快速维修,从而更快地恢复对边坡的防护功能。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片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用虚线示出了外层网;
22.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片单元的正视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0-网片结构;10-网片单元;11-网片主体;12-围护框;20-连接件;21-第一连接部;211-卡扣块;2111-导向斜面;22-第二连接部;221-卡槽;23-开口;24-延伸段;201-外层网。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为了便于更换损坏的网片,在本技术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片结构100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用虚线示出了外层网201,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网片结构100,用于被动柔性防护网,该网片结构100包括多个网片单元10和多个连接件20。多个网片单元10依次拼接;相邻的网片
单元10之间通过连接件20可拆卸连接。连接件20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端穿过相邻的两个网片单元10中的其中一者的网孔中,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端穿过另一者的网孔,且与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29.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整片的网片,在本技术中,由于网片结构100由多个网片单元10拼接完成,当其中某个网片单元10损坏时,拆卸将与该网片单元10连接的连接件20就能够将该网片单元10和与其相邻的网片单元10分离开,然后更换上新的网片单元10,通过连接件20将网片单元10和与其相邻的网片单元10连接。因此,本技术中的网片结构100能够实现快速维修,从而更快地恢复对边坡的防护功能。
30.在本技术中对连接件2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连接件20构造为弹性结构。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端之间具有开口23,从而便于通过该开口23穿过网片单元10上的网孔。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扣块211,卡扣块211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的外表面,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槽221。卡扣块211与卡槽221可拆卸配合。
31.在需要连接网片单元10时,使连接件20穿过相邻的网片单元10上的网孔,按压连接件20使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端相互靠近,直到卡扣块211卡入卡槽221中,如此便完成了网片单元10的安装。当需要拆卸下网片单元10时,按压连接件20使卡扣块211从卡槽221中脱离,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端分开,打开开口23,从而解除了网片单元10之间的连接。因此,通过上述的连接件20,仅需按压连接件20就能够完成对网片单元10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提高了网片单元10的维修效率。
32.为了便于卡扣块211插入卡槽221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卡扣块211上设置有两个导向斜面2111,沿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相互靠近的方向,两个导向斜面2111分别设置在卡扣块211的两侧。通过导向斜面2111的引导,引导卡扣块211插入卡槽221中。
33.可选地,连接件20构造成c型结构,或具有开口23的矩型结构。c型结构的连接件20结构自身的弹性更好,也更不容易与网片单元10产生钩挂。
34.可选地,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一体成型。可选地,连接件20采用钢片制作,连接件20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而且可对连接件20进行防锈处理。
35.在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连接件20构造为c型弹性结构。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端之间具有开口23,便于通过该开口23穿过网片单元10上的网孔。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端分别朝外延伸,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端的延伸段24和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端的延伸段24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21的延伸段24和第二连接部22的延伸段24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紧固件穿设于两个延伸段24上的连接孔,从而将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连接。紧固件可为螺栓,穿过两个延伸段24上的连接孔,再通过螺母紧固。
3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端还能够通过钢丝绑扎,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3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网片单元10的正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单个网片单元10包括网片主体11和围护框12,围护框12包围于网片主体11的边缘,围护框12与网片主体11的边缘固定连接,例如围护框12与网片主体11的边缘可通过钢丝绑扎,钢丝穿过网片主体11的边缘的网孔与围护框12连接。
38.在本技术中对网片主体11上网孔的形状不作限制,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5所示,网片主体11构造为双铰六边形钢丝网。相比于菱形网孔,双铰六边形钢丝网增加了网孔之间的钢丝的连接,通过用于形成网孔的钢丝的缠绕,增加网孔的强度,进而能够增加网片单元10的强度,提高网片单元10抵靠落石等冲击的能力。
39.为了增加网片单元10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沿网片单元10的高度方向,相邻的网片单元10之间的连接处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件20,且连接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件20。在依次连接的网片单元10中,除位于首端和尾端的网片单元10外,位于中部的网片单元10的四角均设置有连接件20。
40.通过在相邻的网片单元10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多个连接件20,增加网片单元10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网片单元10受到冲击后分离。而且,连接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件20,能够防止网片单元10受到冲击后翘曲变形,保证网片结构100整体的平整性。
4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被动柔性防护网,该被动柔性防护网包括外层网201和上述的任一项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网片结构100。上述的网片结构100可构造为内层网。外层网201覆设于网片结构100上。换言之,外层网201覆设于依次拼接的多个网片单元10上。第一连接部21的第二端穿过网片单元10中的网孔和外层网201中的网孔,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端穿过另一个网片单元10中的网孔和外层网201中的网孔。因此,连接件20不仅能够实现相邻的网片单元10可拆卸连接,还能够将外层网201和内层网(即网片结构100)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钢丝将内层网和外层网201捆扎,通过连接件20来实现内层网和外层网201的可拆卸连接,操作方便,也便于在内层网和外层网201分离,便于有针对性地维修更换内层网或外层网201。
4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外层网201为环形网,外层网201的网孔为圆形。外层网201的网孔大于上述的网片单元10的网孔。外层网201孔径大、强度高,能够用于拦截能量较高、体积较大的落石;而内层网(即网片结构100)孔径小、强度较弱,能够用于拦截能量较小、体积较小的落石,因此,被动柔性防护网通过将外层网201和内层网叠加使用,增加了对各种大小落石的阻挡能力,提高被动柔性防护网的防护能力。
4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外层网201的网孔还可为方形或菱形孔。
4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护网系统包括多根支撑柱和上述的任一实施方式中被动柔性防护网,多根支撑柱间隔设置。多个网片单元10依次连接在相邻的两根支撑柱之间,多个网片单元10中紧邻支撑柱的网片单元10的边缘与支撑柱连接。可选地,支撑柱可为钢柱。支撑柱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固定孔,紧邻支撑柱的网片单元10与支撑柱之间可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
45.通过设置支撑柱增加被动柔性防护网的支撑,可提高防护网系统整体抵抗冲击的能力,增加防护网系统对高陡边坡的防护性能。
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9.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5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