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体式装配换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15 05:28: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装配换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由于能源来源广泛、行驶安静、无污染排放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随着市场新能源车电池容量的攀升,对新能源汽车电池采用换电模式充电因快捷、延长电池寿命、减少对电网冲击、方便对电池统一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优势,而逐渐受到重视和开发应用,随之出现了许多便于电池换电的换电连接器,在换电时,随着新的动力电池被安装到汽车上,换电连接器实现了动力电池与汽车的电连接。具体地,换电连接器在电池包端的插头插合到在电动汽车的车身端的插座,插合实现电连接。
3.但是,目前新能源用换电连接器均为整体式结构,无论是插头还是插座上的端子均整体设计在一起,这样的布置不利于多芯产品的生产,且在售后维修时,需拆除整个换电连接器,严重时报废整个换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装配换电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换电连接器因整体式结构设计对产品生产及维修带来的不利影响。
5.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分体式装配换电连接器,包括用于设置在电池端的插头以及用于设置在车身端、与所述插头插接配合使用的插座,插头上设有用于信号传输的信号插针和用于电流传输的功率插针,插座上设有用于信号插针插入的信号插孔以及用于功率插针插入的功率插孔,所述信号插针通过插头信号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插头上,所述功率插针通过插头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插头上。
7.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插孔通过插座信号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插座上,所述功率插孔通过插座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插座上。
8.进一步地,所述插头功率模块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插头上的第一插头模块和第二插头模块,所述插座功率模块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插座上的第一插座模块和第二插座模块。
9.进一步地,所述插头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插头模块的第一插头安装孔、用于安装插头信号模块的第二插头安装孔以及用于安装第二插头模块的第三插头安装孔。
10.进一步地,所述插座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插座模块的第一插座安装孔、用于安装插座信号模块的第二插座安装孔以及用于安装第二插座模块的第三插座安装孔。
11.进一步地,第一插头模块和第二插头模块对称设置在插头信号模块的两侧,相应地,第一插座模块和第二插座模块对称设置在插座信号模块两侧。
12.进一步地,功率插针在第一插头模块上和第二插头模块上分别设有两个,相应地,功率插孔在第一插座模块和第二插座模块上分别设有两个。
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插头和插座的壳体上设置用于安装信号插针和信号插孔的信号模块,在插头壳体上设置用于安装功率插针的插头模块,插座壳体上设置用于安装功率插孔的插座模块,实现换电连接器的分体式装配,相对现有将信号插针和功率插针混合在一起安装、呈整体装配的设计,可实现功率与信号独立做线装配,降低后期做线装配难度,有利于多芯产品的生产,同时,对换电连接器进行售后维护时,仅需根据所需更换的信号插针、功率插针、信号插孔或功率插孔所处的模块对应进行拆卸更换即可,无需整体拆卸报废,有利于售后维护,减少售后维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分体式装配换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分体式装配换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分体式装配换电连接器中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分体式装配换电连接器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记:1、插头,101、插头壳体,102、第一插头模块,103、功率插针,104、插头信号模块,105、信号插针,106、第二插头模块,107、第三插头安装孔,108、第二插头安装孔,109、第一插头安装孔,2、插座,201、插座壳体,202、第一插座模块,203、插座信号模块,204、信号插孔,205、第二插座模块,206、功率插孔,207、第三插座安装孔,208、第二插座安装孔,209、第一插座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分体式装配换电连接器,包括插头1和插座2,插头1与插座2插接配合使用,插头1用于设置在动力电池的电池端,插座2用于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端,插头1包括插头壳体101,插头壳体101上设有信号插针105和功率插针103,插座2上设有信号插孔204和功率插孔206,信号插孔204用于信号插针105插入,实现插座2与插头1之间的信号传输,功率插孔206用于功率插针103插入,实现插座2与插头1之间的电流传输,其中,信号插针105通过插头信号模块104可拆卸设置在插头1上,功率插针103通过插头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插头壳体101上,信号插针105设置的数量可与36芯信号通道相适配。
22.在设置插头功率模块时,结合图1至图3,插头功率模块包括两个插头模块,分别为第一插头模块102和第二插头模块106,第一插头模块102和第二插头模块106可分别通过螺钉可拆卸设置在插头信号模块104的两侧,在每个插头模块上设置两个功率插针103,其中一个功率插针作为正极,另一个功率插针作为负极,使用时,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每个插头模块可实现一路电流的传输,设置两个功率模块并联即可使整个换电连接器的电流
传输能力得到对应的提升,因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仅给出了设置两个插头模块的具体示意图,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换电连接器所应用时的功率需求设定不同数量的插头模块。
23.通过设置插头功率模块以及插头信号模块104,将信号插针105设置在插头信号模块104上,将功率插针103设置在插头功率模块上,实现信号插针与功率插针的分体式装配,相对于现有信号插针105和功率插针103混合在一起呈整体装配在插头壳体101上的设计,该结构可实现功率与信号独立做线装配,降低后期做线装配难度,有利于多芯产品的生产,同时,对换电连接器进行售后维护时,仅需根据插头上所需更换插针所处的不同模块进行拆卸更换即可,无需整体拆卸报废,有利于售后维护,减少售后维修的成本。
24.基于上述对插头1分体式装配的设计理念,对于插座2也可设置呈分体式装配,参阅图1至图4所示,插座2包括插座壳体201,将信号插孔204通过插座信号模块203可拆卸设置在插座壳体201上,功率插孔206通过插座功率模块可拆卸设置在插座壳体201上,与插头相对应地,在设置插座功率模块时,插座功率模块包括第一插座模块202和第二插座模块205,第一插座模块202和第二插座模块205可拆卸设置在插座壳体201上,可分别通过螺钉设置在插座信号模块203的两侧,在每个插座模块上设置两个与每个插头模块上功率插针相适配的功率插孔206,通过将功率插孔206设置在插座模块上、将信号插孔204设置在插座信号模块203上,实现插座1结构的分体式装配,相对于现有将信号插孔204和功率插孔206混合在一起呈整体装配在插座壳体201上的设计,该结构进一步方便了功率与信号独立做线的装配,降低后期做线装配难度,有利于多芯产品的生产,同时,对换电连接器进行售后维护时,仅需根据不同插孔所处的模块进行拆卸更换即可,无需整体拆卸报废,有利于售后维护,减少售后维修的成本。
25.本实施例中,在将第一插头模块102、第二插头模块106、插头信号模块104可拆卸设置在插头壳体101上,以及在将第一插座模块202、第二插座模块205以及插座信号模块203可拆卸设置在插座壳体201上时,各模块均可通过螺钉或螺栓组件安装在对应的壳体上,在此,对其可拆卸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26.在具体将各模块与对应壳体安装时,结合图1-图4所示,所述插头1上设有第一插头安装孔109、第二插头安装孔108以及第三插头安装孔107,其中,第一插头安装孔109用于安装第一插头模块102,第二插头安装孔108用于安装插头信号模块104,第三插头安装孔107用于安装第二插头模块106,各安装孔与对应的各模块尺寸和形状均相适配,以图中所示,可在壳体上设有便于将各模块固定于孔内用的安装螺钉和对应的固定孔。
27.同理,结合图1-图4所示,插座壳体201上设有第一插座安装孔209、第二插座安装孔208以及第三插座安装孔207,其中第一插座安装孔209用于安装第一插座模块202,第二插座安装孔208用于安装插座信号模块203,第三插座安装孔207用于安装第二插座模块205,各安装孔与对应的各模块尺寸和形状均相适配,与插头中结构相类似,以图中所示,可在壳体上设有便于将各模块固定于孔内用的安装螺钉和对应的固定孔。
28.结合图1-图4所示,在具体设置各模块时,第一插头模块102和第二插头模块106对称设置在插头信号模块104的两侧,相应地,第一插座模块202和第二插座模块205对称设置在插座信号模块203两侧,以使整个换电连接器的结构更加紧凑。
29.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