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通体储液的主机及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12 02:22: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通体储液的主机及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气溶胶发生装置一种能够将气溶胶发生基材转化为气溶胶,以供用户吸食或使用的装置。
3.现有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一般是将储液腔安装在雾化器的上方,通过雾化器加热雾化储液腔中的气溶胶发生基材,以生成气溶胶,而电源组件则设置在雾化器的下方,以向雾化器的加热提供电能。但这样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在使装置所占的空间更小的同时,会造成储液腔的空间受限,导致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容量小,所能储存的气溶胶发生基材的体积较小,增加了用户的注液频次,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储液量小。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可通体储液的主机,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6.该可通体储液的主机内部设有用于安装雾化器的安装空间,该主机包括:
7.外壳和电源组件,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储液腔和气流腔,所述外壳套接在所述电源组件的外侧,且所述电源组件位于所述气流腔中,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气流腔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外侧壁之间,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发生基材;
8.所述气流腔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雾化器的空间,当所述雾化器安装在所述气流腔中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所述雾化器将所述储液腔和所述气流腔分隔开。
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外侧壁由透明材质制成。
10.进一步的,所述气流腔的侧壁由导光材料制成,主机还包括光源器件,所述光源器件设置在所述气流腔中,所述光源器件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12.该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雾化器和如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可通体储液的主机;所述雾化器安装在所述主机的气流腔中,所述雾化器用于与储存在所述主机储液腔中的气溶胶发生基材接触,所述雾化器的内部设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主机的气流腔连通。
13.进一步的,所述主机还包括电源壳,所述电源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源壳的内部,所述电源壳的顶部设置有吸嘴,所述吸嘴的内部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气流腔连通;所述雾化器连接在所述电源壳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所述雾化器位于所述电源组件的下方,所述雾化腔的出气端设置在所述雾化器的底部。
14.进一步的,还包括吸液件,所述吸液件设置在所述气流腔中,所述吸液件与所述雾化器接触。
15.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包括第一雾化芯和第二雾化芯,所述第一雾化芯和第二雾化芯分别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雾化芯连接在所述第二雾化芯的下方,所述第一雾化芯用于雾化所述储液腔中的气溶胶发生基材,所述第二雾化芯用于雾化所述吸液件中的冷凝液。
16.进一步的,所述气流腔的内侧壁设有冷凝液阻挡结构,所述冷凝液阻挡结构向所述气流腔的内部延伸,所述吸液件设置在所述冷凝液阻挡结构的下方。
17.进一步的,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所述供电组件用于与外部的供电设备连接,以向所述雾化器提供电能。
18.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气调节组件,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进气调节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外侧,所述进气调节组件覆盖所述进气孔设置,所述进气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气体进入到所述雾化腔的进气量。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在主机的外壳内设置气流腔,并将储液腔设置在气流腔的侧壁与外壳的外侧壁上,使电源组件到外壳的内部时,储液腔能够设置在电源组件的外侧,使壳体内可以设置成通体的储液腔,以使装置能够实现通体储液,进而能在装置所占空间较小的同时增大储液腔的体积,使储液腔能够有更大的容量以容纳气溶胶发生基材,减少了用户的注油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可通体储液的主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2所示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俯视图;
25.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26.图5是图4所示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气流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气体的流通方向;
27.图6是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28.图7是图6所示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气流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气体的流通方向;
29.图8是图2所示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爆炸图;
30.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图9所示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俯视图;
32.图11是图10中c-c处的剖视图;
33.图12是图11所示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气流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气
体的流通方向;
34.图13是图10中d-d处的剖视图;
35.图14是图13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15是图13所示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气流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气体的流通方向;
37.图16是图10中e-e处的剖视图;
38.图17是图16所示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气流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气体的流通方向;
39.图18是图9所示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与磁吸充电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
41.100、外壳;101、储液腔;102、气流腔;103、积液槽;104、进气孔;105、注液孔;110、冷凝液阻挡结构;
42.210、电源组件;211、电池;212、电路控制板;213、电极弹针;214、咪头开关;215、咪头套;216、控制板支架;
43.220、光源器件;230、电源壳;240、吸嘴;241、排气通道;250、上盖;260、充电结构;300、雾化器;301、雾化腔;310、第一雾化芯;311、第一雾化腔;320、第二雾化芯;321、第二雾化腔;
44.400、进气调节组件;410、调气硅胶;411、透气孔;420、透气网;430、固定环;
45.500、注液塞;600、吸液件;700、储液件;
46.800、供电组件;810、磁吸件;820、供电电路板;830、导电件;840、按键结构;
47.900、磁吸充电器;1000、气溶胶发生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4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4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50.本技术可通体储液的主机的实施例一
5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通体储液的主机,参阅图1,该主机内部设有用于安装雾化器300的安装空间,主机包括:
52.外壳100和电源组件210,外壳100的内部设有储液腔101和气流腔102,外壳100套接在电源组件210的外侧,且电源组件210位于气流腔102中,储液腔101位于气流腔102的侧壁与外壳100的外侧壁之间,储液腔101用于储存气溶胶发生基材;
53.气流腔102设有用于安装雾化器300的空间,当雾化器300安装在气流腔102中时,电源组件210与雾化器300电连接,雾化器300将储液腔101和气流腔102分隔开。
5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主机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55.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在主机的外壳100内设置气流腔102,并将储液腔101设置在气流腔102的侧壁与外壳100的外侧壁上,使电源组件210到外壳100的内部时,储液腔101能够设置在电源组件210的外侧,使壳体内可以设置成通体的储液腔101,以使装置能够实现通体储液,进而能在装置所占空间较小的同时增大储液腔101的体积,使储液腔101能够有更大的容量以容纳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减少了用户的注油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56.本实施例中,外壳100的外侧壁由透明材质制成。具体的,壳体的外侧壁为储液腔101的外侧壁,将壳体的外侧壁设置为透明材质,有利于用户直接观察储液腔101中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的剩余量。
57.本实施例中,气流腔102的侧壁由透光材料制成,主机还包括光源器件220,光源器件220设置在气流腔102中,光源器件220与电源组件210电连接。具体的,光源器件220为观察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的剩余量提供了亮度。并且,光源器件220发出的光线可以透过导光的气流腔102的侧壁透射到储液腔101中,再通过透明的储液腔101的侧壁向外透射,可以用于照明。
58.本实施例中,储液腔101环绕设置气流腔102的外侧,使储液腔101包围气流腔102,进一步加大了气溶胶发生基材的储存量。
59.本技术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实施例一
6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参阅图2至图8,包括雾化器300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通体储液的主机。雾化器300安装在主机的气流腔102中,雾化器300用于与储存在主机储液腔101中的气溶胶发生基材接触,雾化器300的内部设有雾化腔301,雾化腔301与主机的气流腔102连通。
61.可以理解的,该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62.电源组件210向雾化器300加热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提供电能。电源组件210和雾化器300均设置在气流腔102中,储液腔101位于气流腔102的侧壁与外壳100的外侧壁之间,使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储存在电源组件210和雾化器300的外侧。雾化器300与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接触,以加热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使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雾化并在雾化腔301中形成气溶胶,气溶胶从雾化腔301进入到气流腔102中,再向外排出,供用户吸食。
63.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气溶胶发生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64.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将外壳100内设置气流腔102,并将储液腔101设置在气流腔102的侧壁与外壳100的外侧壁上,使电源组件210和雾化器300安装到外壳100的内部时,储液腔101能够设置在电源组件210和雾化器300的外侧,可以设置成通体的储液腔101,以使装置能够实现通体储液,进而能在装置所占空间较小的同时增大储液腔101的体积,使储液腔101能够有更大的容量以容纳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减少了用户的注油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65.本实施例中,雾化器300设置在电源组件210的下方,且储液腔101在轴向环绕电源组件210和雾化器300设置,使电源组件210和雾化器300的外侧均环绕了储液腔101,大大增加了储液腔101的储液量,减少装液次数,且装置的整体性更强,外壳100呈通体储液腔101
设置。
66.本实施例中,外壳100的顶部连接有吸嘴240,主机还包括电源壳230和上盖250,电源组件210设置在电源壳230内,上盖250连接在电源壳230的顶部,吸嘴240位于上盖250的上方,吸嘴240内部形成有排气通道241,排气通道241与气流腔102连通,上盖250用于将排气通道241与电源壳230的内腔分隔开。本实施例中,吸嘴240与外壳100一体成型。
6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嘴240还可以设置为与外壳100可拆卸连接。吸嘴240可以在外壳100上拆卸下来,以露出电源壳230内的电源组件210,以便电源组件210的更换和维护,吸嘴拆卸后还可以便于电源壳230和电源组件210从外壳100中拆卸下来,以进行整体更换以及对外壳100的内部进行清洗。
68.雾化器300连接在电源壳230远离吸嘴240的一端,雾化器300位于电源组件210的下方,雾化腔301的出气端设置在雾化器300的底部。具体的,雾化器300连接在电源壳230内远离吸嘴240的一端,使气溶胶在气流腔102中的流通路径更长,气溶胶在气流腔102的流通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降温,避免用户吸出的气溶胶温度过高,影响用户的吸食体验。安装在电源组件210下方的雾化器300与电源壳230顶部的吸嘴240之间隔着电源组件210,从而使在雾化器300中雾化形成的气溶胶,从雾化器300流向吸嘴240的路径更长,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大颗粒或未完全雾化的气溶胶充分冷凝形成冷凝液,冷凝液在重力作用下会回落到雾化器300的位置,避免大颗粒气溶胶从吸嘴240排出,使用户吸出的气溶胶更加细腻。
69.本实施例中,雾化器300安装在壳体内后,将储液腔101与气流腔102分隔开。
70.本实施例中,电源壳230设有安装结构(图中未示出),安装结构位于电源组件210的下方,安装结构用于与所述雾化器300可拆卸连接。
71.本实施例中,安装结构为卡扣结构,卡扣结构与雾化器300卡合连接,以将雾化器300安装在电源组件210的下方。
72.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结构还可以是磁吸结构,磁吸结构通过磁吸作用将雾化器300吸附在电源组件210的下方。
73.本实施例中,壳体在雾化器300的下方形成有积液槽103,积液槽103与气流腔102连通。积液槽103用于储存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在雾化过程中的冷凝液。
74.本实施例中,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进气调节组件400,外壳100的底部设有进气孔104,进气孔104与雾化腔301连通,进气调节组件400可拆卸地连接在外壳100的底部外侧,进气调节组件400覆盖进气孔104设置,进气调节组件400用于调节气体进入到雾化腔301的进气量。
75.具体的,进气调节组件400包括调气硅胶410、透气网420以及固定环430,固定环430将透气网420固定在调气硅胶410的下方,并腔透气网420和调气硅胶410安装到外壳100的底部,透气网420和调气硅胶410固定连接,调气硅胶410与外壳100转动连接。调气硅胶410上设有多个孔径不同的透气孔411,通过转动透气网420能够控制调气硅胶410转动,以使不同孔径的透气孔411对准进气孔104,从而实现装置进气量大小的控制。
76.其中,多个透气孔411呈圆周分布,当孔径较小的透气孔411转动到与进气孔104对准的位置上时,进气量较小;当孔径较大的透气孔411转动到与进气孔104对准的位置上时,进气量较大。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透气孔411之间形成密闭区域,当转动调气硅胶410至密闭区域对准进气孔104时,进气孔104被堵住,此时,进气孔104处于关闭状态,气流无法进入
到气流腔102中形成装置内的气体流动,使雾化腔301中的气溶胶无法被吸出,能够有效避免儿童误食气溶胶。
77.具体的,进气孔104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使用户从侧面手握着装置时,不容易堵住进气孔104。透气网420由硬质材料制成,透气网420设置在调气硅胶410的下方,且透气网420和调气硅胶410之间形成有间隔区域,使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底部即使有外物接触,也不会完全遮挡住调气硅胶410的透气孔411,使气溶胶发生装置依然能够保持气流通畅。
78.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调节组件还包括防水透气层(图中未示出),防水透气层位于透气网420和调气硅胶410之间。本实施例中,防水透气层可以采用防水透气膜或纤维材料制成,能够防止外壳100的底部进水,同时保证气流腔102内能够实现气体流通。
79.本实施例中,外壳100的底部还设有注液孔105,注液孔105与储液腔101连通,外壳100在注液孔105处连接有注液塞500,进气调节组件400覆盖注液塞500设置。具体的,注液塞500与外壳100为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往储液腔101中注液时,可以拔出注液塞500,以打开储液腔101进行注液。其中,调气硅胶410和透气网420覆盖在注液塞500的下方,使调气硅胶410和透气网420对注液塞500起遮盖的作用,避免儿童误接触导致注液塞500被拔出,导致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的泄露。
80.本技术可通体储液的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实施例二
81.参阅图9至图18,本实施例中,雾化器300与电源壳230可拆卸连接,电源壳230与外壳100可拆卸连接,电源壳230的顶部与吸嘴240可拆卸连接,吸嘴240的内部设有排气通道241,排气通道241与气流腔102连通。具体的,吸嘴240位于电源壳230的顶部,吸嘴240内部排气通道241与气流腔102连通。用户在吸食气溶胶时,空气从进气孔104进入雾化腔301中,混合了雾化腔301中的气溶胶后,在吸力作用下进入到气流腔102中,再经过气流腔102进入到排气通道241,最后通过排气通道241向外排出。
82.具体的,吸嘴240与电源壳230的顶部可拆卸连接,当吸嘴240安装在电源壳230的顶部时,吸嘴240覆盖在电源组件210的上方,且排气通道241与电源组件210为分隔设置,以使气溶胶直接经过排气通道241向外排出,避免气溶胶进入到电源组件210中。
83.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210还包括上盖250,上盖250可拆卸地安装在电源组件210和吸嘴240之间。当需要更换或维护电源组件210时,可以将吸嘴240从电源壳230上拆卸下来,并将上盖250拆卸下来,以露出电源组件210,以对电源组件210进行进行进一步的更换或维护。
84.本实施例中,上盖250与电源壳230的连接处可以设置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填充上盖250与电源壳230之间的连接缝隙,避免冷凝液进入到电源壳230内的电源组件210中。
85.电源壳230与外壳100可拆卸连接,可以将电源组件210与吸嘴240作为一个整体从壳体中拆卸出来,以便清理气流腔102。
86.本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吸液件600,吸液件600设置在气流腔102中,吸液件600与雾化器300接触。具体的,雾化后的气溶胶从雾化腔301流入气流腔102中,并沿电源壳230和气流腔102的侧壁之间的流通区域向上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气流腔102的侧壁直接与储液腔101内的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接触,气流腔102的侧壁温度较低,使颗粒较大或未完全雾化的气溶胶接触到气流腔102的侧壁后会形成冷凝液,冷凝液沿气流腔102的侧壁滑落进入吸液件600,吸液件600用于吸取冷凝液,并将冷凝液通过雾化器300进行再
次雾化。
87.本实施例中,雾化器300包括第一雾化芯310和第二雾化芯320,第一雾化芯310和第二雾化芯320分别与电源组件210电连接,第一雾化芯310连接在第二雾化芯320的下方,第一雾化芯310用于雾化储液腔101中的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第二雾化芯320用于雾化吸液件600中的冷凝液。
88.具体的,电源组件210包括电池211和电路控制板212。电池211与电路控制板212电连接,第一雾化芯310和第二雾化芯320分别与电路控制板212连接。其中,第一雾化芯310和第二雾化芯320均由电路控制板212根据需要控制是否发热,并由电路控制板212分别控制第一雾化芯310和第二雾化芯320的发热功率。本实施例中,第一雾化芯310的发热功率高于第二雾化芯320的发热功率。
89.具体的,上盖250可拆卸地安装在电池211和吸嘴240之间。
90.本实施例中,雾化腔301至少由第一雾化腔311和第二雾化腔321组成,第一雾化腔311位于第一雾化芯310内,第二雾化腔321位于第二雾化芯320内。第一雾化腔311和第二雾化腔321连通,且第一雾化腔311和第二雾化腔321均与气流腔102连通。第一雾化芯310包括第一雾化支架和第一发热体,第一雾化腔311位于第一雾化支架内,第二发热体安装在第一雾化支架内,第一雾化支架设有第一导液孔,第一导液孔与储液件700对应设置,第一发热体与第一导液孔对应设置。第二雾化芯320包括第二雾化支架和第二发热体,第二雾化腔321位于第二雾化支架内,第二发热体安装在第二雾化支架内,第二雾化支架设有第二导液孔,第二导液孔与吸液件600对应设置,第二发热体与第二导液孔对应设置。第一发热体与第二发热体均与电路控制板212电连接。
91.壳体在第一雾化腔311的下方形成有积液槽103,积液槽103与气流腔102连通,积液槽103能够储存第一雾化芯310和第二雾化芯320在雾化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液,避免这些冷凝液被吸出装置外。在第二雾化腔321所形成的气溶胶先经过第一雾化腔311,通过第一雾化芯310对第二雾化芯320内的气溶胶进行二次雾化,且第二雾化腔321内的气溶胶与第一雾化腔311内的气溶胶混合后,再流经积液槽103,在吸力作用下被向上吸入到气流腔102中,并沿气流腔102继续向上流动到排气通道241,最后向外排出。其中,积液槽103位于壳体的底部,而吸嘴240位于壳体的顶部,积液槽103与吸嘴240的排气通道241之间的路径较长,使积液槽103中的液体不容易被吸出。
92.具体的,储液腔101的出液口处设置有储液件700,储液件700与雾化器300接触。储液件700由棉质材料制成。储液件700能够对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流出储液腔101起缓冲的作用,还能避免储液腔101内气溶胶发生基材1000的量过低时,第二发热体出现干烧的情况。
93.进一步,电源组件210还包括电极弹针213,电极弹针213与电路控制板212电连接,电极弹针213与雾化器300电连接。具体的,雾化器300通过电极弹针213与电路控制板212电连接。
94.电源组件210还包括咪头开关214,咪头开关214与电路控制板212电连接。本实施例中,咪开关的外侧套设有咪头套215,咪头套215用于固定咪头开关214。
95.电源组件210还包括控制板支架216,控制板支架216设置在电源壳230内,控制板支架216与电路控制板212连接,用于固定电路控制板212的位置。
96.电源组件210还包括充电结构260,充电结构260与电路控制板212电连接,充电结构260设置在电源壳230内。充电结构260可以为type-c或者type-a接口从,充电结构260用于与外部的供电设备连接,以向电池211充电。由于电源组件210与外壳100为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电池211进行充电时,可以将电源组件210从外壳100中拆卸出来,以露出充电结构260,将充电结构260与外部的供电设备连接,以实现对电池211的充电。
97.本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包括供电组件800,供电组件800设置在外壳100的底部,供电组件800与雾化器300电连接,供电组件800用于与外部的供电设备连接,以向雾化器300提供电能。在外壳100的底部设置供电组件800,当电源组件210没电时,可以直接通过供电组件800与外部的供电设备连接,使外部供电设备直接向雾化器300供电,使装置能够正常使用,而不需要先对电源组件210进行充电再使用,即使在电源组件210没电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通过外部供电设备进行供电,不影响装置的使用,还能减少对电池211的损耗,避免一边对电池211进行充电一边使用雾化器300所产生的异常。供电组件800设置在壳体的底部,使供电组件800靠近雾化器300设置,使供电组件800与雾化器300之间的布线短,电阻小,响应速度快。
98.具体的,供电组件800包括磁吸件810、供电电路板820和导电件830,磁吸件810设置在供电电路板820的下方,导电件830与供电电路板820电连接,供电电路板820与雾化器300电连接。
99.本实施例中,磁吸件810可以为磁铁或其他与外部供电设备产生磁吸作用的部件。磁吸件810用于吸附外部的供电设备,使外部的供电设备与导电件830接触,从而实现供电设备通过导电件830与雾化芯电连接。
100.本实施例中,供电电路板820还与电源组件210电连接,供电电路板820控制外部的供电设备向雾化芯供电和/或向电池211充电。
101.具体的,供电组件800还包括按键结构840,按键结构840设置在供电电路板820的下方,按键结构840与供电电路板820接触。用户可以通过按键结构840来控制供电电路板820向雾化芯供电和/或向电池211充电的模式切换。
10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外部的供电设备可以是磁吸充电器900,也可以其他能够向雾化器300和电池211提供电能的设备。
103.本实施例中,气流腔102的内侧壁设有冷凝液阻挡结构110,冷凝液阻挡结构110向气流腔102的内部延伸,冷凝液阻挡结构110的下方设置有吸液件600,吸液件600与雾化器300接触。具体的,电源壳230的侧壁与气流腔102的内侧壁的间隔区域形成气流通道,冷凝液阻挡结构110设置在气流通道中,由于气流腔102的侧壁为储液腔101的侧壁,冷凝液阻挡结构110的温度较低,当气溶胶流经气流通道时,未完全雾化或颗粒较大的气溶胶与冷凝液阻挡结构110接触从而形成冷凝液,冷凝液滑落到吸液件600上,由吸液件600对冷凝液进行储存。
104.本实施例中,吸液件600设置在冷凝液阻挡结构110与电源壳230侧壁之间的气流区域下方,且吸液件600的一部分正对在冷凝液阻挡结构110一部分的下方,吸液件600与气流腔102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隔区域,使气溶胶能够从吸液件600与气流腔102的侧壁之间流过,同时确保从冷凝液阻挡结构110中滑落的冷凝液能够滴入到吸液件600中,以防冷凝液流入到第一雾化芯310中,引起炸液或其他不良反应,也能使冷凝液未完全冷却前通过第二
雾化芯320用较低的发热功率具可以实现冷凝液的再次雾化,优化雾化效果和稳定性。
105.冷凝液阻挡结构110一方面能够起到对气溶胶降温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阻挡并冷凝气溶胶中的大颗粒或未完全雾化的部分,使排出的气溶胶更加细腻。吸液件600能够及时吸收所形成冷凝液,避免在装置翻转时发生冷凝液泄漏。吸液件600与雾化器300接触,使雾化器300能够对吸液件600中的冷凝液进行二次雾化,以减少装置内冷凝液的积累。
106.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5和图16,冷凝液阻挡结构110沿气流腔102的侧壁呈螺旋状倾斜设置,吸液件600位于冷凝液阻挡结构110的末端,使冷凝液阻挡结构110能够对气流腔102侧壁上所形成的冷凝液起导流的作用,引导冷凝液进入到吸液件600中。
107.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