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卵形鲳鲹养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17:37: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卵形鲳鲹成活率的养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卵形鲳鲹属鲈形目、鲹科、鲳鲹属,又名金鲳、黄腊鲳等,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东南亚市场的青睐。卵形鲳鲹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成活率高等特点,一般当年养殖,当年即可达到上市商品规格,经济效益显著,因而深受养殖业者的欢迎。随着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的发展,卵形鲳鲹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广泛养殖的一种经济鱼类。卵形鲳鲹的养殖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等。近年来,国内市场对卵形鲳鲹的需求不断上升,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在美国、日本、韩国、欧盟水产品消费大国更是供不应求,是水产品出口的亮点品种。面对国内、国际市场对鲳鲹的需求,发展鲳鲹养殖前景广阔。然而,随着卵形鲳鲹养殖产量的快速增加,养殖密度的加大,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卵形鲳鲹的病害频繁暴发,严重困扰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的卵形鲳鲹频频暴发“白点病”,波及面越来越广,已成为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海水鱼养殖的主要疫病,对我国海水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刺激隐核虫病也叫“海水白点病”,是海水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生于热带、亚热带海水养殖区,在澳洲、新西兰、美国南部、科威特、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的台湾及大陆南部沿海等地区,都不时有刺激隐核虫病爆发的报道。其病原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brown 1951)是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的鳃和皮肤表皮层中的一种纤毛虫。该病的临床症状是:体表及鳃上出现白点、粘液增多、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病鱼表现出易惊、快速游动、逆水流游动等行为特征。lom and dykova(1992)详细描述了关于刺激隐核虫的一些鉴别性特点,确诊刺激隐核虫病的方法是:鱼体的鳃、皮肤或鳍条中有连续旋动的椭圆形纤毛虫,并且肉眼可观察到白点。
4.目前,关于海水白点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四类,第一是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热处理、紫外线和臭氧处理等,这些方法虽然在防治海水白点病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但作用十分有限。第二是生态方法,关于刺激隐核虫的生态防治前人也做了很多的探索,如干燥处理、淡水浸泡鱼体和轮换养殖等。第三是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措施中关于浸泡药物的研究很多,如次氯酸钠、氯化苯甲烃铵、硫酸铜、福尔马林、高猛酸钾、磺胺噻唑等,但以上的化学治疗措施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药物对鱼体有副作用,有的疗效不太确切。第四是免疫学方法,1942年,duff首次用灭活过的杀鲑气单胞菌来饲喂硬头鳟,使宿主鱼获得了较强的免疫保护能力,奠定了鱼类疫苗研究和应用的里程碑;罗晓春等(2007)发现,无论是腹腔注射还是体表感染刺激隐核虫幼虫,都能引起斜带石斑鱼对该寄生虫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并且在免疫鱼的血清和皮肤培养上清液中都检测到了抗体;但是目前关于海水白点病的疫苗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市场上尚未出现稳定可靠的疫苗。因而在卵形鲳鲹的养殖过程中,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抵御刺激隐核虫病的养殖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解决在卵形鲳鲹养殖过程中防治刺激隐核虫病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卵形鲳鲹养殖处理系统,可依次流程化对卵形鲳鲹进行处理,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安全有效,对卵形鲳鲹的副作用小,对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效果好。不仅适用于感染刺激隐核虫或疑似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卵形鲳鲹,也适用于未患病的卵形鲳鲹,以提高其抗病力。
6.本发明首次创建了可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的卵形鲳鲹养殖处理系统,筛选优化了多种有效的物理和化学处理手段,针对刺激隐核虫侵染卵形鲳鲹起到了有效的抵御效果,该养殖处理系统无论在试验研究阶段,还是在生产实践阶段,均获得了良效。
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卵形鲳鲹养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排布的醋酸处理池、饥饿处理区、紫外光处理区、黑暗处理区、磁化处理区、充氧处理区、超声波处理区、橙绿光处理区、营养强化池,所述醋酸处理池位于养殖处理系统的最前端,营养强化池位于养殖处理系统的最末端,所述饥饿处理区、紫外光处理区、黑暗处理区、磁化处理区、充氧处理区、超声波处理区、橙绿光处理区均为封闭式的养殖室,以上养殖室可相互连通,均通过闸门相互隔开,每个养殖室内均设置一个驱赶网、驱动电机、控制开关,控制开关可开启驱动电机,进而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下一个养殖室。所述醋酸处理池、饥饿处理区、紫外光处理区、黑暗处理区、磁化处理区、充氧处理区、超声波处理区、橙绿光处理区、营养强化池的面积均为10m2左右,水深均为1m左右,其中,醋酸处理池内为质量浓度为80~100ml/m3的醋酸水溶液,醋酸处理池内设置有阳性电极板和阴性电极板,对阳性电极板和阴性电极板通的电压为2-2.5v,电流为15-18ma,紫外光处理区内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产生的波长320~350nm,黑暗处理区完全不透光,磁化处理区内设置有磁化开关,打开磁化开关后,磁化处理区会通入变化的电磁场,电磁场通入的时间为1.5h,电磁场强度由弱变强再变弱,分别为230-250mt、730-750mt、430-450mt各30min,通入1.5h后磁化开关会自动关闭电磁场。充氧处理区内设置有充氧泵,充氧处理区内的溶氧量达10mg/l以上。超声波处理区内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产生的超声波功率为1000w、频率为20-22khz。橙绿光处理区设置有橙光灯、绿光灯、以及开关,打开开关后,橙光灯先亮10min后关闭,绿光灯再亮10min后关闭,橙光灯产生的波长为600~610nm,光照强度为1800~2000lx,绿光灯产生的波长为550~560nm,光照强度为1000~1500lx。
8.所述卵形鲳鲹养殖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如下:将卵形鲳鲹放入醋酸处理池,利用质量浓度为80~100ml/m3的醋酸水溶液浸泡15min后,对阴性电极板和阳性电极板通以微弱的电流,电压为2-2.5v,电流为15-18ma,通电时间为20min,然后将卵形鲳鲹转入饥饿处理区,饥饿处理5-6小时后,先后打开饥饿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紫外光处理区;经320~350nm的紫外光处理10min后,先后打开紫外光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黑暗处理区;黑暗处理3小时后(即让鱼静置于黑暗处理区),先后打开黑暗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磁化处理区;打开磁化开关,先后通入230-250mt、730-750mt、430-450mt的电磁场各30min,接着先后打开磁化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充氧处理区;充氧处理区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水平,溶氧量达10mg/l以上,卵形鲳鲹在充氧处理区停留30 min后,先后打开充氧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
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超声波处理区;经功率为1000w、频率为20-22khz的超声波处理5min后,先后打开超声波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橙绿光处理区;打开橙绿光处理区内的开关,橙光灯和绿光灯各亮10min后,先后打开橙绿光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营养强化池;卵形鲳鲹在营养强化池暂养三天,每天投喂5次:7:00,投喂轮虫和卤虫的混合液,投喂密度为18-20个/ml;10:00,投喂粗蛋白含量大于40%的海水鱼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8-20%;13:00,投喂鱼肉糜和虾肉,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16:00,投喂水蚤和小球藻的混合液,投喂密度为80-100个/ml;19:00,投喂粒径2毫米、粗蛋白含量小于30%的的膨化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13%;营养强化三天后,卵形鲳鲹即可运出养殖处理系统进行正常养殖。
9.所述卵形鲳鲹养殖处理系统不仅可用于感染刺激隐核虫或疑似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卵形鲳鲹,也可用于未患病的卵形鲳鲹,来预防刺激隐核虫的侵染。
10.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首次采用了卵形鲳鲹养殖处理系统来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筛选优化了多种处理手段对卵形鲳鲹进行流程化处理,不仅操作易行,而且对卵形鲳鲹无不良影响,可有效提高卵形鲳鲹的免疫力和对刺激隐核虫的抗病性。
11.醋酸水溶液呈弱酸性,不仅能够对鱼体起到消毒作用,也可增强卵形鲳鲹的活力,刺激卵形鲳鲹摆脱鳃部和皮肤上的刺激隐核虫,同时借助电极板向水体中通入微弱的电流,使得醋酸溶液中的电子发生流动,进一步刺激卵形鲳鲹摆脱刺激隐核虫,提高卵形鲳鲹的抗病力。
12.饥饿处理可降低后续的处理程序对卵形鲳鲹的应激反应,最后的营养强化可有效补充卵形鲳鲹在处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通过有针对性地每天在五个不同的时间段投喂不同的饵料,有效补充营养,提高卵形鲳鲹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13.紫外光处理、黑暗处理、磁化处理、氧气过饱和处理、超声波处理和橙绿光处理,均可增强卵形鲳鲹的活力和免疫力,将以上处理技术组合在一起,并通过优化各个处理参数,不仅有助于提高卵形鲳鲹的活力和抗病力,也可对刺激隐核虫产生刺激作用,刺激刺激隐核虫脱离鱼体,利于卵形鲳鲹摆脱刺激隐核虫的侵染。
14.超声波和电磁场具有医学生物效应,一定频率的超声波和一定强度的电磁场辐射能增强鱼虾体内酶的活性,提高鱼虾受精卵的孵化和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等,合适的轻度超声波和轻度电磁场辐射后可以提高鱼虾的生长速度、增强鱼虾的免疫功能,而高强度的超声波和电磁场辐射则会破碎生物的细胞,降低酶活性等。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和不同强度的电磁场辐射会对鱼虾幼苗消化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低频超声波和低强电磁场辐射会改变鱼虾体内某些消化酶的构象来改变其催化活性,从而改变了酶分子与底物的结合程度,来影响鱼虾幼苗的消化。本发明的超声波处理区和磁化处理区优化筛选了适用于卵形鲳鲹的超声波频率和电磁场强度,不仅可提高卵形鲳鲹的的生长速度、增强卵形鲳鲹的免疫功能,更可刺激刺激隐核虫脱离卵形鲳鲹鱼体。
15.橙光和绿光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鱼体内的酶活性,可影响鱼体的生长发育,合适波长和光强的橙绿光能够提高卵形鲳鲹的生长速度、提高鱼体抗病力,同时橙光和绿光也可对刺激隐核虫产生不良刺激,使得刺激隐核虫无规律乱动,从寄主体表脱落。本发明的橙绿光处理区优化筛选了适用于卵形鲳鲹的橙光波长光强和绿光波长光强,不仅有助于卵形鲳鲹抗病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刺激隐核虫从卵形鲳鲹鱼体上脱离。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醋酸处理池中醋酸浓度和电极板通电时间的优化设置五组醋酸浓度:40ml/m3、60ml/m3、80ml/m3、100ml/m3、120ml/m3,分别浸泡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卵形鲳鲹15min,浸泡前后分别对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进行计数,并观测卵形鲳鲹的应激反应。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40ml/m3、60ml/m3、80ml/m3、100ml/m3、120ml/m3的醋酸溶液浸泡后,分别使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减少了11%、19%、35%、36%、38%。卵形鲳鲹对40ml/m3、60ml/m3、80ml/m3、100ml/m3的浓度无应激反应,对120ml/m3的浓度出现了应激反应。因而选取醋酸处理池中的醋酸浓度为80-100ml/m3。
16.在质量浓度为80~100ml/m3的醋酸水溶液中插入电极板,通以微弱的电流,电压为2-2.5v,电流为15-18ma,设置六个试验组,一个空白对照组,六个试验组通电时间为分别为5 min、10 min、15 min、20min、25min、30min,空白对照组不通电,七个组里分别放入刺激隐核虫感染量相当的卵形鲳鲹,处理前后分别对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进行计数,并观测卵形鲳鲹的应激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通电5 min、10 min、15 min、20min、25min、30min分别使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减少了8%、15%、21%、35%、36%、37%。空白对照组的刺激隐核虫数量没变化。通电5 min、10 min、15 min、20min卵形鲳鲹无应激反应,通电25min、30min卵形鲳鲹出现了应激反应。因而选取通电时间为20 min。
17.实施例二、紫外光处理时间的优化利用波长320~350nm的紫外光对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卵形鲳鲹分别处理0min、5min、10min、15min、20min,处理前后分别对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进行计数,并观测卵形鲳鲹的应激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处理0min、5min、10min、15min、20min分别使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减少了0%、8%、26%、27%、28%。处理0min、5min、10min卵形鲳鲹无应激反应,通电15min、20min卵形鲳鲹出现了应激反应。因而选取紫外光处理10min。
18.实施例三、磁化处理区电磁场强度的优化设置四个试验组,第一组电磁场强度为230-250mt,第二组电磁场强度为730-750mt,第三组电磁场强度为430-450mt,第四组电磁场为由弱变强再变弱的变化电磁场,空白对照组不通入电磁场。分别处理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卵形鲳鲹1.5h,第四组为通入230-250mt、730-750mt、430-450mt的电磁场各30min,处理前后分别对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进行计数。试验结果表明,第四组电磁场处理对刺激隐核虫的影响最大,使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减少了41%。空白对照组的刺激隐核虫数量没变化。四个试验组卵形鲳鲹均未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
19.实施例四、超声波处理区超声波频率的优化分别利用频率为20-22khz、30-32khz、40-42khz、50-52khz、60-62khz的超声波对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卵形鲳鲹处理5min,处理前后分别对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进行计数,并观测卵形鲳鲹的应激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频率为20-22khz的超声波处理对刺激隐核虫的影响最大,使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减少了36%。五组试验中卵形鲳鲹均未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
20.实施例五、橙绿光处理区处理时间的优化设置五个试验组,第一组为橙光灯照射10 min,第二组为橙光灯照射20 min,第三组为绿光灯照射10 min,第四组为绿光灯照射20 min,第五组为橙光灯和绿光灯先后各照射10 min,空白对照组不照射,橙光灯波长为600 610nm,光照强度为1800~2000lx,绿光灯
波长为550 560nm,光照强度为1000~1500lx。处理前后分别对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进行计数,并观测卵形鲳鲹的应激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第五组处理对刺激隐核虫的影响最大,使卵形鲳鲹鳃部的刺激隐核虫减少了37%。空白对照组的刺激隐核虫数量没变化。五个试验组卵形鲳鲹均未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
21.实施例六、营养强化方式的优化对照组按照常规喂养方式,即每天3次,采用常规饵料。试验组两个,第一组每天投喂5次,投喂常规饵料;第二组每天投喂5次:7:00,投喂轮虫和卤虫的混合液,投喂密度为18-20个/ml;10:00,投喂粗蛋白含量大于40%的海水鱼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8-20%;13:00,投喂鱼肉糜和虾肉,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16:00,投喂水蚤和小球藻的混合液,投喂密度为80-100个/ml;19:00,投喂粒径2毫米、粗蛋白含量小于30%的的膨化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13%。投喂时间为3天,投喂对象为感染刺激隐核虫后并依次经过醋酸处理、饥饿处理、紫外光处理、黑暗处理、磁化处理、充氧处理、超声波处理、橙绿光处理的卵形鲳鲹。投喂前后测量卵形鲳鲹体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第二组投喂方式对鱼体重的影响最大,使得鱼体重增加了7%。对照组增加了1.5%,第一组增加了2.5%。并且,第二组投喂的卵形鲳鲹活力明显优于另外两组。
22.实施例七、卵形鲳鲹养殖处理系统的应用将感染刺激隐核虫的卵形鲳鲹放入醋酸处理池,利用质量浓度为80~100ml/m3的醋酸水溶液浸泡15min后,对阴性电极板和阳性电极板通以微弱的电流,电压为2-2.5v,电流为15-18ma,通电时间为20min,然后将卵形鲳鲹转入饥饿处理区,饥饿处理5-6小时后,先后打开饥饿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紫外光处理区;经320~350nm的紫外光处理10min后,先后打开紫外光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黑暗处理区;黑暗处理3小时后(即让鱼静置于黑暗处理区),先后打开黑暗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磁化处理区;打开磁化开关,先后通入230-250mt、730-750mt、430-450mt的电磁场各30min,接着先后打开磁化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充氧处理区;充氧处理区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水平,溶氧量达10mg/l以上,卵形鲳鲹在充氧处理区停留30 min后,先后打开充氧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超声波处理区;经功率为1000w、频率为20-22khz的超声波处理5min后,先后打开超声波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橙绿光处理区;打开橙绿光处理区内的开关,橙光灯和绿光灯先后各亮10min后,先后打开橙绿光处理区的闸门和控制开关,驱动电机带动驱赶网将卵形鲳鲹赶往营养强化池;卵形鲳鲹在营养强化池暂养三天,每天投喂5次:7:00,投喂轮虫和卤虫的混合液,投喂密度为18-20个/ml;10:00,投喂粗蛋白含量大于40%的海水鱼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8-20%;13:00,投喂鱼肉糜和虾肉,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16:00,投喂水蚤和小球藻的混合液,投喂密度为80-100个/ml;19:00,投喂粒径2毫米、粗蛋白含量小于30%的的膨化饲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13%;营养强化三天后,将卵形鲳鲹运出养殖处理系统,并对卵形鲳鲹体表和鳃部的刺激隐核虫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未检测到刺激隐核虫残留,即刺激隐核虫完全脱落,本发明的卵形鲳鲹养殖处理系统可彻底防治卵形鲳鲹的刺激隐核虫病,此时的卵形鲳鲹可进行正常养殖。
23.对比例1-9:对比例1-9与实施例七相比,减少了一个处理区(醋酸处理池、饥饿处理区、紫外光处理区、黑暗处理区、磁化处理区、充氧处理区、超声波处理区、橙绿光处理区、营养强化池),其它组成和处理方法与实施例七相同。最终对处理后的卵形鲳鲹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对比例1-9均检测到少量的刺激隐核虫残留,即刺激隐核虫未完全脱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