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企业管理流程的价值链智能分析方法与流程

2022-06-11 11:32: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企业管理流程的价值链智能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企业单位的不断发展,组织结构越来越庞大,办公流程也越来越繁琐。企业业务流程的价值链分析是企业管理体系和流程优化的一种方法,但绘画价值链图的过程工作量比较大,而且涉及到的后续分析表格需要花较大的工作量去填写。由于目前根本没有价值链的制作软件,传统做法是人工绘制,然后人工计算工作时间、周期整个过程耗时、复杂,计算时间长度也要靠人工去测算和累加,不具备易于操作的普遍性。而且,通过人工操作,由于工作量巨大,过程复杂,也往往容易出现错误问题,对于检查核验也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企业管理流程的价值链智能分析方法。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企业管理流程的价值链智能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制定标准符号,具体为设定各部门、各活动的标准符号;
7.步骤二,对企业的经营业务绘制价值链图,该价值链图包括若干个活动,相邻的两个活动通过线段连接,线段的端点下为对应的活动节点;
8.步骤三,录入每个活动的价值链活动属性表;
9.步骤四,根据价值链图和价值链活动属性表,对每个活动进行路径分析和计算,得到每个活动的最优完成路径;
10.步骤五,按照获取的每个活动的最优完成路径,为用户优化企业的流程提供可视化和实时计算的参考依据。
11.所述步骤一中,对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活动分别采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并且,对于各部门、各活动的符号标记是唯一的。
12.所述制定标准符号时,会向用户呈现符号列表,供用户查找设定,每一个使用过的符号都会进行存储。
13.所述步骤二中,所述价值链图绘制至少一条,若企业的业务种类数量超过设定值,则价值链图包括主价值链图和子价值链图,子价值链图在某个活动节点延伸绘制;
14.在价值链图中,包括完成各和活动的预设总时长和预设总周期长度,预设总时长为所有活动完成的时间的和;预设总周期长度是价值链图的起始点直线延伸到终点之间的各个活动的时间的和,即该价值链图的总宽度。
15.所述价值链图中,每个活动节点都设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子价值链图中的编码以
对应的活动节点的编码作为前缀进行标记。
16.所述价值链活动属性表至少包括动作序号、动作名称、输出内容、责任部门这四个项目栏,动作序号即为活动节点的编码,动作名称即为每个活动的名称。
17.所述价值链活动属性表中对每个活动的预设完成时间进行标记,同时对完成对应活动的实际时间进行预留栏目方便记录,通过实际完成时间与预设时间进行比较,供用户查看比较。
18.所述步骤四中,对路径进行计算时,采用三点估算法计算:
[0019][0020]
其中,t为活动时间的理论估计值;a为操作者设定的理想目标最短时间;b为预设总周期长度;m为预设总时长。
[0021]
所述步骤四中,对路径进行计算时,采用倒推法,设定风险系数,该风险系数在1.1~1.33范围内,用户完成时间,然后将该完成时间除以风险系数,得到的结果即为理想周期时间,若结果存在小数点,即不足一天的时间,则当作一天时间计算。
[0022]
所述价值链图在绘制时,从价值链图的起始活动节点开始到终点活动节点,各活动的编码按照顺序编排。
[0023]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
通过在绘制了价值链图后,自动生成价值链活动属性表,并依据价值链图中所表达的逻辑关系,及在价值链活动属性表中所填写的内容和时间,自动进行分析,计算最短路径,为企业进行流程优化提供模拟计算和参考依据。由于整个分析过程变成半自动化的操作,可极大提高附表数据关联价值链图的准确性,并大幅降低制图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中价值链示意图;
[0027]
图3为图2中的某一个活动的子价值链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中价值链中活动节点变化位置的效果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中价值链中绘制的尺寸规格调整示意图;
[0030]
图6为一个实际应用的价值链示意图;
[0031]
图7为一个实施应用的价值链活动属性表示意图;
[0032]
图8为本发明中一种符号标准应用的示意图;
[0033]
图9为本发明中一个价值链的各时长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有涉及到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7]
实施例一
[0038]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企业管理流程的价值链智能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9]
步骤一,制定标准符号,具体为设定各部门、各活动的标准符号;
[0040]
步骤二,对企业的经营业务绘制价值链图,该价值链图包括若干个活动,相邻的两个活动通过线段连接,线段的端点下为对应的活动节点。
[0041]
步骤三,录入每个活动的价值链活动属性表。
[0042]
步骤四,根据价值链图和价值链活动属性表,对每个活动进行路径分析和计算,得到每个活动的最优完成路径。
[0043]
步骤五,按照获取的每个活动的最优完成路径,为用户优化企业的流程提供可视化和实时计算的参考依据。
[0044]
价值链,是指一个企业从顾客需求的起始端到交付的结束端创造价值的全过程活动,其结构如下:
[0045]
1.由几个业务核心流程组成;
[0046]
2.围绕核心流程展开同步和半同步活动,形成活动流水线;
[0047]
3.活动接口之间的节点有特别含义的符号和线条,表示活动之间关联的性质以及活动的归属部门;
[0048]
4.其中用内有数字的图形作为两个活动间的节点;
[0049]
5.各种粗细且带箭头的直线或点线代表每个活动本身,这些箭头线段的横向长度与第6点提到的时间刻度有关,代表了活动的时长;
[0050]
6.时间刻度,显示了整条链所需的时间,包括每个活动的时间;
[0051]
7.每个活动的构成要素表。
[0052]
更具体为:
[0053]
在步骤一中,为提高可视化程度,使价值链图容易读懂,符号的多样化可丰富价值链图的表达能力,更直观地理解企业的价值流,需要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企业中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类型。通过设定不同的符号,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哪个部门的工作
量大等。
[0054]
可对使用过的符号进行存储,当存储到一定数量的符号时,当新用户在创建价值链图时,能向新用户自动推荐符合较多人审美观感的符号标准。因此用户数量越多,制定符号标准的效率就越高。如图8所示,会存在预设设计好的活动名称,以及相对应的符号,从而方便直接调用。
[0055]
在步骤二中,但根据企业的业务种类数量和复杂程度,可绘制出多条价值链,还可以设置主价值链和子价值链,子价值链为主价值链上对应某一个活动引伸出来的链条。
[0056]
例如某家企业的价值流程相当繁复,如果全部内容都展现在一条价值链上将会十分复杂。那么可以将大的流程作为主价值链中的活动节点。然后在每个动作节点上展开子价值链。所以操作者可以点开其中的“产品设计”,对其进行“子价值链”的绘制。
[0057]
参考图和2和3所示,某一个主价值链的一段,具有四个活动:概念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设计验证,共有六个活动节点,分别为活动节点3、活动节点4、活动节点5、活动节点6、活动节点7、活动节点8,在活动节点4上。然后由于其中的活动产—产品设计,也是有多个复杂的步骤组成,因此可展开一条子价值链,从活动节点4引出,具有三个子活动:cad设计、cae分析、图纸评审,则该子价值链图上具有活动节点4-1、活动节点4-2、活动节点4-3、活动节点4-4,子价值链图的前缀设为与引伸出来的活动节点4相同,从而可以确保活动节点编码的一致性。
[0058]
在步骤三中,价值链活动属性表的基本内容至少要有动作序号、动作名称、输出内容,责任部门,而可扩展的内容还有输出的接口部门、工作标准、活动的属性分类定义等。
[0059]
活动的属性分类定义包括可指定为顾客导向活动、增值活动、非增值活动的不同的分类,这些分类可在价值链图中以高亮显示,方便查看,并且在路径分析计算中起到作用。
[0060]
活动属性表中还会自动根据价值链图中定义的活动周期长度(即每两个活动之间的线段长度)自动列出各项活动的周期时间,但同时有一个栏目提供用户记录该活动的实际时间。比如:某名职员在上班时间内接到一份订单,处理这份订单的实际时间分10分钟,则该活动的实际时间为10分钟。但该名职员可能每半天集中处理一批订单,所以订单处理活动的周期为0.5天,在价值链的活动线段长度则为0.5天的长度。
[0061]
在价值链图中,包括完成各和活动的预设总时长和预设总周期长度,预设总时长为所有活动完成的时间的和;预设总周期长度是价值链图的起始点直线延伸到终点之间的各个活动的时间的和,即该价值链图的总宽度。
[0062]
在计算路径时,自动计算一张价值链图中的几个时间长度,其中主要包括:
[0063]
1、活动总时长:所有活动的时间(各活动之间的线段长度)加起来的总时长。
[0064]
2、价值链总周期:从第一个活动至最后一个活动的总时长。
[0065]
3、活动实际总时长为:根据活动属性表中填写的各活动实际时长,计算其总和。
[0066]
4、关键路径长度:利用活动属性表定义为增值活动的分类,自动计算其总时和和总周期。
[0067]
5、自动计算工作密度和分布,例如各部门占比多少、密度多大、总时长多少、多少个把关。顾客导向活动占多少等。
[0068]
6、通过《价值链活动属性表》中的实际时间与价值链图中的周期的战比,自动计算
活动总效率。
[0069]
参考图9,该价值链中共有六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为3天时长的需求识别;第二个活动为2天时长的概念设计;第三个活动为10天时长的产品设计;第四个活动为6天时长的工艺设计;第五个活动为5天时长的设计验证;第六个活动为5天时长的样品制作。
[0070]
而其在活动属性表中定义的增值活动、实际时长等数据如下。
[0071][0072]
由此得出,
[0073]
1.活动预设总时长为:3 2 10 6 5 5=31(天);
[0074]
2..价值链预设总周期:3 2 10 5=20(天);
[0075]
3.活动实际总时长为:1 0.5 3 3 2.5 2=12(天);
[0076]
4.关键路径活动总时长为:2 10 6 5=23(天);
[0077]
关键路径活动总周期为:2 10 5=17(天);
[0078]
关键路径活动实际总时长为:0.5 3 3 2=8.5(天);
[0079]
5.如市场部活动比重为1
÷
6=16.7%,活动总时长占比3
÷
31=0.097%,活动总周期占比1
÷
20=0.05%等等,如此类推。
[0080]
6.在以上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动计算活动总效率,即实际活动时长除以预设总周期,可得出此价值链中的工作效率为12
÷
20=60%。同样的方式可计算关键路径总效率、各部门总效率等等。
[0081]
此外,在计算路径时,如步骤四中,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采用三点估算法计算:
[0082][0083]
其中,t为活动时间的理论估计值;a为操作者设定的理想目标最短时间;b为预设总周期长度;m为预设总时长。
[0084]
另外一种是倒推法,设定风险系数,该风险系数在1.1~1.33范围内,而基数则是客户规定或预期的时间期限,以下称之为“预期时间”,然后将该完成时间除以风险系数,得到的结果即为理想周期时间,若结果存在小数点,即不足一天的时间,则当作一天时间计算。
[0085]
比如风险指数1.33,输入预期时间为10天,即10
÷
1.33=7.5,得出理想周期为8天,半天按一天计,并据此结果显示最短周期的参考方框。风险指数的考虑是预留各活动出现延误时,导致总周期出现延误。因此通过风险指数计算出理想周期后,迫使用户按这个计算结果来进行流程优化。
[0086]
但允许用户自行调节风险指数的高低。而当用户数据足够多,软件通过自动统计学习功能,从大数据中获得最多用户选择的结果,并据此自动调节默认的风险指数,例如可能是1.15,也可能是1.27。假设用户输入的理想总周期为50天时,按风险指数1.15计算得出结果为44天,按风险指数1.27计算得出结果则为40天。这样本软件用户就能通过可视化的价值链图进行反复调整和分析,设法将总周期长度缩短至40天内。
[0087]
在具体运用时,如下所示:
[0088]
使用云服务器,可同时供多家企业使用。但不同用户之间,不可查看或操作其他用户的信息,因此每个企业的用户只能查看和操作本企业的资料。通过在终端的操作界面中操作创建价值链图。
[0089]
预先设定本企业的部门架构。
[0090]
预先设定本企业的岗位名称。
[0091]
根据设定的部门名称,与预设的节点图形,及图形的边颜色或其底色关联起来。
[0092]
将各个活动节点选择好对应的图形、颜色,线段的粗细、颜色也相应的选择设定。
[0093]
例如,操作者选择“人事部”,将其指定为黑边红底的圆形,再选定适宜粗细的线条,用于各个活动节点之间的连接;又或者将“质量部”指定为红边绿底的棱形,再选定适宜粗细的线条。
[0094]
如图6所示,不同活动之间设置不同的图形颜色,有些深色,有些是浅色,从而可以直观的查看相应活动的情况。通过此新型价值链分析,反映了企业整体的活动流,即创造价值的总路线,是总体逻辑和条理的秩序安排,是活动的一个链接机制,它成为信息流和物流的基础以及它们的总体运动方向。
[0095]
不同企业可根据对应的习惯或喜好,设定不同的箭头线段图形分别代表物流、信息流、物流 信息流共3种输出物状态,在设定输出物状态时,实际上是通过定义该线段的数字id来实现,其中1代表物流,2代表信息流、3代表物流 信息流。
[0096]
另外线条图形还有可扩展的能力,当企业认为需要专门的线条颜色或造型代表更多的不同含义时,可继续使用4、5、6等后续的无限制数字id。
[0097]
通过以上设定,完成各图形标准的设定。
[0098]
本发明还可以配置学习功能,可以向用户推荐相关的图形符号。
[0099]
当用户数量较少时,比如不足50家时,会根据设定条件,主动向用户推荐呈现默认关键部门的图形和配色搭配,当操作者在进行各活动的图形设置时,会在推荐窗体中呈现出来作为建议选项。
[0100]
通过使用云数据库,当用户数量超过设定值时,比如50家时,开始自动统计名称相同、配色方案相同的设定标准,当新用户创建设定标准时,同名部门的会被作为第一推荐标准;名称相同、配色接近的方案会被作为第二推荐标准。
[0101]
另外还可设置时间刻度设定功能,操作者可设计第一张价值链图的时间刻度,即每多少个像素相当于多长的时间,长度的最小单位为像素,时间的最小单位为分钟。设计时,默认100个像素等于1小时。
[0102]
通过上述设置,完成步骤一中符号标准的设定,然后进入步骤二。
[0103]
当操作者绘制出下一个节点时,相应的操作界面上会列出设定的部门清单,操作者选择该节点是哪一个部门,例如是“人事部”,节点就会根据预先所设定的标准,自动变成黑边红底的圆圈;如果是“质量部”,节点就会根据预先所设定的标准,自动变成红边绿底的棱形。
[0104]
在操作界面的画板上绘制出节点后,根据节点图形的重心位置,按照画板的坐标线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从1开始自动在活动节点图形内显示数字序号,作为节点的可视化顺序号,通常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阿拉伯数字进行标记。
[0105]
数字顺序号的颜色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于字体可以灵活选择。比如使用黑色和白色两种,当底色较浅时(浓度低于40%)使用黑色字体,当底色较深时(浓度高于40%)使用白色字体。
[0106]
每个节点按照绘制在画板上的先后顺序,同时会自动产生数字id,同样是从1开始的无限顺序号。但数字id作为活动节点的真实id,不在价值链图形上显示出来,该数字id作为真实的唯一id,不会因为活动节点的位置而产生变化。
[0107]
当活动节点被移动位置时,会自动改变顺序号,但不改变数字id。例如图4所示,将活动节点7移动到活动节点6的位置,会自动改变顺序号,即原来的活动节点7移动到原来活动节点6的位置号,就会从顺序号7变成顺序号6。但是对于活动节点的数字id是不会变的。
[0108]
若价值链图中某一个活动节点被删除,则数字id永久空出,不占用。
[0109]
在此,在操作界面中的画板背景有方格形坐标线,显示像素单位,根据画板放大缩小的比例,按整10、整50、整100、整500的刻度显示。
[0110]
为了方便移动和定位节点上下左右的位置,在操作界面中可设置坐标线,便于比较不同的节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当选择某个活动节点时,会显示其重心位置的坐标轴数值以作参考。
[0111]
在对不同活动节点之间通过线条连线时,从一个点拉向另一个点时,当鼠标接近节点符号图形的边丝5个像素时,会自动磁吸过去,箭头会自动对准节点图形的重心位置,但线条与图形边线“粘”在一起
[0112]
拖动活动节点图形时,线条会跟着移动,保持“粘”连关系。
[0113]
此外,对于每条线条,可以进行编辑,设置线条的各种参数,如粗细,颜色。
[0114]
每一条线条,赋予唯一的数字id,如果删除线条,数字id永久留空,不会被新画的线条占用。同时,每一条线条,自动在上方显示顺序号,顺序号和节点一样,均是从左到右、
从上到下,按照线条最左上方的起点的坐标相对位置排序,从1开始至无限。因此当移动线条的相对位置时,顺序号会自动改变,但不影响真实的线条数字id。
[0115]
另外,线条上可以写文字,作为活动动作的名称,绑定该线条的数字id。因此这些带箭头的线条称为“活动线段”。
[0116]
同一个用户可绘制多个价值链图,第一个价值链图有自己的图号id。同一个用户的价值链图名称不允许重复。在价值链图的名称上,可标记为主价值链或子价值链,任何一个价值链图中的任一条活动线段,均可以链接至另一个价值链图。当建立了链接关系时,带有链接的活动线段有特殊的可视化标记,以便与无链接的活动线段区分开来。
[0117]
活动线段的长度可通过移动已经“粘”上线段的活动节点、或直接拉动未“粘”上活动节点的线段的末端来进行。当操作者拉动活动线段的长短时,屏幕上会根据已经设定好的时间刻度,自动显示出该活动的时长。如果没有进行时间的设置操作,时长会以像素来显示。
[0118]
通过以上各项设置,完成步骤二的操作,即完成价值链图的创建。
[0119]
对于《价值链活动属性表》有以下基本内容的表头,
[0120]

动作顺序号

动作名称

输出物

责任部门
ꢀꢀꢀꢀ
[0121]
价值链活动属性表的每一行的数据以活动节点的数字id为依据,自动获取动作顺序号、动作名称。
[0122]
其中
①“
动作顺序号”自动从价值链图中产生的顺序号获取,
②“
动作名称”自动从活动线段生的活动名称中获取。
④“
责任部门”自动从预设选择的部门中获取。表格
③“
输出物”由用户自行填写。
[0123]
该表格还可具有护展栏目,在界面中由每一名操作者自行选择自己企业所需的栏目。不影响其他企业的用户。
[0124]
表格全部预设栏目扩展后的表头如下表所示:
[0125][0126]
对于

上游活动序号、

上游活动名称、

上游活动责任部门、

输入节点序号分别根据活动线段的上一个活动节点向前追溯自动获取。其中

输入节点序号是根据本行活动线段的上一个活动节点获取。
[0127]

上游活动序号取自上一条活动线段的顺序号,

上游活动名称取自上一条活动线段的名称,

上游活动责任部门通过预先设定中获取。
[0128]
对于

输出节点序号、

下游活动序号、

下游活动名称、

下游活动责任部门根
据活动线段的下一个节点自动获取。
[0129]
如果本活动上一个节点前不只一条活动线段,或下游不只一条活动线段。则按以下例子在下表中展示(假设上游共3条活动线段、下游共2条活动线段)。
[0130][0131]
对于价值链活动属性表的排序默认按动作顺序号的升序排列。如果按更改了价值链图上的活动节点顺序,价值链活动属性表的默认排序也跟随变化。
[0132]
价值链活动属性表每一列均支持排序功能。重新排序时,

动作顺序号、

动作名称、

输出物、

责任部门这几栏不会发生合并。
[0133]
价值链活动属性表的显示数据可按每页10条、20条、30条的方式显示。
[0134]
价值链活动属性表中任意一格内的数据,可在鼠标选择后,用菜单按钮直接打开价值链图并自动定位至所选的节点或活动线段在显示画面中,并自动用闪烁、高亮的底色提示。
[0135]
在价值链上选择任意一个活动线段,可在鼠标选择后,用菜单按钮直接打开价值链活动属性表,仅显示所选活动线段的相关数据。
[0136]
除此之外,还可进一步扩展价值链活动属性表,增加其他部门,如责任岗位的设置。扩展后的表头可如下:
[0137][0138]
其中增加的

责任岗位由用户根据预先的设定岗位,在下拉菜单中进行选择。该下拉菜单自动根据

责任部门所指定的部门,按照设定中的对应部门,只列出该部门下的岗位,从而可以更加方便的查看。
[0139]
操作者可进一步扩展价值链活动属性表,增加“活动属性定义”的设置。扩展后的表头如下:
[0140][0141]
其中增加的活动属性由用户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这些属性为预先设定好的分类,共包括:顾客导向活动mot、增值活动、非增值活动,至少3类,除了以上活动属性之外,还可以增加其他活动属性。
[0142]
为了更加直观的显示观察,可在价值链图的界面上,通过钩选顾客导向活动mot、增值活动、非增值活动、辅助活动这些标签,在价值链图上以高亮方式显示出这些线段。另外有一个关键路径标签,在钩选时,高亮显示被定义为顾客导向活动mot和增值活动的线段。
[0143]
通过以上设定,价值链活动属性表的设置即可对应完成。如图7所示,为一个设定好的价值链活动属性表。
[0144]
对于步骤四中的路径计算结果,有部分在价值链图的状态栏上显示,有部分在设定的指定界面上显示。
[0145]
对于价值链图的预设总时长,可在价值链图的状态栏上显示,如图2所示,将每一条线段的预设时间长度加起来,即为预设总时长,自动显示总时间长度。
[0146]
对于价值链图的预设总周期长度在价值链图的状态栏上显示,计算方式为从最左边的第一个活动开始至最右边的一个活动的总宽度。
[0147]
关键路径长度被指定为顾客导向活动和增值活动这两类,可在价值链图的状态栏上显示其时间数字。
[0148]
此外,对于已经构建好的价值链图,还可以进行优化操作。当操作者需要优化价值链图时,使用优化功能,在价值链图上模拟公司的流程调整或重组。在优化界面上通过一个理想目标值填写对话框,操作者在该对话框中设定了心目中的理想目标最短时间,然后进入优化界面,从而可以调整原来价值链图上各活动的完成时间,以及各活动的顺序。
[0149]
参考图5所示,根据三点估算法,结合以下计算公式,可在价值链图上显示出一个最短周期理论估计值的方框,结果t即为该方框值。
[0150][0151]
对于采用采用第二种倒推法,例如根据市场调研或企业客户的硬性要求,得出一个企业为保持竞争力所需要的理想周期,由用户把这个理想周期的时间输入,然后除以预先设定的风险指数,得到的结果即为实际完成周期。如用户输入的预期时间为50天,风险指数为1.33时,按50
÷
1.33=37.6,不足1天按1天计算,由此得出的理想周期为38天。同理可得,按风险指数1.15计算得出结果为44天,按风险指数1.27计算得出结果则为40天,对于不同的风险指数,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风险指数,需要根据自身的整体情况而定,总体而言,风险指数范围在1.1-1.33之间。
[0152]
通过计算得到理想的周期后,即一个理想的方框,此时再对原有的价值链图进行调整、组合各个活动节点的位置、增加、删除、缩短某些活动线段,使得价值链图的整个宽度
缩短至理想周期方框内的过程中,从而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
[0153]
为了方便查看,在价值链图的的状态栏显示4个数值,分别为

原总时长、

当前总时长、

原周期,

理想周期、

当前周期。其中

原总时长即为预设的总时长,这个数值是固定不变的;

当前总时长,为实际完成的总时长,会随着价值链图的调整而不断变化;

原周期是指预设的周期长度,这个数值也是固定不变的;

根据计算结果t并固定不变;

当前周期,会随着价值链图的调整而不断变化,随着各活动完成时间的不同,价值链图的实际宽度发生变化,即当前周期跟随变化。
[0154]
还可设置工作密度和分布图界面,以饼图和数字显示出各部门占比多少、密度多大、多少个把关,mot活动、增值活动、非增值活动各占多少的数据,从而可以更加直观的查看到每一个部门的实际情况。
[0155]
可计算出每一个部门的活动总时长,同时以表格和饼图的形式显示各部门在整个价值链图中的总时长及其占比。
[0156]
还可计算各种活动属性(如mot、增值活动等)在所有活动数量及时间长度中的占比,也有助于分析在整个价值链图中,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完成时间。
[0157]
本发明中,通过对价值链的属性设定,以及价值链活动属性表的设置,可以得到完成相应业务的一个最佳路径,从而有效提高整体的效率,节省时间。
[0158]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