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干湿两用风机及其应用的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6:43: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湿两用风机,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了该干湿两用风机应用的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当前已有的干湿两用风机结构中,为了避免水汽进入电机内部导致电机损坏,通常将电机进行密封安装。然而由于电机的驱动轴与风机动叶轮存在安装连接关系,因此,风机风道内的水汽或水流不可避免地会通过驱动轴进入电机内部,进而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3.因此,本技术人希望寻求技术方案来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湿两用风机及其应用的清洁设备,可靠地避免了风道内的灰尘和水汽进入电机内部空间,明显提高了干湿两用风机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干湿两用风机,包括通过驱动轴安装连接的电机和动叶轮,所述动叶轮的外周设有壳体,通过所述壳体形成呈分隔设置的风道和电机内部空间,所述电机位于所述电机内部空间,所述风道与所述电机内部空间之间设有位于所述驱动轴外周的密封结构。
7.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外侧的导风罩以及位于内侧的分隔密封壳体座;其中,所述分隔密封壳体座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驱动轴的外周,所述电机内部空间和所述风道分别位于所述分隔密封壳体座的内侧和外侧。
8.优选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对应密封配合且分别位于驱动轴外周的第一密封单元和第二密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单元一体或分体地设置在所述分隔密封壳体座的内侧,所述第二密封单元与所述第一密封单元或所述驱动轴安装连接。
9.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单元设有若干呈间隔分布的密封凸环,所述第二密封单元设有与各密封凸环分别对应密封配合的密封凹槽。
10.优选地,所述导风罩与所述分隔密封壳体座之间设有导风轮,所述分隔密封壳体座一体或分体地与所述导风轮安装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电机包括可相对转动地套接在所述驱动轴外周的轴承安装套,所述轴承安装套通过电机安装板与所述壳体安装连接。
12.优选地,所述电机包括均位于所述电机内部空间的定子、转子和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相对于所述定子靠近所述动叶轮,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机安装板与所述壳体安装连接。
13.优选地,所述分隔密封壳体座的端部设有防护罩。
14.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周设有风机罩壳,所述风机罩壳与所述壳体对应配合形成
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电机内部空间连通。
15.优选地,一种清洁设备,采用如上所述的干湿两用风机。
16.本技术通过在风道与电机内部空间之间设有位于驱动轴外周的密封结构,通过密封结构在风道与电机内部空间之间形成密封区域,在干湿两用风机进行实际过程中,当风道内的灰尘和/或水汽沿驱动轴方向进入电机内部空间时,会直接被阻挡在由密封结构形成的密封区域内,通过该简单结构可靠地避免了风道内的灰尘和水汽进入电机内部空间,明显提高了干湿两用风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干湿两用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的正视图;
19.图3是图1的俯视图;
20.图4是图3在a-a方向上的剖视图;
21.图5是图4中a处结构放大图;
22.图6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湿两用风机,包括通过驱动轴安装连接的电机和动叶轮,动叶轮的外周设有壳体,通过壳体形成呈分隔设置的风道和电机内部空间,电机位于电机内部空间,风道与电机内部空间之间设有位于驱动轴外周的密封结构。
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干湿两用风机1,包括通过驱动轴10安装连接的电机和动叶轮20,动叶轮20的外周设有壳体,通过壳体形成呈分隔设置的风道30和电机内部空间40,电机位于电机内部空间40,风道30与电机内部空间50之间设有位于驱动轴10外周的密封结构2,通过密封结构2在风道30与电机内部空间40之间形成密封区域21。
26.优选地,请进一步结合参见图4和图6所示,为了便于安装,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位于外侧的导风罩51以及位于内侧的分隔密封壳体座52;其中,分隔密封壳体座52可相对转动地安装在驱动轴10的外周,电机内部空间40和风道30分别位于分隔密封壳体座52的内侧和外侧。
27.优选地,为了提高风道30的导风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罩51与分隔密封壳体座52之间设有导风轮53,分隔密封壳体座52一体或分体地与导风轮53安装连接,具体地,为了便于安装以及制造加工,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密封壳体座52一体地与导风轮53安装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采用分体安装结构。
28.优选地,为了进一步确保对电机的安装防护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包括均位于电机内部空间40的定子61、转子62和控制器63,具体采用外转子电机(即转子位于定子的
外周),当然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内转子电机(即定子位于转子的外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其中,控制器63相对于定子61靠近动叶轮20,控制器63通过电机安装板64与分隔密封壳体座52安装连接;电机还包括通过轴承65a、65b可相对转动地套接在驱动轴10外周的轴承安装套65,轴承安装套65通过电机安装板64与分隔密封壳体座52安装连接;同时在分隔密封壳体座52的端部设有防护罩52a,为了实现对电机内部空间40的散热效果,在防护罩52a上设置若干散热孔52b。
29.本技术在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所适配的密封结构,主要能够在风道30与电机内部空间40之间形成密封区域21即可,对于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不做唯一限定;优选地,请进一步结合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结构2包括对应密封配合形成密封区域21的第一密封单元22和第二密封单元23,其中,第一密封单元22和第二密封单元23分别位于驱动轴10的外周,第一密封单元22一体地设置在分隔密封壳体座52的内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且相对于驱动轴10可相对转动,第二密封单元23固定套接在驱动轴10上,为了利于紧凑式安装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密封单元23位于第一密封单元22与轴承安装套65之间;具体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单元22设有若干呈间隔分布的密封凸环22a,第二密封单元23设有若干呈间隔分布的密封凹槽23a,各密封凸环22a与各密封凹槽23a分别对应间隙式密封配合,所形成的密封区域21呈间隔式的环形单元分布(即形成迷宫式的防护密封效果),进一步获得更加优异的密封效果。
3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二密封单元23设置为:可相对于转动地套接在驱动轴10的外周,各密封凸环22a与各密封凹槽23a分别对应过盈式密封配合,其中,第二密封单元23可单独分体设置,也可以将第二密封单元23与轴承安装套65采用一体结构设置;本实施例方式中的第二密封单元23可以采用柔性材质,也可以采用刚性材质,本实施例对其不做具体限制。
31.由于本技术所提出的电机内部空间40结构会使得电机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虽然这确保了电机的密封防护效果,但这也会导致电机的散热环境变差,因此优选地,为了实现对电机内部空间40的散热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风罩51的外周设有风机罩壳70,风机罩壳70与导风罩51对应配合形成散热通道80,散热通道80与电机内部空间40连通;具体优选地,在分隔密封壳体座52的侧面与导风轮53之间设置单个或多个连接通道52c(图示为1个),通过该连接通道52c将散热通道80与电机内部空间40实现连通效果;在干湿两用风机1工作时,可通过该散热通道80将电机产生的热空气吸走并通过端部风口71排出。
32.本实施例通过在风道30与电机内部空间40之间设有位于驱动轴10外周的密封结构2,通过密封结构2在风道30与电机内部空间40之间形成密封区域21,在干湿两用风机1进行实际过程中,当风道30内的灰尘和/或水汽沿驱动轴10方向进入电机内部空间40时,会直接被阻挡在由密封结构2形成的密封区域21内,通过该简单结构可靠地避免了风道30内的灰尘和水汽进入电机内部空间40,明显提高了干湿两用风机1的使用寿命。
33.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清洁设备,采用如本实施例以上所述的干湿两用风机1;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清洁设备可以为扫拖一体机,也可以为扫地机器人,也可以为吸尘器;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清洁设备,本实施例对此没有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
3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