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益生菌加工方法与流程

2022-06-11 05:56: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益生菌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益生菌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的总称,目前,以甜玉米为发酵基料加工而成的益生菌食品将益生菌和甜玉米的优点结合起来,但是口感上难以满足人们对消费升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益生菌加工方法,其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加工出的益生菌料口感更加细腻,营养价值更高。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益生菌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将甜玉米的苞叶、花丝、秃头和穗柄全部除去;
7.s2:将甜玉米棒放入到清水中清洗干净切成圆柱状,放入到沸水中煮熟;
8.s3:将柱状玉米棒插入到提取装置中,将玉米粒内部的果肉提取出来;
9.s4:将提取出的果肉和水放入到搅碎机中充分搅碎后,加入益生菌发酵粉再次充分搅拌得到益生菌基料;
10.s5:将益生菌基料取出投放到发酵罐内,放到室内阴暗处发酵,10-14天完成发酵,得到玉米味的益生菌料。
11.优选的,发酵期间每底架天打开盖子通气。
12.所述提取装置包括架体、槽杆、推拉杆和杆架,以及对称活动连接在架体上的两个抓板,架体上插有杆架,杆架上固接有推拉杆,推拉杆与两个槽杆配合连接,两个槽杆分别固接在两个抓板上。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4.图1为益生菌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15.图2为夹持玉米粒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槽杆和推拉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缓槽部和横槽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和图7为对一排玉米粒挤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控制抓板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刺刀的结构示意图;
21.图9为控制刺刀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0为提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一种益生菌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s1:将甜玉米的苞叶、花丝、秃头和穗柄全部除去;
25.s2:将甜玉米棒放入到清水中清洗干净切成圆柱状,放入到沸水中煮熟;
26.s3:将柱状玉米棒插入到提取装置中,将玉米粒内部的果肉提取出来;
27.s4:将提取出的果肉和水放入到搅碎机中充分搅碎后,加入益生菌发酵粉再次充分搅拌得到益生菌基料;
28.s5:将益生菌基料取出投放到发酵罐内,放到室内阴暗处发酵,10-14天完成发酵,得到玉米味的益生菌料。
29.优选的,发酵期间每底架天打开盖子通气。
30.如图2至3所示:
31.将柱状玉米棒插入到架体上固定住,使得玉米棒上横向分布的玉米粒与抓板201平行,常态下两个抓板201的下端处于打开的状态,与玉米棒上横向分布的一排玉米粒对应,控制两个抓板201向下移动,两个抓板201向下移动插入至玉米粒内,使得位于最上端的一排玉米粒位于两个抓板201之间,控制杆架204带动缓槽部205向上移动,缓槽部205通过与两个槽杆202的配合带动两个抓板201的下端相互靠拢夹紧,两个抓板201的下端与玉米粒的根部对应,当两个抓板201的下端夹持闭合时,能够从玉米粒的根部将玉米夹持住,然后控制两个抓板201向上移动将一整排的玉米粒与玉米棒分离,从而实现玉米粒能够从根部与玉米粒彻底分离,避免了传统方式将玉米粒从玉米棒上剥离的时候,玉米粒内营养价值最高的胚尖容易从玉米粒底部露出的开口漏出,进而残留在玉米棒上,使得提取下来的玉米粒失去了最有营养的部分,导致加工后益生菌料的营养成分大幅降低;
32.而通过两个抓板201的下端夹持闭合,从根部将玉米粒夹持住并使其与玉米棒分离的方式,将玉米粒的底部阻挡住,能够避免玉米粒内的胚尖从玉米粒内掉落出来遗留在玉米棒上,当两个抓板201带动玉米粒向上移动后,将托盘放置在两个抓板201的下端,控制推拉杆203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使得两个抓板201的下端稍微打开一个开口,使玉米粒的底部漏出,从抓板201的左右两端同时向靠近玉米粒的方向挤压一整排得玉米粒,使得玉米粒受挤压后内部的胚乳和胚尖的部分被挤压出来落在托盘上,实现玉米粒内部的果肉与种皮分离,将果皮剔除掉的玉米果肉与益生菌发酵粉混合后,能够提高整体的口感,更加细腻,同时最有营养的部分也被保留下来,保证了最后益生菌料整体的营养价值,同时具备玉米中的粗纤维、膳食纤维和糖类的益生菌料营养更易于被人体吸收消化。
33.如图4所示:
34.所述提取装置还包括缓槽部205和横槽部206,所述槽杆202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缓槽部205和横槽部206,横槽部206位于缓槽部205的上端,横槽部206趋近于水平状态,缓槽部205的倾斜角度大于横槽部206的倾斜角度;两个抓板201的下端设有刀刃;
35.所述推拉杆203同时滑动连接在两个缓槽部205的下端,此时两个抓板201的下端处于打开的状态,当两个抓板201向下移动时,两个抓板201能够直接插入到一排玉米粒的前后两侧,然后控制推拉杆203在缓槽部205内向上移动时,会带动两个抓板201的下端相互
靠拢移动,此时两个抓板201能够将一排玉米粒的前后两侧夹持托住,但两个抓板201的下端依旧保留有开口,然后继续控制推拉杆203向上移动至两个横槽部206内时,由于两个横槽部206的倾斜程度趋近于水平,当推拉杆203在横槽部206内竖直向上滑动时会带动两个抓板201快速转动瞬间夹紧,当移动至横槽部206的最上端时,两个抓板201的下端闭合,产生的瞬间夹持力使刀刃部将玉米粒的根部与玉米棒之间连接处切断,继而使二者分离,同时在两个抓板201的阻挡下,胚尖不会从玉米粒下端的开口处漏掉,使每一个玉米粒内的胚尖都保留在玉米粒内;
36.当推拉杆203从横槽部206的上端移动至缓槽部205与横槽部206的交合处时,此时两个抓板201的下端打开一个开口,此时挤压一排玉米粒,能够将玉米粒内的胚乳和胚尖部分全部挤压出来从开口处落下在托盘上收集,在进行后序加工处理,剩余的种皮残留在两个抓板201内;
37.当推拉杆203移动至缓槽部205的下端时,两个抓板201彻底打开,将多个种皮排出。
38.如图2至6所示:
39.所述架体包括联动架104、边架101和底架102,两个抓板201对称转动连接在联动架104上,杆架204与联动架104滑动连接,杆架204与联动架104之间设有电动伸缩杆ⅰ;
40.联动架104设置在边架101和底架102上,联动架104能够在边架101和底架102上上下滑动,进而带动两个抓板201上下移动,实现夹持玉米粒和将玉米粒与玉米棒分离操作;
41.电动伸缩杆ⅰ启动能够带动杆架204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推拉杆203上下移动,控制两个抓板201的打开或闭合。
42.如图5所示:
43.所述提取装置还包括顶压板301和丝杠302,联动架104上螺纹连接两个丝杠302,两个丝杠302皆转动在顶压板301上;
44.顶压板301能够对玉米粒的上端进行阻挡,使得当玉米粒受挤压时,内部的果肉不会从玉米粒的上端挤出,继而引导内部果肉只能从玉米粒下端的开口挤出;
45.同时转动两个丝杠302时能够带动顶压板301上下移动,改变顶压板301压在玉米粒上的力度,适用于不同硬度的玉米粒,同时也适用于不同粒度的玉米粒使用。
46.如图6所示:
47.所述联动架104滑动连接在横梁103上,横梁103滑动连接在边架101和底架102上,横梁103和边架101之间设有电动伸缩杆ⅱ,电动伸缩杆ⅱ启动带动联动架104同时在边架101和底架102上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两个抓板201上下移动;
48.联动架104与横梁103之间设有电动伸缩杆ⅲ,顶压板301的底面和两个抓板201的相对面上皆设有凸棱,当推拉杆203位于缓槽部205和横槽部206的交合处时,两个抓板201将一排玉米粒的前后两端夹持托住时,电动伸缩杆ⅲ启动带动两个抓板201以及顶压板301同时左右移动,此时玉米粒依旧与玉米棒之间相连接,左右往复移动的抓板201和顶压板301上的凸棱会在一排玉米粒上进行往复式的辊压碾磨,促进玉米粒内的果肉与种皮的分离,继而在后续挤压时,果肉能够充分的与果皮分离,避免果肉残留在种皮内较多造成浪费。
49.如图5和7所示:
50.所述提取装置还包括横槽303、连接架304、挤压板305和双向螺杆306,联动架104上设有横槽303,横槽303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一个连接架304,两个连接架304分别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306的两端,双向螺杆306转动在联动架104上,连接架304上固定有挤压板305;
51.联动架104上设有减速电机用于驱动双向螺杆306转动,双向螺杆306转动带动两个挤压板305向靠近两个抓板201之间的玉米粒方向移动,对玉米粒进行挤压,将果肉从种皮内挤压出来。
52.如图8所示:
53.所述架体还包括转轴105、十字架401和刺刀402,底架102上固定有转轴105,十字架401转动在转轴105上,十字架401的四个延伸杆上分别安装有刺刀402,将玉米棒的芯部插刺在多个刺刀402上,将玉米棒固定住。
54.如图9所示:
55.所述架体还包括环板403、孔环架404和插螺钉405,十字架401固定在环板403上,外端设有多个插孔的孔环架404固定在转轴105上,环板403上螺纹连接有插螺钉405,插螺钉405插在一个插孔内,将环板403固定,进而将多个刺刀402和玉米棒固定住,便于对玉米粒加工,将插螺钉405从插口抽出可以转动环板403带动玉米棒转动,将下一排的玉米粒转动至最上方进行加工处理,将插螺钉405插入到对应的插口内将玉米棒固定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