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及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1:1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在井中取出封隔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及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油田的注水开发阶段中,封隔器应用比较广泛,封隔器连接在井下管柱上,是用于封隔油管与油气井套管或裸眼井壁环形空间的井下工具。但是由于封隔器直径较大,随着井下生产时间的延长,封隔器会因坐封组件(例如卡瓦等)的锈蚀而不能实现正常解封,或者会因封隔器上部环空中的杂质逐渐沉积掩埋封隔器而导致封隔器无法正常解封,进而也会导致与封隔器连接的管柱不能正常起出,特别是多级封隔器管柱,每个封隔器都有可能成为卡点,一旦形成多级卡点,在解卡时,遇卡封隔器会成为其它封隔器正常解封的障碍。以两级封隔器为例,当上级封隔器可以正常解封,而下级封隔器被卡死时,由于管柱整体无法通过上提、下放实现解卡,因此只能对上级封隔器进行套铣后再打捞,但是这样不仅会导致作业时间长、施工费用高,而且完好的上级封隔器也被破坏。因此,急需在相邻两级封隔器之间设置丢手装置,以将两级封隔器断开。
3.目前在油气水井中常用的安全丢手装置主要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机械式的安全丢手装置根据其脱开动作的不同,又可分为反扣式和剪钉式。其中,反扣式安全丢手装置的上接头和下接头通过左旋螺纹连接,当管柱在井下遇卡后,向右转动管柱即可退出;剪钉式安全丢手装置依靠剪钉连接上下接头,当管柱在井下遇卡后,上提或下放至设计吨位即可剪断剪钉,退出管柱。但是目前常见的机械式的安全丢手装置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反扣式的易自行转动脱开,剪钉式的易在下放时被误剪断。液压式的安全丢手装置一般是通过投球憋压使工具内部产生压差,驱动工具实现丢手功能,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50357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液压投球式安全接头就是这种方式。该液压投球式安全接头包括下接头和插接在下接头上的防转短节,防转短节内插装有密封滑套,密封滑套与防转短节之间通过剪钉相连;防转短节上设置有丢手凸,下接头上设置有丢手凹,当丢手凸卡入丢手凹中时,下接头与防转短节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当丢手凸和丢手凹错开时,下接头和防转短节可以上下脱开。密封滑套上开设有避让槽,当丢手凸与避让槽对应时,丢手凸能够内摆,实现与丢手凹的脱离。
4.现有技术的液压投球式安全接头能够实现上、下管柱的脱开,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丢手凸位于防转短节的中间位置,其内收变形能力较差,长时间使用之后,即使丢手凸与避让槽之间对应后,丢手凸也无法内收并与丢手凹分离,最终导致上、下管柱不能脱开。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丢手装置丢手凸弹性变形能力较差而导致丢手装置不易脱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包括锁爪筒,锁爪筒的上端设有用于与上封隔器连接的上接头,锁爪筒的下端外部滑动装配有用于与下封隔器连接的下丢手筒,下丢手筒与锁爪筒之间通过花键插套配合以实现止转;锁爪筒的下端端部沿周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凸台锁爪,下丢手筒的内壁上设有与凸台锁爪对应的锁槽,凸台锁爪用于卡入所述锁槽中以防止下丢手筒由锁爪筒上向下脱落,所述凸台锁爪能够径向内收以与锁槽分离,并使锁爪筒和下丢手筒上下分离;锁爪筒内滑动装配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上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内衬套具有环形凹槽与凸台锁爪上下错开以将凸台锁爪保持在卡入锁槽中的锁止位,还具有环形凹槽与凸台锁爪对应布置以使凸台锁爪能够内摆至环形凹槽中的脱开位,锁爪筒与内衬套之间设有用于将内衬套保持在锁止位的剪钉,内衬套处于锁止位时能够外撑凸台锁爪并将其保持在卡入锁槽中的状态。
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在上封隔器和下封隔器之间的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当上封隔器可以正常解封,而下封隔器卡死时,可对内衬套的上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内衬套保持在锁止位的剪钉会被剪断,内衬套受压向下滑动,直至内衬套位于脱开位,此时卡入锁槽中的凸台锁爪与环形凹槽对应布置,凸台锁爪能够摆入环形凹槽中并与锁槽分离,或者当向上拉动锁爪筒时,凸台锁爪会从锁槽中脱出并内摆至环形凹槽中,以使锁爪筒和下丢手筒能够上下分离,实现上封隔器的起出,同时也方便对卡死的下隔离器套铣,因此这样既能减少作业用时,同时也能够降低施工费用;由于凸台锁爪位于锁爪筒的下端端部,这样能够增加凸台锁爪向内变形的能力,即使长时间的使用也能保证凸台锁爪向内变形的能力,即能够保证锁爪筒和下丢手筒之间正常的上下分离,进而保证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的正常使用。
9.进一步地,所述内衬套的下端穿入所述下丢手筒中,所述内衬套与锁爪筒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内衬套与下丢手筒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置在环形凹槽的上下两侧,所述锁爪筒与下丢手筒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当内衬套处于锁止位时,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以及内衬套、锁爪筒、下丢手筒配合形成封闭内腔,所述凸台锁爪位于该封闭内腔中。
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封闭内腔能够避免外部的杂质、沉淀以及垢等进入封闭内腔中,进而避免了外部因素对凸台锁爪的影响,保证了凸台锁爪向内正常的变形,进而也保证了锁爪筒和下丢手筒之间正常的上下分离。
11.进一步地,所述锁槽的上端内壁和所述凸台锁爪的上端侧壁中至少一个上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用于在内衬套处于脱开位并在上提锁爪筒时驱使凸台锁爪内收。
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倾斜面,这样在向上拉动锁爪筒时,即使凸台锁爪自身朝内的弹性变形能力有限,也能够通过倾斜面对凸台锁爪进行径向顶压,使其从锁槽中脱出,进而也进一步保证了锁爪筒和下丢手筒之间正常的上下分离。
13.进一步地,所述内衬套的外周上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上方设有卡簧槽,卡簧槽内安装有卡簧,锁爪筒的内壁上设有定位环槽,当内衬套处于锁止位时,卡簧被压缩在锁爪筒和内衬套之间;当内衬套处于脱开位时,卡簧移动至定位环槽中且径向向外扩张,所述定位环槽的上端具有挡止内壁,挡止内壁用于与扩张的卡簧上下挡止配合,以防止内衬套向上复位至锁止位。
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对内衬套施加向下作用力后,内衬套受力下行,卡簧能够在定位环槽中向外扩张,并且在扩张后能够与定位环槽的挡止内壁上下对应,即使内衬套受力后向上移动,也能够通过挡止内壁、卡簧的挡止配合来防止其复位至锁止位。尤其是当用捅杆打压内衬套时,由于捅杆与内衬套之间的尺寸较为接近,长时间使用之后易发生粘连,通过设置卡簧能够避免捅杆上提时带着内衬套向上复位。
15.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靠近所述卡簧的一侧设有由下向上且向外倾斜的斜面。
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斜面,在装配卡簧的过程中能够使卡簧逐渐向外扩张,并且也能够对卡簧的安装起到引导作用,以方便卡簧在内衬套上的安装。
17.进一步地,所述内衬套的上端端口处设有用于扶正施力件的锥面。
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锥面对施力件的扶正,能够保证施力件对内衬套竖直的施力方向,进而保证了内衬套对各剪钉施加的剪切力大小的均匀性,以使内衬套能够同时剪断各剪钉,保证内衬套正常的向下滑动。
19.进一步地,所述锁爪筒的外壁上设有朝下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用于在内衬套处于锁止位时与所述下丢手筒的上端端面挡止配合。
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内衬套处于锁止位时,通过环形凸台与下丢手筒的上端端面的挡止,能够防止下丢手筒和锁爪筒之间上下晃动,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也保证了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作业时的稳定性。
2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2.一种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包括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以及与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适配的丢手杆装置,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包括锁爪筒,锁爪筒的上端设有用于与上封隔器连接的上接头,锁爪筒的下端外部滑动装配有用于与下封隔器连接的下丢手筒,下丢手筒与锁爪筒之间通过花键插套配合以实现止转;锁爪筒的下端端部沿周向间隔布置有至少两个凸台锁爪,下丢手筒的内壁上设有与凸台锁爪对应的锁槽,凸台锁爪用于卡入所述锁槽中以防止下丢手筒由锁爪筒上向下脱落,所述凸台锁爪能够径向内收以与锁槽分离,并使锁爪筒和下丢手筒上下分离;锁爪筒内滑动装配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上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内衬套具有环形凹槽与凸台锁爪上下错开以将凸台锁爪保持在卡入锁槽中的锁止位,还具有环形凹槽与凸台锁爪对应布置以使凸台锁爪能够内摆至环形凹槽中的脱开位,锁爪筒与内衬套之间设有用于将内衬套保持在锁止位的剪钉,内衬套处于锁止位时能够外撑凸台锁爪并将其保持在卡入锁槽中的状态;丢手杆装置包括捅杆,捅杆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管柱的捅杆上接头,捅杆用于顶压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的内衬套。
2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与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适配的丢手杆装置,这样通过捅杆对内衬套的顶压,能够避免像密封球类的密封件因管柱不畅通而无法投球、以及液压式的安全丢手装置因管柱破漏而不能承压的问题,因此能够保证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丢手功能的正常实现以及封隔器的正常起出。
24.进一步地,所述内衬套的下端穿入所述下丢手筒中,所述内衬套与锁爪筒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内衬套与下丢手筒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置在环形凹槽的上下两侧,所述锁爪筒与下丢手筒之间设有第三密封圈,当内衬套处于锁止位时,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以及内衬套、锁爪筒、下丢手筒配合形成封闭内腔,所述凸台锁爪位于该封闭内腔中。
2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封闭内腔能够避免外部的杂质、沉淀以及垢等进入封闭内腔中,进而避免了外部因素对凸台锁爪的影响,保证了凸台锁爪向内正常的变形,进而也保证了锁爪筒和下丢手筒之间正常的上下分离。
26.进一步地,所述锁槽的上端内壁和所述凸台锁爪的上端侧壁中至少一个上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用于在内衬套处于脱开位并在上提锁爪筒时驱使凸台锁爪内收。
2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倾斜面,这样在向上拉动锁爪筒时,即使凸台锁爪自身朝内的弹性变形能力有限,也能够通过倾斜面对凸台锁爪进行径向顶压,使其从锁槽中脱出,进而也进一步保证了锁爪筒和下丢手筒之间正常的上下分离。
28.进一步地,所述内衬套的外周上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上方设有卡簧槽,卡簧槽内安装有卡簧,锁爪筒的内壁上设有定位环槽,当内衬套处于锁止位时,卡簧被压缩在锁爪筒和内衬套之间;当内衬套处于脱开位时,卡簧移动至定位环槽中且径向向外扩张,所述定位环槽的上端具有挡止内壁,挡止内壁用于与扩张的卡簧上下挡止配合,以防止内衬套向上复位至锁止位。
2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对内衬套施加向下作用力后,内衬套受力下行,卡簧能够在定位环槽中向外扩张,并且在扩张后能够与定位环槽的挡止内壁上下对应,即使内衬套受力后向上移动,也能够通过挡止内壁、卡簧的挡止配合来防止其复位至锁止位。尤其是当用捅杆打压内衬套时,由于捅杆与内衬套之间的尺寸较为接近,长时间使用之后易发生粘连,通过设置卡簧能够避免捅杆上提时带着内衬套向上复位。
30.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靠近所述卡簧的一侧设有由下向上且向外倾斜的斜面。
3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斜面,在装配卡簧的过程中能够使卡簧逐渐向外扩张,并且也能够对卡簧的安装起到引导作用,以方便卡簧在内衬套上的安装。
32.进一步地,所述内衬套的上端端口处设有用于扶正施力件的锥面。
3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锥面对施力件的扶正,能够保证施力件对内衬套竖直的施力方向,进而保证了内衬套对各剪钉施加的剪切力大小的均匀性,以使内衬套能够同时剪断各剪钉,保证内衬套正常的向下滑动。
34.进一步地,所述锁爪筒的外壁上设有朝下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用于在内衬套处于锁止位时与所述下丢手筒的上端端面挡止配合。
3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内衬套处于锁止位时,通过环形凸台与下丢手筒的上端端面的挡止,能够防止下丢手筒和锁爪筒之间上下晃动,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也保证了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作业时的稳定性。
36.进一步地,所述捅杆上套设有扶正套,扶正套用于在捅杆下放时扶正捅杆。
3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扶正套对捅杆的扶正,不仅能够保证捅杆顺利穿过封隔器,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用时,同时也能减少捅杆对能够正常解封的封隔器的损伤。
38.进一步地,所述捅杆的下端设有朝上的限位环台,所述扶正套滑动装配在所述捅杆上并位于捅杆上接头与限位环台之间。
3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滑动装配的扶正套既能够实现对捅杆的扶正,同时也能根据实际的需要调整捅杆下入的长度,即增强了捅杆的适用性;设置限位环台不仅能够防止扶正套向下滑出捅杆,同时也能增大捅杆和内衬套之间的受力面积,减少顶
压内衬套时的损伤。
附图说明
40.图1是入井管柱串的示意图;
4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的示意图;
42.图3是图2中a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4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丢手杆装置的示意图。
44.图中:10、锁爪筒;11、止位台;12、剪钉孔;13、环形凸台;14、矩形键槽;15、定位环槽;16、凸台锁爪;17、挡止内壁;20、下丢手筒;21、矩形键体;22、锁槽;23、环形密封台;24、外螺纹段;30、内衬套;31、上端台;32、锥面;33、锁定槽;34、环形凹槽;40、上接头;41、内螺纹段;50、第一密封圈;60、第二密封圈;70、第三密封圈;80、卡簧;90、剪钉;100、捅杆;101、捅杆上接头;102、限位环台;110、扶正套;120、上封隔器;130、下封隔器;140、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150、管柱。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4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可能出现的术语如“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语句“包括一个
……”
等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
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51.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的实施例1:
52.如图1和图2所示,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包括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140,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140在油井作业中用于安装在上下两个封隔器之间,其中,两个封隔器中位于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140上方的为上封隔器120,位于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140下方的为下封隔器130,上封隔器120和下封隔器130与管柱150连接构成入井管柱串(图1所示),且各封隔器的中部设有上下延伸的中心管,中心管用于与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螺纹连接。
53.如图2所示,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锁爪筒10,锁爪筒10的上端螺纹装配有上接头40,上接头40的上端设有一段内螺纹段41,上接头40通过内螺纹段41与上封隔器120的中心管螺纹连接。锁爪筒10的下端端部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向外凸出的凸台锁爪16,在本实施例中,凸台锁爪16的个数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具体的数量需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凸台锁爪16上设有至少两条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锁爪筒10内腔连通的收缩缝(图中未示出),收缩缝的数量可以是两条、三条或者更多,具体的数量需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
54.锁爪筒10的外壁上设有朝下的环形凸台13,且环形凸台13位于凸台锁爪16的上方,如图3所示,锁爪筒10中位于环形凸台13下方部分的侧壁上设有矩形键槽14。锁爪筒10上位于环形凸台13以下部分的外部滑动装配有下丢手筒20,且下丢手筒20的上部内壁用于与锁爪筒10的外部滑动配合。如图3所示,下丢手筒20的上端端部设有与矩形键槽14适配的矩形键体21,装配下丢手筒20时,可使下丢手筒20沿着锁爪筒10向上滑动直至矩形键槽14与矩形键体21配合连接为止,矩形键体21和矩形键槽14构成了下丢手筒20和锁爪筒10配合连接的花键结构,且此时通过矩形键槽14与矩形键体21的配合可实现锁爪筒10和下丢手筒20两者之间的止转,用于两者之间扭矩的传递,并且通过环形凸台13还能对下丢手筒20的向上滑动进行挡止。下丢手筒20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段24,外螺纹段24用于与下封隔器130的中心管螺纹配合连接,以此下丢手筒20通过外螺纹段24与下封隔器130中心管的螺纹配合连接,可实现下丢手筒20和下封隔器130的连接。
55.如图2所示,下丢手筒20的内壁上设有与凸台锁爪16对应的锁槽22,当下丢手筒20向上滑动至矩形键槽14与矩形键体21配合时,凸台锁爪16处于能够外摆卡入锁槽22中的位置,此时凸台锁爪16的上侧部与锁槽22的上侧壁之间形成挡止配合,能够防止下丢手筒20由锁爪筒10上向下脱落,且由于此时环形凸台13能够对下丢手筒20的向上移动进行挡止,因此通过凸台锁爪16与锁槽22的挡止配合以及环形凸台13对下丢手筒20向上移动的挡止,能够防止锁爪筒10和下丢手筒20之间发生上下晃动,保证了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另外,凸台锁爪16的上侧部为由下到上且沿锁爪筒10径向向内倾斜的倾斜面,锁槽22的上侧壁为与该倾斜面适配的倾斜面,通过两倾斜面的配合不仅方便凸台锁爪16进入锁槽22内,同时也方便凸台锁爪16从锁槽22内向上退出。
56.如图2所示,锁爪筒10内滑动装配有内衬套30,内衬套30为筒体结构,内衬套30的内径略小于封隔器的中心管内径2~3mm。锁爪筒10上至少设有两个沿锁爪筒10的径向向内
延伸的剪钉孔12,多个剪钉孔12沿锁爪筒10外壁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且剪钉孔12为内螺纹孔,锁爪筒10通过剪钉孔12螺纹装配有剪钉90,内衬套30的外壁上设有与剪钉孔12对应的锁定槽33,锁定槽33为矩形槽,锁定槽33供螺纹装配在剪钉孔12内的剪钉90的端部进入,且通过剪钉90端部与锁定槽33的配合,可使锁爪筒10和内衬套30之间不会产生相对移动,即通过剪钉90端部与锁定槽33的配合可实现锁爪筒10和内衬套30的连接。
57.内衬套30的上端外壁上设有向外凸起且呈环形结构的上端台31,锁爪筒10的内壁上设有位于剪钉孔12上方的止位台11,当锁爪筒10和内衬套30之间通过剪钉90连接时,止位台11位于上端台31的下方,止位台11用于与上端台31进行挡止配合,且止位台11位于锁爪筒10内壁的中部,通过止位台11使得锁爪筒10上端的内径略大于下端的内径。内衬套30的上端为受力端,当内衬套30的上端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且该作用力将推动内衬套30下行将剪钉90剪断,内衬套30会因剪钉90的断裂以及受压力的作用而在锁爪筒10内向下滑动,当内衬套30向下滑动至上端台31与止位台11挡止配合时,内衬套30在两者挡止配合的作用下停止向下滑动,从而防止内衬套30由锁爪筒10中向下脱出。
58.如图2所示,内衬套30的外壁上设有靠近内衬套30下端端部的环形凹槽34,环形凹槽34供凸台锁爪16进入。当内衬套30处于与锁爪筒10之间通过剪钉90连接的位置时,环形凹槽34与凸台锁爪16上下错开,此时位于环形凹槽34下方的内衬套30外壁能够向外撑紧凸台锁爪16,使凸台锁爪16保持在锁槽22中,此时内衬套30处于锁止位,即处于锁止位时,环形凹槽34与凸台锁爪16上下错开以将凸台锁爪16保持在卡入锁槽22中;当上端台31与止位台11挡止配合时,凸台锁爪16因内衬套30的向下移动与环形凹槽34对应布置,此时内衬套30的外壁不会向外撑紧凸台锁爪16使凸台锁爪16保持在锁槽22内,环形凹槽34会对凸台锁爪16的向内摆动形成避让,以方便凸台锁爪16能够径向内收与锁槽22分离,此时内衬套30处于脱开位,即处于脱开位时,环形凹槽34与凸台锁爪16对应布置以使凸台锁爪16能够内摆至环形凹槽34中。
59.内衬套30的外壁上还设有位于环形凹槽34和锁定槽33之间的卡簧槽,卡簧槽内安装有卡簧80,当内衬套30处于锁定位时,卡簧80被压缩在内衬套30和锁爪筒10之间。环形凹槽34靠近卡簧槽的一侧设有由下向上且向外倾斜的斜面,以此通过该斜面,在装配卡簧80的过程中能够使卡簧80逐渐向外扩张,并且也能够对卡簧80的安装起到引导作用,方便了卡簧80在卡簧槽中的安装。
60.如图2所示,内衬套30的外壁上还设有位于锁定槽33和卡簧槽之间的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50,通过第一密封圈50能够实现锁爪筒10和内衬套30之间配合的密封。内衬套30的下端向下延伸出锁爪筒10并进入下丢手筒20内,且内衬套30的下端端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60,下丢手筒20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密封槽对应的环形密封台23,以此通过安装在第二密封槽内的第二密封圈60可实现下丢手筒20内壁和内衬套30外壁之间的密封,且第一密封圈50和第二密封圈60分置在环形凹槽34的上下两侧。另外,如图2所示,锁爪筒10的外壁上设有位于环形凸台13和凸台锁爪16之间的第三密封槽,第三密封槽内安装有第三密封圈70,以此通过第三密封圈70能够实现锁爪筒10和下丢手筒20之间的密封。当内衬套30处于锁止位时,第一密封圈50、第二密封圈60、第三密封圈70以及内衬套30、锁爪筒10、下丢手筒20配合形成封闭内腔,此时凸台锁爪16位于该封闭内腔中,通过该封闭内腔能够避免外部的杂质、沉淀以及垢等进入
封闭内腔,进而避免了外部因素对凸台锁爪16的影响,保证了凸台锁爪16正常的变形能力。此处,第一密封圈50、第二密封圈60以及第三密封圈70均为橡胶密封圈。
61.如图4所示,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还包括与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适配的丢手杆装置,丢手杆装置包括捅杆100,捅杆100的上端设有用于螺纹连接管柱的捅杆上接头101,且捅杆上接头101的外径大于捅杆上接头101以下部分捅杆100的外径。捅杆100的下端设有朝上的限位环台102,限位环台102的外径略大于内衬套30的内径,且捅杆100的下端用于顶压内衬套30的上端。内衬套30的上端端口处设有锥面32,同样捅杆100的下端也设有与该锥面32适配的锥面结构,这样通过内衬套30上端端口处的锥面32能够对顶压内衬套30的捅杆100进行扶正,以此能够保证捅杆100对内衬套30竖直的施力方向,进而保证了内衬套30对各剪钉90施加的剪切力大小的均匀性,以使内衬套30能够同时剪断各剪钉90,保证内衬套30正常的向下滑动。
62.另外,如图2所示,锁爪筒10的内壁上还设有靠近锁爪筒10下端端部的定位环槽15,当内衬套30处于锁定位时,定位环槽15位于卡簧80的下方;当内衬套30处于脱开位时,卡簧80因随着内衬套30的向下滑动而位于定位环槽15内,同时位于定位环槽15的卡簧80会径向向外扩张,由于定位环槽15的上端具有挡止内壁17,因此扩张后的卡簧80会与定位环槽15的挡止内壁17之间形成挡止配合。且由于作为金属件的捅杆100与内衬套30之间经过多次碰撞顶压后,会产生金属间的粘连,在此基础上,捅杆100的向上动作会带动内衬套30一起向上动作,因此通过定位环槽15的挡止内壁17与扩张的卡簧80的挡止配合,能够防止内衬套30向上复位至锁止位,以避免影响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的正常使用以及上封隔器120的正常起出。
63.如图4所示,捅杆100上套设有扶正套110,且扶正套110滑动装配在捅杆100上并位于捅杆上接头101与限位环台102之间,由于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位于上封隔器120和下封隔器130之间,这样捅杆100顶压内衬套30时,捅杆100需穿过上封隔器120,当捅杆100穿过上封隔器120中心管时,扶正套110能够对下放时的捅杆100进行扶正,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捅杆100顺利穿过上封隔器120,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用时,同时也能减少捅杆100对上封隔器120的损伤。另外,且扶正套110外径比管柱150的内径小6~8mm。
64.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65.当上封隔器120可以正常解封、而下封隔器130卡死时,通过管柱150下入丢手杆装置,在扶正套110的扶正作用下,捅杆100穿过上封隔器120的中心管以及上接头40进入锁爪筒10内顶压内衬套30的上端,并对内衬套30的上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内衬套30保持在锁止位的剪钉90会被剪断,内衬套30受压力作用向下滑动,直至内衬套30位于脱开位,此时卡入锁槽22中的凸台锁爪16与环形凹槽34对应布置,且当向上拉动锁爪筒10时,凸台锁爪16会从锁槽22中脱出并内摆至环形凹槽34中,以使锁爪筒10和下丢手筒20能够上下分离,进而实现上封隔器120的起出,完成上封隔器120的打捞,同时也方便对卡死的下封隔器130进行套铣。
66.本实用新型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中,由于凸台锁爪位于锁爪筒的下端端部,这样能够增加凸台锁爪向内变形的能力,即使长时间的使用也能保证凸台锁爪向内变形的能力,即能够保证锁爪筒和下丢手筒之间正常的上下分离,进而保证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的正常使用。另外,由于设置有与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适配的丢手杆装置,这样通过丢手
杆装置的捅杆对内衬套的顶压,能够避免像密封球类的密封件因管柱不畅通而无法投球、以及液压式的安全丢手装置因管柱破漏而不能承压的问题,因此能够保证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丢手功能的正常实现以及封隔器的正常起出。
67.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的实施例2:
6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扶正套110滑动装配在捅杆100上,且捅杆100的下端设有朝上的限位环台102,以防止扶正套110向下滑出捅杆100。而本实施例中,扶正套110固定设置在捅杆100上,且扶正套110在捅杆100上的设置位置不影响捅杆100穿过上封隔器120对内衬套30的顶压,此时捅杆100的下端可以不设置朝上的限位环台102。
69.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的实施例3:
7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捅杆100上套设有扶正套110,扶正套110用于在捅杆100下放时扶正捅杆100。而本实施例中,捅杆100上未设置对捅杆100进行扶正的扶正套110,此时主要依靠操作保证捅杆100能够顺利穿过上封隔器120顶压内衬套30。
71.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的实施例4:
7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锁爪筒10的外壁上设有朝下的环形凸台13,通过环形凸台13与下丢手筒20上端的挡止配合可对下丢手筒20的向上滑动进行挡止。而本实施例中,将环形凸台13取消,此时,当凸台锁爪16卡入锁槽22中时,下丢手筒20可以相对于锁爪筒10向上窜动,但只要满足下丢手筒20无法向下脱开即可。
73.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的实施例5:
7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内衬套30的上端端口处设有用于扶正施力件的锥面32。而本实施例中,捅杆100的下端设有一段外径略小于内衬套30内径的捅杆段,且在该捅杆段的上方设有朝下的环形挡止台,当捅杆100顶压内衬套30时,捅杆段进入内衬套30内,以保证捅杆100能够竖直向下移动,即对捅杆100进行扶正,并通过环形挡止台对内衬套3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内衬套30上以及捅杆100上均未设置对捅杆100进行扶正的结构,此时主要依靠操作来保证捅杆100对内衬套30施加竖直向下的作用力。
75.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的实施例6:
7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环形凹槽34靠近卡簧80的一侧设有由下向上且向外倾斜的斜面,此时通过斜面可逐渐扩张卡簧80,以方便卡簧80在内衬套30上的安装。而本实施例中,形凹槽靠近卡簧80的一侧为垂直于内衬套30轴线的水平面,此时安装卡簧80时,只能一次性使卡簧80的内径扩张至与内衬套30的外径相同。
77.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的实施例7:
7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扩张的卡簧80通过与定位环槽15上端的挡止内壁17的挡止配合来防止内衬套30向上复位至锁止位。而本实施例中,不对内衬套30向上复位至锁止位进行挡止,尽量减少金属施力件与内衬套30之间的碰撞顶压次数。
79.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的实施例8:
8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锁槽22的上端内壁和凸台锁爪
16的上端侧壁均设有相互适配的倾斜面。而本实施例中,锁槽22的上端内壁设有倾斜面,或者凸台锁爪16的上端侧壁设有倾斜面。其他实施例中,当凸台锁爪16的弹性力较好时,可以将倾斜面取消。
81.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的实施例9:
8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当内衬套30处于锁止位时,第一密封圈50、第二密封圈60、第三密封圈70以及内衬套30、锁爪筒10、下丢手筒20配合形成封闭内腔,凸台锁爪16位于该封闭内腔中。而本实施例中,凸台锁爪16不位于封闭内腔中,此时为保证凸台锁爪16具有正常的变形能力,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起出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
83.本实用新型中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的实施例: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封隔器间安全断开系统实施例中的封隔器间安全丢手装置相同,在此不再重述。其中,封隔器间安装丢手装置可以采用捅杆打压进行丢手,也可以投球进行丢手。
8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