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压气机后静子机匣安装的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

2022-06-11 00:48: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压气机后静子机匣安装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2.如图1和图2所示,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由转子和静子两部分构成,其中静子包括前静子机匣和后静子机匣,前静子机匣和后静子机匣均采用对开结构,后静子对开机匣的纵向安装边置于前静子机匣形成的包容腔内,前静子机匣和后静子机匣之间的径向缝隙较小。现有装配工艺下,在前静子机匣安装一半后进行后静子机匣纵向安装边上的连接螺栓和螺母的安装,通过镊子(或钳子)夹持螺栓穿过前静子机匣和后静子机匣之间的狭小缝隙后完成安装。由于后静子机匣纵向安装边连接螺栓(螺母)较多,而前静子机匣和后静子机匣径向缝隙大小向前收敛,越靠向前端的螺栓螺母安装空间越小,安装难度较大。镊子钳子夹持螺栓实现安装过程中,螺栓有掉落风险,螺栓一旦掉落,需将安装好的一半前静子机匣分去后才能取出。操作空间的狭窄导致后静子机匣纵向安装边连接螺栓螺母安装难度较大,安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操作空间的狭窄导致后静子机匣纵向安装边连接螺栓螺母安装难度较大,安装效率低下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压气机后静子机匣安装的辅助工具。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用于压气机后静子机匣安装的辅助工具,所述压气机包括对开结构的后静子机匣,沿所述后静子机匣的轴线方向间隔设有前承力机匣,所述后静子机匣的两个半开机匣朝向所述前承力机匣的一端均具有用于抵靠于前静子机匣的第一机匣连接面,所述后静子机匣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机匣连接面向所述前承力机匣方向延伸的对开安装边,所述辅助工具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抵靠于所述后静子机匣的两个半开机匣的所述第一机匣连接面,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抵靠所述前承力机匣,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开设有和所述对开安装边相对的开口。
6.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用于抵靠后静子机匣,设置第二支撑部用于抵靠前承力机匣,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开口用于安装后静子机匣对开安装边上的螺栓和螺母,无需在前静子机匣和后静子机匣之间的狭小空间内安装后静子机匣对开安装边上的螺栓和螺母,避免螺栓掉落导致需要拆除前静子机匣,提高后静子机匣的安装效率。
7.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一定位体,所述第一定位体自所述第一支撑体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方向延伸;
8.所述后静子机匣包括用于与所述前静子机匣连接的第一法兰安装边,所述第一机匣连接面位于所述第一法兰安装边朝向所述前静子机匣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体用于抵接
所述第一机匣连接面,所述第一定位体用于抵靠于所述第一法兰安装边的外周侧。
9.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支撑部上设置第一定位体,第一定位体用于和第一法兰安装边的外周侧抵靠以实现第一支撑部和后静子机匣的径向定位。
10.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撑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法兰安装边上螺纹孔对应的第一通孔。
11.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通孔实现第一支撑体和第一法兰安装边固定连接,提高第一支撑体和后静子机匣连接的稳定性。
12.较佳地,在所述第一支撑体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通孔。
13.在本方案中,第一支撑部和第一法兰安装边通过多个第一通孔连接,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部和后静子机匣连接的稳定性。
14.较佳地,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体和第二定位体,所述第二定位体自所述第二支撑体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的方向延伸;
15.所述前承力机匣包括用于与所述前静子机匣连接的第二法兰安装边,所述第二支撑体用于抵靠所述第二法兰安装边朝向所述前静子机匣的一侧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定位体用于抵靠于所述第二法兰安装边的外周侧。
16.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支撑部上设置第二定位体,第二定位体用于和第二法兰安装边的外周侧抵靠以实现第二支撑部和前承力机匣的径向定位。
17.较佳地,所述第二支撑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二法兰安装边上螺纹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18.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二通孔实现第二支撑体和第二法兰安装边固定连接,提高第二支撑部和前承力机匣连接的稳定性。
19.较佳地,在所述第二支撑体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通孔。
20.在本方案中,第二支撑体和第二法兰安装边通过多个第二通孔连接,进一步提高第二支撑体和前承力机匣连接的稳定性。
21.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两个半圆状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两个半圆状的第二支撑件,所述辅助工具还包括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环和所述第二支撑环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杆连接。
22.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半圆状的第一支撑件分别抵靠于后静子机匣的半开机匣,设置两个半圆状的第二支撑件用于分别抵靠前承力机匣。
23.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段,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段,所述辅助工具还包括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
24.在本方案中,采用分散式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使得操作更为便捷和灵活,进一步降低辅助工具装配或分解时与压气机发生刮碰造成零件损伤的风险。
25.较佳地,所述前承力机匣包括用于抵靠所述前静子机匣的第二机匣连接面,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抵靠所述第二机匣连接面。
26.在本方案中,设置第二支撑部抵靠前承力机匣上的第二机匣连接面,第二支撑部替代原有的前静子机匣抵靠于前承力机匣。
27.较佳地,所述辅助工具还包括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分别
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孔连接。
28.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杆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简化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连接结构,增大和后静子机匣的对开安装边的开口面积,降低辅助工具的重量,提高辅助工具的易操作性。
29.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30.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压气机后静子机匣安装的辅助工具代替传统使用前静子机匣支撑后静子机匣对后静子机匣进行安装,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用于抵靠后静子机匣,设置第二支撑部用于抵靠前承力机匣,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开口用于安装后静子机匣对开安装边上的螺栓和螺母,无需在前静子机匣和后静子机匣之间的狭小空间内安装后静子机匣对开安装边上的螺栓和螺母,避免螺栓掉落导致需要拆除前静子机匣,提高后静子机匣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31.图1为压气机前静子机匣和后静子机匣装配后第一视角示意图。
32.图2为压气机前静子机匣和后静子机匣装配后第二视角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工具安装于前承力机匣和后静子机匣之间的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辅助工具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辅助工具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前静子机匣 100
38.后静子机匣 200
39.第一机匣连接面 210
40.对开安装边 220
41.第一法兰安装边 230
42.前承力机匣 300
43.辅助工具 400
44.第一支撑部 410
45.第一支撑体 411
46.第一定位体 412
47.第一支撑件 413
48.第一支撑段 414
49.第二支撑部 420
50.第二支撑体 421
51.第二定位体 422
52.第二支撑环 423
53.第二支撑段 424
54.连接杆 430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56.实施例1
57.如图1和图2所示,航空发动机的压气机包括对开结构的后静子机匣200,后静子机匣200整体为圆筒状,后静子机匣200的轴线方向即为图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沿后静子机匣20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有前承力机匣300,前承力机匣300和后静子机匣200之间设有前静子机匣100,前静子机匣100也为对开结构。后静子机匣200的两个半开机匣朝向前承力机匣300的一端均具有用于抵靠于前静子机匣100的第一机匣连接面210。后静子机匣200还包括自第一机匣连接面210向前承力机匣300方向延伸的对开安装边220,对开安装边220上开设有通孔,用于供螺栓穿过和螺母连接。螺栓穿过后静子机匣200的对开安装边220和螺母连接后,将后静子机匣200的对开结构固定连接。
58.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压气机后静子机匣200安装的辅助工具400。辅助工具400包括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第一支撑部410用于抵靠于后静子机匣200的两个半开机匣的第一机匣连接面210。第二支撑部420用于抵靠前承力机匣300。辅助工具400用于辅助压气机安装后静子机匣200时,第一支撑部410抵靠于后静子机匣200的第一机匣连接面210,第二支撑部420抵靠于前承力机匣300,从而实现在不需要前静子机匣100的情况下支撑后静子机匣200。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之间开设有和对开安装边220相对的开口,开口和后静子机匣200的对开安装边220相对设置,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之间的开口安装对开安装边220上的螺栓和螺母,实现对开的后静子机匣200的拧紧。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之间的开口大于前静子机匣100和对开安装边220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得对开安装边220上的螺栓螺母安装更加方便,降低螺栓和螺母在安装过程中落入前静子机匣100中而需要拆下前静子机匣100的风险,提高对开安装边220上螺栓螺母的安装效率。
59.第一支撑部410包括第一支撑体411和第一定位体412,第一定位体412自第一支撑体411向远离第二支撑部420的方向延伸。
60.后静子机匣200包括用于与前静子机匣100连接的第一法兰安装边230。第一机匣连接面210位于第一法兰安装边230朝向前静子机匣100的一侧。第一支撑体411用于抵接第一机匣连接面210,第一支撑体411用于沿压气机轴向方向支撑后静子机匣200。第一定位体412用于抵靠于第一法兰安装边230的外周侧,第一定位体412的内径和第一法兰安装边230的外径相同,第一定位体412抵靠于第一法兰安装边230的外周侧,第一定位体412用于沿压气机的径向方向定位后静子机匣200,径向方向即图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第一定位体412自第一支撑体411上突出,且第一定位体412和第一支撑体411均为圆弧形。第一定位体412靠近后静子机匣200一侧的圆弧面和第一法兰安装边230的外径相匹配。
61.第一支撑体411上具有与第一法兰安装边230上螺纹孔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一支撑体411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一法兰安装边230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支撑体411和后静子机匣200的稳定连接,避免第一支撑体411和后静子机匣20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62.在第一支撑体41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沿第一支撑体411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相对的在第一法兰安装边230上也设有多个螺纹孔。
63.第二支撑部420包括第二支撑体421和第二定位体422,第二定位体422自第二支撑体421向远离第一支撑部410的方向延伸。
64.前承力机匣300包括用于与前静子机匣100连接的第二法兰安装边。第二支撑体421用于抵靠第二法兰安装边朝向前静子机匣100的一侧所在的平面,第二定位体422用于抵靠于第二法兰安装边的外周侧。第二定位体422为圆弧形,第二定位体422的内径和第二法兰安装边的外径相同,第二定位体422用于抵靠于第二法兰安装边的外周侧,第二定位体422用于沿压气机的径向方向和前承力机匣300定位。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在安装后静子机匣200时,前承力机匣300已经固定安装好,因此可以作为前静子机匣100以及后静子机匣200安装时的定位基准,第二定位体422抵靠于前承力机匣300,同时第一定位体412抵靠于后静子机匣200,由于第二定位体422和第一定位体412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利用辅助工具400代替前静子机匣100实现后静子机匣200的定位安装。后静子机匣200的对开安装边220上的螺栓和螺母通过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之间的开口安装完成后,先撤去一半的辅助工具400,安装对开的前静子机匣100的一半,随后再拆除另一半的辅助工具400,再安装前静子机匣100的另一半,最终实现前静子机匣100的完整安装。
65.第二支撑体421上具有与第二法兰安装边上螺纹孔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支撑体421通过第二通孔和第二法兰安装边连接,第二支撑体421和前承力机匣300稳定连接,避免第二支撑体421和前静子机匣10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66.在第二支撑体421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沿第二支撑体421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第二通孔,相对的在第二法兰安装边上也设有多个螺纹孔。
67.第一支撑部410包括两个半圆状的第一支撑件413,第二支撑部420包括两个半圆状的第二支撑件。半圆环状的第一支撑件413和第二支撑件的圆心角度均稍小于180
°
。第一支撑件413和对开的后静子机匣200抵靠时,第一支撑件413的圆心角度小于180
°
能够避免第一支撑件413和后静子机匣200上的对开安装边220发生干涉。辅助工具400还包括连接杆430。连接杆430为刚性直杆。连接杆430的两端为平面,连接杆43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螺纹孔,连接杆430通过两侧的端面和分别和第一支撑件413和第二支撑件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13和第二支撑件为半圆状,第一支撑件413和第二支撑件通过多个连接杆430连接。
68.前承力机匣300包括用于抵靠前静子机匣100的第二机匣连接面,第二支撑部420用于抵靠第二机匣连接面。第二机匣连接面为平面,第二支撑部420和前承力机匣300之间通过平面抵靠连接,使得第二支撑部420和前承力机匣300之间的连接更加平稳。
69.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第一支撑部410和连接杆430通过连接孔连接,第二支撑部420和连接杆430通过连接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3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螺纹孔,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上分别开设有沉头孔,从而实现第一支撑部410、第二支撑部420以及连接杆4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所需安装的后静子机匣200尺寸来更换第一支撑部410、第二支撑部420或是连接杆430,提高辅助工具400的通用性。
70.第一支撑部410远离第二支撑部420的端面为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用于抵靠于第一机匣连接面210。第一支撑部410通过第一支撑面和后静子机匣200的第一机匣连接面210连接,提高第一支撑部410和后静子机匣2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71.第一支撑部410设有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为第一支撑部410靠近第二支撑部420的端面,连接杆43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面。连接杆430和第一支撑部410之间通过面连接,提高连接杆430和第一支撑部4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72.第二支撑部420设有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为第二支撑部420靠近第一支撑部410的端面,连接杆43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面。连接杆430和第二支撑部420之间通过面连接,提高连接杆430和第二支撑部4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73.实施例2
74.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不再复述,仅就不同部分进行描述。在实施例1中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为支撑环,在实施例2中第一支撑部410和第二支撑部420为支撑段。
75.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部410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段414,第二支撑部420包括多个第二支撑段424,辅助工具400还包括连接杆430,第一支撑段414和第二支撑段424通过连接杆430连接。第一支撑段414和第二支撑段424的宽度相对半圆状的第一支撑件413较小,可以根据安装时的情况灵活设置,采用分散式的第一支撑段414和第二支撑段424使得操作更为便捷和灵活,进一步降低辅助工具400装配或分解时与压气机发生刮碰造成零件损伤的风险。
76.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