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的制作方法

2022-06-10 19:38: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圆柱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生产圆柱电池时存在如下问题:1)当电芯直径比较小时,滚槽可以卡住相对比较大面积的电芯,滚筒实验时电芯不会窜动拉断极耳,当电芯直径增加以后,电芯的重量增加,滚槽可以卡住电芯的面积减少,在做滚筒实验时电芯窜动容易拉断极耳;2)电芯包一圈膨胀胶带后,膨胀胶带吸收电解液发生膨胀,使电芯与壳体挤紧并且增加了与壳体的摩擦力,当电芯直径增加以后,电芯在充放电过程的膨胀收缩比例更大,需要增加膨胀胶带的圈数,占用空间影响电芯容量,并且成本比较高;3)全极耳电芯,如32135等,两边处极耳和盖板,没有滚槽和膨胀胶带固定电芯,使用时往往采用平放,不利于模组设计和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电芯安装在外壳内时,因装配误差容易造成电芯在外壳内部存在间隙,而发生相对位置窜动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包括底片及其外围沿周向均布的若干弹性瓣体,底片下端中部设置定位柱,且定位柱为中空圆柱结构,定位柱的外围位于电芯中部的定位孔内,底片的下端抵接至电芯上端,底片的上端通过弹性瓣体弹性连接至盖板下端,且电芯位于外壳内部,外壳是桶状结构,盖板外围固定安装至外壳上端内圈,底片、若干弹性瓣体和定位柱为冲压一体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瓣体包括第一板体及其两端分别设置的弧形板和第一抵接板,第一板体的上侧接触连接至盖板的下端,第一板体的一端通过弧形板固定连接至底片的外缘,第一板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抵接板的一端,第一抵接板的另一端接触连接至底片的上端,第一板体、弧形板、第一抵接板和底片是通过冲压折弯的一体结构。
7.进一步的,所述底片的上端中部设有用于增加结构强度的结构凹槽。
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瓣体包括第二板体,第二板体的上侧接触连接至盖板的下端,第二板体的第一端通过坡形板固定连接至底片的上端外缘。
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瓣体还包括第二抵接板,第二板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抵接板接触连接至外壳侧壁。
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瓣体包括v型板及其一端设置的第三抵接板,v型板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底片外围,v型板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第三抵接板的一端,v型板的弧形端弹性连接至盖板下端,第三抵接板的下侧接触连接至电芯的上端。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电芯和盖板之间设置一个弹片压紧来消除电池组装及辊槽加工后因高度误差及装配间隙对电池产生窜动的影响,同时弹片两侧分别接触电芯及盖板,增加导流面积,减少内阻与发热,以防止电池在壳体内晃动从而焊点断裂,虚接等不良,提高电池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的剖面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的剖面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的剖面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的剖面图;
21.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弹片安装至圆柱电池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底片;11-凹槽;2-弹性瓣体;21-第一板体;22-弧形板;23-第一抵接板;24-第二板体;25-坡形板;26-第二抵接板;27-v型板;28-第三抵接板;3-定位柱;4-电芯;5-外壳;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9所示,一种用于防止无极耳圆柱电池高度方向窜动的弹片,主要用于电芯4高度方向汇流盘和盖板6之间,通过弹性片弹性压缩,压缩产生弹力压紧卷芯,防止卷芯在使用时产生的窜动,其包括底片1及其外围沿周向均布的若干弹性瓣体2,底片1下端中部设置定位柱3,且定位柱3为中空圆柱结构,定位柱3的外围位于电芯4中部的定位孔内,可通过放入电芯4中心孔进行定位,易于组装,底片1的下端抵接至电芯4上端,底片1的上端通过弹性瓣体2弹性连接至盖板6下端,且电芯4位于外壳5内部,外壳5是桶状结构,盖板6外围固定安装至外壳5上端内圈,底片1、若干弹性瓣体2和定位柱3为冲压一体结构,通过在电芯4和盖板6之间设置一个弹片压紧来消除电池组装及辊槽加工后因高度误差及装配间隙对电池产生窜动的影响,同时弹片两侧分别接触电芯4及盖板6,增加导流面积,减少内阻与发热,以防止电池在壳体内晃动从而焊点断裂,虚接等不良,提高电池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29.该弹片在实施时存在多种实施方式:
30.如图1和2所示,为本弹片的第一实施例,该弹性瓣体2包括第一板体21及其两端分别设置的弧形板22和第一抵接板23,第一板体21的上侧接触连接至盖板6的下端,第一板体21的一端通过弧形板22固定连接至底片1的外缘,第一板体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一抵接板23的一端,第一抵接板23的另一端接触连接至底片1的上端,第一板体21、弧形板22、第一抵接板23和底片1是通过冲压折弯的一体结构。
31.如图3和4所示,本弹片的第二实施例,其弹性瓣体2包括第二板体24,第二板体24的上侧接触连接至盖板6的下端,第二板体24的第一端通过坡形板25固定连接至底片1的上端外缘。
32.如图5和6所示,本弹片的第三实施例,其中第二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弹片结构相同,第三实施例的底片1上端中部设有用于增加结构强度的结构凹槽11。
33.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弹性瓣体2还包括第二抵接板26,第二板体2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抵接板26接触连接至外壳5侧壁,第二抵接板26、第二板体24和底片1是通过冲压折弯的一体结构。
34.如图7和8所示,本弹片的第四实施例,弹性瓣体2包括v型板27及其一端设置的第三抵接板28,v型板27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底片1外围,v型板27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第三抵接板28的一端,v型板27的弧形端弹性连接至盖板6下端,第三抵接板28的下侧接触连接至电芯4的上端,其中v形板弧形端的弧形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v型板27、第三抵接板28和底片1是通过冲压折弯的一体结构。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