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直流接触器防斥开触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1:4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接触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防斥开触头结构。


背景技术:

2.直流接触器是一种通过小电流通断来控制大电流通断的电磁开关,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桩、光伏和储能等领域。其工作原理是:当接触器的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驱动动铁芯向上移动,动铁芯通过推杆带动动触片同步上移,使动触片与静触头接触实现导通,从而达到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目的。
3.目前,对于规格较大的接触器产品,触头流过的电流较大,尤其是在通过短路电流时,会在动接触片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动斥力,当电动斥力大于动接触片的支撑力时,导致动接触片会被斥开,产生强大电弧,造成接触器粘连甚至发生爆炸。为了避免动接触片被斥开,现有技术普遍是采用在动接触片上铆接一个下衔铁,推杆上铆接一个上衔铁的方式,在通电导体产生的环形磁场作用下,下衔铁会被上衔铁吸引,同时给动接触片提供一个向上的补偿力,防止动接触片被斥开;但是上衔铁在吸引下衔铁的同时,也会被下衔铁吸引,这个反作用力会通过推杆作用到铁芯上,当反作用力与动接触片底部的弹簧的弹力叠加大于铁芯的保持力时,导致铁芯会被斥开,造成接触器失效。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防斥开触头结构,通过在静触头上安装第一导磁体、动接触片上安装第二导磁体,接触器在闭合时在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之间产生吸力,对动接触片提供较大的补偿力以克服电动斥力,避免动接触片被斥开的风险,并且不会对铁芯产生反作用力,有效克服铁芯被斥开的缺陷。
5.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接触器防斥开触头结构,包括:动接触片以及位于所述动接触片一侧的两个静触头,两个所述静触头上均安装有第一导磁体,所述动接触片上一一正对于所述第一导磁体安装有第二导磁体,所述第二导磁体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磁体在所述动接触片和两个所述静触头接触导通时形成的磁场作用下相互产生吸力。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静触头包括触头主体和与所述触头主体一体连接的接触部,该接触部相对于所述触头主体进行折弯且平行于所述动接触片设置,所述第一导磁体安装在所述接触部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磁体和所述第二导磁体均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导磁体的两侧壁包裹在所述接触部的两侧边,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两侧壁包裹在所述动接触片的两侧边,且所述第一导磁体的两端部正对于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两端部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磁体和所述第二导磁体均采用软磁性
材料。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磁体、所述第二导磁体采用焊接、铆接或过盈配合方式与对应的所述静触头、所述动接触片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防斥开触头结构,通过在两个静触头上均安装有第一导磁体,动接触片上一一正对于第一导磁体安装有两个第二导磁体,在动接触片和两个静触头接触导通电流流过时产生螺旋磁场作用下将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磁化,进而使得第二导磁体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磁体相互产生吸力,对动接触片具有较大的补偿力以克服其受到的电动斥力,提高抗短路能力,避免由于电动斥力影响导致动接触片被斥开的风险,并且第一导磁体所受到第二导磁体的反作用力只作用在静触头上,不会对铁芯产生反作用力,有效解决了铁芯被斥开的问题。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流接触器防斥开触头结构的立体图。
12.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3.1——动接触片;
ꢀꢀꢀꢀꢀꢀꢀꢀꢀꢀ
2——静触头;
14.201——触头主体;
ꢀꢀꢀꢀꢀꢀꢀꢀ
202——接触部;
15.3——第一导磁体;
ꢀꢀꢀꢀꢀꢀꢀꢀ
4——第二导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17.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防斥开触头结构,包括:动接触片1和两个静触头2,两个静触头2对称设置位于动接触片1的上方,且分别正对于动接触片1的两端顶部。动接触片1与直流接触器内的电磁驱动机构连接,由电磁驱动机构驱动向上移动与两个静触头2接触,使直流接触器所在工作电路回路导通。两个静触头2上均安装有第一导磁体3,动接触片1上一一正对于第一导磁体3安装有两个第二导磁体4。当动接触片1和两个静触头2接触导通时,电流流过动接触片1和两个静触头2会产生螺旋磁场,第一导磁体3和第二导磁体4在该螺旋磁场内被磁化,进而使得第二导磁体4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磁体3相互产生吸力,对动接触片1具有较大的补偿力以克服其受到的电动斥力,提高抗短路能力,避免由于电动斥力影响导致动接触片1被斥开的风险,并且第一导磁体所受到第二导磁体的反作用力只作用在静触头上,不会对铁芯产生反作用力,有效解决了铁芯被斥开的问题。
18.其中,静触头2均包括触头主体201和与触头主体201一体连接的接触部202,该接触部202相对于触头主体201进行90
°
折弯且平行于动接触片1设置,第一导磁体3安装在接触部202上,直流接触器闭合状态时,动接触片1顶面抵接在该接触部202底面上。
19.具体的,第一导磁体3和第二导磁体4均呈u型结构,且第一导磁体3与相应的第二导磁体4开口相对布置。第一导磁体3采用焊接、铆接或过盈配合方式固定连接在静触头2的接触部202顶部,且其两侧壁包裹在接触部202的两侧边。第二导磁体4同样采用焊接、铆接或过盈配合方式固定连接在动接触片1底部,且其两侧壁包裹在动接触片1的两侧边。采用此结构设计,装配简单,且各部件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较高。其中,第一导磁体3的u型两端部正对于第二导磁体4的u型两端部设置,在螺旋磁场的作用下,磁化的第一导磁体3与第
二导磁体4相对的端部极性相异,进而相互产生吸力,而采用u型结构设计,能够使磁化效果更好,产生的吸力也更强。
20.作为一个较优的实施例,第一导磁体3的两个u型端面略高于静触头2的接触部202的底面,第二导磁体4的两个u型端面略低于动接触片1的顶面,在动接触片1和两个静触头2接触时使得第二导磁体4与第一导磁体3之间留有一定微小间隙,通过采用此结构设计,在满足动接触片1与静触头2之间具有能移动的超程距离条件下,使得第一导磁体3与第二导磁体4之间具有更大的吸力,可有效避免因动接触片1与静触头2之间的磨损导致触点不能接触的风险。
21.其中,第一导磁体3和第二导磁体4均采用软磁性材料,可以采用诸如电工纯铁、铸铁等材料,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以能够实现被磁化、相互之间产生吸力为准。
22.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接触器防斥开触头结构,通过在两个静触头上均安装有第一导磁体,动接触片上一一正对于第一导磁体安装有两个第二导磁体,在动接触片和两个静触头接触导通电流流过时产生螺旋磁场作用下将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磁化,进而使得第二导磁体与相对应的第一导磁体相互产生吸力,对动接触片具有较大的补偿力以克服其受到的电动斥力,提高抗短路能力,避免由于电动斥力影响导致动接触片被斥开的风险,并且第一导磁体所受到第二导磁体的反作用力只作用在静触头上,不会对铁芯产生反作用力,有效解决了铁芯被斥开的问题。
23.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