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2022-06-09 02:33: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2.吸收性物品通常包括吸收体和配置在比该吸收体靠穿戴者的肌肤侧的位置的正面片。一直以来,已知一种通过压纹加工等压缩加工对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赋予凹凸形状的技术。此外,已知作为成为该吸收体的变形起点的变形诱导部,在吸收体设置有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槽状的凹部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至3中公开了采用该两种技术的吸收性物品。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39721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5-100574号公报
7.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8-2022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体,其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且包含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性芯;和正面片,其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
9.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正面片与所述吸收体通过粘接剂而局部接合。
10.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正面片在该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分别具有多个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第1凹部、在与该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第2凹部、两凹部的交点、以及被第1凹部和第2凹部包围的凸部。
11.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2凹部在分别被看作连续线时,在该第1凹部与该第2凹部交叉的假想交点处具有不连续部地在延伸方向上被截断,多个所述凸部经由该不连续部而彼此连接。
12.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变形诱导部,该变形诱导部与通过多个所述不连续部且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1条假想线对应地配置。
13.以下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效果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14.图1是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侧)的一部分截断而示意性地表示的立体图。
15.图2是沿图1的i-i线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16.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所具有的吸收性芯的图,图3的(a)是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侧的平面图,图3的(b)是图3的(a)的ii-ii横截面图,图3的(c)是
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平面图。
17.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所具有的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和吸收性芯所具有的变形诱导部(槽状凹部)的平面图。
18.图5是表示图4中通过正面片的第1凹部和第2凹部的交点(不连续部)而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的图。
19.图6是图1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的与图4的iii-iii线对应的位置处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20.图7是本发明的吸收性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关于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希望服贴性良好,无间隙地紧贴于穿戴者的身体。为了满足该要求,现有技术中多数产品设计是使吸收性物品容易变形,以填补其与身体的间隙。然而,实际情况是此种产品设计多数主要着眼于吸收体,几乎没有也着眼于吸收体以外的其它部件的产品设计。
22.一般而言,在吸收性物品中,正面片与吸收体通过粘接剂而直接地或经由其他部件间接地接合,若在正面片与吸收体之间无间隙地配置有粘接剂(进行了所谓的满涂敷),则粘接剂会阻碍液体从正面片向吸收体透过,有导致液体吸收性、防漏性降低的担忧,因此,通常利用粘接剂将正面片与吸收体局部接合。此种普通结构的吸收性物品中,为了达到服贴性提升等目的而采用穿戴时容易变形且变形量相对较大的吸收体时,因该吸收体的变形较大,故有时正面片会从吸收体隆起(浮起)。
23.本发明的发明者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明确了如下情况:特别是在通过压缩加工对正面片赋予了线状的凹部的情况下,当对该正面片施加吸收性物品的穿戴者的体压等而作用外力时,该凹部作为该正面片的变形诱导部(可挠轴)发挥功能,该凹部的变形方向的矢量与吸收体的变形方向的矢量合成而使该正面片容易起皱,从而该正面片容易从该吸收体的表面隆起。此种“正面片的隆起”可能导致排泄液滞留在正面片的正面(肌肤相对面),诱发泄漏的危险性变高,希望防止该情况发生。
24.因此,本发明涉及对穿戴者的身体的服贴性优异、且正面片不易隆起、防漏性优异的吸收性物品。
25.以下,基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附图基本上是示意图,各尺寸的比率等有时与实物不同。
26.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即从腹部侧经由裆部延伸至背部侧的方向对应的纵向(图中附图标记“x”所示的方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图中附图标记“y”所示的方向)。
27.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未特别进行说明,则纵向是沿着吸收性物品的纵向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体)的纵向的方向,横向是沿着吸收性物品的横向或其构成部件的横向的方向。
28.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图中附图标记“5”所示的部件),其包含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性芯(图中附图标记“6”所示的部件);和正面片(图中附图标记“3”所示的部
件),其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
29.图1和图2中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1,卫生巾1具有上述结构。
30.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体5)中的、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靠近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中的、在穿戴吸收性物品时朝向肌肤侧的相反侧、即距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一侧的面。另外,此处提到的“穿戴时”是指维持通常恰当的穿戴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穿戴位置的状态。
31.卫生巾1是用于吸收其穿戴者排泄的经血等体液的物品,包括:包括吸收性芯6的吸收体5;液体透过性的正面片3,其配置在该吸收体5的肌肤相对面侧,能够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和液体不透过性或液体难透过性或拨水性(总之具有防漏性)的背面片4,其配置在该吸收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侧。
32.卫生巾1被划分为以下3个区域:纵向中央区域m,其配置在穿戴者的胯裆部,包含与穿戴者的阴道口等排泄部相对的排泄部相对部(未图示);前方区域f,其配置在比该纵向中央区域m靠穿戴者的前侧(腹部侧)的位置;和后方区域r,其配置在比该纵向中央区域m靠穿戴者的后侧(背部侧)的位置。
33.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卫生巾1具有:吸收性主体2,其具有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和一对翼部2w、2w,其从该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中央区域m的沿纵向x的两侧部分别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出。吸收性主体2是形成卫生巾1的主体的部分,包括上述正面片3、背面片4和吸收体5,在纵向x上被划分为前方区域f、纵向中央区域m和后方区域r这3个区域。正面片3和背面片4各自与吸收体5之间通过粘接剂被接合。
34.另外,本发明中,在像卫生巾1这样吸收性物品具有翼部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中央区域相当于在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长度方向,图中的x方向)上具有翼部的区域。若以卫生巾1为例,夹在一个翼部2w的沿纵向x的根部与另一个翼部2w的沿纵向x的根部之间的区域为纵向中央区域。
35.卫生巾1中,一对翼部2w、2w以将卫生巾1在横向y上二等分地沿纵向x延伸的横向中心线cly为基准地、左右对称地形成,一个翼部2w的靠前方区域f侧的根部与另一个翼部2w的靠前方区域f侧的根部在纵向x上处于相同位置。
36.此外,本发明中,不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典型的一次性尿布)的纵向中央区域相当于将该吸收性物品在纵向上三等分时位于中间的区域。
37.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5包括:吸收性芯6,其具有液体吸收性,吸收保持经血等体液;和液体透过性的包芯片7,其覆盖该吸收性芯6的外表面。吸收性芯6与吸收性主体2同样,具有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吸收性芯6的长度方向与卫生巾1的纵向x一致,吸收性芯6的宽度方向与卫生巾1的横向y一致。如图1所示,吸收体5(吸收性芯6)遍及卫生巾1(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大致全长地连续设置,从前方区域f经由纵向中央区域m延伸至后方区域r。吸收性芯6与包芯片7之间也可以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被接合。
38.关于包芯片7,1)既可以仅由1个片构成,2)也可以包含多个片而构成。所述1)的包芯片7例如是具有吸收性芯6的横向y的长度的2倍以上且3倍以下的宽度的1个连续片,覆盖吸收性芯6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且从吸收性芯6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
伸出,将其延出部向下卷至吸收性芯6的下方,而覆盖吸收性芯6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所述2)的包芯片7例如包括覆盖吸收性芯6的肌肤相对面的1个肌肤侧包芯片和与该肌肤侧包芯片分体地覆盖吸收性芯6的非肌肤相对面的1个非肌肤侧包芯片这2个片。
39.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正面片3覆盖吸收体5的肌肤相对面全局。另一方面,背面片4覆盖吸收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全局,进而从吸收体5的沿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出,与下述侧部片8一起形成侧翼部2s。侧翼部2s是卫生巾1中的由从吸收体5(吸收性主体2)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出的部件构成的部分。背面片4与侧部片8在从吸收体5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起的延出部,通过粘接剂、热封合、超音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方法被彼此接合。在图示的方式中,背面片4与侧部片8的接合部81在俯视时具有环状,包围吸收体5。
40.如图1所示,侧翼部2s在纵向中央区域m向横向y的外侧大幅伸出,由此,在吸收性主体2的沿纵向x的左右两侧延伸设置有一对翼部2w、2w。
41.在俯视时,翼部2w具有下底(比上底长的边)位于吸收性主体2的侧部侧的大致梯形形状,在其非肌肤相对面设置有作为将该翼部2w固定于内裤等衣物的固定手段的翼部粘贴部(未图示)。
42.另外,翼部2w向内裤等衣物的胯裆部的非肌肤相对面(外表面)侧回折而使用,因此所述翼部粘贴部的形成面即翼部2w的非肌肤相对面在其使用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成为肌肤相对面。
43.此外,在吸收性主体2的非肌肤相对面即背面片4的非肌肤相对面,设置有作为将卫生巾1(吸收性主体2)固定于内裤等衣物的固定手段的主体粘贴部(未图示)。
44.所述翼部粘贴部和所述主体粘贴部分别在其使用前被由膜、无纺布、纸等构成的剥离片(未图示)覆盖。
45.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主体2的肌肤相对面(正面片3的肌肤相对面)的沿纵向x的两侧部,以在俯视时与吸收体5的沿纵向x的左右两侧部重叠的方式,遍及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大致全长地配置有一对侧部片8、8。一对侧部片8、8分别在沿纵向x延伸的未图示的线状的接合部,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法接合于正面片3等其它部件。
46.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吸收性主体2形成有正面凹陷部9,该正面凹陷部9是正面片3和吸收体5的肌肤相对面侧(包芯片7的覆盖吸收性芯6的肌肤相对面的部分和吸收性芯6)向该吸收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侧(背面片4侧)一体地凹陷而形成的。正面凹陷部9在厚度方向上并未贯通吸收体5(吸收性芯6),在正面片3的肌肤相对面具有开口,并且在该开口的相反侧具有底部。正面凹陷部9在俯视时在俯视时形成为闭合的环状,更具体而言,具有在纵向x上较长的长椭圆形状,至少形成在纵向中央区域m。正面凹陷部9具有阻碍经血等排泄液在面方向的移动的功能。正面凹陷部9是通过对卫生巾1(吸收性主体2)从其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3侧)实施压缩加工而形成的,根据其形成方法,能够称为“压缩部”。作为压缩部的正面凹陷部9的密度比周边部高。因此,在包括作为压缩部的正面凹陷部9的吸收性主体2中,对应于正面凹陷部9的高密度部与未形成正面凹陷部9的低密度部并存,因此在面方向上产生了密度差。
47.作为构成卫生巾1的所述各部件,能够按照下文中对该部件的说明为前提,无特别限制地使用此种吸收性物品中通常使用的部件。
48.作为正面片3,例如能够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单层或多层构造的无纺布,作为该
无纺布,能够例示利用梳棉法制造的无纺布(例如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水刺无纺布、针刺无纺布。也可以对构成正面片3的无纺布使用表面活性剂等亲水化剂实施亲水化处理。
49.作为背面片4,能够使用具有防漏性的片、即具有液体不透过性(使液体完全不通过的性质)或液体难透过性(虽未达到液体不透过性的程度,但使液体难以通过的性质)的片,例如能够列举透湿性的树脂膜。
50.作为吸收性芯6,例如能够列举以木浆等纤维(吸水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集合体、或使该纤维集合体含有颗粒状的吸水性聚合物而得的结构。以此种纤维集合体为主体的吸收性芯6能够使用包括转筒的公知的积纤装置按照常规方法制造,根据其制法,能够称为“积纤型吸收性芯”。
51.作为吸收性芯6,能够代替积纤型吸收性芯而使用“片状吸收性芯”,或者除使用积纤型吸收性芯以外还使用“片状吸收性芯”。作为片状吸收性芯,例如能够例示包括相对的纤维片和配置在两个纤维片之间的吸水性聚合物的结构。
52.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芯6是积纤型吸收性芯。
53.作为包芯片7,能够使用具有液体透过性的片,典型的是无纺布、纸。作为侧部片8,能够使用拨水性或经拨水处理后的无纺布。
54.正面片3与吸收体5通过粘接剂局部地接合。即,在正面片3的与吸收体5的相对面(正面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和/或吸收体5的与正面片3的相对面(吸收体5的肌肤相对面),以粘接剂的涂敷部与非涂敷部混合存在的方式,间隔性地涂敷有粘接剂。通过利用粘接剂将正面片3与吸收体5局部接合,能够容易地获得良好的液体透过性。
55.正面片3与吸收体5局部接合的粘接剂的涂敷方式并无特别限制,例如能够列举粘接剂涂敷部的俯视形状成为螺旋状、峰状、ω状、帘幕状、条纹状等的涂敷形态。更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列举俯视形状为所述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粘接剂涂敷部在正面片3与吸收体5之间沿一个方向(例如纵向x)延伸的方式。作为粘接剂,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此种吸收性物品中能够用于部件彼此的接合的粘接剂,例如能够列举热熔粘接剂。粘接剂的涂敷量(克重)根据正面片3和吸收体5的种类等适当调整即可。
56.另外,本发明中的“正面片”是配置在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片状部件,既可以为单层构造,也可以为2个以上的片状部件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所述层叠构造中,多个片状部件彼此既可以彼此接合,也可以不接合。例如,此种吸收性物品中,现有技术中存在正面片(最靠近穿戴者肌肤地配置的片)与吸收体之间介入有被称为次层或第二片等的液体透过性的中间片的情况,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具有该中间片的方式,在本发明中,将该中间片作为正面片的一部分处理。即,在本发明中,将所述中间片作为“正面片的非肌肤相对面侧”处理。下述第1凹部和第2凹部以及凸部等形成在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侧,不形成在所述中间片。然而,也可以在中间片形成与正面片的第1凹部和第2凹部分体设置的多个凹部。
57.卫生巾1中,为了使得对吸收体5施加穿戴者的体压等外力的情况下卫生巾1灵活地变形,在卫生巾1中刚性特别高的部件即吸收体5、更具体而言为形成吸收体5的主体的吸收性芯6设置有变形诱导部。通过在吸收性芯6适当地设置变形诱导部,卫生巾1在其穿戴时容易以填补其与穿戴者身体的间隙的方式变形。
58.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变形诱导部是在吸收性芯6的肌肤相对面6a和非肌肤相对面6b的至少一者具有开口且在规定方向上延伸的槽状凹部60。
59.槽状凹部60(变形诱导部)既可以是在厚度方向上不贯通吸收性芯6的非贯通型,或者也可以是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吸收性芯6的贯通型。贯通型的槽状凹部60整体为空间部,是所谓的贯通孔。
60.本实施方式中,槽状凹部60如图2和图3的(b)所示为非贯通型的凹部,在吸收性芯6的肌肤相对面6a具有开口,并且在该开口的相反侧具有底部。非贯通型的槽状凹部60的底部是在吸收性芯6的俯视(吸收性芯6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观察)时与槽状凹部60重叠的部分,包含芯形成材料。
61.另外,本发明中,非贯通型的槽状凹部60也可以与图示的方式相反,在吸收性芯6的非肌肤相对面6b具有开口并且在该开口的相反侧具有底部。
62.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槽状凹部60具有在纵向x上延伸的纵向凹部60x,和在与该纵向凹部60x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横向凹部60y,吸收性芯6中的形成有纵向凹部60x的开口和横向凹部60y的开口的面侧被划分成多个小吸收部61。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性芯6中,多个纵向凹部60x在横向y上间隔性地配置,并且多个横向凹部60y在纵向x上间隔性地配置,多个纵向凹部60x与多个横向凹部60y正交。多个纵向凹部60x分别从吸收性芯6的纵向x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设置,多个横向凹部60y分别从吸收性芯6的横向y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设置。此外,形成于吸收性芯6的所有槽状凹部60(纵向凹部60x、横向凹部60y)均在吸收性芯6的肌肤相对面6a具有开口。即,在吸收性芯6中,肌肤相对面6a侧由彼此正交的多个纵向凹部60x和横向凹部60y划分成多个小吸收部61,各小吸收部61如图3的(a)所示在俯视时具有四边形形状。
63.本实施方式中,槽状凹部60为非贯通型,因此不存在槽状凹部60的连续层62在槽状凹部60的存在区域的面方向(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整个区域中偏倚于吸收性芯6中的槽状凹部60的存在区域(本实施方式中为吸收性芯6整体)的一面侧。连续层62的俯视(吸收体5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观察)时与槽状凹部60重叠的部分构成非贯通型的槽状凹部60的底部。多个小吸收部61经由连续层62成为一体。
64.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连续层62偏倚在吸收性芯6的非肌肤相对面6b侧。吸收性芯6的非肌肤相对面6b是由连续层62形成且实质上无凹凸的平坦面,与此不同,肌肤相对面6a具有由槽状凹部60的开口所构成的凹部与小吸收部61所构成的凸部形成的凹凸形状,为凹凸面。
65.另外,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包含贯通型的槽状凹部60作为槽状凹部60(变形诱导部),在该情况下,在吸收性芯6中的贯通型的槽状凹部60的存在区域不存在连续层62,多个小吸收部61不成为一体,而是分别能够分离地各自独立地存在。该多个小吸收部61分别通过粘接剂等接合方法而接合于包芯片7,由此能够维持多个小吸收部61的规定配置。
66.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槽状凹部60设置在吸收性芯6整体,但也可以仅设置在吸收性芯6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在前方区域f、纵向中央区域m和后方区域r中的任意1者或2者设置槽状凹部60。
67.此外,吸收性芯6中,槽状凹部60的数量可以为1个,优选为2个以上。
68.此外,也可以在吸收性芯6中混合存在贯通型的槽状凹部和非贯通型的槽状凹部
作为槽状凹部60,但典型的是仅存在其中一种槽状凹部60。
69.此外,槽状凹部60可以不是像纵向凹部60x和横向凹部60y那样在俯视时为直线状,也可以其一部分或整体弯曲。
70.此外,槽状凹部60在规定方向上延伸,此处提到的“延伸”,不仅包括如图3所示,槽状凹部60在一个方向(在纵向凹部60x的情况下为纵向x,在横向凹部60y的情况下为横向y)上连续线状地延伸的情况,而且包括如下情况:多个槽状凹部60在一个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该多个槽状凹部60整体看上去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在后者的情况下,一个方向上最靠近的2个槽状凹部60的该一个方向上的间隔距离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作为后者情况的具体例,能够例示如下方式:俯视为规定形状的槽状凹部60在纵向x或横向y上间隔性地配置多个,该多个槽状凹部60在纵向x或横向y上以虚线状延伸。
71.吸收性芯6中的槽状凹部60由于完全不存在芯形成材料或仅存在极少量芯形成材料,而容易成为弯折的起点。进而,俯视时与槽状凹部60重叠的部分(以下,也称为“槽状凹部60的存在部”)是在槽状凹部60为非贯通型的情况下,相比于周围,芯形成材料较少的部分,在槽状凹部60为贯通型的情况下,是不存在芯形成材料的空间部,不论为哪种类型的槽状凹部60,其刚性均比槽状凹部60的非存在部(小吸收部61)低,因此,在卫生巾1的穿戴时容易成为吸收性芯6弯曲时的可挠轴,能够作为变形(弯曲)诱导部发挥作用。由此,吸收体5(吸收性芯6)在卫生巾1的穿戴时能够以槽状凹部60作为变形诱导部以沿着穿戴者的身体形状的方式变形。因此,卫生巾1的服贴性优异,能够对穿戴者赋予良好的穿戴感,并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经血等体液泄漏。此外,吸收性芯6中,槽状凹部60在纵向x和横向y上延伸,由此,与没有形成槽状凹部60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体液的吸收时间,并且使体液向面方向的扩散性提升,从而卫生巾1的液体吸收性提升。
72.具有槽状凹部60的吸收性芯6能够使用公知的积纤装置以与此种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芯的制造方法相同的方式来制造。积纤装置典型的是如下装置:包括在外周面具有积聚用凹部的转筒,一边使转筒旋转,一边向其外周面以飞散状态供给芯形成材料,通过从积聚用凹部的底面进行抽吸而使芯形成材料在积聚用凹部内积纤,通过从与积聚用凹部相对配置的抽吸机构进行抽吸而使该积聚用凹部内的积纤物从积聚用凹部脱模,而转印至抽吸机构上。该结构的积纤装置中,在积聚用凹部的透气性底面的一部分配置非透气性部件或难透气性部件等,通过将该底面的一部分制成非透气性部或难透气性部,在芯形成材料的积纤时,芯形成材料不易积纤在该非透气性部或难透气性部,该非透气性部或难透气性部中的芯形成材料的积纤量比该底面的其他部位少。由此,通过使用此种包括积聚用凹部的底面的一部分成为非透气性部或难透气性部的转筒的积纤装置,按照常规方法制造吸收性芯,与该非透气性部或难透气性部对应的部位成为槽状凹部60,与该底面的其他部位对应的部位成为小吸收部61,能够获得具有槽状凹部60的吸收性芯6。
73.像这样,通过使将芯形成材料抽吸至积聚用凹部时的抽吸力局部不同而形成的吸收性芯6中,芯形成材料的积纤量局部存在差异,具体而言,槽状凹部60的存在部(吸收性芯6中的在俯视时与槽状凹部60重叠的部分)的芯形成材料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克重)相对较小(包括克重为零的情况),槽状凹部60的非存在部即小吸收部61的该克重相对较大。
74.关于槽状凹部60,除了如上所述通过刻意地使吸收性芯6中的槽状凹部60的形成预定部位的芯形成材料的积纤量比周边部减少的方法以外,例如,通过制造芯形成材料的
积纤量均匀的吸收性芯并对该吸收性芯中的槽状凹部60的形成预定部位实施压纹加工等压缩加工,也能够形成。通过此种压缩加工而形成的槽状凹部60相比于吸收性芯6中的该槽状凹部60的周边部,成为高密度且高刚性的区域。
75.为了更加确实地发挥吸收性芯6具有槽状凹部60(变形诱导部)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优选以如下方式设定吸收性芯6的各部分的尺寸等。
76.关于槽状凹部60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宽度),例如,如果是在纵向x上延伸的纵向凹部60x,则横向y的长度(宽度)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而且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
77.关于小吸收部61、即“吸收性芯6中的由彼此交叉(正交)的槽状凹部60x、60y划分出的区域”(吸收性芯6中的由槽状凹部60包围的区域)的面积,优选为25mm2以上,更优选为50mm2以上,而且优选为1000mm2以下,更优选为500mm2以下。
78.小吸收部61的每单位面积2500mm2的数量优选为2个以上,更优选为5个以上,而且优选为100个以下,更优选为50个以下。
79.小吸收部61的克重(吸收性芯6中的俯视时与小吸收部61重叠的部分的克重)以大于其周围的“吸收性芯6中的俯视时与槽状凹部60重叠的部分”的克重为前提,优选为150g/m2以上,更优选为200g/m2以上,而且优选为800g/m2以下,更优选为750g/m2以下。
80.连续层62的克重优选为30g/m2以上,更优选为50g/m2以上,而且,优选为160g/m2以下,更优选为150g/m2以下。
81.参照图3的(b),非贯通型的槽状凹部60的深度d相对于吸收性芯6的厚度t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而且优选为98%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
82.图4中示出了形成卫生巾1的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3的肌肤相对面的一部分。卫生巾1中,如图1和图4所示,正面片3在该正面片3的肌肤相对面分别具有多个在一个方向(以下也称为“第1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第1凹部30,在与该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以下也称为“第2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第2凹部31,和由两个凹部30、31包围的凸部33。即,在正面片3的肌肤相对面,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1凹部30在第2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彼此平行地配置,并且在第2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2凹部31在第1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彼此平行地配置,且利用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延伸的两个凹部30、31将正面片3的肌肤相对面划分为多个区域,各该区域中存在凸部33。
83.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第1凹部30的延伸方向)和第2方向(第2凹部31的延伸方向)是分别相对于纵向x和横向y两者不正交而交叉的方向。但在本发明中,所述第1方向和第2方向也可以是其中一者与纵向x一致,另一者与横向y一致。即,在本发明中,第1凹部30和第2凹部31也可以分别在纵向x或横向y上延伸。
84.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1凹部30和第2凹部31在俯视时为直线(更具体而言为不连续的直线),但也可以包含曲线。
85.第1凹部30与通过该第1凹部30且在横向y上延伸的横向假想直线vly的交叉角度θ1(参照图4)优选为45度以上,更优选为55度以上。交叉角度θ1也可以为90度,即第1凹部30也可以相对于纵向x平行地延伸,但为了适度保持第1凹部30与第2凹部31的距离,进一步抑制液体透过性和皱纹的产生,优选为75度以下,更优选为65度以下。此处提到的交叉角度θ1是指第1凹部30与横向假想直线vly交叉所产生的锐角和钝角中的锐角的交叉角度。
86.关于第2凹部31与通过该第2凹部31且在横向y上延伸的横向假想直线vly的交叉角度θ2(参照图4),也与交叉角度θ1同样。
87.所述交叉角度θ1和θ2的优选范围只要满足至少一者即可,但更理想的是两者均处于所述优选范围内。
88.交叉角度θ1、θ2处于所述范围是指第1凹部30、第2凹部31以沿纵向x的方式延伸。两个凹部30、31分别能够作为供经血等排泄液流动的流路发挥功能,通过使交叉角度θ1、θ2处于所述范围、即两个凹部30、31以沿纵向x的方式延伸,排泄液向纵向x的扩散性能够进一步提升。
89.两个凹部30、31当分别被看作连续线时,在两个凹部30、31交叉的假想交点处具有不连续部32而在延伸方向上被切断,多个凸部33彼此经由该不连续部32连接。即,两个凹部30、31分别为不连续线,在其延伸方向(第1方向、第2方向)上间隔性地配置有不连续部32,不连续部32位于使两个凹部30、31分别在其延伸方向上假想地延长时的假想连续线彼此的交点即假想交点处。不连续部32是切断凹部30、31的连续性的部分,不像凹部30、31中的除不连续部32以外的其他部分那样凹状凹陷。不连续部32典型的是与凸部33同样地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但其突出高度比凸部33低。
90.两个凹部30、31分别是通过对正面片3从其肌肤相对面侧实施压缩加工而形成的,根据其形成方法,能够称为“压缩部”。另一方面,包含作为压缩部的两个凹部30、31的假想交点的不连续部32、以及被作为压缩部的两个凹部30、31包围的部分即凸部33,是正面片3中没有被实施压缩加工的非压缩部。作为压缩部的两个凹部30、31的密度比作为非压缩部的不连续部32和凸部33高,在正面片3中,对应于两个凹部30、31的高密度部与对应于作为非压缩部的不连续部32和凸部33的低密度部并存,在面方向上产生了密度差。
91.用于形成两个凹部30、31的压缩加工,既可以利用伴随着以纤维为代表的正面片3的形成材料的熔融的方法,也可以利用不伴随形成材料的熔融的方法。作为伴随着形成材料的熔融的压缩加工,具体而言,能够列举伴随热的压纹加工、超声波压纹等公知的压纹加工。存在如下情况:在通过伴随着形成材料的熔融的压缩加工而形成的凹部30、31的底部、即俯视时与作为空间部的凹部30、31重叠的部分,失去了正面片3本来具有的纤维形态而膜化。
92.如上所述,通过在正面片3的肌肤相对面分别形成有多个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延伸的2种凹部30、31,与不形成此种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发挥排泄液在面方向的扩散性提升、因正面片3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减小而使透气性提升等的效果。
93.此外,两个凹部30、31在它们的假想交点处被切断而形成不连续部32,由此,与不存在此种不连续部而两个凹部30、31连续的情况相比,能够发挥以下的效果等:排泄液在正面片3的肌肤相对面没有被吸收而残留的所谓液体残留被抑制,正面片3不易发生起皱,正面片3的肌肤触感提升。
94.两个凹部30、31的宽度(凹部30、31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3mm以上,而且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
95.两个凹部30、31的不连续部32的沿着该凹部30或该凹部3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而且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下。
96.就典型例而言,正面片3的两个凹部30、31的宽度比吸收性芯6的槽状凹部60(纵向
凹部60x、横向凹部60y)的宽度窄。关于槽状凹部60的宽度与两个凹部30、31的宽度的比率,以前者>后者为前提,以前者/后者表示时,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而且优选为8以下,更优选为6以下。
97.正面片3既可以是由1片液体透过性片构成的单层构造,也可以是多片液体透过性片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
98.在正面片3为层叠构造的情况下,第1凹部30和第2凹部31能够成为构成该层叠构造的各层(液体透过性片)彼此的接合部。在该情况下,构成层叠构造的各层彼此在两个凹部30、31融接而一体化。
99.构成正面片3的液体透过性片典型的是无纺布,包含热熔性纤维作为构成纤维。作为热熔性纤维,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包含聚乙烯、聚丙烯等公知的热塑性树脂的纤维。
100.正面片3也可以包含通过被加热而长度伸长的热伸长性纤维。若正面片3包含热伸长性纤维,则正面片3的凸部33的突出变更明显,能够使凹凸形状变得更加明确。在使正面片3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情况下,其含量相对于正面片3的总质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而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下。
101.作为热伸长性纤维,例如能够列举通过加热使树脂的结晶状态发生变化而伸长的纤维、或被实施了卷曲加工且通过加热使卷曲解除而表观长度伸长的纤维等。热伸长性纤维例如是通过将其以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110℃以上、且优选为130℃以下的加热温度进行加热能够使长度伸长的纤维。作为优选的热伸长性纤维,能够列举如下复合纤维:由第1树脂成分和具有比第1树脂成分的熔点低的熔点或软化点的第2树脂成分构成,且第2树脂成分连续地存在于纤维表面的一部分或整体。此外,也优选是热伸长时与其他纤维发生热熔接的纤维。作为第1树脂成分,能够列举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作为第2树脂成分,能够列举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丙烯(pp)、共聚酯等。该成分中,通过使用聚丙烯作为第1树脂成分,使用高密度聚乙烯作为第2树脂成分,能够容易地获得被赋予了热熔接性的热伸长性纤维,就该方面而言是优选的。此种热伸长性纤维能够通过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5-350836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制造得到。
102.正面片3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法制造。
103.首先,使用梳棉法等公知的方法制造以未加热的热伸长性纤维为主体的纤维网,作为正面片3的制造中间物。该纤维网既可以为单层构造,也可以为层叠构造。在使用单层构造的纤维网的情况下,作为制造产物的正面片3为单层构造,在使用层叠构造的纤维网的情况下,作为制造产物的正面片3为层叠构造。
104.接着,对所述纤维网实施作为一种压缩加工的热压加工,形成第1凹部30和第2凹部31。此时,两个凹部30、31的交点处没有实施压缩加工。在实施该压缩加工的阶段,所述纤维网中所含的热伸长性纤维在两个凹部30、31被压接或融接,没有热伸长地被固定。
105.接着,对所述纤维网进行加热。该纤维网的加热处理例如能够利用公知的热风加工来实施。通过该加热处理,在纤维网中的除两个凹部30、31以外的部分、尤其是被两个凹部30、31包围的多个区域,热伸长性纤维伸长,其结果是该多个区域分别成为比两个凹部30、31更蓬松的凸部33。
106.以此方式形成的凸部33成为具有被正面片3(所述纤维网)的构成纤维填满的实心
构造,但纤维密度比两个凹部30、31稀疏而较为蓬松的部分。作为两个凹部30、31的交点的不连续部32也具有与凸部33实质上相同的构造。另一方面,两个凹部30、31具有正面片3的构成纤维被压接或粘接而成的压接粘接部,两个凹部30、31中存在的热伸长性纤维因压接粘接而使热伸长性受到阻碍,因此即使经过加热处理仍处于非伸长状态。
107.另外,所述正面片的制造方法适用于正面片含有热伸长性纤维的情况,但不含热伸长性纤维的正面片也能够通过与上述内容相同的方法制造,或者也能够通过对所述纤维网实施压缩加工,不对压缩加工后的纤维网进行加热处理的方法制造。
108.正面片3的克重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10g/m2以上,更优选为20g/m2以上,而且优选为80g/m2以下,更优选为70g/m2以下。
109.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卫生巾1中,形成吸收体5的主体的吸收性芯6具有槽状凹部60(纵向凹部60x、横向凹部60y)作为变形诱导部,因此穿戴时容易以将其与穿戴者身体的间隙填补的方式变形,服贴性优异。此外,正面片3在该正面片3的肌肤相对面具有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延伸的多个线状的第1凹部30和第2凹部31、以及被它们包围的凸部33,且两个凹部30、31的多个假想交点成为不连续部32,因此,卫生巾1在液体扩散性、防液体残留性等方面也能够发挥一定效果。另一方面,卫生巾1中,为了确保液体透过性等,使正面片3与吸收体5通过粘接剂局部接合,因此,在穿戴时担心发生上述的“正面片3的隆起”。
110.但是,在卫生巾1中,通过采用关于正面片3与吸收性芯6的位置关系的特征性结构,能够消除这样的担忧。该特征性结构是指吸收性芯6具有与通过正面片3的多个不连续部32而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1条假想线(图5中附图标记“l1x”或“l1y”所示的直线)对应地配置的变形诱导部(以下也称为“特定变形诱导部”)。具体而言,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是槽状凹部60(纵向凹部60x、横向凹部60y)。
111.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作为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吸收性芯6具有与通过多个不连续部32而在纵向x上延伸的1条假想线l1x对应地配置的“纵向特定变形诱导部”,和与通过多个不连续部32而在横向y上延伸的1条假想线l1y对应地配置的“横向特定变形诱导部”。更具体而言,所述纵向特定变形诱导部为纵向凹部60x,所述横向特定变形诱导部为横向凹部60y,且分别具有多个。此外,所述纵向特定变形诱导部(纵向凹部60x)与所述横向特定变形诱导部(横向凹部60y)交叉,更具体而言为正交。
112.此处提到的“对应地配置”不仅包含1)1条假想线l1x、l1y与槽状凹部60(纵向凹部60x、横向凹部60y)如图5所示完全一致的方式,而且包含2)槽状凹部60(纵向凹部60x、横向凹部60y)位于1条假想线l1x、l1y附近的方式。关于所述2),“假想线l1x附近”是指从假想线l1x起的与该假想线l1x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即横向y)优选2mm以内、更优选0.5mm以内的区域。关于“假想线l1y附近”也同样如此。
113.正面片3中,如上所述,典型的是第1凹部30和第2凹部31为压缩部,与此不同,不连续部32和凸部33为非压缩部,相比于两个凹部30、31是低密度、低刚性的。假想线l1x、l1y是连结此种低密度、低刚性的多个不连续部32、假想性地通过经由该多个不连续部32而连接的多个凸部33上的线。因此,假想线l1x、l1y不易成为正面片3受到外力而变形时的变形诱导部(可挠轴)。
114.卫生巾1中,此种不易成为正面片3的变形诱导部的部分即假想线l1x、l1y与吸收性芯6(吸收体5)的变形诱导部即槽状凹部60(纵向凹部60x、横向凹部60y)对应地配置,因
此,吸收体5以槽状凹部60作为变形诱导部而变形时的应力不易传递至正面片3,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正面片的隆起”。由此,卫生巾1通过槽状凹部60(纵向凹部60x、横向凹部60y)的作用,对穿戴者身体的服贴性优异,而且正面片3不易隆起,减少了正面片3的隆起所引起的不良情况的发生,防漏性优异。
115.为了体现此种正面片的隆起抑制效果,只要吸收性芯6所具有的作为变形诱导部的槽状凹部60(纵向凹部60x、横向凹部60y)的至少一部分为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即“与通过多个不连续部32而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1条假想线对应地配置的变形诱导部”即可,无需吸收性芯6所具有的槽状凹部60全部为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即,在仅多个纵向凹部60x和横向凹部60y中的一部分为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正面片3的隆起。但就倾向而言,吸收性芯6所具有的槽状凹部60中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所占的比率越高,则正面片的隆起抑制效果越好。特别的是,在卫生巾1的与横向中心线cly重叠的位置,吸收性芯6以与假想线l1x重叠的方式具有作为变形诱导部的槽状凹部60。在该情况下,卫生巾1产生贴合于作为排泄部相对部的阴道口、臀沟的变形时正面片的隆起被抑制,从而能够抑制泄漏并且减少不适感。
116.另外,如上所述,卫生巾1在正面片3与吸收体5之间具有液体透过性的中间片且该中间片在肌肤相对面侧具有多个凹部的情况下,当以该中间片的多个凹部之间与吸收性芯6的变形诱导部(槽状凹部60)重叠的方式配置该中间片时,能够更容易地发挥所述效果。
117.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那样,作为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吸收性芯6具有作为所述纵向特定变形诱导部的纵向凹部60x和作为所述横向特定变形诱导部的横向凹部60y,并且纵向凹部60x与横向凹部60y交叉(正交),为了更稳定地体现正面片3的隆起抑制效果,像这样在彼此交叉的两个方向(纵向x、横向y)分别具有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的结构是较为理想的,但并非必须采用该结构。即,在本发明中,吸收性芯6也可以仅具有所述纵向特定变形诱导部和所述横向特定变形诱导部中的任一者。
118.考虑到作为关于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的要素的、“吸收性芯6的槽状凹部60(纵向凹部60x、横向凹部60y)”和“正面片3的第1凹部30和第2凹部31”作为排泄液的流路发挥功能,对卫生巾1的液体扩散性以及防漏性产生较大影响,为了提升液体向纵向x的扩散性而可靠地防止横向泄漏,并且提高吸收体5的吸收效率,优选吸收性芯6至少具有所述纵向特定变形诱导部、即与通过多个不连续部32而在纵向x上延伸的1条假想线l1x对应地配置的纵向凹部60x作为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
119.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与假想线l1x对应地配置的作为所述纵向特定变形诱导部的纵向凹部60x在横向y上间隔性地配置有多个,该在横向y上相邻的纵向凹部60x彼此之间存在非直线状假想线l2x,该非直线状假想线l2x通过多个不连续部32而在纵向x上非直线状地延伸。即,纵向凹部60x(假想线l1x)与非直线状假想线l2x在横向y上交替地配置。本实施方式中,非直线状假想线l2x在俯视时具有锯齿线(之字曲线)状。
120.非直线状假想线l2x与假想线l1x同样,是不易成为正面片3受到外力而变形时的变形诱导部(可挠轴)而不易发生起皱的部位,这样的非直线状假想线l2x介于在横向y上间隔性地配置的作为所述纵向特定变形诱导部的纵向凹部60x彼此之间,由此,正面片3对穿戴者的肌肤的紧贴性能够进一步提升。
121.本实施方式中,在横向y上,也与纵向x同样,在多个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彼此之间
存在通过多个不连续部32而在一个方向上非直线状地延伸的非直线状假想线。即,与假想线l1y对应地配置的作为所述横向特定变形诱导部的横向凹部60y在纵向x上间隔性地配置有多个,该在纵向x上相邻的横向凹部60y彼此之间存在通过多个不连续部32而在横向y上非直线状地延伸的非直线状假想线l2y。即,横向凹部60y(假想线l1y)与非直线状假想线l2y在纵向x上交替地配置。本实施方式中,非直线状假想线l2y在俯视时具有锯齿线(之字曲线)状。
122.像这样在纵向x和横向y两者中,在多个所述特定变形诱导部(60x、60y)彼此之间存在正面片3中的不易发生起皱的部位即与非直线状假想线l2x、l2y对应的部位,由此,正面片3对穿戴者的肌肤的紧贴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123.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正面片3的凸部33在俯视时具有多边形形状,且包含面积不同的2种以上的凸部33a、33b、33c,隔着第1凹部30或第2凹部31相邻的2个凸部33(33a、33b、33c)的面积互不相同。即,本实施方式中,面积相同的凸部33彼此不隔着第1凹部30或第2凹部31相邻。
124.更具体而言,作为凸部33,正面片3包含面积不同的2种俯视呈菱形形状的大凸部33a和小凸部33c、以及俯视呈平行四边形形状的中凸部33b,即,包含面积互不相同的3种凸部33。1个大凸部33a与4个中凸部33b隔着界定该1个大凸部33a的第1凹部30或第2凹部31相邻,并且该4个中凸部33b与4个小凸部33c隔着该第1凹部30或该第2凹部31相邻。4个小凸部33c分别位于1个大凸部33a的长轴或短轴的假想线上。该3种9个凸部33(33a、33b、33c)如图5的粗实线所示,整体在俯视时形成1个大的菱形形状。在正面片3的肌肤相对面,形成有多个由这样的9个1组的凸部33构成的菱形形状。
125.像这样在正面片3中,存在面积不同的2种以上的俯视呈多边形形状的凸部33,且以面积相同的凸部33彼此不隔着第1凹部30或第2凹部31相邻的方式配置凸部33,则在正面片3受到体压等外力而变形时,面积相对较小的凸部33(本实施方式中为小凸部33c)优先于其它凸部33地发生变形,因此面积相对较大的凸部33(本实施方式中为大凸部33a和中凸部33b,尤其是大凸部33a)的变形受到抑制而维持厚度,其结果是,能够在正面片3形成在纵向x上延伸的褶皱(纵向褶皱)。当在正面片3形成这样的纵向褶皱时,该正面片3不易隆起。
126.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正面片3的凸部33包含厚度不同的2种以上的凸部33a、33b、33c,隔着第1凹部30或第2凹部31相邻的2个凸部33(33a、33b、33c)的厚度互不相同。即,本实施方式中,厚度相同的凸部33彼此不隔着第1凹部30或第2凹部31相邻。
127.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面积不同的3种凸部33a、33b、33c的厚度与面积成比例地增大,由此,大凸部33a的厚度最大,小凸部33c的厚度最小,中凸部33b具有两个凸部33a、33c的中间的厚度。图6表示大凸部33a的厚度>小凸部33c的厚度。
128.这样的“在正面片3中存在厚度不同的2种以上的凸部33,且以厚度相同的凸部33彼此不隔着第1凹部30或第2凹部31相邻的方式配置凸部33”的结构发挥与上述的“在正面片3中存在面积不同的2种以上的俯视呈多边形形状的凸部33,且以面积相同的凸部33彼此不隔着第1凹部30或第2凹部31相邻的方式配置凸部33”的结构相同的效果,因此通过两结构的协同效应,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正面片3的隆起。
129.凸部33的最大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凸部33a的顶部处的厚度t1(参照图6)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1.0mm以上,而且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下。
130.凸部33的最小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小凸部33c的顶部处的厚度t2(参照图6)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而且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0.7mm以下。
131.正面片的各部分的厚度能够通过以下方法测量得到。另外,只要事先未特别说明,则以吸收性芯(吸收体)为代表的吸收性物品的其它构成部件的厚度也能够依据以下方法来测量。
132.<厚度的测量方法>
133.在对测量样品(例如正面片)施加5cn/cm2的载重的状态下测量厚度。具体而言,厚度的测量例如使用厚度计peacock dial upright gauges r5-c(ozaki mfg.co.ltd.制造)。此时,在厚度计的前端部与测量样品之间配置以载重成为5cn/cm2的方式调整了大小的俯视呈圆形或正方形的板(厚度5mm左右的压克力(丙烯酸)板),测量厚度。在厚度测量中,对测量样品的任意10个部位进行测量,计算该10处的厚度的平均值,作为测量样品的厚度。
134.图7中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芯的实施方式示出了吸收性芯6a。关于下述另一实施方式,主要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吸收性芯6)不同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则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对于下述另一实施方式中的未特别说明的结构,能够适当应用所述实施方式(吸收性芯6)的说明。
135.如图7所示,吸收性芯6a具有厚度比周边部大的大厚度部63。大厚度部63配置在与穿戴者的阴道口等排泄部相对的部位。
136.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芯6a中的纵向中央区域m的横向y的中央部为大厚度部63,吸收性芯6a中的除大厚度部63以外的部分是厚度比大厚度部63小的小厚度部64。大厚度部63与小厚度部64相比,吸收性芯6的形成材料的克重较大,相应地刚性较高。
137.大厚度部63向卫生巾1的穿戴者的肌肤侧(正面片3侧)突出,不向非肌肤侧(背面片4侧)突出。
138.在大厚度部63和小厚度部64两者形成有作为变形诱导部的槽状凹部60(纵向凹部60x、横向凹部60y)。
139.通过在吸收性芯6a中的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的部位(纵向中央区域m)存在大厚度部63,卫生巾1中的俯视时与大厚度部63重叠的部分、典型的是纵向中央区域m的横向y的中央部,紧贴于穿戴者的排泄部,因此与上述的正面片3的隆起抑制效果相辅相成地,能够提升卫生巾1对穿戴者身体的紧贴性和追随性,进而能够提升穿戴感和液体吸收性。
140.另外,大厚度部63也可以向卫生巾1的穿戴者的非肌肤侧(背面片4侧)突出。此外,在大厚度部63也可以不形成作为变形诱导部的槽状凹部60(纵向凹部60x、横向凹部60y)。此外,在图7的方式中,大厚度部63配置在吸收性芯6a的横向y的中央部,但也可以遍及吸收性芯6a的横向y的全长(全宽)地配置。此外,大厚度部63也可以从纵向中央区域m延伸至前方区域f和/或后方区域r。
141.为了更可靠地发挥大厚度部63的作用效果,大厚度部63的厚度(大厚度部63的厚度不是一定值的情况下为最大厚度)优选为3mm以上且30mm以下,更优选为4mm以上且20mm以下。
142.此外,在组装有具有大厚度部63的吸收性芯6a的吸收性物品为生理用卫生巾的情况下,大厚度部63的厚度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4mm以上,而且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
为8mm以下。另外,在大厚度部63具有槽状凹部60的情况下,大厚度部63的厚度是该大厚度部63中的小吸收部61的厚度。
143.从大厚度部63突出的一侧(吸收性芯6a的肌肤相对面侧或非肌肤相对面侧)俯视大厚度部63时,该大厚度部63的面积相对于吸收性芯6a的同一侧整体的面积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而且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
144.小厚度部64的厚度(吸收性芯6a中的除大厚度部63以外的部分的厚度)优选为1mm以上且25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上且15mm以下。
145.此外,在组装有具有小厚度部64的吸收性芯6a的吸收性物品为生理用卫生巾的情况下,小厚度部64的厚度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而且优选为8mm以下,更优选为6mm以下。另外,在小厚度部64具有槽状凹部60的情况下,小厚度部64的厚度是该小厚度部64中的小吸收部61的厚度。
146.以上,对本发明基于其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在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进行变更。
147.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广泛包含用于吸收人体所排出的体液(尿、软便、经血、汗等)的物品,除了上述生理用卫生巾以外,还包括生理用内裤、具有固定胶带的所谓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失禁护垫等。
148.关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而记载以下内容。
149.<1>
150.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吸收体,其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且包含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性芯;和正面片,其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其中,所述正面片与所述吸收体通过粘接剂而局部接合,所述正面片在该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分别具有多个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第1凹部,在与该一个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第2凹部,以及被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2凹部包围的凸部,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2凹部在分别被看作连续线时,在该第1凹部与该第2凹部交叉的假想交点处具有不连续部地在延伸方向上被截断,多个所述凸部经由该不连续部而彼此连接,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变形诱导部,该变形诱导部与通过多个所述不连续部且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1条假想线对应地配置。
151.<2>
152.如<1>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53.所述凸部在俯视时具有多边形形状,且包含面积不同的2种以上的凸部,隔着所述第1凹部或所述第2凹部相邻的2个所述凸部的面积互不相同。
154.<3>
155.如<1>或<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56.所述凸部包含厚度不同的2种以上的凸部,隔着所述第1凹部或所述第2凹部相邻的2个所述凸部的厚度互不相同。
157.<4>
158.如<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59.所述吸收性芯具有纵向变形诱导部作为所述变形诱导部,该纵向变形诱导部与通过多个所述不连续部且在所述纵向上延伸的1条假想线对应地配置。
160.<5>
161.如<4>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62.多个所述纵向变形诱导部在所述横向上间隔性地配置,在该横向上相邻的该纵向变形诱导部彼此之间存在非直线状假想线,该非直线状假想线通过多个所述不连续部且在所述纵向上非直线状地延伸。
163.<6>
164.如<4>或<5>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65.所述吸收性芯具有横向变形诱导部作为所述变形诱导部,该横向变形诱导部与通过多个所述不连续部且在所述横向上延伸的1条假想线对应地配置,所述纵向变形诱导部与所述横向变形诱导部交叉。
166.<7>
167.如<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68.所述吸收性芯在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的部位具有厚度比周边部大的大厚度部。
169.<8>
170.如<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71.在所述正面片与所述吸收体之间具有液体透过性的中间片。
172.<9>
173.如<8>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74.所述中间片不具有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2凹部。
175.<10>
176.如<8>或<9>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77.所述中间片具有以不同于所述正面片的方式设置的多个凹部。
178.<11>
179.如<10>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80.所述中间片的多个凹部间与所述吸收性芯的变形诱导部重叠。
181.<12>
182.如<1>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83.所述变形诱导部是槽状凹部。
184.<13>
185.如<1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86.所述槽状凹部具有在所述纵向上延伸的纵向凹部,该纵向凹部的所述横向上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3.0mm以上,而且优选为10.0mm以下,更优选为5.0mm以下。
187.<14>
188.如<1>至<1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89.所述第1凹部与通过该第1凹部且在所述横向上延伸的横向假想直线的交叉角度θ1优选为45度以上,更优选为55度以上,而且优选为75度以下,更优选为65度以下。
190.<15>
191.如<1>至<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92.所述第1凹部和所述第2凹部各自的宽度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3mm以上,
而且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
193.<16>
194.如<1>至<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95.所述不连续部的沿所述第1凹部或所述第2凹部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1.5mm以上,而且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下。
196.<17>
197.如<1>至<1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198.所述正面片包含热伸长性纤维。
199.<18>
200.如<1>至<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201.在与将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横向上二等分地沿纵向延伸的横向中心线重叠的位置,所述吸收性芯具有与所述假想线对应地配置的变形诱导部。
202.<19>
203.如<1>至<1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204.所述吸收性物品是生理用卫生巾。
205.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206.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对穿戴者身体的服贴性优异,而且正面片不易隆起,防漏性优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