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儿科保健用儿童站立架的制作方法

2022-06-09 02:28: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科保健用儿童站立架。


背景技术:

2.儿童站立架是一种采用强制措施使不能直立患儿达到直立起来的康复保健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可帮助患儿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下肢的直立功能,提高全身的各关节活动能力,该器械用于下肢不能直立、下肢瘫痪及行走困难的儿童,对于脑瘫、偏瘫、小儿麻痹症等患者,有良好的康复作用;
3.传统儿童站立架的功能较为单一,仅具有辅助儿童站立或者辅助儿童行走的功能,通常偏瘫等患者首先需要使用站立架进行站立训练,之后再使用行走辅助器进行行走训练,而在对偏瘫儿童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多个辅助设备进行治疗,较为麻烦,并且传统的儿童站立架在进行使用时,如患者需要移动时,需要看护者进行人力推动移动,增加看护者的劳动强度,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保健用儿童站立架,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功能较为单一,增加看护者的劳动强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保健用儿童站立架,包括:底架;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于底架的内腔后侧底端左右两侧;卡环,所述卡环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卡环分别沿左右方向设置于固定板的后侧顶部;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旋转杆的内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底架的左右两侧底端;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接于旋转杆的外壁,并通过顶丝锁紧;第一车轮,所述第一车轮的内侧中部设置于旋转杆的外端;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通过轴承转动的设置于底架的左右两侧底部,所述连接杆的内端延伸进底架的内腔;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接于连接杆的外壁外侧,并用过顶丝锁紧;链条,所述链条的两端分别套接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外壁;电机,所述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分别螺钉连接于底架的内腔左右两侧底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连接杆的内端;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杆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于底架的内腔底端前后两侧左右两端;踏板,所述踏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踏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可滑动的套接于两个导向杆的外壁左右两侧,所述踏板的后侧贯穿固定板的内腔延伸出固定板的后侧,所述踏板的顶端后侧中部开设有固定孔;弹簧,所述弹簧内嵌于固定孔的内腔,所述弹簧的底端卡接于固定孔的内腔底端;卡柱,所述卡柱的外壁底端可滑动的插接于固定孔的内腔,所述弹簧的顶端卡接于卡柱的底端,两个所述卡柱的外壁顶部分别相适配插接于当前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卡环的内腔中;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于踏板的顶端中部;魔术贴公贴,所述魔术贴公贴的前侧设置于固定架的后侧顶端中部;魔术贴母贴,所述魔术贴母贴的前侧设置于固定架的后侧顶端中部,所述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相配合。
6.优选的,所述底架的前侧还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壁底部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底架的前侧中部,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延伸出底架的底端,所述支撑杆的外壁顶端沿周向等距的由上至下的开设有若干卡槽;第二车轮,所述第二车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车轮的内侧中部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底端;转向杆,所述转向杆套接于支撑杆的外壁,所述转向杆的内壁相适配插接于卡槽的内腔;手轮,所述手轮的底端中部设置于转向杆的顶端。
7.优选的,所述第二车轮的底端和第一车轮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8.优选的,所述底架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固定环每四个分为一组,两组所述固定环分别套接于底架的四角顶部和中部;螺栓,所述螺栓插接于固定环的后侧外端,且螺栓的前端延伸出固定环的前侧;螺母,所述螺母螺接于螺栓的外壁前侧,所述螺母的后侧与固定环的前侧相接触;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四角分别设置于位于中部的四个固定环的外壁;靠背,所述靠背设置于第一支撑架的后侧中部;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第一支撑架的前侧中部;鞍座,所述鞍座的前侧设置于挡板的后侧中部底端,所述鞍座的后侧设置于靠背的前侧中部底端。
9.优选的,所述底架的顶部还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四角分别设置于位于顶部的四个固定环的外壁;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海绵垫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架的左右两侧中部;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设置于第二支撑架的前侧中部,所述转向杆的外壁顶部通过阻尼轴承可转动的插接于连接架的前侧。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延伸进转向杆内腔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架到底架顶端的距离。
11.优选的,所述卡柱延伸出卡环顶端的长度小于卡柱底端到固定孔内腔底端的距离。
1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儿科保健用儿童站立架,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发明可以将儿童抱起,促使儿童的身体穿过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内腔,并且促使儿童将鞍座骑在胯下,旋转环螺母,促使螺母向前移动,直至螺母的后侧和固定环的前侧分离,固定环失去挤压力促使其内腔变大,直至固定环的内腔与底架分离,根据儿童的身高上下滑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直至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移动至适宜高度,反方向旋转螺母,直至螺母恢复至初始位置,利用螺母和螺栓挤压固定环的外侧,进而促使固定环的内壁和底架牢牢贴合,利用固定环内壁和底架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对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进行固定,促使儿童站在踏板上,利用魔术贴公贴和魔术贴母贴之间的配合可以对儿童的脚踝处进行固定,并且促使儿童将海绵垫夹在腋下;
14.2、本发明当儿童需要移动时,启动两个电机,电机的输出端旋转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齿轮进行旋转,第二齿轮通过链条可以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第一齿轮旋转通过旋转杆即可带动第一车轮进行旋转,第一车轮旋转可以带动底架和儿童进行移动,儿童旋转手轮带动转向杆进行旋转,利用旋转杆的内壁和卡槽之间的配合,转向杆旋转可以带动支撑杆进行旋转,支撑杆旋转接可带动第二车轮改变行进方向,继而实现拐弯;
15.3、本发明当儿童需要进行行走训练时,向下按压卡柱,并挤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直至卡柱移动出卡环的内腔,向外侧滑动两个踏板,直至两个卡柱的位置与另外两个卡环的位置相对应,松开卡柱,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动卡柱向上移动,直至卡柱移动至当前与
其位置相对应的卡环的内腔,利用卡环和卡柱之间的配合可以对踏板进行固定,重复上述动作,且促使儿童双脚站在地面上,进而可以实现对儿童进行行走训练,本装置不仅可以对儿童进行站立训练,并且可以对儿童进行行走训练,在对偏瘫等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减少辅助训练装置,较为便捷,并且在进行站立训练时,如需移动无需看护人员进行人力推动,降低看护者的劳动强度,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18.图3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
19.图4为本发明的b处放大图;
20.图5为本发明的c处放大图;
21.图6为本发明的d处放大图;
22.图7为本发明的e处放大图。
23.图中:1、底架,2、固定板,3、卡环,4、旋转杆,5、第一齿轮,6、连接杆,7、第二齿轮,8、链条,9、电机,10、第一车轮,11、踏板,12、固定架,13、魔术贴公贴,14、魔术贴母贴,15、固定孔,16、弹簧,17、卡柱,18、支撑杆,19、卡槽,20、第二车轮,21、转向杆,22、手轮,23、第一支撑架,24、固定环,25、螺栓,26、螺母,27、靠背,28、挡板,29、鞍座,30、第二支撑架,31、海绵垫,32、连接架,33、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科保健用儿童站立架技术方案,包括:底架1、固定板2、卡环3、旋转杆4、第一齿轮5、连接杆6、第二齿轮7、链条8、电机9、第一车轮10、踏板11、固定架12、魔术贴公贴13、魔术贴母贴14、固定孔15、弹簧16、卡柱17、支撑杆18、卡槽19、第二车轮20、转向杆21和手轮22,固定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于底架1的内腔后侧底端左右两侧,卡环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卡环3分别沿左右方向设置于固定板2的后侧顶部,卡环3和卡柱17之间配合可以对踏板11进行固定,旋转杆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转杆4的内端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底架1的左右两侧底端,第一齿轮5套接于旋转杆4的外壁,并通过顶丝锁紧,第一车轮10的内侧中部设置于旋转杆4的外端,第一车轮10旋转可以驱动底架1进行移动,连接杆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杆6分别通过轴承转动的设置于底架1的左右两侧底部,连接杆6的内端延伸进底架1的内腔,第二齿轮7套接于连接杆6的外壁外侧,并用过顶丝锁紧,链条8的两端分别套接于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7的外壁,利用链条8可以促使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7进行同步旋转,电机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机9分别螺钉连接于底架1的内腔左右两侧底部,电机9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锁紧在连接杆6的内端,电机9为现有技术,在此用于通过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7、链条8和旋转杆4之间的配合带动第一车轮10进
行旋转,导向杆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杆3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于底架1的内腔底端前后两侧左右两端,导向杆33用于支撑踏板11,踏板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踏板11的前后两侧分别可滑动的套接于两个导向杆33的外壁左右两侧,踏板11的后侧贯穿固定板2的内腔延伸出固定板2的后侧,踏板11的顶端后侧中部开设有固定孔15,踏板11用于支撑儿童,弹簧16内嵌于固定孔15的内腔,弹簧16的底端卡接于固定孔15的内腔底端,弹簧16为旋转弹簧,受到外力挤压或者拉伸后发生弹性形变,在此用于推动卡柱17向上移动,卡柱17的外壁底端可滑动的插接于固定孔15的内腔,弹簧16的顶端卡接于卡柱17的底端,两个卡柱17的外壁顶部分别相适配插接于当前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卡环3的内腔中,利用卡柱17和卡环3之间的配合可以对踏板11进行固定,卡柱17延伸出卡环3顶端的长度小于卡柱17底端到固定孔15内腔底端的距离,保证卡柱17可以移动出卡环3的内腔,固定架12设置于踏板11的顶端中部,魔术贴公贴13的前侧设置于固定架12的后侧顶端中部,魔术贴母贴14的前侧设置于固定架12的后侧顶端中部,魔术贴公贴13和魔术贴母贴14相配合,魔术贴公贴13和魔术贴母贴14之间配合可以对儿童的脚踝处进行固定,支撑杆18的外壁底部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底架1的前侧中部,支撑杆18的底端延伸出底架1的底端,支撑杆18的外壁顶端沿周向等距的由上至下的开设有若干卡槽19,第二车轮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车轮20的内侧中部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置于支撑杆8的左右两侧底端,第二车轮20用于改变底架1的行进方向,第二车轮20的底端和第一车轮5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保证儿童可以水平站立在踏板11上,转向杆21套接于支撑杆18的外壁,转向杆21的内壁相适配插接于卡槽19的内腔,转向杆21用于带动支撑杆18进行旋转,手轮22的底端中部设置于转向杆21的顶端。
26.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底架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23、固定环24、螺栓25、螺母26、靠背27、挡板28、鞍座29、第二支撑架30、海绵垫31、连接架32和导向杆33,固定环24的数量为八个,八个固定环24每四个分为一组,两组固定环24分别套接于底架1的四角顶部和中部,利用固定环24内壁和底架1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对第一支撑架23和第二支撑架30进行固定,螺栓25插接于固定环24的后侧外端,且螺栓25的前端延伸出固定环24的前侧,螺母26螺接于螺栓25的外壁前侧,螺母25的后侧与固定环24的前侧相接触,利用螺栓25和螺母26对固定环24的外侧进行挤压可以促使固定环24的内壁和底架1牢牢贴合,第一支撑架23的四角分别设置于位于中部的四个固定环24的外壁,第一支撑架23用于对儿童患者的腰部进行遮挡,靠背27设置于第一支撑架23的后侧中部,挡板28设置于第一支撑架23的前侧中部,鞍座29的前侧设置于挡板28的后侧中部底端,鞍座29的后侧设置于靠背27的前侧中部底端,利用鞍座29对儿童的胯部进行支撑,防止儿童摔倒,第二支撑架30的四角分别设置于位于顶部的四个固定环24的外壁,第二支撑架30用于对儿童患者的上半身进行遮挡,支撑杆18延伸进转向杆21内腔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架30到底架1顶端的距离,可以避免支撑杆18脱离转向杆21的内腔,海绵垫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海绵垫31分别设置于第二支撑架30的左右两侧中部,海绵垫31可以增强儿童的舒适感,连接架32设置于第二支撑架30的前侧中部,转向杆21的外壁顶部通过阻尼轴承可转动的插接于连接架32的前侧。
27.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28.使用时,一只手握住螺栓25,另一只手旋转螺母26,促使螺母26沿着螺栓25的外壁向前移动,直至螺母26和固定环24的外侧分离,固定环24失去螺栓25和螺母26对其施加的
挤压力,因为其自身的回弹性,可以促使固定环24的内腔扩大,直至固定环24的内壁和底架1分离,根据儿童的身高,上下滑动第一支撑架23和第二支撑架30,直至第一支撑架23和第二支撑架30移动至适宜位置,反方向旋转螺母26,直至螺母26恢复至初始位置,利用螺母26和螺栓25对固定环24进行挤压,促使固定环24的内壁和底架1牢牢贴合,利用固定环24的内壁和底架1之间的摩擦力对第一支撑架23和第二支撑架30进行固定,将儿童抱起,促使其身体穿过第一支撑架23和第二支撑架30的内腔,并且促使儿童将鞍座29骑在胯下,且促使儿童的双脚分别站在两个踏板11上,利用魔术贴公贴13和魔术贴母贴14之间的配合对儿童的脚踝处进行固定,儿童将海绵垫31夹在腋下即可对儿童进行支撑,进行站立训练,当儿童需要移动时,启动电机9,电机9的输出端旋转通过连接杆6带动第二齿轮7进行旋转,第二齿轮7旋转通过链条8带动第一齿轮5进行旋转,第一齿轮5旋转可以带动旋转杆4进行旋转,旋转杆4旋转即可带动第一车轮10进行旋转,进而利用第一车轮10带动底架1进行移动,当需要拐弯时,儿童旋转手轮22,手轮22旋转即可带动转向杆21进行旋转,转向杆21旋转即可利用其内壁和卡槽19带动支撑杆18进行旋转,支撑杆18旋转即可带动第二齿轮20进行旋转,进而改变底架1的行进方向,当需要对儿童进行行走训练时,向下按压卡柱17,卡柱17向下移动即可挤压弹簧16发生弹性形变,直至卡柱17脱离卡环3的内腔,向外侧滑动两个踏板11,直至两个卡柱17移动至与另外两个卡环3的位置相对应时,松开卡柱17,在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推动卡柱17向上移动,直至卡柱17移动至卡环3的内腔,利用卡环3和卡珠17即可对踏板11进行固定,重复上述动作,且促使儿童站在地面上即可开始对儿童进行行走训练,本装置不仅可以对儿童进行站立训练,并且可以对儿童进行行走训练,在对偏瘫等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减少辅助训练装置,较为便捷,并且在进行站立训练时,如需移动无需看护人员进行人力推动,降低看护者的劳动强度,便于使用。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