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战时输液舱的制作方法

2022-06-09 02: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战时输液舱。


背景技术:

2.随着军事武器的飞速发展,现代战争伤出现波及范围广、伤情复杂、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对卫勤战伤救治提出重大挑战。创伤引起的大出血是三大可预防性死因之一,及时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输注抢救药物是阻止伤情恶化、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战场救护对静脉治疗有高需求,调研显示,其应用率占所有救护技术的50%,重伤员的实施率超过90%;同时战争环境的特殊性对静脉穿刺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快速、准确的建立稳固的静脉通路,而且必须保证不同环境条件下药物的顺利输注。
3.在野战环境下,静脉治疗面临一系列困难:(1)环境因素:高原缺氧环境下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使得血液粘稠度增加,寒冷环境使血流减慢、外周静脉收缩,突发公共事件或野外条件下照明不足、污秽物遮盖穿刺区、视野受限
……
这些因素使得血管不易暴露、不充盈,加大静脉穿刺的难度;高海拔的低压环境导致静脉压减小,悬挂高度受限导致输注压力不足,寒冷环境下液体凝固导致难以输注
……
这些因素使得静脉输注难以有效维持,液体及药物入量达不到伤员需求。(2)伤员因素:呼吸不畅、环境缺氧、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静脉收缩、弹性下降或血管塌陷。(3)操作者因素:特殊环境下穿刺技巧经验不足,缺氧导致精细动作的协调性降低,精神心理高压状态影响穿刺成功率。(4)其他条件因素:野外条件、隐蔽需要使得液体悬挂高度不够,静脉输注不畅;转运过程颠簸及混乱、输液管路牵拉可能导致穿刺针脱落、空气进入或管路与液体分离。
4.受限于以上困难,战场静脉治疗情况复杂,穿刺难度高,液体输注难以达到速度要求,管路易于脱落导致输液中断、延误抢救。因此,使用能够辅助快速、准确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且兼具液体持续输注功能的仪器设备来提高救治效率成为战场救护的迫切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携带都更方便的便携式战时输液舱,不仅可以克服高原寒冷因素、血管收缩以及视野不清带来的静脉穿刺困难,迅速、有效的建立稳固的静脉通路,为抢救给药提供重要保障。
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战时输液舱,包括上舱体及下舱体;所述上舱体设有挤压式输液装置及第一温控保温层;所述下舱体设有第二温控保温层;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及所述第二温控保温层内均设有发热装置;所述上舱体及所述下舱体为独立部件,两者上下叠放后形成为一整体结构。
7.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便携式战时输液舱,其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舱体及下舱体两部分的组合应用,两个舱体均设置发热装置,可以独立进行发热,而且可以独立应用,并且通过挤压式输液装置,可以将输液袋放置于上舱体,利用挤压式输液装置,将输液袋内的药液经套管针挤压至患者静脉内。因此,采用这样的结构后,能够兼具保温、精准穿刺、液体非
重力输注的便携式仪器,通过集成达到“1 1>2”的效果。适用于寒冷、高原、战场等多种环境下的液体有效输注方式,保障药物治疗顺利进行。
8.此外,本发明所公开的输液舱轻便、易于携带,设计合理、功能综合性强,避免了携带多种仪器的不便与累赘。下舱体穿刺和上舱体输注可联合使用,也可分离独立发挥作用,适应战场机动应变需求。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进行如下进一步的改进。
10.进一步,所述挤压式输液装置设于所述上舱体的上层,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设于所述上舱体的下层;所述挤压式输液装置包括顶盖、气泵、气囊、第一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及用于放置输液袋的泵注舱;所述顶盖可开合的连接于所述泵注舱外侧;所述气囊为柔性材质制成且设于所述顶盖内侧及所述泵注舱底部,输液袋置于泵注舱内且盖上所述顶盖后可被所述气囊上下包裹;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路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气囊管路连接,并且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
11.进一步,所述泵注舱为周向设有围挡而上下贯通结构,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固定连接于所述泵注舱底部,位于所述泵注舱内的所述气囊固定于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的顶部。
12.进一步,所述顶盖上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电路连接。
13.进一步,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底部及所述第二温控保温层顶部均设有弧面通槽;
14.所述第二温控保温层的弧面通槽内设有松紧度可调的止血带;
15.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及所述第二温控保温层之间通过魔术贴或卡扣的方式连接;
16.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及所述第二温控保温层叠放后,两所述弧面通槽形成为一个贯通式空腔。
17.进一步,所述发热装置包括防水布袋、亲肤纺织物、石墨烯发热层及温控系统;
18.所述石墨烯发热层与所述温控系统控制连接。
19.进一步,所述上舱体及所述下舱体侧壁均设有电源开关及显示屏;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的所述温控系统与所述控制模块集成设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的发热及所述气泵的工作。
20.进一步,所述输液装置还包括输液管;所述输液管长度为10~15cm;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为穿刺针,另一端为设有内螺纹的螺接头;
21.所述穿刺针尾部设有卡接式爪形固定器;所述穿刺针刺入输液袋的液体橡胶塞后,所述爪形固定器闭合并卡套于橡胶塞外侧壁。
22.进一步,所述下舱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下侧的底座及显像装置;所述底座侧壁设有收纳槽;所述显像装置包括射灯头、连杆、伸缩杆及尾部接头;所述射灯头的其中一侧设有led灯组,另一侧设有红外显像灯组;所述连杆为采用记忆金属材质制成,所述射灯头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伸缩杆的顶端铰接;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所述尾部接头的一端铰接,所述尾部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收纳槽内侧铰接;工作时,所述显像装置展开并立于所述下舱体的一侧,非工作时,所述显像装置收拢并完全置于所述收纳槽内。
23.进一步,所述下舱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内的储物盒及设于所述底座下方的固定夹板;所述储物盒与所述底座抽拉式活动连接。
24.通过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便携式战时输液舱,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技术
效果:
25.1、解决高原、寒冷、野战情况下外周静脉收缩、塌陷等导致静脉不充盈、暴露困难引起的静脉通路建立困难的问题。
26.2、解决高原、悬挂高度不够引起的输注压力不足、牵拉引起导管脱落等原因导致的输注无效及治疗中断等问题;
27.3、实现输液用品合理布局,实现战场环境下高效、便捷的取用物品;
28.4、全过程对肢体及液体进行温控保温,促进外周静脉充盈、暴露,同时避免血管痉挛,增强液体输注的舒适性;
29.5、红外投影可视化静脉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
30.6、气压驱动液体输注功能,对高原缺氧、寒冷地区、战场隐蔽性要求、单兵便于携带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31.7、可以克服转运过程中颠簸、牵拉、压力不足造成的管路脱落、输液中断、无效输注、空气栓塞,提供持续、高效、安全的药物加压输注方式,保证液体顺利输注、维持药物治疗。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战时输液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所述下舱体的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所述底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所述输液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图5所示输液管穿刺于输液袋后的结构示意图。
38.其中,图中的件号表示为:
39.10、输液袋;
40.11、第一温控保温层,12、顶盖,13、气囊,14、上层电控区,15、泵注舱,16、围挡,17、太阳能板,18、弧面通槽;
41.21、第二温控保温层,22、止血带,23、魔术贴,24、空腔,25、底座,251、收纳槽,252、储物槽,26、显像装置,261、射灯头,262、连杆,263、伸缩杆,264、尾部接头,27、下层电控区,28、储物盒;
42.31、输液管,32、穿刺针,33、螺接头,34、爪形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特征及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有些零部件并未示出,并不代表本发明的设计缺陷或者原理描述不清楚,而是基于现有技术下,该部分是能够实施的。
44.请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战时输液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个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下舱体的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底座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输液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输液管穿刺于输液袋后的结构示意图。
45.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便携式战时输液舱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便携式战时输液舱,包括上舱体及下舱体;所述上舱体设有挤压式输液装置及第一温控保温层11;所述下舱体设有第二温控保温层21;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11及所述第二温控保温层21内均设有发热装置;所述上舱体及所述下舱体为独立部件,两者上下叠放后形成为一整体结构。
46.在上述结构中,挤压式输液装置意指该输液装置是利用挤压的方式将输液袋10内的药液输入至患者静脉内,而非传统的悬挂式输液,这种挤压式输液装置可以极大的减小体积,同时在野外条件下,不需找悬挂物或医务人员的手持,可以避免因管线造成牵拉等意外情况,
47.通过挤压式输液,可以解决在高原环境下压力不足造成的输液中断、无效输注、空气栓塞等问题,可以确保持续、高效、安全的药物加压输注,保证了液体顺利输注、维持药物治疗。
48.此外,上舱体和下舱体为独立部件,均设有发热装置,因此即可以组装后整体使用,还可以分别独自应用,可以单独加热。在战时环境下,往往伤员较多,这种可单独使用的舱体,可以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一套设备两人使用,只需将上舱体倒置后,即可如下舱体类似的承托伤员的手臂进行输液。
49.具体来说,如图所示,为了便于操作,所述挤压式输液装置设于所述上舱体的上层,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11设于所述上舱体的下层;挤压式输液装置可以为滚动式挤压,也可以为整体挤压,总之是利用外部压力将输液袋10内的液体挤出,当然,挤压力需要能够控制,以确保输液速度适合于人体的接受能力。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挤压式输液装置包括顶盖12、气泵、气囊13、第一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及用于放置输液袋的泵注舱15;所述顶盖12可开合的连接于所述泵注舱15外侧;比如一侧为合页,另一侧为卡扣,可以实现自由的开合,并且合上后可以通过卡扣锁定。所述气囊13为柔性材质制成,比如塑料膜,气囊13设于所述顶盖12内侧及所述泵注舱15底部,输液袋置于泵注舱15内且盖上所述顶盖12后可被所述气囊13上下包裹;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路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气囊13管路连接,并且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连接。为了提高设备的整体结构的紧凑性,上舱体可以设置一个区域,上层电控区14,气泵、第一电源模块、控制模块集成安装于该上层电控区14。顶盖12上的气囊13和泵注舱15内的气囊13通过管路保持连通状态,以便同一个气泵可以同时为两个气囊13供气。
50.使用时,先确保气囊13为无气状态,将输液袋10放置于泵注舱15中,盖上顶盖12并锁定或扣合后,此时输液袋10被上下两个气囊13夹住,初始状态下为无压力状态,此时启动气泵先进行预充气,确保气囊13与输液袋10完全贴合以便于精准控制输注速度,然后控制气泵按一定的气流量往气囊13内供气,即可实现利用压力驱动按照设定参数将输液袋10内的液体输入给患者的目的。为避免将空气压入患者体内,输液袋10优选真空输液袋10。
51.所述泵注舱15为周向设有围挡16而上下贯通结构,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11固定连接于所述泵注舱15底部,位于所述泵注舱15内的所述气囊13固定于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11的顶部。因为气囊13为柔性结构,通过围挡16,可以将气囊13圈设于其中,以确保充气后压
力可完全施加于输液袋10上,确保输液效果。当然,顶盖12下侧也可以设有一个围挡16,与输液舱的围挡16配合使用,该围挡16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或其它形状,为便于输液袋10的外接输液管31,在围挡16的侧面开设有缺口。围挡16为上下贯通结构,相当于气囊13直接固定于第一温控保温层11上,这么设置的好处是可以利用第一温控保温层11,向下给输液患者的手臂加热,同时向上给输液袋10中的液体加热,有效的解决了寒冷环境下的输液问题。
52.在野外环境下,电能是非常宝贵的,本输液舱也是需要充足的电力才能确保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尽可能的节省能源,为了充分利用野外环境下的自然能源,所述顶盖12上设有太阳能板17,所述太阳能板17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电路连接,当然,第一电源模块中包含有可以蓄电以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所需的元器件,其相关技术及结构比较成熟,再次不再赘述。
53.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11底部及所述第二温控保温层21顶部均设有弧面通槽18;两者叠放扣合后,两所述弧面通槽18形成为一个贯通式空腔24,便于患者的手臂放于其中,并且不会压迫到穿刺于患者手臂的部位。
54.在第二温控保温层21的弧面通槽18内设有松紧度可调的止血带22;可以设于槽底部,便于捆扎。止血带22的松紧度可调,其作用有二,一是在穿刺时,作为止血带22的作用,压脉充盈血管;二是穿刺后,调松止血带22,以作为固定手臂的作用,防止处于野外环境中或担架上手臂晃动。
55.为确保上舱体及下舱体上下叠放后稳定的合二为一,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11及所述第二温控保温层21之间设有魔术贴23;这种方式最为方便,且最安全可靠;当然,也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实现上下两层间的卡接,以避免上层的第一温控保温层滑落,同时也可以起到密闭保温的作用。
56.对于第一温控保温层11和第二温控保温层21,具体来说,具有加热和保持恒定温度的作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为,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11与所述第二温控保温层21中的发热装置均包括防水布袋、亲肤纺织物、石墨烯发热层及温控系统;所述石墨烯发热层与所述温控系统控制连接,其中,第二温控保温层还设有第二电源模块,第一温控保温层中的发热装置由第一电源模块供电,第二温控保温层中的发热装置由第二电源模块供电。通过这种发热结构,可以具有防水的作用,并且柔软亲肤,利用石墨烯发热层,可以起到快速加热的作用,通过温控系统,可以调节控制发热层的发热温度。下舱体设有下层电控区27,第二电源模块和温控系统可以集成设置于该下层电控区27中。
57.为便于医务人员的直观观察与操作,所述上舱体及所述下舱体侧壁均设有电源开关及显示屏(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的是,电源开关及显示屏要与相应的电源模块电路连接。比如可以设置于上舱体或下舱体的侧壁。所述第一温控保温层11的所述温控系统与所述控制模块集成设置,通过控制模块,可以实现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控制气泵的工作,通过注气产生的压力或者体积压缩来控制泵注液体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温控保温,在温度设置范围内,低限加热,高限断电。
58.对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挤压式输液装置,一种更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输液装置还包括输液管31;如图所示,所述输液管31长度为10~15cm;所述输液管31的一端为穿刺针32,另一端为设有内螺纹的螺接头33;所述穿刺针32尾部设有卡接式爪形固定器34;所述穿刺
针32刺入输液袋10的液体橡胶塞后,所述爪形固定器34闭合并卡套于橡胶塞外侧壁,可以扣合卡抓于橡胶塞上,牢固耐用,可以避免牵拉时脱出。
59.输液管31长度设置为10~15cm,完全不同于现有吊挂式输液方式中输液管的一两米长。在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下,由于输液方式为挤压式泵注输液,而非依靠液体重力,所以输液管31长度设置为10~15cm正好适合于从泵注舱15至放置于空腔24上的手臂的距离,而且由于长度很短,可以避免在野外复杂环境下受到牵拉而引起导管脱落等原因导致的输注无效及治疗中断等一系列问题。
60.所述下舱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保温层下侧的底座25及显像装置26;所述底座25侧壁设有收纳槽251;所述显像装置26包括射灯头261、连杆262、伸缩杆263及尾部接头264;显像装置26与第二电源模块电路连接,由第二电源模块为其提供电能。所述射灯头261的其中一侧设有led灯组,另一侧设有红外显像灯组;所述连杆262为采用记忆金属材质制成,可以自由弯折或旋转,所述射灯头261通过所述连杆262与所述伸缩杆263的顶端铰接;所述伸缩杆263的底端与所述尾部接头264的一端铰接,所述尾部接头264的另一端与所述收纳槽251内侧铰接;工作时,所述显像装置26展开并立于所述下舱体的一侧,非工作时,所述显像装置26收拢并完全置于所述收纳槽251内,以避免剐蹭。
61.该显像装置26设于下舱体的侧壁,可经折叠、旋转后嵌入侧壁内进行收纳;应用时可将其展开,射灯头261上下两面分别为红外显像灯组(也即红外投影仪)和led灯组,根据需求进行旋转,调节照明或穿刺的功能;由于脱氧血红蛋白吸光系数的差异使得静脉回光信号与周围组织不同,因此能够清晰显示皮下的静脉走向,穿刺时可将红外投影仪置于穿刺部位上方,红外照射使静脉显影并投影至皮肤表面,有助于静脉穿刺成功。利用led灯组照明的冷光照明指环,大大降低可见光泄露率,可以减少野战中暴露的风险。
62.此外,在输液时,经常需要使用一些耗材品,为了储存该物品,所述下舱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25内的储物盒28,底座开始有储物槽252,所述储物盒28置于储物槽252中并与所述底座25抽拉式活动连接,储物盒28内设有隔板,可依照穿刺流程分区依次放置消毒湿巾、套管针、透明敷料及输液管31等。
63.为了便于固定于担架或其它固定物上,底座25下方可以设置固定夹板。
64.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便携式战时输液舱,可以适用于野战环境下的伤员救助输液,解决高原、寒冷、野战情况下静脉通路建立困难、药物输注不畅或脱管导致治疗中断等问题,实现输液用品合理布局、肢体及液体保温、红外投影可视化静脉穿刺、气压驱动液体输注四大功能,对高原缺氧、寒冷地区、战场隐蔽性要求、单兵便于携带均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65.同时,输液舱兼具储物(输液用物)、保温(肢体及液体保温)、红外投影(血管探测)、气压驱动输液泵(液体输注)的功能。输液舱由上舱体和下舱体两部分组成,可组装为一体整体使用,也可以分离开分别使用,组装和拆卸十分便捷。
66.本输液舱可以辅助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具有无重力输注及保温功能,可以保证输注的有效性,确保治疗药物按照输注需求顺利进入伤员体内,是战场救护的重要保障,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抓住“黄金1小时”的抢救时机,进而大大减少战斗伤亡的发生。
6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7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