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支撑设备及电子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22:32: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设备及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2.支撑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的装置;然而,目前支撑设备的形式单一,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支撑设备及电子系统。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设备,所述支撑设备包括:
6.支撑体;
7.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能够移动;
8.转动体,设置于所述移动体,相对于所述移动体能够转动,用于连接电子设备;
9.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转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能够转动,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能够移动。
10.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体包括:
11.第一支撑部,呈板状,沿第一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竖向方向形成第一夹角;
12.所述支撑设备还包括:
13.第一杆体,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
14.所述移动体,具有第一容纳腔和开口,通过所述开口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外,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能够沿所述第一杆体移动。
15.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设备还包括:
16.第一滑块,具有第一导向孔,通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之外,能够沿所述第一杆体移动,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壁连接;
17.所述移动体通过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杆体移动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能够移动。
18.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设备还包括:
19.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杆体移动;
20.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体相对于所述移动体转动。
21.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杆体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杆体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杆体移动;
22.所述支撑设备还包括:
23.第二杆体,设置于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24.第二滑块,具有第二导向孔,通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套设于所述第二杆体之外;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杆体移动;
25.第一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的表面;
26.第一转轴,第一端与所述转动体连接,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27.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体还包括:第二支撑部,沿水平方向设置;
28.所述支撑设备还包括:
29.座体,用于与承载面抵接而支撑所述支撑设备,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
30.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于所述座体转动。
31.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设备还包括:
32.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相对于所述座体以第一轴线转动而使所述电子设备跟随所述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
33.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设备还包括
34.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转动体,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连接部对接而电连接,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至少一种动作:
35.使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通过音响设备播放;
36.使所述电子设备的视频通过视频设备播放;
37.使所述电子设备的文档通过打印设备打印;
38.使所述电子设备与输入设备电连接。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系统,所述电子系统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的支撑设备和电子设备。
40.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41.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一对像的位置;
42.第二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组件检测的所述第一对像的位置控制所述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移动。
4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所述支撑设备包括:支撑体;移动体,与所述支撑体连接,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能够移动;转动体,设置于所述移动体,相对于所述移动体能够转动,用于连接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转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能够转动,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移动体相对于所述支撑体能够移动;电子设备基于支撑设备既能够实现移动,又能够实现转动,大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4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4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4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4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4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爆炸图;
5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5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5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设备的一个可选的结构剖视图。
54.附图标记:101、第一连接部;102、连接体;103、第三连接部;110、支撑体;111、第一支撑部;112、第二支撑部;1121、第二容纳腔;120、移动体;121、第一容纳腔;122、开口;123、凸起部;130、转动体;141、第一杆体;142、第二杆体;143、第三杆体;151、第一滑块;1511、连接孔;152、第二滑块;153、第三滑块;171、第一驱动件;172、第二驱动件;173、第三驱动件;181、第一齿条;182、第一转轴;183、第一齿轮;184、第二齿条;185、第二转轴;186、第二齿轮;190、座体;200、电子设备;201、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5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56.在本技术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5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结合图1至图10对本技术实施例记载的支撑设备进行详细说明。
59.所述支撑设备包括:支撑体110、移动体120和转动体130。移动体120与所述支撑体110连接,移动体12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能够移动;转动体130设置于所述移动体120,转动体130相对于所述移动体120能够转动,转动体130用于连接电子设备200;所述电子设备200基于所述转动体13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能够转动,所述电子设备200基于所述移动体12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能够移动;电子设备200基于支撑设备既能够实现移动,又能够实现转动,大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200的适应能力。
6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体11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支撑体110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条状结构。
61.又例如,如图1和图5所示,支撑体11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的值不作限定,例如,第二夹角可以为小于90度的角。这里,第一支撑部111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支撑部111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支撑部111可以沿第一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不作限定,第一方向可以与竖直方向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的值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夹角可以为小于30度的角;作为一示例,第一夹角可以为18度,第一支撑部111倾斜设置,以便移动体120沿第一支撑部111的设置方向移动。这里,第二支撑部112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支撑部112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二支撑部112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以便
通过第二支撑部112使支撑设备稳定地支撑于承载面。这里,承载面可以为桌面,也可以为地面。
6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体12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移动体120可以为杆状结构,也可以为板状结构。
63.作为一示例,如图2和图3所示,移动件为板状的壳体,移动体120具有第一容纳腔121和开口122,移动体120通过所述开口122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之外,所述移动体120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11移动,从而使支撑设备能够改变电子设备200的支撑高度。移动体120和第一支撑部111均为板状结构的情况下,移动体120通过所述开口122套设于板状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11之外,移动体120的厚度方向和第一支撑部111的厚度方向一致能够使第一支撑部111和移动体120在厚度方向设置的较小。
64.这里,移动体12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能够移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支撑体110设置有导向槽,移动体120具有卡设于导向槽的导向部,通过导向部相对于导向槽移动而使移动体120相对于支撑体110能够移动。
6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体1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转动体130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块状结构。作为一示例,如图5所示,转动体130为板状壳体,以便既能够使转动体130的面积设置的较大,又能够减小转动体130的重量。这里,较大面积的转动体130能够增大转动体130与电子设备200的接触面积而使转动体130与电子设备200连接更可靠。这里,转动体130的厚度方向、移动体120的厚度方向和第一支撑部111的厚度方向可以相同或大体相同,以便转动体130、移动体120和第一支撑部111在厚度方向的尺寸设置的尽量小;同时,板状的转动体130、移动体120和第一支撑部111在厚度方向叠设能够增大转动体130、移动体120和第一支撑部111在厚度方向的重叠面积,能够增大转动体130与电子设备200的接触面积。
66.这里,转动体130设置于移动体120,转动体130相对于移动体120能够转动,如图2和图4所示,通过转动体130能够调整电子设备200方向;作为一示例,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转动体130实现横向状态和竖向状态之间切换。移动体12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能够移动,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移动体120能够调整电子设备200的高度;此时,与转动体130连接的电子设备200既能够通过移动体120移动改变高度,又能够通过转动体130转动改变方向。
67.这里,转动体130相对于移动体120转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转动体130可以通过转轴组件与移动体120实现可转动地连接;这里,转轴组件的转动轴线可以与转动体130的厚度方向相同。
6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体11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部111,第一支撑部111沿第一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竖向方向形成第一夹角;所述支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杆体141和移动体120;第一杆体141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移动体120具有第一容纳腔121和开口122,移动体120通过所述开口122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之外,移动体120与所述第一杆体141连接,移动体120能够沿所述第一杆体141移动;以便通过第一杆体141使移动体120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11移动。
69.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部111的端部可以位于第一容纳腔121内;第一支撑部111靠近第二连接部201的部分穿过开口122;移动体120移动的情况下,第一支撑部111靠近第二连接部201的部分可以通过开口122位于第一容纳腔121内或外。
70.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一方向上述已经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71.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杆体141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杆体141可以为表面光滑的杆体,也可以为表面不光滑的杆体。这里,第一杆体141位于第一容纳腔121内。
72.这里,第一杆体141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杆体1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杆体141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第一杆体141可以与移动体120的两对称位置连接,以便移动体120通过两个杆体能够平稳地移动。
73.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体120通过所述开口122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之外,以便通过移动体120将移动体120与第一支撑部111的连接结构罩设于移动体120内,使支撑设备更整洁。
74.在本实现方式中,移动体120与第一杆体141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支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滑块151,第一滑块151具有第一导向孔,第一滑块151通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141之外,第一滑块151能够沿所述第一杆体141移动,第一滑块151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21的内壁连接;所述移动体120通过所述第一滑块151沿所述第一杆体141移动而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能够移动。
75.这里,第一滑块151相对于第一杆体141移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支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171,第一驱动件17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第一驱动件171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21内,第一驱动件17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151沿所述第一杆体141移动。这里,第一驱动件171可以为第一电机,也可以为第一气缸,还可以为第一油缸。
76.这里,第一导向孔可以为内表面为光滑表面的孔,也可以为内表面为粗糙表面的孔。
77.作为一示例,所述第一杆体141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导向孔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第一滑块151相对于第一杆体141转动的情况,第一滑块151相对于第一杆体141移动。这里,第一驱动件171与所述第一杆体14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171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杆体141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151沿所述第一杆体141移动;这里,第一驱动件171可以为第一电机。
78.当然,第一杆体141外表面也可以为光滑的表面,第一导向孔的内表面也可以为光滑的表面,此时,第一驱动件171可以为第一气缸或第一油缸,第一驱动件171可以与第一滑块151连接。
79.这里,第一滑块151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21的内壁连接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一滑块151设置有连接孔1511,第一容纳腔121的内壁具有凸起部123,凸起部123插设于连接孔1511而实现第一滑块151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21的内壁连接。连接孔1511和凸起部123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滑块151设置有两个连接孔1511,第一容纳腔121的内壁具有两个凸起部123。
80.需要注意的是,当支撑设备设置有两个第一杆体141的情况下,支撑设备还包括两个第一滑块151和两个第一驱动件171,以便移动体120通过两组结构实现移动。
8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件172,第二驱动件172设置于所述移动体120,第二驱动件172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21内,第二驱动件172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体130相对于所述移动体120转动,以便通过第二驱动件172能够直接驱动转动体130转动。
82.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驱动件172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二驱动件172可以为第二电机。
83.这里,第二驱动件172驱动转动件转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
84.例如,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杆体142、第二滑块152、第一齿条181和第一转轴182。第二杆体142设置于所述移动体120,第二杆体142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21内;第二滑块152具有第二导向孔,第二滑块152通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套设于所述第二杆体142之外;所述第二驱动件17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块152沿所述第二杆体142移动;第一齿条181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152的表面;第一转轴182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动体130连接,第一转轴182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83;所述第一齿轮183与所述第一齿条181啮合。第二驱动件172可以与第二杆体142连接而能够带动第二杆体142转动,第二杆体142转动而能够使第二滑块152带动第一齿条181移动,第一齿条181移动能够带动第一齿轮183转动,第一齿轮183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82和转动体130转动。
85.这里,第二驱动件172可以为第二电机。
86.这里,第二驱动件172的转动轴线可以与移动体120的第一表面平行或大体平行,第二杆体142的轴线可以与移动体120的第一表面平行或大体平行,第一齿条181的设置方向可以与移动体120的第一表面平行或大体平行;其中,移动体120的第一表面可以为移动件的最大表面,也可以为形成移动件的厚度方向的表面;以便使第二驱动件172、第二杆体142、第一齿条181在长度方向贴设于移动体120的第一表面设置而减小第二驱动件172、第二杆体142、第一齿条181在移动件的厚度方向所占用的空间,使得移动件能够设置的较薄。
8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体110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部112,第二支撑部112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支撑设备还可以包括:座体190和第三驱动件173;座体190用于与承载面抵接而支撑所述支撑设备,座体19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第三驱动件17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112相对于所述座体190转动,以便通过第三驱动件173驱动第二支撑部112转动而带动移动体120和转动体130转动,从而通过支撑设备实现电子设备200转动。
88.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部112相对于座体190转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二支撑部112可以通过转轴组相对于座体190转动。
89.又例如,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设备还包括:第三杆体143、第三滑块153、第二齿条184和第二转轴185。第二支撑部112具有第二容纳腔1121,第三杆体143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121内;第三滑块153具有第三导向孔;所述第三滑块153通过所述第三导向孔套设于所述第三杆体143之外;第二齿条184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块153的表面;第二转轴185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动体130连接,第二转轴185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86;所述第二齿轮186与所述第二齿条184啮合;第三驱动件173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滑块153沿所述第三杆体143移动,从而使第三滑块153带动第二齿条184移动,第二齿条184移动带动第二齿轮186转动,第二齿轮186与第二支撑部112连接,第二齿轮186转动带动第二支撑部112相对于座体190转动。
90.这里,第三杆体143和第三滑块153的结构与上述第二杆体142和第二滑块152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91.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部112相对于所述座体190可以以第一轴线转动,其中,
第一轴线可以与承载面满足垂直条件,垂直条件是指垂直或大体垂直;如图7、图8和图9所示,通过第二支撑部112相对于所述座体190能够使支撑设备带动电子设备200以第一轴线转动而改变电子设备200的朝向。
92.所述支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三驱动件173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112相对于所述座体190以第一轴线转动而使所述电子设备200跟随所述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以便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改变的情况下,支撑设备能够随着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而适应性的转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支撑设备的适应能力。
93.这里,第一对像可以是使用电子设备200的人体。
94.这里,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可以通过电子设备200的检测组件来检测。这里,检测组件可以包括摄像头。
95.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01。第一连接部101设置于所述转动体130,第一连接部101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200的第二连接部201对接而电连接,以便支撑设备和电子设备200之间可以传递信息。
96.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01与所述电子设备200的第二连接部201对接而电连接的情况下,并能够触发所述电子设备200执行以下至少一种动作:使所述电子设备200的音频通过音响设备播放;使所述电子设备200的视频通过视频设备播放;使所述电子设备200的文档通过打印设备打印;使所述电子设备200与输入设备电连接;以便在电子设备200与支撑设备连接的情况下,能够直接使电子设备200直接与外部设备连接而使电子设备200的应用通过外部设备使用或者通过外部设备操控电子设备200;不需要再操作电子设备200使电子设备200与外部设备电连接,以及操作电子设备200的应用使电子设备200的应用通过外部设备使用,大大地减化了电子设备200的应用在外部设备使用的时间。
97.在本实现方式中,输入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输入设备可以为鼠标,也可以为键盘。
98.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能够对接而电连接即可。例如,第一连接部101可以为设置于转动体130的第一凹陷部,第二连接部201可以为设置于电子设备200的第一弹性凸起,第一弹性凸起插设于第一凹陷部内而对接电连接。又例如,第一连接部101可以为设置于转动体130的第二弹性凸起,第二连接部201可以为设置于电子设备200的第二凹陷部,第二弹性凸起插设于第二凹陷部内而对接电连接。
99.作为一示例,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通过pogo pin(弹簧针)接口连接;这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pogo pin为支撑设备供电,并传输控制信号给支撑设备。
100.作为又一示例,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通过连接器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连接后,产生连接触发信号,以信号通知支撑设备和/或电子设备两者连接。
101.作为又一个示例,支撑设备和电子设备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控制信号传输;例如,无线通信可以为蓝牙,也可以为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这时,支撑设备可以独立供电。
102.作为又一示例,如图10所示,支撑设备还可以包括连接体102,连接体102与转动体130连接,连接体102用于与电子设备200连接,连接体102的大小与电子设备200的大小匹
配,以便转动体130通过连接体102与电子设备200连接的情况下,通过连接体102还能够保护电子设备200。
103.这里,连接体102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连接体102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壳状结构。
104.这里,连接体102与转动体130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
105.这里,连接体102与电子设备200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连接。
106.这里,连接体102可以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03,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通过第三连接部103对接而电连接。这里,第三连接部103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如图10所示第三连接部103的两端设置有弹性凸起,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均为凹陷部,第三连接部103的两端分别对应与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201对接而电连接。
107.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设备包括:支撑体110;移动体120,与所述支撑体110连接,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能够移动;转动体130,设置于所述移动体120,相对于所述移动体120能够转动,用于连接电子设备200;所述电子设备200基于所述转动体13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能够转动,所述电子设备200基于所述移动体12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能够移动;电子设备200基于支撑设备既能够实现移动,又能够实现转动,大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200的适应能力。
108.本技术实施例还记载了一种电子系统,所述电子系统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的支撑设备和电子设备200。
10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200可以为平板电脑,也可以为手机。
11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检测组件和第二控制器。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第一对像的位置;第二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组件检测的所述第一对像的位置控制所述移动体12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移动;以便第二控制器通过检测组件检测到的第一对像的位置直接控制所述移动体12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移动而使电子设备200的位置与第一对像的位置匹配,大大地提高了电子系统的适应能力。
111.这里,第一对像可以为操作电子设备200的人体。
112.这里,检测组件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检测第一对像的位置即可。例如,检测组件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一对像的位置,第二控制器能够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对像的位置控制所述移动体12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移动而使电子设备200的位置与第一对像的位置匹配。
113.作为一示例,红外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一对像的高度位置,第二控制器能够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的第一对像的高度位置控制所述移动体12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移动而使电子设备200的位置与第一对像的高度匹配。
114.这里,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体120相对于所述支撑体110移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二控制器能够与驱动移动体120相对于支撑体110移动的第一驱动件171电连接,第二控制器可以直接控制第一驱动件171驱动移动体120移动。当然,第二控制器也可以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控制器可以将控制信息传递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控制第
一驱动件171驱动移动体120移动。
115.在本实现方式中,当支撑设备包括:底座和第三驱动件173的情况下,检测组件还用于检测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第二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组件检测的所述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控制所述第二支撑部112相对于所述座体190转动而使所述电子设备200跟随所述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
116.这里,检测组件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能够检测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即可。例如,检测组件可以包括摄像头,摄像头能够采集第一对像的图像,第二控制器能够基于第一对像的图像确定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第二控制器能够通过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控制所述第二支撑部112相对于所述座体190转动而使所述电子设备200跟随所述第一对像的面部朝向。
117.这里,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支撑部112相对于所述座体190转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二控制器能够与驱动第二支撑部112相对于所述座体190转动的第三驱动件173电连接,第二控制器可以直接控制第三驱动件173驱动第二支撑部112转动。当然,第二控制器也可以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控制器可以将控制信息传递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件173驱动第二支撑部112转动。
118.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控制器还用于基于电子设备200的工作模式控制转动体130相对于所述移动体120转动。
119.这里,电子设备200的工作模式不作限定。例如,电子设备200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横屏工作模式和竖屏工作模式。横屏工作模式可以包括视频图像模式。竖屏工作模式可以包括文档编辑模式。作为一示例,当电子设备200从横屏工作模式切换至竖屏工作模式的情况下,第二控制器控制转动体130相对于所述移动体120转动而使电子设备200从横向状态转动至竖向状态。
120.这里,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转动体130相对于所述移动体120转动的实现方式不作限定。例如,第二控制器能够与驱动转动体130相对于所述移动体120转动的第二驱动件172电连接,第二控制器可以直接控制第二驱动件172驱动转动体130转动。当然,第二控制器也可以与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控制器可以将控制信息传递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172驱动转动体130转动。
1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