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注液方法及电池与流程

2022-06-08 16:44: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析现有电池中电解液的组分;根据现有电解液的组分配制的第一种电解液和第二种电解液;基于电池内空隙体积向电池内一次注液第一种电解液;电池化成后采用第一种电解液进行一次变量补液;向电池内掺入第二种电解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电池内空隙体积向电池内一次注液第一种电解液,包括:基于电池内极片面孔隙体积及隔膜孔隙体积确定理论注液量a;将0.8a-0.98a作为第一种电解液的一次注液量k。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将0.8a、0.82a、0.84a、0.86a、0.88a、0.90a、0.92a、0.94a、0.96a或0.98a作为第一种电解液的一次注液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化成后采用第一种电解液进行一次变量补液,包括:电池的电量为εah;理论第一种电解液的一次注液量为k=t*a,0.8≤t≤0.98;电池化成容量为(ε 2)ah;电池内残液δ;第一种电解液的一次变量补液量w=n*2*t (t*a-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每安时电池内电解液需求量,所述n取值在3g-5g之间。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电池内掺入第二种电解液,包括:基于电池内空隙体积、极片空隙体积与隔膜孔隙体积确定理论注液量β;电池为εah;理论第一种电解液的一次注液量为k=t*a,0.8≤t≤0.98;电池化成容量为(ε 2)ah;第二种电解液的补液量x=β-[(n*2*t) (t*a)]。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每安时电池内电解液需求量,所述n取值在3g-5g之间。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电解液和第二种电解液的组分中包含碳酸二甲酯、碳酸亚乙烯酯及六氟磷酸锂。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注液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现有电解液的组分,包括:在室温25
±
2℃,露点-40℃
±
5℃的环境内通过ph值确定现有电解液的酸碱属性;在室温25
±
2℃,露点-40℃
±
5℃的环境内通过电导率和还原电势测试确定无机溶剂质,并确定氧化物;分析现有电解液中固含量,得到固定;对固体进行形貌分析;对固体进行化学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将不同物质的峰区面积带入线性方程进行分析。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电池注液方法加工而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注液方法及电池,电池采用该注液方法加工而成,其中,电池注液方法包括:首先,解析现有电池中电芯的电解液组分,配置两种新的电解液,基于电池内空隙体积向电池内一次注液第一种电解液,电池化成后采用第一种电解液进行一次变量补液,向电池内掺入第二种电解液,电解液作为锂离子迁移的媒介,很大程度决定产品的性能,本申请方案通过一次注液和两次补液可以调整电解液的某些添加物的添加量,进而优化电芯的耐高温、低温性能。低温性能。低温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何毓辉 贺鹏程 赵苗苗 周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4
技术公布日:2022/6/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