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部异形紧固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10:11: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部异形紧固工装。


背景技术:

2.在机械领域,时常涉及对工件整个外部进行车销操作,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夹持设备对从产品外部对产品进行夹持固定,然后利用车刀对产品未夹持的外部进行车削,待到未夹持部分车销完毕后再更换夹持的位置,对未完成车销的部分进行车销。此种方式尽管能够完成产品外部的车销工作,但是,由于在产品外部不能一次性的进行车销,较为浪费时间,降低生产效率。
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内部异形紧固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部异形紧固工装,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从内部对异形产品进行紧固的缺点。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内部异形紧固工装,包括抵接件、挡柱和用于放置在产品内部的支座。所述支座沿伸入产品内部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用于将支座固定在外部设备上的安装孔,沿所述第一通孔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槽口方向与第一通孔方向平行,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沿第一通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连通并贯穿支座两侧。
7.所述抵接件包括用于与产品接触的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所述第一接触块下端设置有一号连接柱,所述第二接触块下端设置有二号连接柱,所述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分别置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所述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置于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之间形成与挡柱适配的放置孔,所述放置孔两侧的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的上端间距小于下端间距,所述支座上还设置有于挡柱配合的插孔,所述挡柱设置于放置孔和插孔内。
8.进一步的是:所述挡柱为梯形,所述插孔为与挡柱适配的梯形孔。
9.进一步的是:所述插孔穿过支座两侧。
10.进一步的是:所述支座进入产品内部一端设置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靠近支座外侧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倒角。
11.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接触块、第二接触块、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均采用弹簧钢机加工成型。
12.进一步的是:所述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在通过设计抵接件、挡柱,通过将支座伸入产品内部,利用抵接件从产品内部对产品进行固定,能够保证一次性的对产品外部进行车销,提高工作效率。
15.2、将挡柱为梯形,插孔为与挡柱适配的梯形孔,能够利用梯形侧面倾斜减小挡柱与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之间的摩擦力,更有利于拉动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
16.3、抵接件通过弹簧钢机加工成型,可以使得第一接触块、第二接触块、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之间更为牢固,同时采用弹簧钢能够保证第一接触块与一号连接柱的连接处、第二接触块与二号连接柱的连接处具有伸缩性,能够保证第一接触块和第二接触块能够在受到挡柱的挤压时向产品内壁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内部异形紧固工装的爆炸图;
18.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内部异形紧固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去除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内部异形紧固工装安装有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记为:1、抵接件;2、挡柱;3、支座;101、第一接触块;102、第二接触块;103、一号连接柱;104、二号连接柱;105、放置孔;106、连接环;107、第二倒角;301、第一通孔;302、安装孔;303、第一凹槽;304、第二凹槽;305、插孔;306、第一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内部异形紧固工装,包括抵接件1、挡柱2和用于放置在产品内部的支座3。所述支座3沿伸入产品内部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301和用于将支座3固定在外部设备上的安装孔302,所述第一通孔301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303和第二凹槽304,所述第一凹槽303与第二凹槽304的槽口方向与第一通孔301方向平行,且第一凹槽303和第二凹槽304沿第一通孔30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凹槽303和第二凹槽304与第一通孔301连通并贯穿支座3两侧。
26.所述抵接件1包括用于与产品接触的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所述第一接触块101下端设置有一号连接柱103,所述第二接触块102下端设置有二号连接柱104,所述一号连接柱103和二号连接柱104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分别置于第一凹槽303和第二凹槽304内。所述一号连接柱103和二号连接柱104置于第一通孔301内,所述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之间形成与挡柱2适配的放置孔105,所述放置
孔105两侧的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的上端间距小于下端间距,所述支座3上还设置有与挡柱2配合的插孔305,所述挡柱2设置于放置孔105和插孔305内。
27.工作时,先将抵接件1放入支座3内,使得抵接件1的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分别置于第一凹槽303和第二凹槽304内,随后从插孔305将挡柱2插入支座3内,使得挡柱2插入放置孔105内,将支座3伸入产品内部,使得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位于产品的内部。随后将支座3固定,利用外部动力源拉动一号连接柱103和二号连接柱104的连接处,使得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在外部动力源的拉东西与插孔305内的挡柱2相互挤压,挡柱2挤压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向支座3两侧运动,最终凸出支座3与产品内壁接触,随着动力源的持续工作,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紧密的与产品接触完成对产品的固定。
28.上述设计中,通过设计抵接件1、挡柱2,通过将支座3伸入产品内部,利用抵接件1从产品内部对产品进行固定,能够保证一次性的对产品外部进行车销,提高工作效率。
29.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挡柱2为梯形,所述插孔305为与挡柱2适配的梯形孔。
30.工作时,梯形的挡柱2放置在放置孔105内,使得挡柱2的梯形下底面位于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的下端。在抵接件1与挡柱2接触后,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沿挡柱2的梯形移动。
31.上述设计中,通过将挡柱2设计为梯形孔,利用梯形下底长度大于上底长度的特点,使得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在被动力源向挡柱2方向拉扯时,能够利用梯形侧面倾斜减小挡柱2与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之间的摩擦力,更有利于拉动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
32.具体地:所述插孔305穿过支座3两侧。
33.上述设计中,将插孔305设计为贯穿支座3两侧,便于在产品脱离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后,可以利用杆状结构将挡柱2从插孔305一侧抵送处支座3。
34.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支座3进入产品内部一端设置有第一倒角306,所述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靠近支座3外侧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倒角107。
35.工作时,产品从支座3设置有第一倒角306一端放入支座3。
36.上述设计中,在支座3进入产品内部一端设置第一倒角306,在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上设置第二倒角107,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便于使得支座3进入产品内部。
37.具体地:所述第一接触块101、第二接触块102、一号连接柱103和二号连接柱104均采用弹簧钢机加工成型。
38.上述设计中,抵接件1通过弹簧钢机加工成型,可以使得第一接触块101、第二接触块102、一号连接柱103和二号连接柱104之间更为牢固,同时采用弹簧钢能够保证第一接触块101与一号连接柱103的连接处、第二接触块102与二号连接柱104的连接处具有伸缩性,能够保证第一接触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能够在受到挡柱2的挤压时向产品内壁方向移动。
39.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一号连接柱103和二号连接柱104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106。
40.上述设计中,设置连接环106便于外部动力源与一号连接柱103和二号连接柱104
的连接处相连,使得抵接件1在被外部动力源拉扯时更为稳固。
4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