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08:46: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疗和护理单位中,病情危重及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因素,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和治疗,然而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长期处于卧位或强迫卧位会导致局部组织受压,进而引发皮肤损伤和压疮的发生,压疮在早期是可以预防和干预的,其中,定时翻身变换体位是压疮预防干预的主要措施。
3.然而目前在对病人进行翻身时,大多数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去对患者进行推动,使患者体位在躺卧和侧卧之间切换,费时费力,由于体型的差异,部分情况下医护人员难以对身材肥胖等患者进行手动翻身,医护人员又大多是女性,力量较小,很难一个人为患者翻身,这就需要多个医护人员进行辅助翻身,极大地增加了医护难度,并且目前在使用翻身护理床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时,需要先让患者移动至床体的中部位置,进而再对其进行翻身,翻身过程非常麻烦,同时由于缺少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固定,在翻身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患者滑落至床体的一侧,导致翻身失败,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对患者造成危险,为此急需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来解决目前不便对身材肥胖等患者进行翻身护理,且在翻身时不能有效固定患者体位,导致出现患者移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目前不便对身材肥胖等患者进行翻身护理,且在翻身时不能有效固定患者体位,导致出现患者移位,对患者造成危险的问题,发明一种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床架,其中,所述床架上端左侧活动连接有可摆动的左床板,所述床架上端右侧活动连接有可摆动的右床板,所述床架上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滑动架,所述左床板和右床板分别与滑动架铰接连接,所述床架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辅助夹持体,所述辅助夹持体的上端贯穿左滑板和右滑板,所述床架上设有可驱动辅助夹持体上下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辅助夹持体上设有辅助限位机构,所述床架上设有可驱动左床板和右床板分别摆动的传动机构,所述左床板和右床板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槽孔,所述辅助夹持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两个所述连接架的上端分别设有可伸出其对应侧的槽孔的护板。
6.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蜗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一丝杠、第一滑块、滑轨,所述床架左侧设有左右轴向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设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右端同轴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床架上设有上下轴向且可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上端同轴设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床架转动连接,所述床架上转动连接有可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上下轴向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辅助夹持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上端开设有滑动凸
起,所述辅助夹持体的下端开设有弧形的滑轨,所述滑动凸起的上端插入到滑轨内且可在滑轨内滑动。
7.优选地,所述辅助限位机构包括滑动板、摆动板、扭簧、第一拉簧、l形板、限位通槽,所述辅助夹持体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滑动的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的相背端分别铰接连接有摆动板,两个所述摆动板与滑动板的铰接处分别设有扭簧,两个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滑动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板的相对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轴向的第一拉簧,每个所述第一拉簧的另一端均与辅助夹持体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夹持体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铰接连接有l形板,所述辅助夹持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限位通槽,两个所述l形板关于辅助夹持体成对称分布且分别可在其对应侧的限位通槽内摆动,两个所述l形板的上端分别可与滑动板接触,且两个所述l形板的下侧分别伸出限位通槽,所述第一丝杆的上端可与l形板接触。
8.优选地,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上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的上端与滑动架转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蜗轮、第二主动齿轮、第一转动套、第一调挡杆、卡柱、卡槽、第二传动轴、第三主动齿轮、第二转动套、第二调挡杆、推柄、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左弧形齿条、右弧形齿条,所述床架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可与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同轴转动连接有位于蜗轮后侧的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后侧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套,所述第一转动套上同轴套装有第一调挡杆,所述第一调挡杆可与第一传动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挡杆的前侧设有多个卡柱,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上开设有多个可与卡柱配合的卡槽,所述床架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同轴转动连接第三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后侧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套,所述第二转动套上同轴套装有第二调挡杆,所述第二调挡杆可与第二传动轴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调挡杆的前侧设有多个卡柱,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上开设有多个可与第二调挡杆上的卡柱相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一调挡杆与第二调挡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挡杆的前端设有推柄,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前端设有主动带轮,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前端设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之间经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左床板下端设有可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的左弧形齿条,所述右床板下端设有可与第三主动齿轮啮合的右弧形齿条。
10.优选地,所述左床板和右床板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内分别设有摆轴,两个所述摆轴均可与床架接触连接,所述左床板和右床板上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辊轴,两个所述辊轴分别可与辅助夹持体的对应侧滚动接触。
11.优选地,所述床架下端四角分别设有万向轮。
12.优选地,所述床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挡板,所述辅助夹持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向上且前后贯通的放置槽。
13.优选地,所述床架上设有多个上下方向的伸缩杆,每个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均与滑动架固定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第一调挡杆和所述第二调挡杆均包括调节杆、转轮,所述转轮与其对应的调节杆转动连接。
15.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设置辅助夹持体、护板,在对患者
进行翻身操作时,辅助夹持体会上升并使患者的双腿膝关节部位滑入至放置槽内,进而对患者的双腿进行限位固定,同时在辅助夹持体上升的过程中,带动护板向上伸出限位槽,进而对患者的身体双侧进行限位,可防止患者滑落至床体的一侧;(2)设置辅助限位机构,在左床板和右床板向下摆动的同时,辅助限位体向上移动,同时第一螺杆的上端与l形板脱离接触,第一拉簧带动两个滑动板向内收缩,同时在患者腿部重力的作用下,患者的膝关节带动摆动板向下移动,此时患者的腿部落入到放置槽内,然后随着床板的摆动,床板推动辅助夹持体与床板进行同步转动;(3)设置传动机构,通过推动第一调挡杆对患者进行向左翻身或向右翻身,方便操作,有利于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通过蜗杆蜗轮的传动,有利于对患者的翻身程度进行调节,便于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轴测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18.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19.图4为本发明的主视全剖剖切图。
20.图5为本发明中的床架构件的左视轴测图。
21.图6为本发明中的床架构件的右视轴测图。
22.图7为本发明的图4中a的放大图。
23.图8为本发明的图5中b的放大图。
24.其中,1、床架,2、左床板,3、右床板,4、滑动架,5、辅助夹持体,6、槽孔,7、连接架,8、护板,9、电机,10、蜗杆,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第一主动齿轮,14、第一从动齿轮,15、第一丝杠,16、第一滑块,17、滑轨,18、滑动板,19、摆动板,20、扭簧,21、第一拉簧,22、l形板,23、限位通槽,24、第二丝杠,25、第一传动轴,26、蜗轮,27、第二主动齿轮,28、第一转动套,29、第一调挡杆,30、卡柱31、卡槽,32、第二传动轴,33、第三主动齿轮,34、第二转动套,35、第二调挡杆,36、推柄,37、主动带轮,38、从动带轮,39、左弧形齿条,40、右弧形齿条,41、摆轴,42、辊轴,43、万向轮,44、挡板,45、伸缩杆,46、调节杆,47、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1-图8所示的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包括床架1,具体的一种实施例为,床架1上端左侧活动连接有可摆动的左床板2,床架1上端右侧活动连接有可摆动的右床板3,床架1上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滑动架4,左床板2和右床板3分别与滑动架4铰接连接,床架1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上下方向的伸缩杆45,每个伸缩杆45的上端均与滑动架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齿轮13上螺纹连接有上下轴向的第二丝杠24,第二丝杠24的上端与滑动架4转动连接,通过左床板2和右床板3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支撑,左床板2和右床板3上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限位槽,限位槽为左右方向,两个限位槽内分别设置有摆轴41,摆轴41的直径与限位槽的宽度相同,摆轴41可在限位槽内滑动和转动,两个摆轴41均可与床架1接触连接,床架1的上端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向上的凹槽,摆轴41的前后两端分别位于凹槽内,滑动架4为前后方向,且通过伸缩杆45便于对滑动架4的移动进行导向,在滑动架4向下移动时,带动左床板2和右床板3的中部成“凹陷”状向下移动,在患者自身体重的重力下,此时左床板2和右床板3分别以其对应侧的摆轴41为轴心发生摆动,随着左床板2和右床板3的向下摆动,患者的体位移动至左床板2和右床板3的中部位置,在滑动架4移动至最下端时,左弧形齿条39与第二主动齿轮27发生啮合,右弧形齿条40与第三主动齿轮33发生啮合。
28.如图1-图8所示的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具体的一种实施例为,床架1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辅助夹持体5,辅助夹持体5上设有辅助限位机构,辅助限位机构包括滑动板18、摆动板19、扭簧20、第一拉簧21、l形板22、限位通槽23,辅助夹持体5内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滑动板18,两个滑动板18的相背端分别铰接连接有摆动板19,两个摆动板19与滑动板18的铰接处分别设有扭簧20,两个扭簧20的另一端分别与滑动板18固定连接,两个滑动板18的相对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轴向的第一拉簧21,每个第一拉簧21的另一端均与辅助夹持体5固定连接,辅助夹持体5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铰接连接有l形板22,辅助夹持体5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贯通的限位通槽23,两个l形板22关于辅助夹持体5成对称分布且分别可在其对应侧的限位通槽23内摆动,两个l形板22的上端分别可与滑动板18接触,且两个l形板22的下侧分别伸出限位通槽23,第一丝杆的上端可与l形板22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左床板2和右床板3的前侧开设有放置孔,辅助夹持体5位于放置孔内,且左床板2和右床板3上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辊轴42,辊轴42位于放置孔的左右两侧,两个辊轴42分别可与辅助夹持体5的对应侧滚动接触,滑动板18可滑动至辅助夹持体5的内部,在初始状态下,床板处于水平位置,第一丝杠15的上端对l形板22保持挤压,l形板22对滑动板18保持挤压,使滑动板18滑出辅助夹持体5,此时可对放置孔进行遮挡,可防止床板上端凹陷进放置孔内,设置辅助限位机构,在左床板2和右床板3向下摆动的同时,辅助限位体向上移动,同时第一螺杆的上端与l形板22脱离接触,第一拉簧21带动两个滑动板18向内收缩,同时在患者腿部重力的作用下,患者的膝关节带动摆动板19向下移动,此时患者的腿部落入到放置槽内,然后随着床板的摆动,床板推动辅助夹持体5与床板进行同步转动,在滑动架4移动至最下端时,两个辊轴42分别与辅助夹持体5的下端弧形面接触,便于在
床板发生摆动的时候,带动辅助夹持体5发生摆动。
29.如图1-图8所示的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具体的一种实施例为,床架1上设有可驱动辅助夹持体5上下滑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蜗杆10、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第一主动齿轮13、第一从动齿轮14、第一丝杠15、第一滑块16、滑轨17,床架1左侧固定连接有左右轴向的电机9,电机9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蜗杆10,蜗杆10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1,床架1上固定连接有上下轴向且可与第一锥齿轮1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2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13,第一主动齿轮13与床架1转动连接,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可与第一主动齿轮13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14,第一从动齿轮14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上下轴向的第一丝杠15,第一丝杠15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块16,第一滑块16与辅助夹持体5滑动连接,第一滑块16上端开设有滑动凸起,辅助夹持体5的下端开设有弧形的滑轨17,滑动凸起的上端插入到滑轨17内且可在滑轨17内滑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9转动,电机9带动蜗杆10转动,蜗杆10带动第一锥齿轮11转动,第一锥齿轮11带动第二锥齿轮12转动,第二锥齿轮12带动第一主动齿轮13转动,第一主动齿轮13带动第一从动齿轮14转动,第一从动齿轮14带动第一丝杠15转动,第一丝杠15带动滑动第一滑块16向上滑动,进而带动辅助夹持体5滑至床板上方,在第一丝杠15滑动至最下端时,滑动凸起可沿着滑轨17发生滑动,方便患者在翻身时辅助夹持体5发生同步摆动。
30.如图1-图8所示的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具体的一种实施例为,床架1上设有可驱动左床板2和右床板3分别摆动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轴25、蜗轮26、第二主动齿轮27、第一转动套28、第一调挡杆29、卡柱30、卡槽31、第二传动轴32、第三主动齿轮33、第二转动套34、第二调挡杆35、推柄36、主动带轮37、从动带轮38、左弧形齿条39、右弧形齿条40,床架1上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第一传动轴25,第一传动轴25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可与蜗杆10啮合的蜗轮26,第一传动轴25上同轴转动连接有位于蜗轮26后侧的第二主动齿轮27,第一传动轴25的后侧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套28,第一转动套28上同轴套装有第一调挡杆29,第一调挡杆29可与第一传动轴25滑动连接,第一调挡杆29的前侧设有多个卡柱30,第二主动齿轮27上开设有多个可与卡柱30配合的卡槽31,床架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第二传动轴32,第二传动轴32上同轴转动连接第三主动齿轮33,第二传动轴32的后侧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套34,第二转动套34上同轴套装有第二调挡杆35,第二调挡杆35可与第二传动轴32滑动连接,第二调挡杆35的前侧设有多个卡柱30,第三主动齿轮33上开设有多个可与第二调挡杆35上的卡柱30相配合的卡槽31,第一调挡杆29与第二调挡杆35固定连接,第一调挡杆29的前端设有推柄36,第一传动轴25的前端设有主动带轮37,第二传动轴32的前端设有从动带轮38,主动带轮37与从动带轮38之间经皮带传动连接,左床板2下端设有可与第二主动齿轮27啮合的左弧形齿条39,右床板3下端设有可与第三主动齿轮33啮合的右弧形齿条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挡杆29和第二调挡杆35均包括调节杆46、转轮47,转轮47与调节杆46转动连接,第一调挡杆29在与第二主动齿轮27卡接时,第一调挡杆29带动第二调挡杆35滑动至第二转动套34上端,在第二调挡杆35在与第三主动齿轮33卡接时,第一调挡杆29滑动至第一转动套28上端,在第一调挡杆29和第二调挡杆35均不处于卡接状态时,第一调挡杆29滑动至第一转动套28上端,第二调挡杆35滑动至第二转动套34上端,通过电机9
转动,带动蜗杆10转动,蜗杆10带动蜗轮26转动,蜗轮26带动第一传动轴25发生转动,此时若要使患者调整为左侧卧位,向前推动推柄36,推柄36带动第一调挡杆29发生滑动,第一调挡杆29与第一滑动套脱离接触并滑动至第一传动轴25上,此时第一传动轴25可经第一调挡杆29带动第二主动齿轮27发生转动,同时第一调挡杆29与第二主动齿轮27通过卡柱30和卡槽31的配合进行卡接,并带动第二主动齿轮27发生转动,第二主动齿轮27带动左弧形齿条39发生摆动,左弧形齿条39带动左床板2发生摆动,进而实现对患者的侧卧位的调整,若要对患者进行右侧卧位的调整,将第一调挡杆29向后滑动,第一调挡杆29带动第二调挡杆35滑动,使第二调挡杆35上的卡柱30与第三主动齿轮33上的卡槽31进行啮合,此时,第一传动轴25带动主动带轮37转动,主动带轮37带动从动带轮38转动,从动带轮38带动第二传动轴32转动,第二传动轴32经第二调挡杆35带动第三主动齿轮33转动,第三主动齿轮33带动右弧形齿条40摆动,进而带动右床板3摆动,设置传动机构,通过推动第一调挡杆29对患者进行向左翻身或向右翻身,方便操作,有利于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通过蜗杆10蜗轮26的传动,有利于对患者的翻身程度进行调节,便于使用。
31.如图1-图8所示的护理用辅助翻身装置,具体的一种实施例为,左床板2和右床板3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槽孔6,辅助夹持体5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架7,两个连接架7的上端分别设有可伸出其对应侧的槽孔6的护板8,辅助夹持体5在向上移动时带动连接架7向上移动,连接架7带动护板8伸出槽孔6并对患者进行限位,床架1下端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带限位功能的万向轮43,便于本装置的移动和固定,床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拆卸连接有挡板44,辅助夹持体5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向上且前后贯通的放置槽,便于使用。
32.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本装置在使用时,启动电机9,电机9带动蜗杆10转动,蜗杆10带动第一锥齿轮11转动,第一锥齿轮11带动第二锥齿轮12转动,第二锥齿轮12带动第一主动齿轮13转动,第一主动齿轮13带动第二丝杠24转动并向下移动,第二丝杠24带动滑动架4向下移动,在滑动架4向下移动时,带动左床板2和右床板3的中部成“凹陷”状向下移动,在患者自身体重的重力下,此时左床板2和右床板3分别以其对应侧的摆轴41为轴心发生摆动,随着左床板2和右床板3的向下摆动,患者的体位移动至左床板2和右床板3的中部位置,在滑动架4移动至最下端时,左弧形齿条39与第二主动齿轮27发生啮合,右弧形齿条40与第三主动齿轮33发生啮合,同时第一主动齿轮13带动第一从动齿轮14转动,第一从动齿轮14带动第一丝杠15转动,第一丝杠15带动滑动第一滑块16向上滑动,进而带动辅助夹持体5滑至床板上方,在第一丝杠15滑动至最下端时,滑动凸起可沿着滑轨17发生滑动,此时完成对翻身前的辅助工作,根据患者的需要对患者进行侧卧位的调整,向前推动或向后推动推柄36,若要使患者调整为左侧卧位,向前推动推柄36,推柄36带动第一调挡杆29发生滑动,第一调挡杆29与第一滑动套脱离接触并滑动至第一传动轴25上,同时第一调挡杆29与第二主动齿轮27通过卡柱30和卡槽31进行配合,使电机9再次转动,电机9带动蜗杆10转动,蜗杆10带动蜗轮26转动,蜗轮26带动第一传动轴25发生转动,第一传动轴25经第一调挡杆29带动第二主动齿轮27发生转动,第二主动齿轮27带动左弧形齿条39发生摆动,左弧形齿条39带动左床板2发生摆动,进而实现对患者的左侧卧位的调整,若要对患者进行右侧卧位的调整,将第一调挡杆29向后滑动,第一调挡杆29带动第二调挡杆35滑动,第二调挡杆35上的卡柱30与第三主动齿轮33上的卡槽31进行啮合,此时启动电机9,电机9带动蜗杆10转动,蜗杆10带动蜗轮26转动,蜗轮26带动第一传动轴25发生转动,第一传动轴25带动主动带轮37转
动,主动带轮37带动从动带轮38转动,从动带轮38带动第二传动轴32转动,第二传动轴32经第二调挡杆35带动第三主动齿轮33转动,第三主动齿轮33带动右弧形齿条40摆动,进而带动右床板3摆动,进而可完成对患者进行侧卧位调整。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