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塔扇底座的制作方法

2022-06-08 07:06: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塔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塔扇底座。


背景技术:

2.塔扇一般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摇头底座,以及与摇头底座连接的机身等。现有技术中底座与摇头底座之间的固定通常是在底座上设置若干固定孔,在摇头底座上设置若干固定柱,通过固定柱插入固定孔进行初步固定后,再通过几个螺钉进行连接。在使用过程存在不足之处:固定柱与底座之间接触面积很小,主要依靠螺钉实施固定连接,往往底座在碰撞中,固定柱容易出现断裂,令底座与摇头底座之间连接不牢固。另外,底座是一体成型,在打包装时,存在占用较大空间和不便于日常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连接牢固、能实施分离而方便包装及日常更换的塔扇底座。
4.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塔扇底座,包括底座壳体,底座壳体分为第一底座壳体和第二底座壳体,第一底座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加与摇头底座接触面积的第一凹位,第二底座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加与摇头底座接触面积的第二凹位,第一底座壳体和第二底座壳体之间连接处分别设有卡置部和安装腔,卡置部扣置于安装腔内。
5.具体进一步,所述卡置部呈圆三角形状,安装腔呈半圆形状。
6.具体进一步,所述卡置部分为第一卡置部和第二卡置部,安装腔分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第二卡置部置于第二安装腔内,第一卡置部置于第一安装腔内。
7.具体进一步,所述安装腔的边缘处设有围壁。
8.具体进一步,所述围壁分为第一弧形围壁和第二弧形围壁。
9.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底座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平面,第二底座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平面。
10.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凹位内设有第一螺孔和第一安装口。
11.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底座壳体的底面设有第一强化筋。
12.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凹位内设有第二螺孔。
13.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底座壳体的底面设有第二强化筋。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结构通过第一底座壳体和第二底座壳体之间连接处的卡置部和安装腔,卡置部扣置于或脱离安装腔内,能让第一底座壳体和第二底座壳体实施安装或分离;另外,第一底座壳体和第二底座壳体在分离后方便包装及日常更换;再者,本结构还配合第一凹位和第二凹位组合使用,能增加摇头底座接触面积,进一步分散碰撞应力,起到连接牢固作用。
附图说明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第二底座壳体结构示意图。
20.如附图标记如下:
21.第一底座壳体1、第一凹位101、第一平面102、第一螺孔103、第一安装口104、第一卡置部105、第二卡置部106、第一强化筋107、第二底座壳体2、第二凹位201、第二平面202、第二螺孔203、第一弧形围壁204、第一安装腔2041、第二弧形围壁205、第二安装腔2051、第二强化筋206。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塔扇底座,包括底座壳体,底座壳体分为第一底座壳体1和第二底座壳体2,第一底座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加与摇头底座接触面积的第一凹位101,第二底座壳体2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加与摇头底座接触面积的第二凹位201,第一底座壳体1和第二底座壳体2之间连接处分别设有卡置部和安装腔,卡置部扣置于安装腔内。
24.本结构通过第一底座壳体1和第二底座壳体2之间连接处的卡置部和安装腔,卡置部扣置于或脱离安装腔内,能让第一底座壳体和第二底座壳体实施安装或分离;并且第一底座壳体1和第二底座壳体2分离后方便包装及日常更换。另外,本结构还配合第一凹位101和第二凹位201组合使用,第一凹位101和第二凹位201的内壁面能增加摇头底座接触面积,摇头底座的下端插置于第一凹位101和第二凹位201组合处,并且摇头底座的下端表面与第一凹位101和第二凹位201的内壁面相紧贴,起到有效固定的作用。底座壳体在碰撞下,该碰撞下的应力均匀分散于而实施分散摇头底座的下端表面,进一步分散碰撞应力,避免碰撞应力集中于固定柱上,起到连接牢固作用。
25.如附图4所示,本结构所述卡置部呈圆三角形状,便于卡置部的顶端快速置于安装腔内,如图3所示,安装腔呈半圆形状。卡置部的下端部卡置于安装腔的内壁处。
26.本结构所述卡置部分为第一卡置部105和第二卡置部106,安装腔分为第一安装腔2041和第二安装腔2051,第二卡置部106置于第二安装腔2051内,第一卡置部105置于第一安装腔2041内。
27.如图3所示,本结构所述安装腔的边缘处设有围壁。本结构所述围壁分为第一弧形围壁204和第二弧形围壁205,第一弧形围壁204和第二弧形围壁205的大小分别与第一卡置部105和第二卡置部106的大小相适配,在安装后,不容易分离。
28.本结构所述第一底座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平面102,第二底座壳体2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平面202。本结构所述第一凹位101内设有第一螺孔103和第一安装口104,第一螺孔103安装有螺钉,螺钉穿过第一螺孔103并且连接于摇头底座的底表面,进一步起到固定作用。
29.如图3所示,本结构所述第一底座壳体1的底面设有第一强化筋107。第一强化筋107用于强化第一底座壳体1的整体刚性;同样,本结构所述第二底座壳体2的底面设有第二强化筋206。第二强化筋206用于强化第二底座壳体2的刚性。
30.本结构所述第二凹位201内设有第二螺孔203。第二螺孔203也安装有螺钉,螺钉穿过该第二螺孔203连接于摇头底座的底表面,进一步起到固定作用。
31.上述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塔扇底座,包括底座壳体,其特征在于:底座壳体分为第一底座壳体(1)和第二底座壳体(2),第一底座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加与摇头底座接触面积的第一凹位(101),第二底座壳体(2)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加与摇头底座接触面积的第二凹位(201),第一底座壳体(1)和第二底座壳体(2)之间连接处分别设有卡置部和安装腔,卡置部扣置于安装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塔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置部呈圆三角形状,安装腔呈半圆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塔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置部分为第一卡置部(105)和第二卡置部(106),安装腔分为第一安装腔(2041)和第二安装腔(2051),第二卡置部(106)置于第二安装腔(2051)内,第一卡置部(105)置于第一安装腔(2041)内。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何一项所述一种塔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边缘处设有围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塔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壁分为第一弧形围壁(204)和第二弧形围壁(20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塔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平面(102),第二底座壳体(2)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平面(20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塔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位101内设有第一螺孔(103)和第一安装口(104)。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塔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壳体(1)的底面设有第一强化筋(107)。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塔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位(201)内设有第二螺孔(203)。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塔扇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壳体(2)的底面设有第二强化筋(20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塔扇底座,包括底座壳体,底座壳体分为第一底座壳体和第二底座壳体,第一底座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加与摇头底座接触面积的第一凹位,第二底座壳体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加与摇头底座接触面积的第二凹位,第一底座壳体和第二底座壳体之间连接处分别设有卡置部和安装腔,卡置部扣置于安装腔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底座壳体和第二底座壳体之间连接处的卡置部和安装腔,卡置部扣置于或脱离安装腔内,能让第一底座壳体和第二底座壳体实施安装或分离;另外,第一底座壳体和第二底座壳体在分离后方便包装及日常更换。常更换。常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冯诗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漾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7
技术公布日:2022/6/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