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导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07 21:1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结构。


背景技术:

2.现有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通过导光条将设于电子设备内的led光源传导至设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的出口以进行指示。现有导光结构需要在设置反光膜以及遮光件等辅助元件以尽可能减少光在导光条内传导的损失,但是,导光效果仍不佳;另外,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多个led光源以提供足够的光源强度,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结构,能够提高导光效果,且所需的部件较少,成本较低。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包括:
5.中空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第一导光单元,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二导光单元,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分别设于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6.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中的一个对应设置;
7.指示单元,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中的另一个对应设置,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入射至所述导光板内,并经由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传导后出射至所述指示单元。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上设有光线入射口和光线出射口,所述光源、光线入射口以及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光单元、光线出射口以及所述指示单元相对设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上还设有入射腔,所述入射腔的端口形成所述光线入射口。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光线入射口的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的大小,所述光线出射口的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大小。
11.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之间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全反射亮面。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导光部和第二导光部,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形状不同。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形状为v形,所述第二导光部的形状为半圆弧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部包括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
面和第二倾斜面之间的夹角为90
°
,所述第一倾斜面或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夹角为45
°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导光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导光部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导光部的大小相同。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光单元为微结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结构通过在导光板的两侧设置光源和指示单元,并在导光板内与光源和指示单元对应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导光单元和第二导光单元,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地均匀传导至指示单元,有效提高导光效果;同时,仅需要对导光板的结构进行设计,无需额外的辅助导光元件,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8.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19.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结构中光源发出的一光线的传导示意图;
21.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光单元或第二导光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导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导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导光板、11-第一表面、111-第一导光单元、12-第二表面、121-第二导光单元、101-光线入射口、102-光线出射口;2-光源;3-指示单元;41-第一导光部、411-第一倾斜面、412-第二倾斜面、42-第二导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9.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
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0.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31.图1至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结构,包括:
33.中空的导光板1,导光板1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设有第一导光单元111,第二表面12设有第二导光单元121,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分别设于导光板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
34.光源2,设于导光板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并与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中的一个对应设置;
35.指示单元3,设于导光板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与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中的另一个对应设置,光源2发出的光线入射至导光板1内,并经由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的传导后出射至指示单元3。
3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光结构通过在导光板1的两侧(包括厚度方向和长度方向)设置光源2和指示单元3,并在导光板1内与光源2和指示单元3对应的内表面分别设置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可以将光源2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地均匀传导至指示单元3,有效提高导光效果;同时,仅需要对导光板1的结构进行设计,无需额外的辅助导光元件,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37.其中,光源2和指示单元3设置在导光板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的布置实现。
38.具体地,如图1所示,导光板1上设于与光源2配合的光线入射口101以及与指示单元3配合的光线出射口102,光线入射口101和光线出射口102分别位于导光板1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两侧,以便于光线在导光板1内沿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传导,以将尽可能多的光线传导至光线出射口102。
39.本实施例中,光线入射口101设于导光板1的第二表面12,光源2设于导光板1的第二表面12的一侧,并与设于第一表面11的第一导光单元111相对设置,即光源2、光线入射口101以及第一导光单元111相对设置,以将光源2发出的入射光线引导至第一导光单元111,并经由导光板1的内表面反射后传导至第二导光单元121;光线出射口102设于导光板1的第一表面11,指示单元3设于导光板1的第一表面11的一侧,并与设于第二表面12的第二导光单元121相对设置,即第二导光单元121、光线出射口102以及指示单元3相对设置,以将出射光线(传导至第二导光单元121的光线)引导至光线出射口102,并通过指示单元3显示。
40.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导光板1上还设有入射腔13,入射腔13的端口形成光线入射口101,以利用入射腔13的内壁对光线进行引导,使入射光线能够入射到与光线入射口101对应的第一导光单元111。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沿导光板1的长度方向,光线入射口101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导光单元111的大小,光线出射口102的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导光单元121的大小,以及出射光线能够尽可能多的出射至光线出射口102,提高导光效果。
42.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之间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为全反射亮面,保证光线经第一导光单元111后能够在导光板1内
全部反射,并入射至第二导光单元121,即能够将光线从第一导光单元111全部有效传导至第二导光单元121。
43.光源2优选为led灯光源,且可以嵌设在入射腔13的光线入射口101处。光源2还可以单独布置,与光线入射口101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本实施例中,仅需一个led灯光源即可提供足够的光线,导光效果好,且成本较低,同时,能够降低导光结构的整体占用空间,便于电子设备内其他部件的布置,例如,有利于笔记本电脑的轻薄化设计。
44.指示单元3包括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间隔设置的至少一个指示单元(icon)。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光线在导光板1的传导,将光线均匀传导至各指示单元3,即出射至各指示单元3的光线的数量大致相同,进一步提高导光效果。
45.具体实施中,光线入射口101也可以设于第一表面11,并与设于第二表面12的第二导光单元121相对设置;光线出射口102设于第二表面12,并与设于第一表面11的第一导光单元111相对设置,此时,第二导光单元121用于引导入射光线,第一导光单元111用于引导出射光线。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例如电子设备的布置空间以及指示单元3的位置)确定光线入射口101和光线出射口102,进而确定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只要光线入射口101和光线出射口102位于导光板1的两侧,并分别与两个导光单元对应设置即可。
46.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的结构相同,如图5所示,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导光部41和第二导光部42,第一导光部41的形状与第二导光部42的形状不同。通过第一导光部41和第二导光部42的配合,使得光线入射至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时,能够在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的表面进行全反射,使得光线能够全部传导出射至指示单元3,避免由于折射等造成的光线损失。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导光部41的形状为v形,第二导光部42的形状为半圆弧形。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导光部41包括第一倾斜面411和第二倾斜面412,第一倾斜面411和第二倾斜面412之间的夹角α为90
°
,第一倾斜面411或第二倾斜面412与第一表面11或第二表面12之间的夹角β为45
°

49.如图6所示,α为90
°
、且β为45
°
,入射至第一导光部41的光线能够依次在第一倾斜面411和第二倾斜面412反射后出射,有效避免光线损失。如图7所示,入射至第二导光部42的光线能够经半圆弧形面反射后全部出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平行),有效避免光线损失。
50.第一导光单元111和第二导光单元121为微结构,该微结构为对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进行雾化处理后的结构。该微结构能够引导光线,提高光线传导效率。光线进入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界面时,会遵循斯涅耳折射定律,即n1*sinθ1=n2*sinθ2,其中,n1为介质一的折射率,n2为介质二的折射率,θ1为光线在介质一的入射角度,θ2为光线在介质二的出射角度。本实施例中,介质一为导光板1,介质二为空气。当光线从高折射率(例如导光板1的表面,大于1)进入低折射率(例如空气,折射率为1)时,入射角度等于或大于临界角c时,光线不再穿透,只会反射,这种现象称之为全反射。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导光板1进行结构设计,使得光线可以在导光单元的第一导光部41和第二导光部42均发生全反射(不会透射至导光
板1外),并在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的全反射亮面发生全反射,实现光线的有效传导,提高导光效率和效果。
51.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导光部41和第二导光部42首尾交错相接,即第一导光部41和第二导光部42之间不存在间隔,以避免光线从第一导光部41和第二导光部42之间的表面透射。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导光板1的长度方向,第一导光部41的大小与第二导光部42的大小相同,以保证入射至第一导光单元111或第二导光单元121的光线能够全部反射。
53.如图5所示,由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部41和第二导光部42相接,第一导光部41的大小与第二导光部42的大小相同即指相邻的两个第一导光部41之间的间距d为第二导光部42的直径(2r)的两倍。
54.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一导光部41之间的间距d为10μm,第二导光部42的半径r为5μm,可以使得导光效果最佳。
55.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光部41和第二导光部42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或者导光单元也可以包含其他形状的导光部,只要能够使得光线尽可能全部入射至导光单元,并在导光单元发生全反射即可。
56.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