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畜牧业养殖垃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15:48: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畜牧业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畜牧业养殖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鹿、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和繁殖,以取得肉、蛋、奶、毛发、皮张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在畜牧业养殖方面,畜禽的排泄物为畜牧业的主要垃圾污染物,现有的畜牧养殖垃圾处理方式一般是填埋或转移处理,由于畜禽排泄物富含农作物所必需的n、p、k等元素,是优质的农家肥,直接填埋或转移不能对其很好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现需要一种畜牧业养殖垃圾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畜牧业养殖垃圾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畜禽排泄物富含农作物所必需的n、p、k等元素,是优质的农家肥,直接填埋或转移不能对其很好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畜牧业养殖垃圾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体和破碎辊,所述装置体上设置有输料管,且装置体内设置有烘干室和破碎室,同时烘干室设置在破碎室的上方,所述烘干室的内侧壁设置有紫外线灯,且烘干室的后侧设置有烘干装置,同时烘干室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转辊,所述转辊之间通过传输带相连接,且右侧的转辊后端与第一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贯穿烘干室的内后侧壁与第一电动机相连接,且第一电动机设置在烘干室的后侧,同时第一电动机设置在烘干装置的右侧,所述破碎辊转动连接在破碎室的内侧壁上,且破碎辊的右端与第二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贯穿破碎室的内右侧壁,且第二转轴之间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前侧的第二转轴上,且后侧的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前侧的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电动机相连接,且第二电动机设置在破碎室的右侧,前侧的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一同步带与第三转轴相连接,且第三转轴贯穿破碎室的右侧壁与第一绞龙相连接,所述第一绞龙转动连接在破碎室的内侧壁上,且第一绞龙设置在破碎辊的下方。
5.优选的,所述输料管包括有加料管、入料管、第二绞龙、从动轴、第二同步带、主动轴和第三电动机,且输料管上设置有加料管,同时输料管远离加料管的一端设置有入料管,输料管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绞龙,且第二绞龙左端与从动轴相连接,从动轴贯穿输料管的内左侧壁,且从动轴通过第二同步带和主动轴相连接,主动轴与第三电动机相连接,且第三电动机设置在输料管下方。
6.优选的,所述紫外线灯关于烘干室中心线对称设置,且紫外线灯分别等间距分布在烘干室的内前后两侧壁上。
7.优选的,所述转辊、传输带、第一转轴和第一电动机组成转动机构,且传输带设置高度低于紫外线灯的设置高度。
8.优选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有第一连接管、风机、第一壳体、干燥剂室、活性炭室、
第二壳体、加热元件和第二连接管,且第一连接管与风机相连接,风机与第一壳体相连通,且第一壳体内设置有干燥剂室和活性炭室,同时干燥剂室设置在活性炭室的左侧,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通,且第二壳体内侧壁设置有加热元件,第二壳体右侧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且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与烘干室上表面相连通,同时烘干室后侧与第一连接管相连通。
9.优选的,所述破碎辊、第二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电动机、第一同步带、第三转轴和第一绞龙组成转动机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畜牧业养殖垃圾处理装置,(1)将固液分离后的粪便通过第三电动机、第二绞龙将其输送至装置体内,在烘干装置的作用下对粪便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粪便进入到破碎室内,在第二电动机、破碎辊的作用下对其进行粉碎,方便后续的发酵,同时在第一绞龙的作用下方便对粉碎后的粪便卸料;(2)在第一连接管的作用下将装置体内的气体抽出,通过干燥剂室的干燥以及活性炭室的吸附异味后在加热元件的作用下加热排出对粪便进行干燥,对装置内的气体循环干燥加热,提高干燥效率,另外通过活性炭吸附异味,减少异味的散发。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装置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输料管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装置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装置体,2、输料管,201、加料管,202、入料管,203、第二绞龙,204、从动轴,205、第二同步带,206、主动轴,207、第三电动机,3、烘干室,4、破碎室,5、紫外线灯,6、转辊,7、传输带,8、第一转轴,9、第一电动机,10、烘干装置,1001、第一连接管,1002、风机,1003、第一壳体,1004、干燥剂室,1005、活性炭室,1006、第二壳体,1007、加热元件,1008、第二连接管,11、破碎辊,12、第二转轴,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二电动机,16、第一同步带,17、第三转轴,18、第一绞龙。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4.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畜牧业养殖垃圾处理装置,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装置体1上设置有输料管2,且装置体1内设置有烘干室3和破碎室4,同时烘干室3设置在破碎室4的上方,输料管2包括有加料管201、入料管202、第二绞龙203、从动轴204、第二同步带205、主动轴206和第三电动机207,且输料管2上设置有加料管201,同时输料管2远离加料管201的一端设置有入料管202,输料管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绞龙203,且第二绞龙203左端与从动轴204相连接,从动轴204贯穿输料管2的内左侧壁,且从动轴204通过第二同步带205和主动轴206相连接,主动轴206与第三电动机207相连接,且第三
电动机207设置在输料管2下方,在第三电动机207、主动轴206、第二同步带205、从动轴204和第二绞龙203作用下将粪便输送至装置体1内,烘干室3的内侧壁设置有紫外线灯5,且烘干室3的后侧设置有烘干装置10,同时烘干室3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转辊6,紫外线灯5关于烘干室3中心线对称设置,且紫外线灯5分别等间距分布在烘干室3的内前后两侧壁上,紫外线灯5可对粪便杀菌,转辊6之间通过传输带7相连接,且右侧的转辊6后端与第一转轴8相连接,转辊6、传输带7、第一转轴8和第一电动机9组成转动机构,且传输带7设置高度低于紫外线灯5的设置高度,第一电动机9通过第一转轴8带动转辊6转动,通过带动传输带7将粪便向右传输,第一转轴8贯穿烘干室3的内后侧壁与第一电动机9相连接,且第一电动机9设置在烘干室3的后侧,同时第一电动机9设置在烘干装置10的右侧,烘干装置10包括有第一连接管1001、风机1002、第一壳体1003、干燥剂室1004、活性炭室1005、第二壳体1006、加热元件1007和第二连接管1008,且第一连接管1001与风机1002相连接,风机1002与第一壳体1003相连通,且第一壳体1003内设置有干燥剂室1004和活性炭室1005,同时干燥剂室1004设置在活性炭室1005的左侧,第一壳体1003与第二壳体1006相连通,且第二壳体1006内侧壁设置有加热元件1007,第二壳体1006右侧与第二连接管1008相连通,且第二连接管1008远离第二壳体1006的一端与烘干室3上表面相连通,同时烘干室3后侧与第一连接管1001相连通,风机1002将烘干室3内气体抽入经干燥剂室1004干燥和活性炭室1005吸附异味后在加热元件1007作用下加热排出对粪便进行干燥,减少异味散出。
15.如图1和图3所示,破碎辊11转动连接在破碎室4的内侧壁上,且破碎辊11的右端与第二转轴12相连接,破碎辊11、第二转轴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第二电动机15、第一同步带16、第三转轴17和第一绞龙18组成转动机构,第二电动机15可带动破碎辊11对粪便进行粉碎,同时带动第一绞龙18将粉碎后的粪便卸出,第二转轴12贯穿破碎室4的内右侧壁,且第二转轴12之间通过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相连接,第一齿轮13设置在前侧的第二转轴12上,且后侧的第二转轴12上设置有第二齿轮14,前侧的第二转轴12与第二电动机15相连接,且第二电动机15设置在破碎室4的右侧,前侧的第二转轴12通过第一同步带16与第三转轴17相连接,且第三转轴17贯穿破碎室4的右侧壁与第一绞龙18相连接,第一绞龙18转动连接在破碎室4的内侧壁上,且第一绞龙18设置在破碎辊11的下方。
16.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畜牧业养殖垃圾处理装置时,接通电源,将固液分离后的粪便通过加料管201加入到输料管2内,启动第三电动机207,第三电动机207带动主动轴206转动,主动轴206通过第二同步带205带动从动轴204转动,从动轴204带动第二绞龙203转动将粪便通过入料管203加入到装置体1内,第一电动机9带动第一转轴8转动,第一转轴8带动右侧的转辊6转动,右侧的转辊6通过传输带7带动左侧的转辊6转动,将粪便向右传输,风机1002将烘干室3内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1001抽出通过干燥剂室1004干燥和活性炭室1005吸附异味后经加热元件1007加热后排入至烘干室3内对粪便干燥,粪便干燥后经导料板进入到破碎室4内,第二电动机15带动前侧的第二转轴12转动,第一齿轮13带动第二齿轮14转动,带动后侧的第二转轴12转动,通过第二转轴12带动破碎辊11转动对粪便破碎,前侧的第二转轴12通过第一同步带16带动第三转轴17转动,第三转轴17带动第一绞龙18转动,将破碎后的粪便排出,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17.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18.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