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火力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06:32: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火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2.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在火力发电时氧气的供给尤为重要,而现有的供氧手段,一般都是为了节约成本,直接使用空气,而空气中氧含量只占五分之一左右,使得燃烧效果不是很好,并且在燃烧时煤粉的颗粒大小也会影响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火力发电系统,实现蒸汽压力的上升和供氧时的氧浓度上升。
4.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高效火力发电系统,包括燃料塔,所述燃料塔内设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的内壁上固定设有四个环状设置的燃烧器,所述燃烧腔的底面固定设有喷头,所述喷头的下端面连接有延伸到所述燃料塔下侧的煤粉管,所述燃料塔下端面固定设有包裹着所述煤粉管的研磨安装块,所述研磨安装块和所述煤粉管内设有可对较大颗粒的煤粉进行二次研磨的研磨机构;所述燃料塔的右端面固定设有回流块,所述回流块内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左侧壁设有延伸到所述燃烧腔内的管道,所述管道贯穿所述燃料塔并与固定设置在所述回流块上端面的冷凝块连接,所述回流块和所述冷凝块内设有提高蒸汽压力和供氧浓度的溶氧利用机构。
6.优选的,上述方案中,所述冷凝块内设有冷凝腔,所述冷凝腔的上侧壁固定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下侧壁设有与所述储水腔相连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设有回流阀,所述回流块内的所述管道上固定设有水泵,该冷凝器可将发电完毕后的水蒸气冷凝回液态水。
7.优选的,上述方案中,所述溶氧利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储水腔下侧的溶氧管,所述溶氧管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储水腔相连的通孔,所述溶氧管上固定设有单向阀和溶氧泵,所述储水腔的右侧壁上设有与外界连接的排气孔,该溶氧利用机构可使得更多的氧气溶解到水中,使得水蒸发时,氧气也会同时溢出,提高蒸汽压力。
8.优选的,上述方案中,所述喷头右侧的所述燃烧腔下侧壁设有延伸到所述燃料塔外侧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固定设有气泵,所述冷凝腔左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进气管相连的氧气管,该氧气管可将未溶解到水中的氧气通入到进气管中,以提高供气时的氧气浓度,提高燃烧的效率。
9.优选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研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煤粉管内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转动商业研磨轮,所述研磨轮内固定设有两个左右位置对称的研磨磁体,所述研磨安装块内设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的底面固定设有研磨动力电机,所述研磨动力电机的
上端面驱动连接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上固定设有动力轮,所述动力轮与滑动设置在所述动力腔内的转动环啮合,所述转动环包裹设置在所述煤粉管的外侧,所述转动环内固定设有动力永磁铁,所述研磨轮外侧的所述煤粉管内壁上固定设有研磨板,该研磨机构可对颗粒较大的煤粉进行研磨,提高煤粉的表面积。
10.优选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管道下侧的所述燃烧腔内壁上固定设有隔尘板,该隔尘板可阻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尘。
11.优选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燃料塔的外端面固定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端面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回流块的前端面固定设有显示屏,该温度传感器可方便确认燃烧的温度。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向蓄水腔内通气,让更多的氧气溶解在水中,使得水蒸发时,氧气可同时溢出,提高蒸汽压力,并且利用冷凝时为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提高供气时的空气含氧量,使得燃烧效率上升;
13.本发明通过研磨轮和研磨板,来对颗粒较大的煤粉进行二次研磨,使得煤粉的表面积增大,提高煤粉的燃烧质量;
14.本发明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屏可实时监测燃烧腔内的温度情况,使得可第一时间发现燃烧异常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
16.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高效火力发电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发明图2中冷凝块的结构图;
18.图4是本发明图2中研磨安装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为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高效火力发电系统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上下和左右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下面详尽说明该一种高效火力发电系统的具体特征:
20.参照图1-图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高效火力发电系统,包括燃料塔11,所述燃料塔11内设有燃烧腔13,所述燃烧腔13的内壁上固定设有四个环状设置的燃烧器15,所述燃烧腔13的底面固定设有喷头18,所述喷头18的下端面连接有延伸到所述燃料塔11下侧的煤粉管20,所述燃料塔11下端面固定设有包裹着所述煤粉管20的研磨安装块19,所述研磨安装块19和所述煤粉管20内设有可对较大颗粒的煤粉进行二次研磨的研磨机构46;所述燃料塔11的右端面固定设有回流块24,所述回流块24内设有储水腔27,所述储水腔27的左侧壁设有延伸到所述燃烧腔13内的管道12,所述管道12贯穿所述燃料塔11并与固定设置在所述回流块24上端面的冷凝块26连接,所述回流块24和所述冷凝块26内设有提高蒸汽压力和供氧浓度的溶氧利用机构47。
21.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冷凝块26内设有冷凝腔31,所述冷凝腔31的上侧壁固定设有冷凝器32,所述冷凝器32的下侧壁设有与所述储水腔27相连的回流管33,所述回流管
33上设有回流阀34,所述回流块24内的所述管道12上固定设有水泵25,当水泵25启动时,水泵25可将储水腔27内的水抽到管道12内进行火力发电,而发电后的水蒸气通过冷凝器32的冷凝有回流到储水腔27内。
22.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溶氧利用机构47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储水腔27下侧的溶氧管28,所述溶氧管28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储水腔27相连的通孔,所述溶氧管28上固定设有单向阀30和溶氧泵29,所述储水腔27的右侧壁上设有与外界连接的排气孔,当溶氧泵29启动时,溶氧泵29可将外界的空气通过溶氧管28吸入,然后利用与储水腔27相连的通孔喷入到储水腔27内,使得空气中的氧可以更容易的溶解到水中,然后随着水泵25启动,较高含氧量的水进入到燃烧腔13内,在水进行蒸发的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也会溢出,提高产生的蒸汽压力。
23.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喷头18右侧的所述燃烧腔13下侧壁设有延伸到所述燃料塔11外侧的进气管22,所述进气管22上固定设有气泵21,所述冷凝腔31左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进气管22相连的氧气管23,当发电完毕的蒸汽进入到冷凝腔31内时,通过冷凝器32的冷凝,水蒸气将回流到储水腔27内,而在蒸发过程中溢出的氧气将无法马上溶解在水中,使得氧气通过氧气管23进入到进气管22内,与进气管22内的空气混合,提高进气管22内空气含氧量。
24.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研磨机构46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煤粉管20内的固定架35,所述固定架35上转动商业研磨轮36,所述研磨轮36内固定设有两个左右位置对称的研磨磁体37,所述研磨安装块19内设有动力腔39,所述动力腔39的底面固定设有研磨动力电机44,所述研磨动力电机44的上端面驱动连接有动力轴43,所述动力轴43上固定设有动力轮42,所述动力轮42与滑动设置在所述动力腔39内的转动环40啮合,所述转动环40包裹设置在所述煤粉管20的外侧,所述转动环40内固定设有动力永磁铁41,所述研磨轮36外侧的所述煤粉管20内壁上固定设有研磨板38,当启动研磨动力电机44时,研磨动力电机44通过动力轴43带动动力轮42转动,动力轮42带动转动环40转动,转动环40通过动力永磁铁41和研磨磁体37带动研磨轮36转动,研磨轮36转动时,研磨轮36和研磨板38将对颗粒较大的煤粉进行研磨。
25.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管道12下侧的所述燃烧腔13内壁上固定设有隔尘板14,隔尘板14可阻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灰尘。
26.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燃料塔11的外端面固定设有底座16,所述底座16的内端面设有温度传感器17,所述回流块24的前端面固定设有显示屏45,当燃烧腔13内进行燃烧时,温度传感器17可检查燃烧腔13内的温度,并将其显示到显示屏45上。
27.本发明的一种高效火力发电系统,其工作流程如下:
28.当燃烧器15启动时,煤粉从将通过煤粉管20从喷头18喷出,在煤粉进入到煤粉管20时,启动研磨动力电机44,研磨动力电机44通过动力轴43带动动力轮42转动,动力轮42带动转动环40转动,转动环40通过动力永磁铁41和研磨磁体37带动研磨轮36转动,研磨轮36转动时,研磨轮36和研磨板38将对颗粒较大的煤粉进行研磨,以提高煤粉的表面积,提高煤粉的燃烧效果,然后溶氧泵29启动,溶氧泵29可将外界的空气通过溶氧管28吸入,然后利用与储水腔27相连的通孔喷入到储水腔27内,使得空气中的氧可以更容易的溶解到水中,然后随着水泵25启动,较高含氧量的水进入到燃烧腔13内,在水进行蒸发的同时,溶解在水中
的氧气也会溢出,提高产生的蒸汽压力,提高发电的效果,并且当发电完毕的蒸汽进入到冷凝腔31内时,通过冷凝器32的冷凝,水蒸气将回流到储水腔27内,而在蒸发过程中溢出的氧气将无法马上溶解在水中,使得氧气通过氧气管23进入到进气管22内,与进气管22内的空气混合,提高进气管22内空气含氧量,在气泵21启动为煤粉燃烧供氧时,因为氧气含量较高,使得煤粉的燃烧效果会更好,并且在燃烧腔13内进行燃烧时,温度传感器17可检查燃烧腔13内的温度,并将其显示到显示屏45上,以方便确认燃烧的温度。
2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