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其热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5 03:09: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解水制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其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电解水制氢过程中,存在大量未经过利用的低温余热。目前制氢系统中产生的余热来源都是通过冷却液换热后,得到具有一定温度的冷却液(30~80℃)。但是这部分的热量最终都是经过凉水塔等设备的冷却降温后重新进入制氢系统对碱液和气体进行冷却,从而不断地带走系统中产生的余热,因此这部分余热完全没有利用起来,这无疑会导致能量利用率低、能耗损失大。
3.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电解水制氢过程中存在能量利用率低、能耗损失大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其热管理系统,以解决电解水制氢过程中存在能量利用率低、能耗损失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解水制氢系统的热管理系统,包括余热回收循环管路,所述余热回收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和循环动力源;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用于通过换热介质对电解水制氢系统进行换热冷却;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换热介质向目标终端供应热能;所述循环动力源用于将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换热介质通过所述余热回收循环管路输送至所述第二换热单元。
7.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用于对所述电解水制氢系统所分离的碱液进行冷却的碱液换热器。
8.可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换热装置、热量品位转换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其中,所述热量品位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输出的换热介质由低品位热量转变为可用的高品位热量。
9.可选地,所述热量品位转换装置包括储热罐和热泵机组,所述储热罐用于收集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输出的换热介质,所述热泵机组用于将所述储热罐内的换热介质由低品位热量转变为可用的高品位热量,所述循环动力源设置于所述储热罐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连接管路上。
10.可选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依次串接的采暖换热器和伴热换热器。
11.可选地,所述采暖换热器的进出口通过第一旁通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一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
12.可选地,所述伴热换热器的进出口通过第二旁通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
13.可选地,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进出口通过第三旁通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三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旁通阀。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碱液换热器并联布置的冷却换热器,所述冷却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却换热器和第二冷却换热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换热器为对粗氢脱氧后气体进行冷却的脱氧一级冷却换热器;第二冷却换热器包括若干用于对干燥塔再生气体进行冷却的再生一级冷却换热器。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换热器和第二冷却换热器为串联布置或并联布置。
16.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冷却换热器和第二冷却换热器并联布置时,所述碱液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输入控制阀,所述冷却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输入控制阀,且各个所述再生一级冷却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输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换热控制阀,且所述换热控制阀仅在所述干燥塔执行再生环节开启。
17.可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串接于所述余热回收循环管路上的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
18.可选地,所述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至少用于对待保温管路和/或水箱进行保温伴热。
19.可选地,所述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的进出口通过第四旁通管路连通,所述第四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四旁通阀。
20.可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余热回收循环管路上且与所述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并联布置的高品位热量回收单元。
21.可选地,所述高品位热量回收单元包括依次串接的热量品位转换装置、第一循环泵体和高品位热量换热器;
22.所述热量品位转换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输出的换热介质由低品位热量转变为可用的高品位热量;
23.所述第一循环泵体用于将具有高品位热量的换热介质输送至所述高品位热量换热器。
24.可选地,所述高品位热量回收单元还包括第五旁通管路,所述热量品位转换装置上还设置有回流口,所述高品位热量换热器的输出管路通过所述第五旁通管路与所述回流口连通。
25.可选地,所述高品位热量换热器包括加热设备和采暖设备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
26.可选地,所述高品位热量换热器包括加热设备和采暖设备,且所述加热设备和所述采暖设备依次串联布置或并联布置。
27.可选地,所述采暖设备的进出口通过第六旁通管路连通,且所述第六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六旁通阀。
28.可选地,所述加热设备的数量为多个且呈并联布置。
29.可选地,所述加热设备的进出口通过第七旁通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七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七旁通阀。
30.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组,所述控制阀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当所述控制阀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输出管路与所述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单独导通;当所述控制阀组处于第二工
采暖输入阀;v15-加热出口阀;v16-加热进口阀;v17-第七旁通阀;v18-第六旁通阀;v20-第一旁通阀;v21-采暖进口阀;v22-采暖出口阀;v23-第二旁通阀;v24-伴热进口阀;v25-伴热出口阀;v26-第三旁通阀;v27-换热进口阀;v28-换热出口阀。
具体实施方式
40.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水制氢系统及其热管理系统,以解决电解水制氢过程中存在能量利用率低、能耗损失大的问题。
4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解水制氢系统的热管理系统,包括余热回收循环管路,所述余热回收循环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和循环动力源;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用于通过换热介质对电解水制氢系统进行换热冷却;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换热介质向目标终端供应热能;所述循环动力源用于将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换热介质通过所述余热回收循环管路输送至所述第二换热单元。
43.该热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循环动力源的作用下余热回收循环管路内的换热介质循环流动,流经第一换热单元的换热介质能够对电解水制氢系统进行换热冷却,从而使得换热介质能够吸收电解水制氢系统产生的热能,吸收热能的换热介质通过余热回收循环管路输送至第二换热单元,由第二换热单元对目标终端供应热能,从而能够对电解水制氢系统产生的热能充分利用,提升了能量利用率,减少了能耗损失。
44.需要说明的是,制氢过程的工艺流程如图1-图3所示,具体工艺过程如下:电解槽1电解产生的氢气和碱液进入氢气分离洗涤器2中分离获得粗氢和碱液,产生的氧气和碱液进入氧气分离洗涤器3中获得粗氧和碱液,从氢气分离洗涤器2和氧气分离洗涤器3中分离得到的碱液汇合进入碱液换热器6中,冷却至一定温度后经过碱液循环泵7升压重新回到电解槽1的入口。粗氢从氢气分离洗涤器2顶部流出后,进入脱氧反应器8中进行脱氧反应,脱氧后的气体经过两级冷却,其中脱氧一级冷却换热器9可以采用冷却水或导热油进行冷却,二级冷却换热器采用冷冻液对气体进行进一步的低温冷却,冷却后的气体采用气水分离器11的分离脱水作用,再进入填有吸附剂的干燥中,3个干燥塔分别进行干燥-再生-次吸附的周期切换操作。干燥流程进入干燥塔12的吸附干燥后,气体一部分气体作为产品,另一部分分流至干燥塔13中进行再生,流出干燥塔13后气体在经过再生一级冷却换热器18的一级冷却和二级冷却换热器19的二级冷却后,进入气水分离器20脱出其中的水分后,再进入干燥塔14中进行次吸附进一步脱出水分,获得产品气。
4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换热单元具体可以包括用于对电解水制氢系统所分离的碱液进行冷却的碱液换热器6。具体地,氢气分离洗涤器2和氧气分离洗涤器3中分离得到的碱液汇合进入碱液换热器6,余热回收循环管路内的换热介质经过碱液换热器6后会吸收碱液的热能,然后通过余热回收循环管路输送至第二换热单元进行利用。
46.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参照图3所示,上述第二换热单元具体可以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换热装置、热量品位转换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其中,热量品位转换装置用于将第一换
热装置输出的换热介质由低品位热量转变为可用的高品位热量。通过将第二换热单元设计成上述结构形式,能够使得热能回收利用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低品位热量和高品位热量是相对而言。
47.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热量品位转换装置可以包括储热罐24和热泵机组25,其中,储热罐24用于收集第一换热装置输出的换热介质,热泵机组25用于将储热罐24内的换热介质由低品位热量转变为可用的高品位热量,循环动力源(对应图3中冷却水循环泵27)可以设置于储热罐24与第二换热装置的连接管路上。通过热泵机组25配合储热罐24的结构形式,使得换热介质能够集中进行热量品位转换和储存,能够保证高品位热量供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述储热罐配合热泵机组实现热量品位转换的方式,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热量品位转换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48.需要说明的是,热泵机组25可以参照图1所示布置一台热泵,也可以参照图2布置两台热泵,还可以布置两台以上热泵,热泵机组25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49.另外,当热泵机组25采用两台及以上热泵时,热泵之间可以选择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的形式,只要能够实现储热罐内液体的温度快速达到一定的使用要求即可。此外,可以采用其中一台并联的热泵作为备用泵,避免其它热泵出现异常情况时导致余热利用系统的非正常运行。在热泵控制过程,可以控制多台热泵同时运转,也可以控制一台或者多台热泵作为备用泵,通过调整热泵功率大小保证储热罐24内的热源温度维持在合理温度范围内。
50.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换热装置具体可以包括依次串接的采暖换热器29和伴热换热器30。通过采暖换热器29具体可以是生活用取暖也可以是工业用暖(比如厂区或集装箱供暖等),伴热换热器30具体可以用于管道或水箱等需要保温的设备进行伴热保温。由于采暖换热器29更加靠近第一换热单元(也即碱液换热器),因此能够保证基本的取暖需求,而经过采暖换热器29输出的换热介质也基本能够满足保温伴热功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采暖换热器29和伴热换热器30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第一换热装置的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是其他取热设备,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51.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采暖换热器29的进出口可以通过第一旁通管路连通,且第一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旁通阀v20。通过设计第一旁通管路及第一旁通阀v20,可以选择换热介质是否经过采暖换热器29,可以根据需求开启和关闭。
52.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为了方便对采暖换热器29进行拆装维护,上述采暖换热器29的输入管路上还可以设置有采暖进口阀v21,采暖换热器29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采暖出口阀v22,且第一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采暖进口阀v21的上游和采暖出口阀v22的下游。通过设置采暖进口阀v21和采暖出口阀v22能够保证整个热管理系统持续运行的情况下,对采暖换热器29进行拆装维护。
53.同理,上述伴热换热器30的进出口可以通过第二旁通管路连通,且第二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旁通阀v23。通过第二旁通管路及第二旁通阀v23,可以选择换热介质是否经过伴热换热器30,可以根据需求开启和关闭。
54.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伴热换热器30的输入管路上可以设置有伴热进口阀v24,伴热换热器30的输出管路上可以设置有伴热出口阀v25,且第二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伴热进口阀v24的上游和伴热出口阀v25的下游。通过设置伴热进口阀v24和伴热出
口阀v25能够保证整个热管理系统持续运行的情况下,对伴热换热器30进行拆装维护。
5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二换热装置的进出口可以通过第三旁通管路连通,且第三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旁通阀v26。通过第三旁通管路及第三旁通阀v26能够控制换热介质选择性流经第二换热装置,比如,当第二换热装置不需要运行时,热量品位转换装置不开启时,此时第三旁通阀v26开启,换热介质直接通过第三旁通管路流走。
56.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为了方便对第二换热装置进行拆装维护,上述第二换热装置的输入管路上可以设置有换热进口阀v27,第二换热装置的输出管路上可以设置有换热出口阀v28,且第三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换热进口阀v27的上游和换热出口阀v28的下游。通过设置换热进口阀v27和换热出口阀v28能够保证整个热管理系统持续运行的情况下,对第二换热装置进行拆装维护
5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上述第一换热单元除具有碱液换热器6外,还可以包括与碱液换热器6并联布置的冷却换热器,冷却换热器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冷却换热器和第二冷却换热器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第一冷却换热器为对粗氢脱氧后气体进行冷却的脱氧一级冷却换热器9;第二冷却换热器包括若干用于对干燥塔再生气体进行冷却的再生一级冷却换热器15,18,23。
58.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冷却换热器和第二冷却换热器具体可以为串联布置,也可以采用并联布置。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配置。
5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当第一冷却换热器和第二冷却换热器并联布置时,碱液换热器6的换热介质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输入控制阀v1,冷却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输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输入控制阀,且各个再生一级冷却换热器的换热介质输入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换热控制阀,且换热控制阀仅在所述干燥塔执行再生环节开启。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二冷却换热器具体包括用于对干燥塔12再生气体进行冷却的再生一级冷却换热器15,用于对干燥塔13再生气体进行冷却的再生一级冷却换热器18和用于对干燥塔14再生气体进行冷却的再生一级冷却换热器23),换热控制阀具体可以包括用于控制再生一级冷却换热器15的第一冷却控制阀v2;用于控制再生一级冷却换热器18的第二冷却控制阀v3;用于控制再生一级冷却换热器23的第三冷却控制阀v4。一般来说,干燥塔均进行干燥-再生-次吸附的周期切换操作,但一般再生环节产生的热量比较多,因此,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冷却控制阀v2、第二冷却控制阀v3和第三冷却控制阀v4均仅在各自干燥塔的再生环节开启。
6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二换热单元具体可以包括串接于余热回收循环管路上的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该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至少能够对待保温管路和/或水箱等进行保温伴热。
61.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的进出口可以通过第四旁通管路连通,第四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四旁通阀v10,通过设计第四旁通管路及第四旁通阀v10能够控制换热介质选择性流经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控制更加灵活;另外,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的输入管路上设置有低品位热量进口阀v8,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的输出管路上设置有低品位热量出口阀v7,且第四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低品位热量进口阀v8的上游和低品位热量出口阀v7的下游。通过设计低品位热量进口阀v8和低品位热量出口阀v7,使得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拆装维护更加方便。
62.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二换热单元还可以包括设置于余热回收循环管路上且与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并联布置的高品位热量回收单元。其中,高品位热量回收单元具体可以包括依次串接的热量品位转换装置、第一循环泵体和高品位热量换热器;热量品位转换装置用于将第一换热单元输出的换热介质由低品位热量转变为可用的高品位热量;第一循环泵体(对应图1和图2中的冷却水循环泵27)用于将具有高品位热量的换热介质输送至高品位热量换热器。通过将第二换热单元设计成上述结构形式,能够使得热能回收利用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低品位热量和高品位热量是相对而言。
63.具体地,热量品位转换装置可以包括储热罐24和热泵机组25,储热罐24用于收集第一换热单元输出的换热介质,热泵机组25用于将储热罐24内的换热介质由低品位热量转变为可用的高品位热量。通过热泵机组25配合储热罐24的结构形式,使得换热介质能够集中进行热量品位转换和储存,能够保证高品位热量供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述储热罐配合热泵机组实现热量品位转换的方式,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热量品位转换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64.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高品位热量回收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阀v12和第五旁通管路,储热罐24上还设置有回流口,高品位热量换热器的输出管路通过第五旁通管路与回流口连通,第五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五旁通阀v11;第一控制阀v12设置于高品位热量换热器的输出管路,且位于第五旁通管路与高品位热量换热器的输出管路的连接节点的下游。通过第五旁通管路、第五旁通阀v11及第一控制阀v12,储热罐24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否执行自循环。比如,当储热罐24内部的温度高于回水温度时,可以选择关闭第一控制阀v12,打开第五旁通阀v11,实现从高品位热量换热器(比如采暖装置)出口的介质重新回到储热罐24中;当储热罐24内部的温度不高于回水温度时,可以将高品位热量换热器出口的介质切换回到凉水塔4中,以使更高温度的回水进入储热罐中以保持更高的罐内温度,实现加热保温以及采暖需求。
65.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高品位热量换热器具体可以包括加热设备和采暖设备这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比如,当高品位热量换热器包括加热设备和采暖设备时,加热设备和采暖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采用依次串联的方式布置或并联的方式。
66.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上述采暖设备的进出口可以通过第六旁通管路连通,且第六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六旁通阀v18。通过第六旁通管路及第六旁通阀v18可以选择换热介质是否经过采暖设备,可以根据需求开启和关闭。另外,采暖设备的进口连接管路上可以设置有采暖输入阀v14,采暖设备的出口连接管路上可以设置有采暖输出阀v13,第六旁通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采暖输入阀v14的上游和采暖输出阀v13的下游。通过设置采暖输入阀v14和采暖输出阀v13能够保证整个热管理系统持续运行的情况下,对采暖设备进行拆装维护。
67.需要说明的是,高品位热量换热器包括加热设备时,加热设备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且呈并联布置。通过并联布置的加热设备可以应用于多种需要加热场景,比如可以用于碱液换热器的加热,也可以用于其他待加热装置,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匹配。
68.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为了方便控制加热设备是否需要运行,加热设备的进出口
可以通过第七旁通管路连通,且第七旁通管路上设置有第七旁通阀v17。
69.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为了方便对加热设备进行拆装维护,在加热设备的进口连接管路上可以设置有加热进口阀v16,加热设备的出口连接管路上可以设置有加热进口阀v15。
70.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换热单元的输出管路上可以设置有控制阀组(参照图1和图2中的第一开闭控制阀v5、第二开闭控制阀v6和第三开闭控制阀v9),该控制阀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第二工作状态和第三工作状态;当控制阀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也即第一开闭控制阀v5开启,第二开闭控制阀v6和第三开闭控制阀v9均关闭)时,第一换热单元的输出管路与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单独导通;当控制阀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也即第二开闭控制阀v6开启,第一开闭控制阀v5和第三开闭控制阀v9均关闭)时,第一换热单元的输出管路与高品位热量回收单元单独导通;当控制阀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也即第三开闭控制阀v9关闭,第一开闭控制阀v5和第二开闭控制阀v6均开启)时,第一换热单元的输出管路与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高品位热量回收单元均导通。通过控制阀组进行控制使得低品位热量回收单元和高品位热量回收单元的控制更加灵活。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开闭控制阀v5、第二开闭控制阀v6和第三开闭控制阀v9的阀组结构形式,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控制阀组的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可切换的阀组结构形式,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71.需要说明的是,该热管理系统一般可以配置有控制器28,通过控制器28对前述涉及的各种阀体进行集中控制,从而使得控制更加方便。
72.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余热回收循环管路上一般还可以设置有凉水塔4,且凉水塔4位于第一换热单元的上游,循环动力源(对应图1和图2中的冷却水循环泵5)设置于凉水塔4与第一换热单元之间连接管路上。
73.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解水制氢系统,包括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为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电解水制氢系统的热管理系统。由于前述热管理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热管理系统的电解水制氢系统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在赘述。
74.通过采用本发明中描述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将低品位的能量转化为高品位能量,然后通过能量的管理综合利用高品位的能量,可以实现制氢系统中碱液的加热保温、管道、水箱的保温以及厂区、集装箱系统内部的保温,使余热的综合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综合来看,实现了制氢系统的保温功能,保证了制氢系统在较高温度下快速实现高功率运行,提高了制氢效率;另外在气候寒冷的时候,可以实现制氢装置内部以及外部管道、水箱的保温,防止出现管道阀门等仪表设备被冷冻住而造成制氢装置的异常运行,降低了安全风险。
75.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6.应当理解,本技术中如若使用了“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仅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77.如本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
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8.其中,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79.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80.本技术中如若使用了流程图,则该流程图是用来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81.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