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23:59: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dc端子两芯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系统。


背景技术:

2.dc端子在电子产品中应用非常广泛,dc端子的型号多种多样,每种dc端子通常具有两个金属接触端子,两个金属接触端子之间用塑胶件隔离。如图7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常用的dc端子两芯线结构,其包括dc端子100和两芯线200,dc端子100包括第一金属接触端子101、塑胶件102和第二金属接触端子103,塑胶件102隔离第一金属接触端子101和第二金属接触端子102,第一金属接触端子101的接线部1011位于dc端子的后端,第二金属接触端子102的接线部1021位于dc端子的侧部;两芯线200具有一根长电线头201和一根短电线头202,长电线头201与第二金属接触端子102的接线部1021相焊接,即焊接在dc端子侧部的金属连接件上,短电线头202与第一金属接触端子101的接线部1011相焊接,即焊接在dc端子后端的金属连接件上;此外,dc端子两芯线300的未焊接dc端子的一端203粘有锡。
3.在现有技术中,dc端子两芯线的焊接和粘锡工序通常为工人手动完成,其速度慢、效率低、良率低、同一性差,越来越不适合于企业规模化生产。随着技术的进步,业界逐渐出现了两芯线与dc端子焊接机,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两芯线与dc端子焊接机需要仍然需要人工装线、排线、裁线等,并且现有技术中的两芯线与dc端子焊接机只能焊接电线线头长度一致的两芯线,对于图1中所示的线头长度不一致的两芯线则难以焊接。
4.中国专利201720376574.8公开了一种自动裁线dc端子焊接机,包括dc端子焊接机, dc端子焊接机上安装有一个自动切线机,该自动切线机包括引线机构、自动放线机构、自动送线机构、裁线机构、分线机构、剥线机构以及焊接机构,所述焊接机构为双45
°
焊接机构,自动放线机构包括一个放线盘,线材卷绕于放线盘上,放线盘通过电机驱动转动放线,所述引线机构为内嵌式引线机构,放线盘上的线材从引线机构引出,并进入到自动送线机构。然而,该专利还具有如下缺失:其一、焊接机构难以精准地上升、下降、左移、右移,位置准确性较差;其二、两芯线电线头不能定位;其三、不能将长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侧部的金属连接件上,不能将短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后端的金属连接件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系统,该焊接系统的焊接装置能精准地上升、下降、左移、右移,能定位两芯线的长电线头和短电线头,能将长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侧部的金属连接件上,将短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后端的金属连接件上。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系统,包括焊接机架、升降板、升降装置、第一焊接装置、第一上锡丝装置、第二焊接装置、第二上锡丝装置及两芯线电线头定位装置;所述焊接机架设有竖向的升降滑轨,所述升降板可
滑动地安装于升降滑轨上;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焊接机架上,用于驱动升降板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一焊接装置和第二焊接装置均安装于升降板上,所述第一焊接装置用于将两芯线的长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侧部的金属连接件上,所述第二焊接装置用于将两芯线的短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后端的金属连接件上;所述第一上锡丝装置用于向第一焊接装置的焊接区域供给锡丝,所述第二上锡丝装置用于向第二焊接装置的焊接区域供给锡丝;所述两芯线电线头定位装置用于在焊接过程中定位两芯线的长电线头和短电线头。
7.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升降丝杆和升降螺母,所述升降电机安装于焊接机架的上端,所述升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杆竖向设置,所述升降螺母活动套装于升降丝杆之外并与升降丝杆相配合,所述升降螺母与升降板相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一焊接装置包括第一平移电机、第一平移丝杆、第一平移螺母、第一平移架体和第一电烙铁;所述第一平移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平移丝杆,所述第一平移丝杆横向设置,所述第一平移螺母活动套装于第一平移丝杆之外并与第一平移丝杆相配合,所述第一平移螺母与第一平移架体相连接,所述第一电烙铁安装于第一平移架体上。
9.优选地,所述第一上锡丝装置包括第一锡丝卷定位轴、第一锡丝步进机构及第一锡丝导向架,所述第一锡丝卷定位轴、第一锡丝步进机构安装于焊接机架,所述第一锡丝导向架安装于第一平移架体上,所述第一锡丝卷定位轴用于置放锡丝卷,在第一锡丝步进机构的驱动下,第一锡丝卷定位轴上的锡丝卷中的锡丝,能依次经第一锡丝步进机构、第一锡丝导向架后,到达第一焊接装置的焊接区域。
10.优选地,所述第二焊接装置包括第二平移电机、第二平移丝杆、第二平移螺母、第二平移架体和第二电烙铁;所述第二平移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平移丝杆,所述第二平移丝杆横向设置,所述第二平移螺母活动套装于第二平移丝杆之外并与第二平移丝杆相配合,所述第二平移螺母与第二平移架体相连接,所述第二电烙铁安装于第二平移架体上。
11.优选地,所述第二上锡丝装置包括第二锡丝卷定位轴、第二锡丝步进机构及第二锡丝导向架,所述第二锡丝卷定位轴、第二锡丝步进机构安装于焊接机架,所述第二锡丝导向架安装于第二平移架体上,所述第二锡丝卷定位轴用于置放锡丝卷,在第二锡丝步进机构的驱动下,第二锡丝卷定位轴上的锡丝卷中的锡丝,能依次经第二锡丝步进机构、第二锡丝导向架后,到达第二焊接装置的焊接区域。
12.优选地,所述两芯线电线头定位装置包括两芯线电线头定位座及安装于两芯线电线头定位座上的两芯线电线头下压机构和两芯线电线头撑开机构,所述两芯线电线头下压机构用于往下压住两芯线的长电线头和短电线头,所述两芯线电线头撑开机构用于撑开两芯线的长电线头和短电线头。进一步,所述两芯线电线头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气缸和下压压块,所述下压气缸的气缸杆连接下压压块;所述两芯线电线头撑开机构包括上顶气缸和上顶撑开杆,所述上顶气缸的气缸杆连接上顶撑开杆。所述下压压块的下端具有两芯线撑开宽度限位槽,所述上顶撑开杆的上端具有a型撑开头。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装置控制升降板上升或下降,进而控制第一焊接装置和第二焊接装置精准地上升或下降,进一步的,升降装置为丝杆传动装置,第一焊接装置和第二焊接装置均设有独立的丝杆传动装置,能最佳地实现精准地上升、下降、左移、右移;本实用新型设置两芯线电线头定位装置能在焊接过程中定位两芯线的长电线头和短电线头;本实用新型第一焊接装置能将两芯线的长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侧
部的金属连接件上,所述第二焊接装置能将两芯线的短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后端的金属连接件上。
附图说明
14.图1为全自动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和粘锡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5.图2为全自动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和粘锡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16.图3为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焊接系统的第一电烙铁、第二电烙铁安装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焊接系统的下压压块和上顶撑开杆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dc端子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dc端子两芯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如图1-图2所示,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和粘锡机,该全自动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和粘锡机包括机台1及安装于机台1之上的两芯线送线装置2、两芯线平移传送装置3、两芯线切断装置4、dc端子输送装置5、焊接系统6、粘锡装置7及出料装置8,其中:
23.两芯线送线装置2,用入输送两芯线及夹持两芯线, 安装于两芯线平移传送装置3上;
24.两芯线平移传送装置3,用于将两芯线送线装置2传送至两芯线切断装置4、焊接系统6和粘锡装置7;
25.两芯线切断装置4,包括两芯线平切机构和两芯线错位切机构,所述两芯线平切刀机构用于将两芯线平齐切断及将两芯线的待粘锡端切除电线皮;所述两芯线错位切刀机构用于将平齐切断后的两芯线的待焊接端再错位切断,并将两芯线的待焊接端切除电线皮,使两芯线的待焊接端具有一根长电线头和一根短电线头;
26.dc端子输送装置5,用于向焊接系统6的焊接区域输送dc端子;
27.焊接系统6,用于将两芯线的待焊接端焊接在dc端子上,制成dc端子两芯线,其中长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侧部的金属连接件上,短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后端的金属连接件上;
28.粘锡装置,用于将焊接完成之后的dc端子两芯线的待粘锡端粘锡;
29.出料装置,用于将焊接和粘锡完成之后的dc端子两芯线出料。
30.该全自动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和粘锡机在加工过程中,其加工步骤如下:
31.s1.两芯线平移传送装置将两芯线送线装置传送至两芯线切断装置的位置;
32.s2.两芯线送线装置输送两芯线及夹持两芯线;
33.s3.两芯线切断装置的两芯线平切刀机构将两芯线平齐切断及将两芯线的待粘锡端切除电线皮,两芯线切断装置的两芯线错位切刀机构将平齐切断后的两芯线的待焊接端再错位切断,并将两芯线的待焊接端切除电线皮,使两芯线的待焊接端具有一根长电线头和一根短电线头;与此同时,粘锡装置夹走前面已经焊接完成之后的dc端子两芯线,并将dc
端子两芯线的待粘锡端粘锡,出料装置再将焊接和粘锡完成之后的dc端子两芯线出料;
34.s4.两芯线平移传送装置将两芯线送线装置传送至焊接系统的位置;
35.s5.dc端子输送装置向焊接系统的焊接区域输送dc端子,焊接系统将两芯线的待焊接端焊接在dc端子上,制成dc端子两芯线,其中长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侧部的金属连接件上,短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后端的金属连接件上;
36.s6.两芯线平移传送装置将两芯线送线装置传送至两芯线切断装置的位置;
37.重复上述步骤,全自动逐要完成两芯线与dc端子的焊接和粘锡。
38.如图1、图2、图6所示,所述dc端子输送装置5包括振动盘(图中未示出)、输送轨道51和夹料上料机构52,所述输送轨道51的进料端与振动盘相连接,输送轨道51的出料端与夹料上料机构52相对应,振动盘内放置有待焊接的dc端子,dc端子在振动盘的振动作用下沿着输送导轮51输送至夹料上料机构52,再由夹料上料机构52将dc端子夹送至焊接系统6的焊接区域。所述夹料上料机构52包括dc端子夹料气缸521、dc端子夹块522、dc端子旋转轴523和dc端子旋转电机524,所述dc端子旋转电机52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有皮带轮传动机构,dc端子旋转电机524能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带动dc端子旋转轴523按设定的角度旋转,所述dc端子夹料气缸521安装于dc端子旋转轴523上,所述dc端子夹料气缸521的气缸杆连接dc端子夹块522,所述dc端子夹块522用于夹持dc端子。
39.如图1-图5所示,所述焊接系统6包括焊接机架61、升降板62、升降装置63、第一焊接装置64、第一上锡丝装置65、第二焊接装置66、第二上锡丝装置67及两芯线电线头定位装置68;所述焊接机架61设有竖向的升降滑轨611,所述升降板62可滑动地安装于升降滑轨611上;所述升降装置63安装于焊接机架61上,用于驱动升降板62上升或下降;所述第一焊接装置64和第二焊接装置66均安装于升降板62上,所述第一焊接装置64用于将两芯线的长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侧部的金属连接件上,所述第二焊接装置66用于将两芯线的短电线头焊接在dc端子后端的金属连接件上;所述第一上锡丝装置65用于向第一焊接装置的焊接区域供给锡丝,所述第二上锡丝装置67用于向第二焊接装置66的焊接区域供给锡丝;所述两芯线电线头定位装置68用于在焊接过程中定位两芯线的长电线头和短电线头。
40.如图1-图5所示,所述升降装置63包括升降电机631、升降丝杆632和升降螺母633,所述升降电机631安装于焊接机架61的上端,所述升降电机63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升降丝杆632,所述升降丝杆632竖向设置,所述升降螺母633活动套装于升降丝杆632之外并与升降丝杆632相配合,所述升降螺母633与升降板62相连接。
41.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一焊接装置64包括第一平移电机641、第一平移丝杆642、第一平移螺母643、第一平移架体644和第一电烙铁645;所述第一平移电机64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平移丝杆642,所述第一平移丝杆642横向设置,所述第一平移螺母643活动套装于第一平移丝杆642之外并与第一平移丝杆642相配合,所述第一平移螺母643与第一平移架体644相连接,所述第一电烙铁645安装于第一平移架体644上。所述第二焊接装置66包括第二平移电机661、第二平移丝杆662、第二平移螺母663、第二平移架体664和第二电烙铁665;所述第二平移电机66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平移丝杆662,所述第二平移丝杆662横向设置,所述第二平移螺母663活动套装于第二平移丝杆662之外并与第二平移丝杆662相配合,所述第二平移螺母663与第二平移架体664相连接,所述第二电烙铁665安装于第二平移架体664上。
42.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一上锡丝装置65包括第一锡丝卷定位轴651、第一锡丝步进机构(图中未示出)及第一锡丝导向架652,所述第一锡丝卷定位轴651、第一锡丝步进机构安装于焊接机架61上,所述第一锡丝导向架652安装于第一平移架体644上,所述第一锡丝卷定位轴651用于置放锡丝卷(图中未示出),在第一锡丝步进机构的驱动下,第一锡丝卷定位轴651上的锡丝卷中的锡丝,能依次经第一锡丝步进机构、第一锡丝导向架652后,到达第一焊接装置64的焊接区域。所述第二上锡丝装置67包括第二锡丝卷定位轴671、第二锡丝步进机构(图中未示出)及第二锡丝导向架672,所述第二锡丝卷定位轴671、第二锡丝步进机构安装于焊接机架61,所述第二锡丝导向架672安装于第二平移架体664上,所述第二锡丝卷定位轴671用于置放锡丝卷(图中未示出),在第二锡丝步进机构的驱动下,第二锡丝卷定位轴671上的锡丝卷中的锡丝,能依次经第二锡丝步进机构、第二锡丝导向架672后,到达第二焊接装置66的焊接区域。
43.如图1-图5所示,所述两芯线电线头定位装置68包括两芯线电线头定位座681及安装于两芯线电线头定位座上的两芯线电线头下压机构682和两芯线电线头撑开机构683,所述两芯线电线头下压机构682用于往下压住两芯线的长电线头和短电线头,所述两芯线电线头撑开机构683用于撑开两芯线的长电线头和短电线头。所述两芯线电线头下压机构682包括下压气缸和下压压块6821,所述下压气缸的气缸杆连接下压压块6821;所述两芯线电线头撑开机构683包括上顶气缸和上顶撑开杆6831,所述上顶气缸的气缸杆连接上顶撑开杆6831。所述下压压块6821的下端具有两芯线撑开宽度限位槽6822,所述上顶撑开杆6831的上端具有a型撑开头6832。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