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22:26: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


背景技术:

2.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在样板设计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为造型而设计的接缝、收褶、拼接等。其次,针织面料一般也不宜运用推归、拔烫的技巧造型,而是利用面料本身的弹性或适当运用褶皱手法的处理来适合人体曲线,那么面料回弹性的大小就成为在样板设计制作时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因此在针织面料的生产过程中,对针织棉料的回弹性测量必不可少。
3.公开号cn213633029u公开了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上方安装拉伸基座,所述拉伸基座一侧固定连接内螺纹块,所述内螺纹块表面螺旋连接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顶端安装手摇轮,所述第一螺纹杆底部转动连接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设置在固定基座一侧,所述固定基座和拉伸基座表面均固定连接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一侧设置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底端螺旋连接第二螺纹杆。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将面料进行夹持,转动手摇轮将面料进行拉伸,克服了人为拉伸力度难控的问题,提高了测试结果的说服力;通过数显测距轮对拉伸面料进行测量,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上述专利虽然可将针织布料进行拉伸,得到拉伸长度的数值,此数值只能证明针织布料的拉伸性,无法判断其回弹性效果,而针织布料的回弹的判断现象时在拉伸针织布料到一定距离后解除一端拉力,使其自然回弹,从而判断其回弹性大小。
5.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包括底块,所述底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撑板,四个所述支撑板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与底块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两个丝杆,两个所述丝杆上均螺纹套接有升降块,两个所述升降块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活动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所述活动口内且在限位框下方位置设有拉动块,所述升降板下方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升降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杆,两个所述限位滑杆上共同滑动套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拉动块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与底板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各所述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限位滑杆上,所述底块中心位置开设有收线槽,所述收线槽内转动连接有缠线轮,所述缠线轮上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远离缠线轮的一端与限位板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固定嵌装有驱动缠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
8.所述拉动块上端与顶块下端对应位置分别设有下夹持装置与上夹持装置,所述上夹持装置与下夹持装置之间共同夹持有针织布料,所述针织布料下端夹持预夹件,所述预夹件左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圆珠笔,所述拉动块上端且在下夹持装置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夹纸框,所述第一圆珠笔延伸至夹纸框内设置,所述升降板前端设置有纵向回弹性测量装置。
9.在上述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中,两个所述丝杆上均贯穿并延伸至顶块上端位置、且均固定套接有第一带轮,所述顶块上端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两个第一带轮之间共同套设有传动带,所述第二带轮的上端轴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摇杆。
10.在上述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中,所述下夹持装置包括纵向滑动连接在拉动块上端的前夹块一和后夹块一,所述拉动块上端且在后夹块后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前夹块一和后夹块一相对一侧共同开设有圆形槽口,所述固定板靠近后夹块一的一端且在圆形槽口下方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插杆,所述固插杆贯穿后夹块一设置,所述固定插杆前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一,所述螺纹杆一螺纹贯穿前夹块一设置,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后夹块一后端固定连接。
11.在上述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中,所述上夹持装置包括纵向滑动连接有在顶块上端的前夹块二和后夹块二,所述后夹块二前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二,所述螺纹杆前端螺纹贯穿前夹块二设置,所述前夹块二和后夹块二相对一侧为咬合面。
12.在上述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中,所述预夹件为圆杆型结构且由后夹杆与前架杆拼接而成,所述后架杆上开设有夹槽,所述前架杆上且在夹槽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多个夹齿。
13.在上述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中,所述纵向回弹性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升降板前端的固定架板,所述固定架板后端固定连接连接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限位挡板,两个所述限位挡板均自前向后向下倾斜设置,各所述限位挡板上均开设有与之倾斜度相同的移动滑口,两个所述限位挡板之间设有矩形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倾斜度与移动滑口相同,所述移动块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滚珠,四个所述滚珠分别滚动连接在两个移动滑口内,所述移动块前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移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球,所述固定架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延伸至固定架板后端且安装有推轮,所述推轮与移动块后端接触设置,所述固定架板后端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夹纸板,所述移动块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圆珠笔,所述第二圆珠笔贴近夹纸板设置。
14.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的优点在于:
15.1、本发明将被测针织布料装夹的上下两端装夹在上夹持装置和下夹持装置上后,通过驱动电机驱动缠线轮转动收卷钢丝绳,从而带动拉动块拉伸针织布料,使其拉伸至一定长度后,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断开下夹持装置的夹持工作,令针织布料失去下拉力后自然回弹,圆珠笔,在白纸上画出回弹时的移动轨迹,利用轨迹图判断该针织布料的回弹性大小,效果更加直观,且具有良好的对比性。
16.2、通过设置纵向回弹性测量装置,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长,利用推轮推动移动块后移,使推球推动针织布料向后凸起形变,产生回弹力,由于移动块具有倾斜度,当推轮推动移动块到一定距离时,推轮不与移动块前端接触,此时移动块位于推轮下方,失去推
动力,从而在针织布料回弹力的作用下可推动移动块向前移动,第二圆珠笔可在白纸上滑出针织布料纵向的回弹力轨迹图,进而对针织布料纵向的回弹性大小进行判断,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的立体图;
18.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正面的结构透视图;
20.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中纵向回弹性测量装置的部分结构透视图;
21.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中下夹持装置的结构透视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中上夹持装置的结构透视图;
23.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中预夹件的立体图;
24.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中预夹件一部分的立体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中预夹件另一部分的立体图。
26.图中:1底块、2支撑板、3顶块、4丝杆、5升降块、6升降板、7第一带轮、8第二带轮、9摇杆、10活动口、11拉动块、12限位框、13限位板、14限位滑杆、15底板、16弹簧、17缠线轮、18钢丝绳、19驱动电机、20下夹持装置、201前夹块一、202后夹块一、203固定板、204圆形槽口、205固定插杆、206螺纹杆一、207第一电动伸缩杆、21上夹持装置、211前夹块二、212后夹块二、213螺纹杆二、22预夹件、221后夹杆、222夹槽、223前夹杆、224夹齿、225第一圆珠笔、23夹纸框、24固定架板、25限位挡板、26移动滑口、27移动块、28滚珠、29连接杆、30推球、31第二电动伸缩杆、32推轮、33夹纸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8.实施例
29.参照图1-9,一种针织面料裁片回弹性测量机构,包括底块1,底块1上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撑板2,起固定支撑的作用,四个支撑板2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顶块3,顶块3与底块1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两个丝杆4,两个丝杆4上均螺纹套接有升降块5,两个升降块5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升降板6,两个丝杆4同时转动时,可带动升降板6上下移动,两个丝杆4上均贯穿并延伸至顶块3上端位置、且均固定套接有第一带轮7,顶块3上端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带轮8,第二带轮8与两个第一带轮7之间共同套设有传动带,第二带轮8的上端轴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摇杆9,第二带轮8的直径大于两个第一带轮7的直径,通过摇杆9要的第二带轮8转动,继而通过带传动带动两个丝杆4同步转动,起到调节升降板6高度的作用,从而可进行不同规格针织布料的回弹性测试工作。
30.升降板6上开设有活动口10,活动口10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框12,活动口10内且在限位框12下方位置设有拉动块11,限位框12起到限位作用,拉动块11无法上移至升降板6上方,升降板6下方设有底板15,底板15与升降板6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滑杆14,两个限位滑杆14上共同滑动套接有限位板13,限位板13与拉动块11下端固定连接,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可带动拉动块11沿限位滑杆14稳定下移。限位板13与底板15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16,各弹簧16分别套设在两个限位滑杆14上,弹簧16起到支撑和复位作用,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保持拉动块11的上端与限位框12相抵。底块1中心位置开设有收线槽,收线槽内转动连接有缠线轮17,缠线轮17上缠绕有钢丝绳18,钢丝绳18远离缠线轮17的一端与限位板13下端固定连接,底板15上固定嵌装有驱动缠线轮17转动的驱动电机19,通过驱动电机19带动缠线轮17转动,从而缠绕钢丝绳18,使拉动块11下移,压缩弹簧16,该过程起到拉伸针织布料的作用,且拉伸长度与距离可通过驱动电机19驱动缠线轮17的转动的圈数进行设定与判断。
31.拉动块11上端与顶块3下端对应位置分别设有下夹持装置20与上夹持装置21,上夹持装置21与下夹持装置20之间共同夹持有针织布料,针织布料下端夹持预夹件22,预夹件22为圆杆型结构且由后夹杆221与前架杆223拼接而成,该拼接具有阻尼性,保证夹杆221与前架杆223的连接牢固,不会轻易松开。后架杆221上开设有夹槽222,前架杆223上且在夹槽222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多个夹齿224,预夹件22在进行测试前即可夹持在被测针织布料的下端,通过夹齿224与夹槽222可与针织布料之间连接稳固。
32.预夹件22左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圆珠笔225,拉动块11上端且在下夹持装置20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夹纸框23,第一圆珠笔225延伸至夹纸框23内设置,利用下夹持装置20与上夹持装置21固定针织布料后,通过驱动电机19驱动拉动块11下移,拉伸被测针织布料一定距离后,在夹纸框23内装夹白纸,接着断开下夹持装置20的夹持工作,针织布料失去下端拉力开设回弹,回弹过程中,预夹件22上的第一圆珠笔225可在与移动过程中在白纸上滑出轨迹线,通过轨迹线可的最大高度可直观判断该针织布料的回弹性大小。
33.下夹持装置20包括纵向滑动连接在拉动块11上端的前夹块一201和后夹块一202,拉动块11上端且在后夹块202后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3,前夹块一201和后夹块一202相对一侧共同开设有圆形槽口204,圆形槽口204对应预夹件22,进行夹持工作时可有效包裹预夹件22,同时利用预夹件22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使夹持更加稳定。固定板204靠近后夹块一202的一端且在圆形槽口204下方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插杆205,固插杆205贯穿后夹块一202设置,固定插杆205前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一206,螺纹杆一206螺纹贯穿前夹块一201设置,固定板203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电动伸缩杆207,第一电动伸缩杆207的伸缩端与后夹块一202后端固定连接,在进行夹持工作时,第一电动伸缩杆207始终处于伸长状态,通过转动螺纹杆一206,可控制前夹块一201的移动从而对针织布料的下端进行夹持,而当需要断开下夹持装置20的夹持工作时,只需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207收缩,带动后夹块一202后移,即可接触对针织布料夹持工作,使之进行回弹。
34.上夹持装置21包括纵向滑动连接有在顶块3上端的前夹块二211和后夹块二212,后夹块二212前端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二213,螺纹杆213前端螺纹贯穿前夹块二211设置,前夹块二211和后夹块二212相对一侧为咬合面,通过转动螺纹杆二213,带动前夹块二211移动,对针织布料的上端进行夹持工作,且利用咬合面,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不会轻易脱离。
35.升降板6前端设置有纵向回弹性测量装置,纵向回弹性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升降板6前端的固定架板24,固定架板24后端固定连接连接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限位挡板25,两个限位挡板25均自前向后向下倾斜设置,各限位挡板25上均开设有与之倾斜度相同的移动滑口26,两个限位挡板25之间设有矩形的移动块27,移动块27的倾斜度与移动滑口26相同,移动块27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两个滚珠28,四个滚珠28分别滚动连接在两个移动滑口26内,移动块27前后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9,连接杆29远离移动块2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球30,移动块27在利用滚珠28与移动滑口26的作用下,可自由的沿限位滑口26移动,且阻力较小,同时由于均有相同的倾斜度,移动块27在不受外力情况会向右移动,推球30与、移动块27、连接杆29均为塑料材质,质量较轻,推球30始终与针织布料的前端贴合,利用针织布料的张力保持位置不变。
36.固定架板24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伸缩杆31,第二电动伸缩杆31水平安装,第二电动伸缩杆31的伸缩端延伸至固定架板24后端且安装有推轮32,推轮32与移动块27后端接触设置,固定架板24后端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夹纸板33,夹纸板33上装夹有白纸,移动块27左侧螺纹连接有第二圆珠笔,第二圆珠笔贴近夹纸板33设置,当第二电动伸缩杆31伸长时,利用推轮32推动移动块27后移,从而使推球30推动针织布料向后凸起形变,产生回弹力,而当推轮32推动移动块27到一定距离时,推轮32不与移动块27前端接触,此时移动块27位于推轮32下方,失去推动力,从而在针织布料回弹力的作用下可推动移动块27向前移动,过程中第二圆珠笔可在白纸上滑出针织布料纵向的回弹力轨迹图,进而对针织布料纵向的回弹性大小进行判断,提高了装置的功能性。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